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當然著急啊!
眾所周知,史書短短幾行記載,後麵都有大事。
這次水災,能被史書精確記載時間地點,就證明不是小事。
他向來不喜歡說預言,但為了許多人的性命,沒有辦法。
他定了定神,理清思路:“殿下,今年夏秋多雨,水部、都水監有什麽說法?”
自古以來,水利都是重要工程。
唐代工部下設水部,有水部郎中;還有一個都水監,掌管河道堤防,總領河事。
“雨?”
李治下意識地望向屋外澄澈的天空。
剛下過雨的天空,藍得像大海,空氣中彌漫的水汽,消散炎熱的暑氣。
夏日下這樣一場雨,是讓人欣喜的。
張川柏鄭重地說:“雨,太多就不好了。我建議,都水監應該重點巡視黃河陝州流域。”
李治心下凜然。
張川柏把地點說得那麽精確,幾乎是明說了!
水部和都水監沒有示警,擅長天文的太史丞李淳風也沒說什麽。
張川柏對黃河示警?
你家種人參果的神仙,跟河伯有交情?
他看向張川柏,再次確認:“黃河,陝州?”
“是。”張川柏說,“其實,我也不能太確定。殿下知道,所有沒發生的事,都有變數。但我想,若真有此事,提前預警總有一些用處。”
唐代注重水文監測。
未來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的白鶴梁,就建立於唐代。
同時還設有汛情通報站,方便及時發出“水報”。
發水報,有“羊報”、“馬報”、“狗報”、“步報”等各種方式。
張川柏接著說:“我聽聞,洪水防汛,‘預’字當先。當出現險情時,要立即懸旗、掛燈、敲鑼,發出緊急搶救信號,提醒搶修、安排民眾轉移。”
李治點點頭:“我知道了。”
水患大事,空口無憑。
但是寧可信其有,防患於未然。
頂多張川柏預測錯了,重陽節罰張川柏喝兩杯菊花酒。
李治顧不上問其他的事,先去見皇帝。
張川柏:“……”
我的鞋子都沒穿上,太子殿下就一陣風跑遠。
殿下,你的儀態呢?
剛剛還笑我沒穿襪子,你比我還慌?
穿好鞋子之後,張川柏才想起來,還沒有跟李治告狀。
……
皇帝聽完黃河水患的預警,臉色也是一變。
“洪水?會有多嚴重?”
“張川柏急急忙忙來預警,大約不是小事。”李治嚴肅地說。
父子倆相似的臉,齊齊露出鄭重的神色。
陝州一帶,沿河有村莊農田。
若是洪水泛濫,涉及的人命不知凡幾。
安排百姓疏散,當然是越早越好。
如有必要就提早收割糧食,雖然也會有損失,但總比被洪水全部衝走好。
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立刻召水部郎中、都水監來!”皇帝當機立斷。
……
不久之後,朝廷發出詔令,命水部、都水監的官員,重點監測黃河流域的水文。
同時,命陝州地方官員,密切關注黃河的水位線。
先提前加固堤壩,一旦發現水位線上升,立即轉移附近的百姓。
盡一切可能,將這一次洪水的破壞力降至最低!
水部郎中和都水監立即領命。
他們不用問消息的來源。
可能是很擅長天文的太史丞李淳風發現的?或者是跟龍王有交情的妙應真人?
難不成是張川柏?
猜不到啊猜不到~~
皇帝又詔令,停止修建玉華宮。
六月庚戌日,聖駕返迴長安宮中。
一係列的詔令接連發布,有人不明所以,有人暗暗鬆了一口氣。
其中,病重的馬周也放鬆了精神。
他不同意皇帝大興土木。
改建翠微宮沒有花太多人力物力還罷了,新建玉華宮,完全沒有必要。
馬周拖著病體上疏勸諫,除停止修建玉華宮外,還應減輕勞役、壓縮官府開支,一旦發生災害,當開倉賑濟受災的民眾。
皇帝說:“朕與馬周,暫不見則思之。自朕臨天下,虛心正值即有魏征,朝夕進諫,自徽虧亡,劉泊、馬周、褚遂良繼之。”
皇帝順勢采納了馬周的建議,並且賜親筆飛白書:“鸞鳳淩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眾人紛紛讚歎,馬相公病了,還是如此憂國憂民!真不愧是肱骨忠良!
是誰預警水患,反而沒有人去追問。
……
從翠微宮返迴長安,路程不遠。
重新安置下來,李治才找到張川柏說話。
“水患預警,牽涉方方麵麵。在事情發生之前,我沒有對外說是你的提醒。”
防汛要人力物力。
萬一虛驚一場,會讓奔波勞碌的人心生抱怨。
有些人不說張川柏一片好心,隻會怪他多事。
張川柏驚訝又感動:“殿下如此為我著想,我真的感激涕零,不知道說什麽好!”
……嗚嗚!
太子真的,真的!
李治笑道:“你預警的時候,沒有考慮個人得失,我又怎麽能不為你想想?就讓他們猜測,將來知道是你預警,全都大吃一驚。”
說到這裏,他露出年輕人狡黠得意的神色。
還是個年輕太子啊!
張川柏眼珠子一轉,笑道:“我不想出風頭呢!現在就有人看我不順眼,造謠汙蔑我。我想來想去,都不知道得罪了誰。”
告狀!
抓住時機告狀!
李治對張川柏的的好感度,又上升了幾階。
連水患都能預警,簡直比“真人”還真!
他嚴肅地說:“那日聽你一說,我也沒來得及問。到底是什麽事?”
張川柏坐得端端正正,帶著一絲氣憤,說事情的經過。
“殿下是最清楚的。關於金勝曼的處置,我從頭到尾沒提趙王。不知道是誰傳出這樣的謠言!謠言還說,我是當著殿下的麵提議的。”
李治的臉色黑得像鍋底。
這件事,戳到了李治的底線——兄弟鬩牆。
謠言說,張川柏當著他的麵提議,讓趙王娶金勝曼。
沒說他的態度。
讓趙王怎麽想?
讓皇帝怎麽想?
“豈有此理!竟然挑撥我和十三郎的兄弟之情!”李治氣道,“我會查清楚這件事。知道是誰造謠,我送他去安南跟猴子做伴!”
“去倭國挖礦!”張川柏提醒。
“對!”李治很生氣,卻被逗笑了,“就去倭國。不挖到銀子,終生不許迴來。”
不要隻盯著安南。
倭國也是流放之地。
李治想了想:“我讓十三郎過來,當麵把事情說清楚,省得猜來猜去。”
前後聯係一下時間點……李治懷疑,這件事跟他想提拔張衍為司農丞有關!
眾所周知,史書短短幾行記載,後麵都有大事。
這次水災,能被史書精確記載時間地點,就證明不是小事。
他向來不喜歡說預言,但為了許多人的性命,沒有辦法。
他定了定神,理清思路:“殿下,今年夏秋多雨,水部、都水監有什麽說法?”
自古以來,水利都是重要工程。
唐代工部下設水部,有水部郎中;還有一個都水監,掌管河道堤防,總領河事。
“雨?”
李治下意識地望向屋外澄澈的天空。
剛下過雨的天空,藍得像大海,空氣中彌漫的水汽,消散炎熱的暑氣。
夏日下這樣一場雨,是讓人欣喜的。
張川柏鄭重地說:“雨,太多就不好了。我建議,都水監應該重點巡視黃河陝州流域。”
李治心下凜然。
張川柏把地點說得那麽精確,幾乎是明說了!
水部和都水監沒有示警,擅長天文的太史丞李淳風也沒說什麽。
張川柏對黃河示警?
你家種人參果的神仙,跟河伯有交情?
他看向張川柏,再次確認:“黃河,陝州?”
“是。”張川柏說,“其實,我也不能太確定。殿下知道,所有沒發生的事,都有變數。但我想,若真有此事,提前預警總有一些用處。”
唐代注重水文監測。
未來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的白鶴梁,就建立於唐代。
同時還設有汛情通報站,方便及時發出“水報”。
發水報,有“羊報”、“馬報”、“狗報”、“步報”等各種方式。
張川柏接著說:“我聽聞,洪水防汛,‘預’字當先。當出現險情時,要立即懸旗、掛燈、敲鑼,發出緊急搶救信號,提醒搶修、安排民眾轉移。”
李治點點頭:“我知道了。”
水患大事,空口無憑。
但是寧可信其有,防患於未然。
頂多張川柏預測錯了,重陽節罰張川柏喝兩杯菊花酒。
李治顧不上問其他的事,先去見皇帝。
張川柏:“……”
我的鞋子都沒穿上,太子殿下就一陣風跑遠。
殿下,你的儀態呢?
剛剛還笑我沒穿襪子,你比我還慌?
穿好鞋子之後,張川柏才想起來,還沒有跟李治告狀。
……
皇帝聽完黃河水患的預警,臉色也是一變。
“洪水?會有多嚴重?”
“張川柏急急忙忙來預警,大約不是小事。”李治嚴肅地說。
父子倆相似的臉,齊齊露出鄭重的神色。
陝州一帶,沿河有村莊農田。
若是洪水泛濫,涉及的人命不知凡幾。
安排百姓疏散,當然是越早越好。
如有必要就提早收割糧食,雖然也會有損失,但總比被洪水全部衝走好。
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立刻召水部郎中、都水監來!”皇帝當機立斷。
……
不久之後,朝廷發出詔令,命水部、都水監的官員,重點監測黃河流域的水文。
同時,命陝州地方官員,密切關注黃河的水位線。
先提前加固堤壩,一旦發現水位線上升,立即轉移附近的百姓。
盡一切可能,將這一次洪水的破壞力降至最低!
水部郎中和都水監立即領命。
他們不用問消息的來源。
可能是很擅長天文的太史丞李淳風發現的?或者是跟龍王有交情的妙應真人?
難不成是張川柏?
猜不到啊猜不到~~
皇帝又詔令,停止修建玉華宮。
六月庚戌日,聖駕返迴長安宮中。
一係列的詔令接連發布,有人不明所以,有人暗暗鬆了一口氣。
其中,病重的馬周也放鬆了精神。
他不同意皇帝大興土木。
改建翠微宮沒有花太多人力物力還罷了,新建玉華宮,完全沒有必要。
馬周拖著病體上疏勸諫,除停止修建玉華宮外,還應減輕勞役、壓縮官府開支,一旦發生災害,當開倉賑濟受災的民眾。
皇帝說:“朕與馬周,暫不見則思之。自朕臨天下,虛心正值即有魏征,朝夕進諫,自徽虧亡,劉泊、馬周、褚遂良繼之。”
皇帝順勢采納了馬周的建議,並且賜親筆飛白書:“鸞鳳淩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眾人紛紛讚歎,馬相公病了,還是如此憂國憂民!真不愧是肱骨忠良!
是誰預警水患,反而沒有人去追問。
……
從翠微宮返迴長安,路程不遠。
重新安置下來,李治才找到張川柏說話。
“水患預警,牽涉方方麵麵。在事情發生之前,我沒有對外說是你的提醒。”
防汛要人力物力。
萬一虛驚一場,會讓奔波勞碌的人心生抱怨。
有些人不說張川柏一片好心,隻會怪他多事。
張川柏驚訝又感動:“殿下如此為我著想,我真的感激涕零,不知道說什麽好!”
……嗚嗚!
太子真的,真的!
李治笑道:“你預警的時候,沒有考慮個人得失,我又怎麽能不為你想想?就讓他們猜測,將來知道是你預警,全都大吃一驚。”
說到這裏,他露出年輕人狡黠得意的神色。
還是個年輕太子啊!
張川柏眼珠子一轉,笑道:“我不想出風頭呢!現在就有人看我不順眼,造謠汙蔑我。我想來想去,都不知道得罪了誰。”
告狀!
抓住時機告狀!
李治對張川柏的的好感度,又上升了幾階。
連水患都能預警,簡直比“真人”還真!
他嚴肅地說:“那日聽你一說,我也沒來得及問。到底是什麽事?”
張川柏坐得端端正正,帶著一絲氣憤,說事情的經過。
“殿下是最清楚的。關於金勝曼的處置,我從頭到尾沒提趙王。不知道是誰傳出這樣的謠言!謠言還說,我是當著殿下的麵提議的。”
李治的臉色黑得像鍋底。
這件事,戳到了李治的底線——兄弟鬩牆。
謠言說,張川柏當著他的麵提議,讓趙王娶金勝曼。
沒說他的態度。
讓趙王怎麽想?
讓皇帝怎麽想?
“豈有此理!竟然挑撥我和十三郎的兄弟之情!”李治氣道,“我會查清楚這件事。知道是誰造謠,我送他去安南跟猴子做伴!”
“去倭國挖礦!”張川柏提醒。
“對!”李治很生氣,卻被逗笑了,“就去倭國。不挖到銀子,終生不許迴來。”
不要隻盯著安南。
倭國也是流放之地。
李治想了想:“我讓十三郎過來,當麵把事情說清楚,省得猜來猜去。”
前後聯係一下時間點……李治懷疑,這件事跟他想提拔張衍為司農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