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幹脆利落,把一連串的旨意說完,又說到要給阿娘請誥命。
“誥命夫人”開始於唐代,到明清時才成為固定製度。
現在是初唐貞觀年間,還是一件新鮮事。
“我主動上書為阿娘請封,講述阿娘養育我們的不易,傾計培養和支持我搞發明。
我所得的榮譽有阿爺阿娘的功勞!將文章寫得情真意切,禮部應當會同意。”
因為沒有形成製度,禮部也未必會搭理。
咱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張川柏做這件事,是希望阿娘能分享榮譽。
張遠誌也是大孝子,連連點頭:“好主意!你寫文章,得將立意提高到弘揚孝道……檢校禮部尚書是許敬宗?”
“嗯。”
“是他啊!”張遠誌沉吟,“要不要給他送禮,讓他通過?”
張川柏搖頭:“這是合乎禮法的事,我不要去賄賂他。我寫好文章,請太子給我過目,先感動太子,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魏晉南北朝以來,有“孝”和“廉”的名聲,才能入仕為官。
孝子們卷出花樣。
張川柏這是展現孝道!
張遠誌心中一定,哈哈笑道:“還是你有辦法!先感動太子!”
小三郎和小狐狸一樣機靈,果然是近朱者赤,近狐者臭。
“說起來,咱們阿耶當上屯田監了?”張遠誌又猛地高興起來,“你記得嗎?以前有人議論我們家,說什麽一代不如一代。阿耶這是奮起了!”
兄弟二人坐在“家和萬事興”的正堂裏,興奮激動,為阿耶高興。
望父成龍的心情,大孝子都懂。
張川柏說:“我一直都覺得阿耶不是普通人,才不是什麽一代不如一代!他隻需要一陣東風,就能乘風而起。”
“對!我們阿耶就算是種地,也是農人中最有學問的!”張遠誌滿臉認同,“他有本事給我們三兄弟安排前程,就不是一般人能比。”
尋常人哪裏有這樣的眼光和精力去做長遠的規劃?
兄弟倆一人一句誇阿耶,又異口同聲:“阿耶專業送餅!”
阿耶一直以來以助人為樂!
這些善緣,讓阿耶在低穀的時候,沒有受到太多欺壓。
“來叔今日還透露,本來司農寺想讓阿耶到長安為官。後來考慮到我要經營田莊、辦農學堂、跟曹夫子讀書,才沒讓阿耶離開江都。”張川柏又說。
“這樣啊!”張遠誌摸摸三郎的頭,“那你要快點長大啊!我們全家一起飛!”
“多吃飯就可以快快長大嗎?”張川柏歪著腦袋,故意問出一個三歲小孩才問的問題。
二人說笑時,有消息靈通的客人登門送禮。
第一個來的,是半個老鄉上官純。
上官純讓人拉著一大車東西過來。
看著一筐筐滿滿當當,其實不是太貴重。
“我想到你們迴長安不久,肯定有很多缺的。都是些日常吃的用的,你們收下吧!”
急急忙忙趕過來,上官純熱得一身汗,滿臉通紅。
張川柏看著上官純的臉,忽然說:“你敷粉了?妝都糊了。”
啊啊啊!
上官純敷粉,真的是女扮男裝嗎?
上官純利落地掏出一麵小銅鏡,湊近照了照:“還真是糊了。噫!這個粉不好,一出汗就糊成團,得換一種。”
他這兩年跟張遠誌混熟了,自顧自到廚房前的大缸打一盆水洗臉。
張川柏:“……”
他眼珠子左右滴溜一圈,又走到上官純旁邊仔細觀察,見到上官純的喉結……
唿!
是男的,真的是男的。
噫!
怎麽就不是大姊姊呢?
“江都侯如此看著我,莫非我臉上還有什麽東西?”上官純打趣。
張川柏一本正經地說:“男子漢大丈夫,你為什麽敷粉?”
“哈哈哈!”上官純笑了幾聲,“誰說男子不能敷粉?我給你帶的禮物,就有粉黛,略微修飾膚色和眉毛,顯得更精神。”
張川柏搖搖頭:“我不用。”
上官純也不勸。
個人喜好啦~~
張川柏想到自己的誤會,又有些羞惱……都怪你讓我誤會!阿兄肯定在偷笑!
沒錯。
張遠誌在憋笑,憋得肚子疼。
一想到小三郎猶豫要不要娶上官大姊姊,那副便秘的樣子,就覺得好笑啊!
“江都侯,你家裏有些冷清啊!”上官純上正題,“我認識一些不錯的牙行,可以帶你去買些奴仆。”
“多謝上官兄,我正覺得缺人。別的都好說,要找兩個擅長做羊肉的庖廚。”
張川柏惦記著每個月十二頭羊的福利。
不知道是從這個月開始發,還是下個月?
說到奴仆,別的大差不差就行,庖廚必須慎之又慎。
得罪庖廚的後果……北齊高澄血的教訓。
上官純剛到,孟詵也來了。
“我一得到消息就來,你怎麽比我還快?”孟詵很驚訝。
上官純說:“你的消息當然比我慢。我阿耶昨日就把禮物準備好了。”
孟詵搖頭:“那不見得。我的禮物,可是更早就做好了。”
上官儀如今在中書省起草詔書,消息固然靈通;
可孫思邈常給皇子公主看病調理,消息未嚐不靈通。
他們說笑鬥嘴,張家兄弟瞪大眼睛:“你們早就知道?”
“也不能這麽說……聖旨沒有正式頒布,就不一定能成真。”孟詵招招手,“江都侯請來!開箱!你猜猜我給你送什麽?”
張川柏不用猜。
一看孟詵得意的笑容,就知道箱子裏肯定是孟詵的得意作品。
很刑的孟兄,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果然,底下是紙,上麵鋪著一套銀閃閃的首飾。
孟詵解釋:“紙是給你印書的。首飾嘛……我若是做私造銀餅,無論真假都有罪。做首飾就不一樣了,我又沒說是銀的,看著像而已。”
上官純非常無語,“你給江都侯送賀禮,竟然送假的?”
“假的要費心,送的是心意!真的就是炫富,有什麽意思?”孟詵自有一套道理。
他跟上官純,因為張遠誌才成為朋友,現在也挺熟。
一迴生二迴熟。
三迴四迴,熟得可以開玩笑。
“三郎,你喜不喜歡?”孟詵問。
“喜歡啊!”張川柏點頭,“雖然我戴不了,可以送給未來的娘子。”
“哦,送給娘子。”張遠誌忽然笑了。
“大兄!你不許嘲笑,更不許陰陽怪氣。”張川柏咬牙瞪眼。
張遠誌直唿冤枉:“我都沒說什麽,怎麽就陰陽怪氣?你是江都縣開國侯·太子侍讀·朝請郎,也不能冤枉人!”
稱唿三郎要頭銜全部加上,不然哪天忘了怎麽辦?
“誥命夫人”開始於唐代,到明清時才成為固定製度。
現在是初唐貞觀年間,還是一件新鮮事。
“我主動上書為阿娘請封,講述阿娘養育我們的不易,傾計培養和支持我搞發明。
我所得的榮譽有阿爺阿娘的功勞!將文章寫得情真意切,禮部應當會同意。”
因為沒有形成製度,禮部也未必會搭理。
咱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張川柏做這件事,是希望阿娘能分享榮譽。
張遠誌也是大孝子,連連點頭:“好主意!你寫文章,得將立意提高到弘揚孝道……檢校禮部尚書是許敬宗?”
“嗯。”
“是他啊!”張遠誌沉吟,“要不要給他送禮,讓他通過?”
張川柏搖頭:“這是合乎禮法的事,我不要去賄賂他。我寫好文章,請太子給我過目,先感動太子,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魏晉南北朝以來,有“孝”和“廉”的名聲,才能入仕為官。
孝子們卷出花樣。
張川柏這是展現孝道!
張遠誌心中一定,哈哈笑道:“還是你有辦法!先感動太子!”
小三郎和小狐狸一樣機靈,果然是近朱者赤,近狐者臭。
“說起來,咱們阿耶當上屯田監了?”張遠誌又猛地高興起來,“你記得嗎?以前有人議論我們家,說什麽一代不如一代。阿耶這是奮起了!”
兄弟二人坐在“家和萬事興”的正堂裏,興奮激動,為阿耶高興。
望父成龍的心情,大孝子都懂。
張川柏說:“我一直都覺得阿耶不是普通人,才不是什麽一代不如一代!他隻需要一陣東風,就能乘風而起。”
“對!我們阿耶就算是種地,也是農人中最有學問的!”張遠誌滿臉認同,“他有本事給我們三兄弟安排前程,就不是一般人能比。”
尋常人哪裏有這樣的眼光和精力去做長遠的規劃?
兄弟倆一人一句誇阿耶,又異口同聲:“阿耶專業送餅!”
阿耶一直以來以助人為樂!
這些善緣,讓阿耶在低穀的時候,沒有受到太多欺壓。
“來叔今日還透露,本來司農寺想讓阿耶到長安為官。後來考慮到我要經營田莊、辦農學堂、跟曹夫子讀書,才沒讓阿耶離開江都。”張川柏又說。
“這樣啊!”張遠誌摸摸三郎的頭,“那你要快點長大啊!我們全家一起飛!”
“多吃飯就可以快快長大嗎?”張川柏歪著腦袋,故意問出一個三歲小孩才問的問題。
二人說笑時,有消息靈通的客人登門送禮。
第一個來的,是半個老鄉上官純。
上官純讓人拉著一大車東西過來。
看著一筐筐滿滿當當,其實不是太貴重。
“我想到你們迴長安不久,肯定有很多缺的。都是些日常吃的用的,你們收下吧!”
急急忙忙趕過來,上官純熱得一身汗,滿臉通紅。
張川柏看著上官純的臉,忽然說:“你敷粉了?妝都糊了。”
啊啊啊!
上官純敷粉,真的是女扮男裝嗎?
上官純利落地掏出一麵小銅鏡,湊近照了照:“還真是糊了。噫!這個粉不好,一出汗就糊成團,得換一種。”
他這兩年跟張遠誌混熟了,自顧自到廚房前的大缸打一盆水洗臉。
張川柏:“……”
他眼珠子左右滴溜一圈,又走到上官純旁邊仔細觀察,見到上官純的喉結……
唿!
是男的,真的是男的。
噫!
怎麽就不是大姊姊呢?
“江都侯如此看著我,莫非我臉上還有什麽東西?”上官純打趣。
張川柏一本正經地說:“男子漢大丈夫,你為什麽敷粉?”
“哈哈哈!”上官純笑了幾聲,“誰說男子不能敷粉?我給你帶的禮物,就有粉黛,略微修飾膚色和眉毛,顯得更精神。”
張川柏搖搖頭:“我不用。”
上官純也不勸。
個人喜好啦~~
張川柏想到自己的誤會,又有些羞惱……都怪你讓我誤會!阿兄肯定在偷笑!
沒錯。
張遠誌在憋笑,憋得肚子疼。
一想到小三郎猶豫要不要娶上官大姊姊,那副便秘的樣子,就覺得好笑啊!
“江都侯,你家裏有些冷清啊!”上官純上正題,“我認識一些不錯的牙行,可以帶你去買些奴仆。”
“多謝上官兄,我正覺得缺人。別的都好說,要找兩個擅長做羊肉的庖廚。”
張川柏惦記著每個月十二頭羊的福利。
不知道是從這個月開始發,還是下個月?
說到奴仆,別的大差不差就行,庖廚必須慎之又慎。
得罪庖廚的後果……北齊高澄血的教訓。
上官純剛到,孟詵也來了。
“我一得到消息就來,你怎麽比我還快?”孟詵很驚訝。
上官純說:“你的消息當然比我慢。我阿耶昨日就把禮物準備好了。”
孟詵搖頭:“那不見得。我的禮物,可是更早就做好了。”
上官儀如今在中書省起草詔書,消息固然靈通;
可孫思邈常給皇子公主看病調理,消息未嚐不靈通。
他們說笑鬥嘴,張家兄弟瞪大眼睛:“你們早就知道?”
“也不能這麽說……聖旨沒有正式頒布,就不一定能成真。”孟詵招招手,“江都侯請來!開箱!你猜猜我給你送什麽?”
張川柏不用猜。
一看孟詵得意的笑容,就知道箱子裏肯定是孟詵的得意作品。
很刑的孟兄,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果然,底下是紙,上麵鋪著一套銀閃閃的首飾。
孟詵解釋:“紙是給你印書的。首飾嘛……我若是做私造銀餅,無論真假都有罪。做首飾就不一樣了,我又沒說是銀的,看著像而已。”
上官純非常無語,“你給江都侯送賀禮,竟然送假的?”
“假的要費心,送的是心意!真的就是炫富,有什麽意思?”孟詵自有一套道理。
他跟上官純,因為張遠誌才成為朋友,現在也挺熟。
一迴生二迴熟。
三迴四迴,熟得可以開玩笑。
“三郎,你喜不喜歡?”孟詵問。
“喜歡啊!”張川柏點頭,“雖然我戴不了,可以送給未來的娘子。”
“哦,送給娘子。”張遠誌忽然笑了。
“大兄!你不許嘲笑,更不許陰陽怪氣。”張川柏咬牙瞪眼。
張遠誌直唿冤枉:“我都沒說什麽,怎麽就陰陽怪氣?你是江都縣開國侯·太子侍讀·朝請郎,也不能冤枉人!”
稱唿三郎要頭銜全部加上,不然哪天忘了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