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相瞞,王方翼上任江都令,內心很有壓力。


    大唐四個大都督府,分別是揚州、益州、並州、荊州,都是戰略要地。


    揚州的治所在江北,江都是揚州城的一部分。


    最近幾任江都令、江都尉,都出自河東裴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這種北方世家大族。


    如此,才能壓製桀驁不馴的江東豪強。


    曆經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割據,江東豪強根深蒂固,不是好說話的。


    正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王方翼自認文武雙全,也得提著幾分心。


    所以他一上任,先到張園,向眾人展示自己跟江都侯的交情。


    也許張三郎還沒有覺悟,他也是江東豪強的一份子。


    王方翼:自己人!我跟江都侯是老相好!


    “方才我看見,有一家莊戶的老嫗,在門前用木梳梳棉籽,那也是你發明的?”


    “是的。”張川柏說。


    王方翼點頭:“這種小工具不起眼,卻比大的機器更好推廣。將來種棉花的人多了,家家都要這種細齒梳。”


    “我也是這麽想的。還有一種棉林,也是小巧靈活,我帶你去看。”張川柏大方地展示工具。


    這些小工具的做法,都是一目了然。


    難的是第一個想出來的人。


    看完脫棉籽的工具,又去看棉紡織機。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想出養蠶抽絲織布,我一直覺得,第一個想出絲織的人,一定是神仙。否則,怎麽會把目光投向小小的蟲子的繭呢?”


    張川柏一邊走,一邊侃侃而談:“棉紡織也是在絲織的基礎上改進。這種棉紡織機占地不大,有個最大的好處,織工能坐著幹活兒。前些時候,好幾個大戶人家跟我買圖紙,想辦織坊大幹一場。”


    另一時空的未來有個大明朝,長江流域的棉紡織很發達。


    鬆江棉布冠絕一時。


    現在,已經有人看到棉布的發展前景,想走在前麵。


    “都有哪幾家?”王方翼問。


    “蕭家、朱家,我的本家……還有大寺院的和尚。”


    “和尚?”王方翼笑了笑,“出家人還是那麽生財有道。”


    張川柏說:“既然要推廣棉紡織,他們來買圖紙,我就賣了。”


    定價略有不同。


    大和尚們有錢,定價就高了一點點,想必佛祖不會在意。


    學生們簇擁在身後,每視察到一項農具,他們就有序地演示。


    到熬糖的大屋,王方翼見裏麵熱火朝天,停步沒有走進去。


    “我以前見過熬糖,想必大同小異,不用細看。至於你家做白糖的方法,我不便打探。”王方翼很有分寸。


    張川柏眨眨眼:“那一會兒,我讓人給你做紅燒肉。你千萬要留下吃飯,我已經讓人殺豬了。”


    “我沒想推辭。”王方翼爽朗笑道,“以前你到我家莊園,我們還一起吃鬥毆死的牛。”


    隨行的人聽著,更覺得新縣令跟江都侯關係匪淺!


    一起吃過牛,四舍五入就是一起蹲過監獄!


    張川柏想起往事,也露出懷念的笑容。


    真是……好久以前的事。


    那個時候,李治還不是太子呢!


    ……


    走迴前麵的農學堂,王方翼神色變得嚴肅,一本正經地考學生們。


    不管是穿新衣服的,還是有補丁的,都一視同仁。


    張川柏坐在旁邊,目光掃過學生們……打起精神來,不許丟我的臉。


    王老五跟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紈絝子弟不一樣,因為家庭變故,他小小年紀就生活在田莊,跟佃戶一起幹活。


    對農具、肥料、農藥,都有深入了解。


    “今年你們種棉花,用到的農藥是什麽?誰來迴答?”


    “你叫馮京?名字很不錯……是黎蘆?黎蘆除了殺棉花害蟲,還有哪些作用?配農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一個問題,棉花長出花苞之後,要用什麽肥料?”


    “……你叫馬涼?你們的名字怎麽那麽有趣?”


    王方翼越問越細,又看向張川柏。


    馮京和馬涼,一聽就是好為人父張大人的惡趣味。


    張川柏渾然不覺老王的目光,欣慰地看著學生們……在專業人士“王大人”麵前,保持頭腦清晰,迴答問題條理分明,不愧是他的學生。


    張川柏知道,自己作為東宮屬官,說不定很快就會被召迴長安。


    這些學生需要在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才華,在實踐中成長。


    學生們高高興興地迴答問題,又有一點點擔憂……王明府問得那麽仔細,莫非是想偷師?


    哎呀呀!


    你直接拜我們大人做義父就好啦!


    ……


    等待開席的時候,王方翼和張川柏坐在庭前大樹下說話。


    王方翼揮揮手,讓隨行的人散開一些,一副說悄悄話的樣子。


    張川柏:“……”


    王老五這次來,處處都透著十二分的熟稔。


    好像他們真的有很多不可不說的故事。


    這樣也好吧!


    父母官跟張家親厚,雙方做事都更方便。


    “你方才說蕭家也對棉紡織感興趣?”王方翼問。


    “是的。”


    “嗯……”王方翼沉吟片刻,“你知道今年十月,蕭瑀的事嗎?”


    “聽了一耳朵,沒詳細了解。江都太遠,什麽消息傳過來,都不那麽清晰。”


    宋國公蕭瑀,蘭陵蕭氏,在江東江南都很有影響力。


    之前,蕭瑀請求出家,皇帝同意了。


    不久之後,蕭瑀又反悔,不想出家。


    皇帝認為蕭瑀反複無常。


    十月,皇帝下達親筆詔書斥責蕭瑀,用梁武帝蕭衍的事跡,罵了過度崇拜佛法的人。


    說這些人“窮盡心思於佛教”、“以至於三淮如鼎沸、五嶺起戰火”、“身在人世間卻口頌佛家言,不能分辨邪惡正義”……


    王方翼帶著一絲嘲諷,重複皇帝罵蕭瑀的話。


    最後皇帝下令,奪蕭瑀的封爵,貶出朝廷,改任商州刺史。


    “第六次了。”張川柏感慨。


    沒頭沒尾的一句話,王方翼卻聽懂了。


    蕭瑀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罷相。


    淩煙閣功臣中,像蕭瑀這樣起起落落的也算少有。


    換個角度來說,皇帝對蕭瑀受夠了……終於忍無可忍。


    “你……”王方翼湊近一些,小聲提醒:“你跟蕭家關係很好?我的意思是,你還是謹慎一些。”


    張川柏笑著說:“多謝王兄,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啊!我的圖紙賣給好多家,隻是為了推廣棉紡織。等棉花遍地開花的那日,黎庶都能穿上棉布,我就高興了!”


    王方翼上下打量張川柏一圈,見張川柏坦坦蕩蕩。


    忽然覺得,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


    或許,在皇帝和太子心中,張川柏比蕭瑀分量更重,地位更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