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大壯站在張川柏的房門前,猶豫著要不要敲門。
平日這個時候,小郎君都起床練武,可今日遲遲不起。
甚是可疑。
張川柏埋頭在枕邊,閉著眼睛大聲說:“大壯是吧?我再眯一眯,你去給我攤一個煎餅,多放蔥。”
說完,他癱著繼續賴床。
不是想偷懶,是實在起不來!
近來常給太子講故事,神仙擔心他存貨告罄,昨夜讓他看了一夜的《三國演義》。
不是《三國誌》,而是《三國演義》!
和正史有出入,但是太好看了!
簡直是神仙書!
吹爆。
張川柏就這麽看了一夜,睜眼閉眼都是書中的戰事,恨不得自己親自策馬上戰場。
大壯放下心,走到廚房去攤煎餅。
幾個官員合住一個院子,廚房已經有人在用了。
李敬玄的仆從見到大壯,友好地說:“我家郎君朝食一定要吃湯餅,我多做一碗,給你家郎君?”
大壯想了想,點點頭:“有勞。”
一碗湯餅,明日再還迴去就是。
幾家人住在一起,奴仆之間也有了交情。
他們各自忙碌,有的做飯,有的燒水……議論哪裏買到成衣,哪裏可以買到好的羊肉。
太子和眾多官員在此,每日要消耗許多東西,給當地造成不小的負擔。
但也帶動了一點經濟。
行營附近的市集格外熱鬧。
附近的村民帶自家的蔬菜和雞蛋到市集裏擺攤,能換迴油鹽醬醋、針頭線腦。
張川柏起來洗漱幹淨,發現自己要吃的煎餅變成了湯餅,也沒有多問。
大壯是大壯,又不是庖廚。
“若有小孩子來賣麻雀,你就幫我都收下。”張川柏吩咐。
他在這裏住,跟附近的小孩子很快就熟悉了。
曬麥子的時節,小孩子們逮到麻雀,都賣給發明麥釤的“小大人”。
“是。”大壯應下。
“跟小孩子們說,他們捉到蚱蜢或者知了猴也可以賣給我。”
一說到吃的,張侯就如數家珍。
吃不到家鄉的炸蠶蛹,可以吃知了猴啊!
知了猴就是幼蟬,吃知了猴的季節是夏季。
據說三國時期,曹植喜歡食蟬。
張川柏沉迷於看《三國演義》,突然就想吃炸知了猴,體驗曹植的快樂。
大壯一一應下。
既然小郎君想吃,他總會想辦法。
他剛到張家的時候,是名為“大壯”的瘦猴,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壯。
即便跟著小郎君四處奔波,跟外麵很多人相比,已經是極好的日子。
……
張川柏興致勃勃想著吃幼蟬,捷報啊捷報,風雨無阻地送來了。
送捷報的是特快驛傳。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大唐此次征高句麗,就是——勢如破竹。
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勢如破竹。
貞觀十九四月,營州都督張儉率軍渡過遼水,向建安城進軍,擊敗高句麗兵,斬首數千級。
李世積攻占高句麗的蓋牟城,俘獲兩萬多人,糧食十餘萬石。
五月,唐軍攻占卑沙城,俘獲男女八千人。
五月,李世積率軍攻遼東城,皇帝率精兵與其會合。
唐軍攻占遼東城,殺敵一萬多人,俘獲敵軍一萬多人,還俘獲男女四萬人。
捷報傳來,從太子李治到張川柏,再到不知名的小宦官,上上下下都洋溢著喜悅。
張川柏耳朵裏聽著捷報,感覺一朵朵煙花在空中綻放,點亮遼東一座座城。
阿兄在哪裏呢?
阿兄在張亮部,從萊州渡海,五月攻占了卑沙城……此城在後世大連市金州區大黑山。
而定州在河北保定。
相當於,三郎在保定,大郎在大連。
張川柏在心裏默默用一條線連接兩點……阿兄距離自己也不是太遠啊!
留守的官員們喜上眉梢,議論紛紛:“從三月陛下離開定州,到五月……兩個多月的時間,我軍一路凱歌,打得高句麗人落花流水!”
“按照這個趨勢,不用到冬日,大軍就可以凱旋了。”
“高句麗是城主製,每一座大城都有糧食。我們每拿下一座城,就能得到補給。”
以戰養戰!
這才是大唐對外征戰的慣例啊!
之前打薛延陀,把薛延陀養的牛馬羊一股腦兒全部帶走,蠻夷哭耶喊娘。
現在聽著捷報計算唐軍的收獲,俘虜多少奴隸、繳獲糧食多少……
打仗越打越有!更有熱情了!
“說到薛延陀……之前陛下還在洛陽,薛延陀賤兮兮地派人來問‘聽聞你們要打高句麗啊?’,陛下迴複使者‘告訴你們可汗,現在我們父子要東征高句麗,你們能來進犯,就趕快來吧!’。”
顯然,陛下是在開嘲諷啊!
收捷報,總是令人快樂的!
就連提起隔壁不友好的鄰居,都是調侃的語氣。
眾人議論了一會兒,李治又問送捷報的信使:“多場戰事,可有人受傷?”
信使迴答:“我出發的時候,大軍正在攻取白岩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被弩矢射中,陛下親自為其吮血。將士聽聞,紛紛感動落淚。”
“啊!”
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是歸附的突厥人。
李治想到的是,李思摩是皇帝的護衛將軍,竟然受傷了。
張川柏也想到這一點,捷報的背後,是刀光劍影。
信使又接著說了一些受傷的名單。
張川柏豎著耳朵聽,沒聽到阿兄的名字……雖然說,以阿兄的級別,就算受傷隻怕也不會被信使提及,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吧?
阿兄所在的部隊,要和陛下的大隊匯合了。
信使報了受傷名錄,屋內的氣氛冷卻下來。
又聽信使說:“在遼東,即便是盛夏季節,陛下依舊穿著從定州出發時的戰袍。侍從請求更換,陛下說‘戰士們的衣服大多破舊,隻有朕穿上新衣服,能行嗎?’,因而始終不肯換。”
“嗚……”李治落淚了。
在場眾人看看身上的衣服,也哽咽不能語。
陛下如此,讓我們唯有鞠躬盡瘁,才能迴報一二啊!
待眾人退下後,李治拉著張川柏說:“大軍凱旋之前,我不穿新衣服!”
張川柏安慰:“殿下有這個心意也好。我記得陛下出征時說,大軍凱旋時,讓你到營州去迎接。不如殿下親手做一身衣服,到時候帶去營州。”
“可是……我不會做衣服。”李治猶豫。
他很想為阿耶盡孝心。
張三郎的建議也很不錯。
可他做的衣服,就怕阿耶穿上當眾散架……畫麵太美,不敢細想。
大壯站在張川柏的房門前,猶豫著要不要敲門。
平日這個時候,小郎君都起床練武,可今日遲遲不起。
甚是可疑。
張川柏埋頭在枕邊,閉著眼睛大聲說:“大壯是吧?我再眯一眯,你去給我攤一個煎餅,多放蔥。”
說完,他癱著繼續賴床。
不是想偷懶,是實在起不來!
近來常給太子講故事,神仙擔心他存貨告罄,昨夜讓他看了一夜的《三國演義》。
不是《三國誌》,而是《三國演義》!
和正史有出入,但是太好看了!
簡直是神仙書!
吹爆。
張川柏就這麽看了一夜,睜眼閉眼都是書中的戰事,恨不得自己親自策馬上戰場。
大壯放下心,走到廚房去攤煎餅。
幾個官員合住一個院子,廚房已經有人在用了。
李敬玄的仆從見到大壯,友好地說:“我家郎君朝食一定要吃湯餅,我多做一碗,給你家郎君?”
大壯想了想,點點頭:“有勞。”
一碗湯餅,明日再還迴去就是。
幾家人住在一起,奴仆之間也有了交情。
他們各自忙碌,有的做飯,有的燒水……議論哪裏買到成衣,哪裏可以買到好的羊肉。
太子和眾多官員在此,每日要消耗許多東西,給當地造成不小的負擔。
但也帶動了一點經濟。
行營附近的市集格外熱鬧。
附近的村民帶自家的蔬菜和雞蛋到市集裏擺攤,能換迴油鹽醬醋、針頭線腦。
張川柏起來洗漱幹淨,發現自己要吃的煎餅變成了湯餅,也沒有多問。
大壯是大壯,又不是庖廚。
“若有小孩子來賣麻雀,你就幫我都收下。”張川柏吩咐。
他在這裏住,跟附近的小孩子很快就熟悉了。
曬麥子的時節,小孩子們逮到麻雀,都賣給發明麥釤的“小大人”。
“是。”大壯應下。
“跟小孩子們說,他們捉到蚱蜢或者知了猴也可以賣給我。”
一說到吃的,張侯就如數家珍。
吃不到家鄉的炸蠶蛹,可以吃知了猴啊!
知了猴就是幼蟬,吃知了猴的季節是夏季。
據說三國時期,曹植喜歡食蟬。
張川柏沉迷於看《三國演義》,突然就想吃炸知了猴,體驗曹植的快樂。
大壯一一應下。
既然小郎君想吃,他總會想辦法。
他剛到張家的時候,是名為“大壯”的瘦猴,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壯。
即便跟著小郎君四處奔波,跟外麵很多人相比,已經是極好的日子。
……
張川柏興致勃勃想著吃幼蟬,捷報啊捷報,風雨無阻地送來了。
送捷報的是特快驛傳。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大唐此次征高句麗,就是——勢如破竹。
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勢如破竹。
貞觀十九四月,營州都督張儉率軍渡過遼水,向建安城進軍,擊敗高句麗兵,斬首數千級。
李世積攻占高句麗的蓋牟城,俘獲兩萬多人,糧食十餘萬石。
五月,唐軍攻占卑沙城,俘獲男女八千人。
五月,李世積率軍攻遼東城,皇帝率精兵與其會合。
唐軍攻占遼東城,殺敵一萬多人,俘獲敵軍一萬多人,還俘獲男女四萬人。
捷報傳來,從太子李治到張川柏,再到不知名的小宦官,上上下下都洋溢著喜悅。
張川柏耳朵裏聽著捷報,感覺一朵朵煙花在空中綻放,點亮遼東一座座城。
阿兄在哪裏呢?
阿兄在張亮部,從萊州渡海,五月攻占了卑沙城……此城在後世大連市金州區大黑山。
而定州在河北保定。
相當於,三郎在保定,大郎在大連。
張川柏在心裏默默用一條線連接兩點……阿兄距離自己也不是太遠啊!
留守的官員們喜上眉梢,議論紛紛:“從三月陛下離開定州,到五月……兩個多月的時間,我軍一路凱歌,打得高句麗人落花流水!”
“按照這個趨勢,不用到冬日,大軍就可以凱旋了。”
“高句麗是城主製,每一座大城都有糧食。我們每拿下一座城,就能得到補給。”
以戰養戰!
這才是大唐對外征戰的慣例啊!
之前打薛延陀,把薛延陀養的牛馬羊一股腦兒全部帶走,蠻夷哭耶喊娘。
現在聽著捷報計算唐軍的收獲,俘虜多少奴隸、繳獲糧食多少……
打仗越打越有!更有熱情了!
“說到薛延陀……之前陛下還在洛陽,薛延陀賤兮兮地派人來問‘聽聞你們要打高句麗啊?’,陛下迴複使者‘告訴你們可汗,現在我們父子要東征高句麗,你們能來進犯,就趕快來吧!’。”
顯然,陛下是在開嘲諷啊!
收捷報,總是令人快樂的!
就連提起隔壁不友好的鄰居,都是調侃的語氣。
眾人議論了一會兒,李治又問送捷報的信使:“多場戰事,可有人受傷?”
信使迴答:“我出發的時候,大軍正在攻取白岩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被弩矢射中,陛下親自為其吮血。將士聽聞,紛紛感動落淚。”
“啊!”
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是歸附的突厥人。
李治想到的是,李思摩是皇帝的護衛將軍,竟然受傷了。
張川柏也想到這一點,捷報的背後,是刀光劍影。
信使又接著說了一些受傷的名單。
張川柏豎著耳朵聽,沒聽到阿兄的名字……雖然說,以阿兄的級別,就算受傷隻怕也不會被信使提及,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吧?
阿兄所在的部隊,要和陛下的大隊匯合了。
信使報了受傷名錄,屋內的氣氛冷卻下來。
又聽信使說:“在遼東,即便是盛夏季節,陛下依舊穿著從定州出發時的戰袍。侍從請求更換,陛下說‘戰士們的衣服大多破舊,隻有朕穿上新衣服,能行嗎?’,因而始終不肯換。”
“嗚……”李治落淚了。
在場眾人看看身上的衣服,也哽咽不能語。
陛下如此,讓我們唯有鞠躬盡瘁,才能迴報一二啊!
待眾人退下後,李治拉著張川柏說:“大軍凱旋之前,我不穿新衣服!”
張川柏安慰:“殿下有這個心意也好。我記得陛下出征時說,大軍凱旋時,讓你到營州去迎接。不如殿下親手做一身衣服,到時候帶去營州。”
“可是……我不會做衣服。”李治猶豫。
他很想為阿耶盡孝心。
張三郎的建議也很不錯。
可他做的衣服,就怕阿耶穿上當眾散架……畫麵太美,不敢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