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昨晚跟兄長們抵足而眠,說了好久的話。


    但今天換個角度再聽一遍,還是很有新鮮感。


    他高興地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家大郎和二郎,都今非昔比。這就是求學的好處。”


    兄長們看著小三郎靈動而熱烈的雙眼,忽然明白,為什麽三郎會有奇遇。


    神仙也喜歡這樣聰明好學的小孩兒吧!


    盧照鄰說:“京墨要六月才迴嵩山?我迴去稟報阿耶,跟著就一起去。”


    曹憲溫和地說:“你跟著去,就多住些日子。學一點醫理,對你的身體是有好處的。”


    說了一會兒話,都覺得口渴了,弟子們和曹夫子一起迴屋裏。


    曹夫子坐著休息,少年郎噸噸噸喝完水,又歡歡喜喜地去看莊園的各種動物。


    張遠誌和張京墨本應該是主人,此時卻是聽李善和盧照鄰介紹。


    他們不在家,李善和盧照鄰,更像三郎的兄長。


    小三郎真是幸運啊!


    有這麽多愛護他的兄長。


    “我在長安有套房,我在江都有個別業,我有五頃地,十個昆侖奴~~”


    張川柏用唱歌的語調,算著自己的產業。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小三郎已經家大業大了!


    “阿兄,陛下和太子對我真的太好了。”張川柏滿臉感動。


    “三郎赤子之心,誰會不喜歡呢?”張遠誌笑道。


    三郎每一次給太子送信,都夾帶私信。


    有給張遠誌的,有給來濟的。


    給來濟的信,匯報習武和學兵法的進度,炫耀自己打獵的收獲。


    除了那一頭野豬,張川柏又陸陸續續打到野雞,野兔,野鴨、大雁……


    遠近百裏,動物們聞風喪膽。


    因為這些信,李治常常見到來濟的名字。


    “三郎,你寫信恭喜來叔升官了嗎?”張遠誌想起一件事。


    “寫了啊!我寫了三千字!這迴是跟來家的家書一起,讓人送去。”


    貞觀十八年,皇帝任命來濟為太子司議郎,兼崇賢館直學士。


    來濟也是太子的屬官了。


    不用四舍五入,跟張川柏就是同僚。


    ……


    張遠誌和張京墨拜訪長輩,緊接著得到消息的親朋好友也不約而同過來聚會。


    好友的到來,給張園那條小河的木橋造成小小的擁堵。


    歡聲笑語,簡直要把木橋震塌。


    此時的大唐,是武德充沛的時代,隱約知道要開戰,老百姓也沒有太慌亂。


    打仗嘛!


    大唐總是會獲勝,還會有很多收獲。


    繳獲的牛馬羊,甚至人口,都是很有價值的!


    黎平見到張遠誌,拋出一連串的問題。


    “遠誌!上迴說的幫我賣金剛不倒散,你賣出去了嗎?你有沒有去鄭州,見大師兄?”


    “有有有!”


    張遠誌見到黎平,同樣很高興。


    趙貞固,黎平,張遠誌,是互相試藥的交情。


    生死之交!


    “司農寺有識貨的,買了金剛不倒散。說是給官豬用,其實我懷疑……咳咳,不管誰用,反正是迴頭客。”


    證明什麽?


    證明黎平的藥有奇效!


    黎平很自得:“我用了都一夜沒法睡,更別說豬!大師兄呢?在鄭王那裏怎麽樣?”


    “一迴生二迴熟,鄭王府的人全是他的朋友。”張遠誌笑著說,“他還給我一封信,說給我介紹一個新朋友,是梓州射洪首富。”


    張川柏在聽著,耳朵動了動,好奇地問:“梓州射洪首富是誰?”


    “陳元敬。”


    “哦!”


    張川柏腦海中靈光一閃。


    陳元敬,陳子昂的父親。


    跟李善一樣,都是未來的兒子比父親出名。


    陳子昂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富了很多代。


    張遠誌說:“陳元敬找我大師兄傳信,想來拜訪三郎,談一些合作。或許你不久就能見到他。”


    初唐名士中,還有誰不是趙貞固的朋友嗎?


    上次介紹狄仁傑,這次介紹陳元敬。


    張川柏笑著說“好”。


    多一個大客戶或者合作夥伴,應該不是壞事!


    不遠處,張京墨也在和親友敘舊。


    張京墨抱著一個小娃娃舉高高:“毛毛,我是你的二表叔啊!你阿耶有沒有跟你說我啊?”


    “說了!”陸慎之唏噓,“我說你實現了我的夢想。”


    張京墨安慰:“師父說,你雖然下山,還是我們茅山弟子,大表兄可以去茅山啊!”


    潘師正去其他地方發展茅山宗、開拓茅山中陣地,茅山也還有道士。


    陸慎之崇拜的是潘道長。


    但先去茅山打基礎,將來再去拜師,會更有把握?


    “茅山離得近,我可以去。”陸慎之又有了激情。


    即使成親生子,向道之心依然不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莊園裏來了客人,依舊是張川柏的學生們負責做飯。


    有人負責擇菜,有人負責燒火。


    全都熟門熟路。


    “三郎,你的農學堂還教做菜呢?”陸慎之看在眼裏,好奇地問。


    “教啊!《齊民要術》就有炒雞蛋、炒鴨子的菜譜!”張川柏理直氣壯。


    他這麽一說,所有人都無法反駁。


    《齊民要術》,是農學經典!


    張川柏又說:“我覺得,他們學不學經史子集不要緊,學種地化肥做菜,才是最實用的。”


    學生們聽到張川柏的話,都紛紛點頭。


    他們已經知道,黎庶家的孩子,很難很難有當官的機會。


    學農學做菜,才是最適合的。


    ……


    莊園裏有佃戶、有學生還有昆侖奴,地裏的活,不用張家人親自動手,就完成得井井有條。


    張川柏有更多的時間,和師兄們一起刻雕版。


    張遠誌和張京墨既然在家,也幫著削木板。


    印皇帝的詩集!


    是忠臣們該做的事!


    《帝京篇十首》、《飲馬長城窟行》、《執契靜三邊》等等……


    每刻一首,張家兄弟都由衷感歎:“陛下的詩就是好啊!”


    “陛下不僅是當世第一武將、第一英雄、還是第一詩人。”


    “這不是刻雕版,是把詩刻進我的靈魂。”


    他們一人一句,讓李善和盧照鄰麵麵相覷。


    你們是認真的?


    盧照鄰的神色尤其糾結。


    張川柏認真地說:“帝王的詩豪氣衝天,普通人寫得再好,難有這種氣度。”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裏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瞧瞧!


    多雄壯豪邁!


    飲馬出長城,天子雄姿英發、征戰四方的畫麵頓時有了!


    這不是拍龍屁,是真情實意。


    李善和盧照鄰被說服,覺得是自己之前沒體會到皇帝的心境!


    思想境界有待提高。


    “刻好之後,印出一百冊!”張川柏很期待,“夫子說,選一個好日子,讓我親自送去長安!”


    太子侍讀要見太子!


    張三要見李治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