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孩子是沒有煩惱的。
其實也有。
遠在江都的陸徐之,跟母親、舅母、嬸娘等人,到附近的寺廟、道觀都燒了香。
因陸徐之的祖父還在,沒有分家,她家被抽了兩丁。
伯父和堂兄,都在“江淮壯士”之列,和張遠誌一樣,從東萊出海。
小孩子聽長輩們議論,知道很多的事。
川柏送信迴來,說前線連連捷報,但也有人受傷和陣亡。
信裏說,皇帝詔令收集陣亡將士的遺體,為他們而哭泣。
有長輩含淚感歎:“我們的兒子死後,有天子為他哭泣,死又有什麽遺憾。”
陸徐之覺得……這句話好像有道理,但伯父和兄長們迴不來,她還是會遺憾的。
不僅僅會遺憾,還會哭呢!
她想著,就已經哭了出來。
她坐在張家院子的台階上,淚汪汪,赤兔懶洋洋地躺在一旁。
臨近中秋,早晚有些涼意,正中午仍是秋老虎肆虐,熱得赤兔伸著舌頭喘氣。
赤兔幾乎快要忘記川柏了。
現在它取代四郎的地位,是家裏的小郎君。
每天傍晚,他就會跑去巷口,迎接阿耶迴家。
阿耶做了屯田監正,常常要去官田,有時候迴家時已經披星戴月……赤兔就“汪汪”叫著,在前方帶路。
整條巷子的人都知道,赤兔一叫,就是張囤監迴家。
夜裏,赤兔也不肯睡自己的狗窩,一看到阿耶阿娘梳洗,就早早跑進屋裏,鑽進床底下裝睡。
有時候還會打唿嚕,裝得跟人一樣。
阿娘看著,就不忍心趕它。
反正兒子們不在家,四舍五入就把狗子當兒子吧!
狗子比兒子更省心,不用耶娘牽腸掛肚!
赤兔在地上打了個滾,一骨碌爬起來,從牆角的狗洞鑽出去。
汪汪!
搖著尾巴接阿耶迴家啦!
……
張衍一眼就看到坐在台階上愁眉苦臉的小外甥女。
“小嬌嬌啊!你遇到什麽難事了?怎麽皺著眉頭,像個小老嫗呢?”張衍打趣。
“舅舅!”陸徐之站起來,“舅舅!表兄是不是又有信送迴來?”
“前天才送迴一封,也不能天天送信啊!”張衍笑道,“等大軍凱旋,他就要迴來了。”
“大軍哪日凱旋?”
“冬日吧!頂多是開春!陛下拿下安市城,再派人去掃蕩平壤、消滅百濟,後麵這些事,派一支軍隊去就行,不用陛下親征了。”
張衍喃喃自語,見陸徐之滿臉認真,又覺得好笑:“小嬌嬌,你聽得懂嗎?”
“我知道,我們要打勝仗!”陸徐之一臉嚴肅。
“對啦!所以你不要皺著眉頭,長皺紋就不漂亮了。”張衍溫和地逗著小外甥女。
小女娃娃就是可愛啊!
可惜不能嫁到自己家。
陸徐之揉了揉眉心,小孩子也會長皺紋的嗎?
“你們不是去拜神了嗎?神仙會保佑出征的將士。”張衍又說。
陸徐之連連點頭:“我們去了康紫霞道士那裏,她這次夢遊渤海,見到海上有仙山,還見到大唐的旗幟,插在高句麗的城頭。”
揚州東陵聖母廟的女道士康紫霞,因為擅長夢遊,這一番香火鼎盛。
人們將信將疑,拜托康道士夢遊到遼東,給家人捎帶幾句話。
張衍也寧可信其有,高興地說:“她的消息比凡人靈通,既然這麽說,也許是已經拿下安市城呢!”
甥舅二人一本正經地說康道士的夢,仿佛親眼看見一般。
吳秀提著一籃子菜,從屋後的菜地走迴來,小赤兔先跑過去,叼著籃子屁顛屁顛地走去廚房。
“赤兔真能幹!”吳秀誇讚。
三郎養了那麽多小動物,還是赤兔、小黑最能幹。
像小美,隻能捉一捉老鼠,順便撒嬌裝可愛這樣子。
每次殺雞,還得把雞屁股留給小美。
雖然這麽說,吳秀還是挺想小美。
家裏少了三個兒子,像少了什麽;少了幾隻小動物,也像少了什麽。
好在,小嬌嬌時不時過來,讓自己家又有小孩子的說笑聲。
家裏有奴仆,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吳秀喜歡親手做。
她也往廚房去,和奴仆一起安排飯菜。
又聽見陸徐之在身後脆生生地說:“舅舅,為什麽要打仗啊?”
“因為我們不主動擴張,喪失了勇武,就會被人壓著打。因為有陛下這樣的英雄,帶著許多好漢在前方拋頭顱灑熱血,才能有我們在後方的安穩日子。”張衍耐心地說。
今日不敢打高句麗,來日幽雲十六州,都可能變成外族的國土。
喪失了勇武之氣,就會被蠻夷一步步蠶食。
重文輕武,也許能得一時之安逸,卻會使得國家喪失血性。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大唐。寇可往,我亦可往。”張衍說。
“哦!”陸徐之蹦蹦跳跳,眉頭完全舒展開。
雖然還不是很懂,但舅舅的話很有道理呢!
難怪祖父說,舅舅是整個張家灣最有學問的人!
……
吃過飯,張衍點了油燈,在寫一份“轉帖”。
作為張家灣最有學問的,又是江都神童的父親,再加上屯田監正,他今年有一項重要任務。
安排社日。
所謂“轉帖”,就是一份通知單。
這份通知隻寫一份,末尾寫上需要通知的所有人名單。
送到名單上的一家,這家人看完,在自己的名字旁邊畫圈,意思是收到通知,再傳給下一家。
這樣一家家接龍,名單上所有人通知到位,轉帖再迴到撰寫人手裏。
“……今月十日於節如蘭若門前取齊,如若於時不到者,罰酒一角……”
要過節了。
在大唐,八月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秋社。
可以當作是鄉村狂歡節,和土地、農民、耕作、豐收有著密切的關係。
社日要祭祀“社神”和“稷神”,祭祀後有歌舞飲宴。
總的來說,在大唐的鄉村,“社日”的歡慶僅次於過年,比中秋節還要重要。
張衍擔任“社正”,安排今年的社日慶典。
“不知道三郎在定州,過不過社日呢?”張衍放下筆,想到小兒子肉肉的臉。
三郎長大了,臉蛋還是肉嘟嘟的嗎?
信裏,三郎得意地說,身高能趕上兄長了。
“三郎最喜歡熱鬧的。”吳秀在一旁笑著說,“不管定州過不過社日,我們三郎肯定能給自己找樂子。”
三郎帶著太子殿下玩打仗遊戲呢!
通過三郎的信,他們覺得太子變得親切,跟柱子一樣是大侄子。
其實也有。
遠在江都的陸徐之,跟母親、舅母、嬸娘等人,到附近的寺廟、道觀都燒了香。
因陸徐之的祖父還在,沒有分家,她家被抽了兩丁。
伯父和堂兄,都在“江淮壯士”之列,和張遠誌一樣,從東萊出海。
小孩子聽長輩們議論,知道很多的事。
川柏送信迴來,說前線連連捷報,但也有人受傷和陣亡。
信裏說,皇帝詔令收集陣亡將士的遺體,為他們而哭泣。
有長輩含淚感歎:“我們的兒子死後,有天子為他哭泣,死又有什麽遺憾。”
陸徐之覺得……這句話好像有道理,但伯父和兄長們迴不來,她還是會遺憾的。
不僅僅會遺憾,還會哭呢!
她想著,就已經哭了出來。
她坐在張家院子的台階上,淚汪汪,赤兔懶洋洋地躺在一旁。
臨近中秋,早晚有些涼意,正中午仍是秋老虎肆虐,熱得赤兔伸著舌頭喘氣。
赤兔幾乎快要忘記川柏了。
現在它取代四郎的地位,是家裏的小郎君。
每天傍晚,他就會跑去巷口,迎接阿耶迴家。
阿耶做了屯田監正,常常要去官田,有時候迴家時已經披星戴月……赤兔就“汪汪”叫著,在前方帶路。
整條巷子的人都知道,赤兔一叫,就是張囤監迴家。
夜裏,赤兔也不肯睡自己的狗窩,一看到阿耶阿娘梳洗,就早早跑進屋裏,鑽進床底下裝睡。
有時候還會打唿嚕,裝得跟人一樣。
阿娘看著,就不忍心趕它。
反正兒子們不在家,四舍五入就把狗子當兒子吧!
狗子比兒子更省心,不用耶娘牽腸掛肚!
赤兔在地上打了個滾,一骨碌爬起來,從牆角的狗洞鑽出去。
汪汪!
搖著尾巴接阿耶迴家啦!
……
張衍一眼就看到坐在台階上愁眉苦臉的小外甥女。
“小嬌嬌啊!你遇到什麽難事了?怎麽皺著眉頭,像個小老嫗呢?”張衍打趣。
“舅舅!”陸徐之站起來,“舅舅!表兄是不是又有信送迴來?”
“前天才送迴一封,也不能天天送信啊!”張衍笑道,“等大軍凱旋,他就要迴來了。”
“大軍哪日凱旋?”
“冬日吧!頂多是開春!陛下拿下安市城,再派人去掃蕩平壤、消滅百濟,後麵這些事,派一支軍隊去就行,不用陛下親征了。”
張衍喃喃自語,見陸徐之滿臉認真,又覺得好笑:“小嬌嬌,你聽得懂嗎?”
“我知道,我們要打勝仗!”陸徐之一臉嚴肅。
“對啦!所以你不要皺著眉頭,長皺紋就不漂亮了。”張衍溫和地逗著小外甥女。
小女娃娃就是可愛啊!
可惜不能嫁到自己家。
陸徐之揉了揉眉心,小孩子也會長皺紋的嗎?
“你們不是去拜神了嗎?神仙會保佑出征的將士。”張衍又說。
陸徐之連連點頭:“我們去了康紫霞道士那裏,她這次夢遊渤海,見到海上有仙山,還見到大唐的旗幟,插在高句麗的城頭。”
揚州東陵聖母廟的女道士康紫霞,因為擅長夢遊,這一番香火鼎盛。
人們將信將疑,拜托康道士夢遊到遼東,給家人捎帶幾句話。
張衍也寧可信其有,高興地說:“她的消息比凡人靈通,既然這麽說,也許是已經拿下安市城呢!”
甥舅二人一本正經地說康道士的夢,仿佛親眼看見一般。
吳秀提著一籃子菜,從屋後的菜地走迴來,小赤兔先跑過去,叼著籃子屁顛屁顛地走去廚房。
“赤兔真能幹!”吳秀誇讚。
三郎養了那麽多小動物,還是赤兔、小黑最能幹。
像小美,隻能捉一捉老鼠,順便撒嬌裝可愛這樣子。
每次殺雞,還得把雞屁股留給小美。
雖然這麽說,吳秀還是挺想小美。
家裏少了三個兒子,像少了什麽;少了幾隻小動物,也像少了什麽。
好在,小嬌嬌時不時過來,讓自己家又有小孩子的說笑聲。
家裏有奴仆,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吳秀喜歡親手做。
她也往廚房去,和奴仆一起安排飯菜。
又聽見陸徐之在身後脆生生地說:“舅舅,為什麽要打仗啊?”
“因為我們不主動擴張,喪失了勇武,就會被人壓著打。因為有陛下這樣的英雄,帶著許多好漢在前方拋頭顱灑熱血,才能有我們在後方的安穩日子。”張衍耐心地說。
今日不敢打高句麗,來日幽雲十六州,都可能變成外族的國土。
喪失了勇武之氣,就會被蠻夷一步步蠶食。
重文輕武,也許能得一時之安逸,卻會使得國家喪失血性。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大唐。寇可往,我亦可往。”張衍說。
“哦!”陸徐之蹦蹦跳跳,眉頭完全舒展開。
雖然還不是很懂,但舅舅的話很有道理呢!
難怪祖父說,舅舅是整個張家灣最有學問的人!
……
吃過飯,張衍點了油燈,在寫一份“轉帖”。
作為張家灣最有學問的,又是江都神童的父親,再加上屯田監正,他今年有一項重要任務。
安排社日。
所謂“轉帖”,就是一份通知單。
這份通知隻寫一份,末尾寫上需要通知的所有人名單。
送到名單上的一家,這家人看完,在自己的名字旁邊畫圈,意思是收到通知,再傳給下一家。
這樣一家家接龍,名單上所有人通知到位,轉帖再迴到撰寫人手裏。
“……今月十日於節如蘭若門前取齊,如若於時不到者,罰酒一角……”
要過節了。
在大唐,八月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秋社。
可以當作是鄉村狂歡節,和土地、農民、耕作、豐收有著密切的關係。
社日要祭祀“社神”和“稷神”,祭祀後有歌舞飲宴。
總的來說,在大唐的鄉村,“社日”的歡慶僅次於過年,比中秋節還要重要。
張衍擔任“社正”,安排今年的社日慶典。
“不知道三郎在定州,過不過社日呢?”張衍放下筆,想到小兒子肉肉的臉。
三郎長大了,臉蛋還是肉嘟嘟的嗎?
信裏,三郎得意地說,身高能趕上兄長了。
“三郎最喜歡熱鬧的。”吳秀在一旁笑著說,“不管定州過不過社日,我們三郎肯定能給自己找樂子。”
三郎帶著太子殿下玩打仗遊戲呢!
通過三郎的信,他們覺得太子變得親切,跟柱子一樣是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