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都來了,賀蘭安石參觀張川柏的新莊園。
“張莊主,可否帶我四處看看?”賀蘭安石客氣地說。
“榮幸之至。”張川柏彬彬有禮。
魚塘上有一群半大的鵝,正在自由自在地遊曳。
阿娘不讓在家養,就在莊子上,交給長工們養。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個魚塘叫天鵝湖。”張川柏介紹。
借過來趕田鼠的阿黃,跟狗崽崽赤兔玩耍……推倒小狗崽,又推起來,樂此不疲。
張川柏是皇帝認證的農業神童,且熱心無私,從不藏著掖著……
無論是農具還是肥料,隻要有人問,他就會悉心傳授。
因此,莊園裏還有一些來學技術的農人。
賀蘭安石隨口問了問,得知有些人是從外縣過來的。
“你們那麽遠過來?”
“再遠也要來啊!”農人說,“誰不知道莊稼要肥水充足才長得好?以前我們是不知道那麽多做肥料的方法!”
怎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什麽莊稼適用哪一種肥?
都是有講究的!
張川柏停下來,跟農人說了幾句,帶著賀蘭安石往果園走。
“我本來想種葡萄,一時沒找到葡萄苗。跟我大兄寫了信,讓他在長安幫我尋。”
“你不寫信給太子,請太子幫你尋?”賀蘭安石問。
張川柏說:“也不能什麽都勞煩太子。”
太子李治,想必比以前忙得多吧?
張川柏邊走邊說、一心多用,還得留神兩隻狗子。
田莊有個蓄糞池,他擔心阿黃帶著小赤兔去吃自助餐。
……
過了些日子,越王李貞和江都令崔玨都聽說,張川柏在莊園裏辦了一個農學講堂。
崔玨上門詢問。
張川柏說:“現在還算不上農學堂。有來請教的人,我就跟他們講化肥的基本原理和製作方法。”
“你還講生態農業呢?”
“就是桑基魚塘……明府,我有一個想法。等我的莊園建好,辦一個真正的農學堂,附近七到十六歲的孩童都可以來學。
《齊民要術》這種奇書包羅萬象,可我發現竟然隻有少數人看過。我辦個小講堂,講化肥農技也講古代農書,傳播知識的種子。
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就有更多的人掌握了。”
崔玨沉默片刻,讚道:“你有大理想啊!辦學是好事,你這個學堂收不收束修呢?”
“不強製收。農學在於實踐,來上學的孩子跟著莊園的人一起幹活,就算是束修了。”
“你教他們幹活,也教識字嗎?”
“當然。農學是一門學問,識字的才能成為好的技術人員。我和師兄們輪流去教識字。”
崔玨想來想去,沒覺得什麽不妥。
重視教化,是縣令的工作職責。
“你蓋房屋建學堂?我找工匠一起去,盡快把房屋蓋好。”崔玨勉勵,“你得好好教啊,我會去視察。”
“多謝明府!”張川柏喜滋滋地說,“鄉親們說,明府是最好的父母官,想喊你一聲‘大人’。”
“你先喊一聲。”崔玨打趣。
“大人。”張川柏毫不臉紅。
崔玨:“……你家大人就要迴來了!”
“哈哈!”張川柏得意地笑道,“實不相瞞,我現在走到田莊,佃戶家的孩子都喊我大人。”
“多大的孩子?”
“十五六歲吧!”
“十五六歲……人家比你大,你就好意思做人家的義父?”崔玨搖頭。
張川柏不僅好為人師,還好為人父啊!
張川柏趁熱打鐵,修正自己的別業圖紙……
既然明府說可以提供支持,是不是可以多蓋幾間房屋呢?
院子大一點,可以作為露天的課堂。
他又將這一切都寫進信中。
……
長安城依舊繁華熱鬧。
張遠誌知道小三郎得了一個莊園,成為光榮的莊園主,還知道三郎要找葡萄苗。
他找到孟詵。
“孟兄,聽聞你會做假金假銀?”
“略懂。”孟詵輕笑,“你想做什麽?”
“我想做一些假的首飾。我弟弟又升官又得了賜田,想必我阿娘應酬也會增多。
其他官夫人滿頭金銀珠寶,我阿娘也得有啊!還有,我想給未婚妻做幾件。”
孟詵說:“雖然是假的,原材料也要錢。”
“孟兄,你做出來的,像不像真的?”
“像啊!除非是我這樣的行家,一般人很難分辨。”
張遠誌拉著孟詵說:“我們做假首飾,賣的時候就說明是假的,價格低一點。就像那些買賣商周青銅器的,都是心知肚明嘛!”
假首飾很有市場啊!
“有道理。”孟詵拍手,“我們幹了!遠誌,你是不是缺錢了?”
“也不是很缺。就是想到弟弟太能幹,我做長兄的必須表現一下。”
從小到大,習慣性爭寵。
多兄弟家庭是這樣的啦~~
孟詵說:“我就說你應該不缺錢。契苾將軍給我送了厚禮,也給你送了吧?”
跟薛延陀和親的事,皇帝要求薛延陀給聘禮:馬五萬匹,牛、駱駝各一萬頭,羊十萬頭。
薛延陀同意了!
接著,皇帝要求真珠可汗親自迎親,來不了長安,也要到靈州。
真珠可汗也答應了!
現在,就是要送新興公主去靈州,等最後……聘禮可能出的意外。
高官們都知道這是契苾何力的進言,被皇帝采納。
隻有極個別的人知道跟他們有關。
現在意外還沒有發生,公主這一路還是前途未卜。
想到這件事,張遠誌說:“不出意外就會出意外!你先教我做假首飾吧!我要給阿娘一個驚喜!”
……
李治很忙。
皇帝令岑文本、褚遂良、馬周、劉洎輪流到東宮,跟太子討論政事。
李治有上不完的課,烤牛摸魚的時間都沒了。
更別說什麽大被共眠。
對!
張川柏送過一張大床的圖紙過來,說什麽大被共眠。
那麽不正經,到底是誰教的?
但,李治很喜歡。
張川柏的感謝信足足三千字。
感謝皇恩浩蕩,升官賜田,表示自己一定盡職盡責。
緊接著又送信來,說怎麽規劃田莊,辦農學堂。
這倒提醒了李治……
之前,皇帝說過等張川柏大一些,表現得好可以到國子監任職。
在李治心裏,什麽事都跟他商量的張川柏,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表現得非常好。
因為參與到張川柏的種種項目中,他又有一種微妙的自豪——
神童三郎的研究成果,有他的一份功勞。
一起炸過火藥,一起烤過牛,一起用過打禾機!
李治迴信勉勵張川柏好好做老師,將來再領一份國子監的俸祿。
讓張侍讀領三份俸祿,夠意思了吧?
“張莊主,可否帶我四處看看?”賀蘭安石客氣地說。
“榮幸之至。”張川柏彬彬有禮。
魚塘上有一群半大的鵝,正在自由自在地遊曳。
阿娘不讓在家養,就在莊子上,交給長工們養。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個魚塘叫天鵝湖。”張川柏介紹。
借過來趕田鼠的阿黃,跟狗崽崽赤兔玩耍……推倒小狗崽,又推起來,樂此不疲。
張川柏是皇帝認證的農業神童,且熱心無私,從不藏著掖著……
無論是農具還是肥料,隻要有人問,他就會悉心傳授。
因此,莊園裏還有一些來學技術的農人。
賀蘭安石隨口問了問,得知有些人是從外縣過來的。
“你們那麽遠過來?”
“再遠也要來啊!”農人說,“誰不知道莊稼要肥水充足才長得好?以前我們是不知道那麽多做肥料的方法!”
怎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什麽莊稼適用哪一種肥?
都是有講究的!
張川柏停下來,跟農人說了幾句,帶著賀蘭安石往果園走。
“我本來想種葡萄,一時沒找到葡萄苗。跟我大兄寫了信,讓他在長安幫我尋。”
“你不寫信給太子,請太子幫你尋?”賀蘭安石問。
張川柏說:“也不能什麽都勞煩太子。”
太子李治,想必比以前忙得多吧?
張川柏邊走邊說、一心多用,還得留神兩隻狗子。
田莊有個蓄糞池,他擔心阿黃帶著小赤兔去吃自助餐。
……
過了些日子,越王李貞和江都令崔玨都聽說,張川柏在莊園裏辦了一個農學講堂。
崔玨上門詢問。
張川柏說:“現在還算不上農學堂。有來請教的人,我就跟他們講化肥的基本原理和製作方法。”
“你還講生態農業呢?”
“就是桑基魚塘……明府,我有一個想法。等我的莊園建好,辦一個真正的農學堂,附近七到十六歲的孩童都可以來學。
《齊民要術》這種奇書包羅萬象,可我發現竟然隻有少數人看過。我辦個小講堂,講化肥農技也講古代農書,傳播知識的種子。
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就有更多的人掌握了。”
崔玨沉默片刻,讚道:“你有大理想啊!辦學是好事,你這個學堂收不收束修呢?”
“不強製收。農學在於實踐,來上學的孩子跟著莊園的人一起幹活,就算是束修了。”
“你教他們幹活,也教識字嗎?”
“當然。農學是一門學問,識字的才能成為好的技術人員。我和師兄們輪流去教識字。”
崔玨想來想去,沒覺得什麽不妥。
重視教化,是縣令的工作職責。
“你蓋房屋建學堂?我找工匠一起去,盡快把房屋蓋好。”崔玨勉勵,“你得好好教啊,我會去視察。”
“多謝明府!”張川柏喜滋滋地說,“鄉親們說,明府是最好的父母官,想喊你一聲‘大人’。”
“你先喊一聲。”崔玨打趣。
“大人。”張川柏毫不臉紅。
崔玨:“……你家大人就要迴來了!”
“哈哈!”張川柏得意地笑道,“實不相瞞,我現在走到田莊,佃戶家的孩子都喊我大人。”
“多大的孩子?”
“十五六歲吧!”
“十五六歲……人家比你大,你就好意思做人家的義父?”崔玨搖頭。
張川柏不僅好為人師,還好為人父啊!
張川柏趁熱打鐵,修正自己的別業圖紙……
既然明府說可以提供支持,是不是可以多蓋幾間房屋呢?
院子大一點,可以作為露天的課堂。
他又將這一切都寫進信中。
……
長安城依舊繁華熱鬧。
張遠誌知道小三郎得了一個莊園,成為光榮的莊園主,還知道三郎要找葡萄苗。
他找到孟詵。
“孟兄,聽聞你會做假金假銀?”
“略懂。”孟詵輕笑,“你想做什麽?”
“我想做一些假的首飾。我弟弟又升官又得了賜田,想必我阿娘應酬也會增多。
其他官夫人滿頭金銀珠寶,我阿娘也得有啊!還有,我想給未婚妻做幾件。”
孟詵說:“雖然是假的,原材料也要錢。”
“孟兄,你做出來的,像不像真的?”
“像啊!除非是我這樣的行家,一般人很難分辨。”
張遠誌拉著孟詵說:“我們做假首飾,賣的時候就說明是假的,價格低一點。就像那些買賣商周青銅器的,都是心知肚明嘛!”
假首飾很有市場啊!
“有道理。”孟詵拍手,“我們幹了!遠誌,你是不是缺錢了?”
“也不是很缺。就是想到弟弟太能幹,我做長兄的必須表現一下。”
從小到大,習慣性爭寵。
多兄弟家庭是這樣的啦~~
孟詵說:“我就說你應該不缺錢。契苾將軍給我送了厚禮,也給你送了吧?”
跟薛延陀和親的事,皇帝要求薛延陀給聘禮:馬五萬匹,牛、駱駝各一萬頭,羊十萬頭。
薛延陀同意了!
接著,皇帝要求真珠可汗親自迎親,來不了長安,也要到靈州。
真珠可汗也答應了!
現在,就是要送新興公主去靈州,等最後……聘禮可能出的意外。
高官們都知道這是契苾何力的進言,被皇帝采納。
隻有極個別的人知道跟他們有關。
現在意外還沒有發生,公主這一路還是前途未卜。
想到這件事,張遠誌說:“不出意外就會出意外!你先教我做假首飾吧!我要給阿娘一個驚喜!”
……
李治很忙。
皇帝令岑文本、褚遂良、馬周、劉洎輪流到東宮,跟太子討論政事。
李治有上不完的課,烤牛摸魚的時間都沒了。
更別說什麽大被共眠。
對!
張川柏送過一張大床的圖紙過來,說什麽大被共眠。
那麽不正經,到底是誰教的?
但,李治很喜歡。
張川柏的感謝信足足三千字。
感謝皇恩浩蕩,升官賜田,表示自己一定盡職盡責。
緊接著又送信來,說怎麽規劃田莊,辦農學堂。
這倒提醒了李治……
之前,皇帝說過等張川柏大一些,表現得好可以到國子監任職。
在李治心裏,什麽事都跟他商量的張川柏,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表現得非常好。
因為參與到張川柏的種種項目中,他又有一種微妙的自豪——
神童三郎的研究成果,有他的一份功勞。
一起炸過火藥,一起烤過牛,一起用過打禾機!
李治迴信勉勵張川柏好好做老師,將來再領一份國子監的俸祿。
讓張侍讀領三份俸祿,夠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