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長安城最大的盛事,就是大慈恩寺建成。
太子李治為追念文德皇後長孫氏,奏請皇帝在長安城晉昌坊的“淨覺故伽藍”舊址營建新寺廟。
這個地方原本是北魏淨覺寺、隋代無漏寺所在,因戰亂荒廢依舊,李治以“報慈母之恩”為名,選址建寺。
整個長安城,誰不讚歎太子的孝心呢?
張川柏翻出一枚銅錢,給家人看:“武德年間,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字是歐陽詢題的。當初進呈設計圖樣的時候,文德皇後無意掐了一道指甲印,於是鑄錢把指甲印也鑄出來了。”
吳秀拿起來銅錢一看,“還真有一道痕跡,像指甲印。”
和文德皇後有關的一切,都讓人津津樂道。
……
請玄奘法師入寺升座這一日,長安城像是提前過年一樣,全城轟動。
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率宮廷九部樂開道,萬年、長安兩縣縣令率樂師與儀仗隨行。
錦緞裝飾的馬車、魚龍幢幡等儀仗千餘乘,玄奘帶迴的經、像、佛舍利被供奉在寶車上,緩緩行經一條條大街。
儀仗啟程的時候,皇帝李世民攜太子李治、公主、後宮嬪妃於安福門城樓目送,文武百官列隊護送,僧眾執香誦經,全城籠罩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
張川柏在“文武百官”的隊列中,跟著儀仗寶車緩緩前行。
道路兩旁,有很多圍觀群眾,雙手合十祈禱。
不管是不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都不耽誤湊熱鬧、也不耽誤許願~~
求一求嘛,萬一實現了呢?
大慈恩寺跟長安城其他寺廟比如何?
走進來就知道了。
“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重樓複殿,雲閣洞房”……“文石、梓桂、橡樟、並櫚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堊、金翠備其飾”。
出現在張川柏麵前的,是一座輝煌如天上宮闕般的大寺廟。
“迎請玄奘法師升座!”
“禮請諸山長老分別向玄奘法師授祖衣!”
“授掛珠!
“佛像!”
“缽!”
“如意!”
“錫杖!”
“三寶印!”
莊嚴的佛號中,玄奘法師身著袈裟,升座大雄寶殿,接受一樣樣法器。
太子李治和在長安的皇子、公主們也到了,率群臣肅穆觀禮。
玄奘的袈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整個人仿佛散發著佛光。
張川柏旁觀這場升座儀式,不禁有些羨慕,做和尚做到玄奘這樣,也是人生巔峰了。
玄奘法師,更俊朗啦!
但是……他再羨慕也不能出家,光頭有損天下第一美男的顏值~~
授法器儀式後,太子李治宣讀皇帝詔令,任命玄奘為這座皇家寺院的“上座”,統領寺務與譯經院。
玄奘以禮拜謝皇恩,接受了詔令。
……任你是佛家大能,也得在皇權的統治之下。
曆史上,玄奘曾向唐高宗上表,請求去嵩山少林寺修養。
理由是:年事已高、譯經的任務已有成就,後繼有人,也該退休了。
但唐高宗不放人,迴複說“道德可居,何必太華疊嶺;空寂可舍,豈獨少室重巒?幸戢來言,勿複陳請。”
你這樣有名望、有錢有人的宗教領袖,想脫離我的掌控?
不可能!
張川柏目光在李治身上轉了轉……那些是陰謀論了吧?說不定李治就是單純舍不得玄奘~
宣讀了詔書,升座儀式才算完成。
接著,李治帶著張川柏等人巡禮寺院,走到玄奘法師的禪房,又在牆壁上題詩:
停軒觀福殿,遊目眺皇畿。
法輪含日轉,花蓋接雲飛。
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
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
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法師禪房幹幹淨淨的牆壁上,頓時有了第一首詩。
今後每日在禪房誦經,都能看到太子的墨寶。
張川柏又羨慕玄奘了。
隨行官員紛紛誇讚太子的詩作得好,傳承了陛下的文采,是大唐傑出的詩人。
張川柏:“……”
他們搶了我的話!
讓我不知道說什麽。
他之所以慢了半步,是因為……他下意識地覺得,這首詩不知道該怎麽誇。
咱就是說,夢裏沒有要求背誦全文的詩,肯定是不那麽精彩。
咳咳。
有點不恭敬。
見張川柏沒機會發言,李治善意地說:“張川柏,你覺得此詩如何?你說一說。”
張川柏一臉嚴肅:“殿下詩中的深意難以言說。我隻看到殿下對文德皇後的思念,‘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一句,既稱讚寺院華美,又抒發思母之情。”
李治微微點頭,感歎之間,淚水盈眶。
張川柏果然是知己。
他建這座宏大華麗的寺廟,是為了追憶母親;為玄奘辦盛大的升座儀式,也是為了母親。
寫詩,同樣是為了母親。
詩本身的文采如何,是次要的。
小公主們同樣紅了眼眶,輕輕拭淚。
群臣連忙說:“殿下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也跟著抹眼淚。
張川柏:“……”
連哭,都被人搶先了!
眼淚收發自如,也是當官的必備修養?
張川柏停頓片刻,微笑著說:“巡禮寺院之後,就是到前麵齋堂休息。我的隨從在寺院外,帶了一個食盒,有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諸君若不嫌棄,可以嚐一嚐?”
整場儀式,從清晨到黃昏,持續一整日。
期間,免不了休息、更衣、吃東西。
隨從都在寺院之外,休息時才有人送食盒進來。
人家都在哭,張川柏忽然說吃的。
他一說酸酸甜甜,本來就餓的人,不爭氣的眼淚從嘴角流出來,眼睛就不哭了。
“去齋堂休息吧。”李治歎道。
想必,妹妹們也渴了餓了。
母親在天上看著,他要把妹妹們照顧好。
寺院的和尚在齋堂安排好坐席,眾隨從送進食盒。
張川柏終於有機會,跟小夥伴分享冰糖葫蘆。
四舍五入,就當是“上燒尾”~~
“外麵這層糖漿容易化,所以冰糖葫蘆要現做現吃。天還沒有亮,我家人就起來做這個,你們都嚐嚐?”
李治主動吩咐侍從,要了一根山楂混柑橘的。
晉陽公主手上,拿了一根鮮豔的山楂糖葫蘆。
在看著其他人吃過之後,太子和公主淺嚐一口,確實……酸酸甜甜,像少年的心情。
在這莊嚴肅穆的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升座的第一日,張川柏帶著人吃冰糖葫蘆~~
若是將此情景畫成一幅畫,說不定,也是傳家之寶~~
太子李治為追念文德皇後長孫氏,奏請皇帝在長安城晉昌坊的“淨覺故伽藍”舊址營建新寺廟。
這個地方原本是北魏淨覺寺、隋代無漏寺所在,因戰亂荒廢依舊,李治以“報慈母之恩”為名,選址建寺。
整個長安城,誰不讚歎太子的孝心呢?
張川柏翻出一枚銅錢,給家人看:“武德年間,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字是歐陽詢題的。當初進呈設計圖樣的時候,文德皇後無意掐了一道指甲印,於是鑄錢把指甲印也鑄出來了。”
吳秀拿起來銅錢一看,“還真有一道痕跡,像指甲印。”
和文德皇後有關的一切,都讓人津津樂道。
……
請玄奘法師入寺升座這一日,長安城像是提前過年一樣,全城轟動。
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率宮廷九部樂開道,萬年、長安兩縣縣令率樂師與儀仗隨行。
錦緞裝飾的馬車、魚龍幢幡等儀仗千餘乘,玄奘帶迴的經、像、佛舍利被供奉在寶車上,緩緩行經一條條大街。
儀仗啟程的時候,皇帝李世民攜太子李治、公主、後宮嬪妃於安福門城樓目送,文武百官列隊護送,僧眾執香誦經,全城籠罩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
張川柏在“文武百官”的隊列中,跟著儀仗寶車緩緩前行。
道路兩旁,有很多圍觀群眾,雙手合十祈禱。
不管是不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都不耽誤湊熱鬧、也不耽誤許願~~
求一求嘛,萬一實現了呢?
大慈恩寺跟長安城其他寺廟比如何?
走進來就知道了。
“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重樓複殿,雲閣洞房”……“文石、梓桂、橡樟、並櫚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堊、金翠備其飾”。
出現在張川柏麵前的,是一座輝煌如天上宮闕般的大寺廟。
“迎請玄奘法師升座!”
“禮請諸山長老分別向玄奘法師授祖衣!”
“授掛珠!
“佛像!”
“缽!”
“如意!”
“錫杖!”
“三寶印!”
莊嚴的佛號中,玄奘法師身著袈裟,升座大雄寶殿,接受一樣樣法器。
太子李治和在長安的皇子、公主們也到了,率群臣肅穆觀禮。
玄奘的袈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整個人仿佛散發著佛光。
張川柏旁觀這場升座儀式,不禁有些羨慕,做和尚做到玄奘這樣,也是人生巔峰了。
玄奘法師,更俊朗啦!
但是……他再羨慕也不能出家,光頭有損天下第一美男的顏值~~
授法器儀式後,太子李治宣讀皇帝詔令,任命玄奘為這座皇家寺院的“上座”,統領寺務與譯經院。
玄奘以禮拜謝皇恩,接受了詔令。
……任你是佛家大能,也得在皇權的統治之下。
曆史上,玄奘曾向唐高宗上表,請求去嵩山少林寺修養。
理由是:年事已高、譯經的任務已有成就,後繼有人,也該退休了。
但唐高宗不放人,迴複說“道德可居,何必太華疊嶺;空寂可舍,豈獨少室重巒?幸戢來言,勿複陳請。”
你這樣有名望、有錢有人的宗教領袖,想脫離我的掌控?
不可能!
張川柏目光在李治身上轉了轉……那些是陰謀論了吧?說不定李治就是單純舍不得玄奘~
宣讀了詔書,升座儀式才算完成。
接著,李治帶著張川柏等人巡禮寺院,走到玄奘法師的禪房,又在牆壁上題詩:
停軒觀福殿,遊目眺皇畿。
法輪含日轉,花蓋接雲飛。
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
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
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法師禪房幹幹淨淨的牆壁上,頓時有了第一首詩。
今後每日在禪房誦經,都能看到太子的墨寶。
張川柏又羨慕玄奘了。
隨行官員紛紛誇讚太子的詩作得好,傳承了陛下的文采,是大唐傑出的詩人。
張川柏:“……”
他們搶了我的話!
讓我不知道說什麽。
他之所以慢了半步,是因為……他下意識地覺得,這首詩不知道該怎麽誇。
咱就是說,夢裏沒有要求背誦全文的詩,肯定是不那麽精彩。
咳咳。
有點不恭敬。
見張川柏沒機會發言,李治善意地說:“張川柏,你覺得此詩如何?你說一說。”
張川柏一臉嚴肅:“殿下詩中的深意難以言說。我隻看到殿下對文德皇後的思念,‘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一句,既稱讚寺院華美,又抒發思母之情。”
李治微微點頭,感歎之間,淚水盈眶。
張川柏果然是知己。
他建這座宏大華麗的寺廟,是為了追憶母親;為玄奘辦盛大的升座儀式,也是為了母親。
寫詩,同樣是為了母親。
詩本身的文采如何,是次要的。
小公主們同樣紅了眼眶,輕輕拭淚。
群臣連忙說:“殿下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也跟著抹眼淚。
張川柏:“……”
連哭,都被人搶先了!
眼淚收發自如,也是當官的必備修養?
張川柏停頓片刻,微笑著說:“巡禮寺院之後,就是到前麵齋堂休息。我的隨從在寺院外,帶了一個食盒,有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諸君若不嫌棄,可以嚐一嚐?”
整場儀式,從清晨到黃昏,持續一整日。
期間,免不了休息、更衣、吃東西。
隨從都在寺院之外,休息時才有人送食盒進來。
人家都在哭,張川柏忽然說吃的。
他一說酸酸甜甜,本來就餓的人,不爭氣的眼淚從嘴角流出來,眼睛就不哭了。
“去齋堂休息吧。”李治歎道。
想必,妹妹們也渴了餓了。
母親在天上看著,他要把妹妹們照顧好。
寺院的和尚在齋堂安排好坐席,眾隨從送進食盒。
張川柏終於有機會,跟小夥伴分享冰糖葫蘆。
四舍五入,就當是“上燒尾”~~
“外麵這層糖漿容易化,所以冰糖葫蘆要現做現吃。天還沒有亮,我家人就起來做這個,你們都嚐嚐?”
李治主動吩咐侍從,要了一根山楂混柑橘的。
晉陽公主手上,拿了一根鮮豔的山楂糖葫蘆。
在看著其他人吃過之後,太子和公主淺嚐一口,確實……酸酸甜甜,像少年的心情。
在這莊嚴肅穆的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升座的第一日,張川柏帶著人吃冰糖葫蘆~~
若是將此情景畫成一幅畫,說不定,也是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