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照亮庭院。


    張川柏起床,在小牙刷上沾上柳枝牙膏,將牙齒仔仔細細地刷白。


    已經換上的新牙要保護好,不能再換第二次的!


    再用清水把臉蛋洗幹淨,抹上潤脂膏。


    今天又是玉樹臨風俊俏小郎君~~


    一大早,家裏已經很熱鬧了。


    雞鴨豬驢和狐狸,“咯咯”、“喔喔”、“嘎嘎”……匯成一首六畜興旺的樂曲。


    還有咚咚咚的舂米聲。


    大壯照顧牲畜、劈柴,一有空隙,又去舂米。


    舂米,是個力氣活。


    穀物放在石臼裏,一下一下地舂下去,抬起來,再舂下去。


    這種穀物脫殼方式,傳承很久。


    魯鎮的迅哥兒說,有個叫阿q的人,正在做夢娶老婆,被吳媽喊醒去舂米。


    嗚唿!


    沒有買奴仆之前,舂米的話要麽張衍自己幹,要麽請短工。


    廚房裏,一個中年女仆在熬米粥、蒸鹹魚小蝦幹,用平底鐺煎雞蛋餅。


    聞著食物的香味,她覺得餓了。


    水鄉鹹魚小蝦不算稀罕物,但是有粥有鹹魚還要吃雞蛋,甚至還是放油煎的!


    小郎君可真是好吃啊!


    主家郎君和娘子全都依著!


    尋常人家過日子,哪有這樣慣孩子的。


    不過娘子也大方,奴仆們也能吃飽。


    他們幾個新來的,都在小心翼翼地適應這個家。


    就是大壯挺過分。


    什麽活都搶著幹,給其他奴仆造成很大壓力!


    ……


    張川柏將練武穿的衣裳脫下,擦幹淨身上的汗,換上家常的衣裳去吃飯。


    練武要穿專門的衣裳,一是便於發揮,二是怕扯破好衣裳。


    《水滸傳》裏麵,好漢們打架要脫得赤條條的,也是這兩個原因。


    米粥熬得濃稠,浮著一層米油;


    小魚幹蒸得香噴噴,雞蛋餅攤得薄薄的。


    張川柏連喝三碗粥,胃暖暖的,整個人都精神了。


    饑聞麻粥香,渴覺雲湯美。


    唐人認為米粥能養身,果然很有道理。


    張川柏給李治的信已經送出去。


    皇帝之前說,讓他努力研究新農技,有什麽想法都可以提、有需要就讓官府支持。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他是良臣,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


    “阿耶,阿娘,我去慧日寺的蔗田看看。”張川柏跟耶娘交代今日的安排。


    張衍說:“好。你餓了,就在外麵買個蒸餅或畢羅,不要餓著。”


    “我知道。”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張川柏不會餓著自己。


    他要吃得飽吃得好,才能長得高高的。


    力拔山兮氣蓋世!


    騎著小黑、配著劍,由大壯隨從,小三郎精神抖擻地前往慧日寺。


    因為幫上官儀送信的事,他和慧日寺有來往。


    再加上俗講……


    問和尚要一些蔗頭來種,問題不大吧?


    慧日寺是佛教“三論宗”的道場,又被稱為慧日道場。


    大寺廟信眾多,寺產田地和僧人都多,管理井然有序。


    哪怕是菜園子,都有專門的“菜頭”。


    張川柏來到慧日寺,道明來意,就有專門的“糖頭”帶他去蔗田。


    “施主怎麽想到種甘蔗呢?”管煉糖的和尚邊走邊問。


    “我喜歡吃糖,但是你們賣得好貴,我吃不起。”張川柏坦誠。


    和尚笑道:“從蔗漿煉成糖,可不是容易的事……你知道寺廟為什麽種那麽多甘蔗嗎?”


    “願聞其詳。”


    “佛陀的祖先是從iks-vaku(梵語甘蔗)地生出,因此姓為甘蔗。


    佛陀是甘蔗王的後代,佛對眾生的開示,一如甘蔗,眾生皆享其甜潤。


    佛家在醫藥、膳食和禮儀三個相關方麵都會使用糖。


    比如,浴佛節的時候,以香水沐浴佛身的水,水中會加入蔗糖、分給信眾。


    小施主喜歡吃糖,浴佛節可以過來。”


    張川柏:“好。”


    挺熱鬧的樣子?


    聽和尚講了一路的典故,走到佃戶種的蔗田。


    “這塊田種的是宿根蔗,我考一考小施主,知道什麽是宿根蔗嗎?”和尚笑眯眯地問。


    學霸最不怕的就是考一考。


    張川柏淡然自若:“宿根蔗,就是上季甘蔗收獲後,將蔗頭遺留在地裏。


    在適宜的條件下,遺留地下的蔗頭芽會萌發而出,長成新的甘蔗。”


    和尚驚訝:“神仙教你的?”


    張川柏笑道:“我們村也有人種甘蔗。”


    ……別以為就你們和尚懂得多。


    “哦,哦……那你為何不問同村之人要蔗根?”


    “我想著,你們的甘蔗品種比較適宜煉糖吧?”張川柏說,“佛祖慈悲為懷,願眾生皆享甘蔗的甜潤,希望大和尚布施給我一些蔗根。”


    和尚:“……”


    布施?誰是施主?


    張川柏坦坦蕩蕩:“我聽聞,宿根蔗雖可以節約種苗、節省勞動力、調節農時,十分方便。


    但因連年種植,對土壤肥力的消耗較大。恰好,我知道一種肥,對甘蔗的生長很有好處。”


    “豬毛?”和尚問。


    “非也,非也。”張川柏小小賣一個關子,“等我實驗之後,再說吧!”


    “出家人不打誑語。”和尚看著誇誇其談的小孩兒。


    “我不是出家人啊!但我一般不說謊。”


    “不一般呢?”


    “不一般的時候,就是善意的謊言。”


    “哈哈!小施主很誠實,我信你!你要多少蔗根?我讓佃戶給你送去。”


    “多謝。我先跟他們聊一聊。”


    田裏有幹活的農人,聽到大和尚招唿,都走過來。


    旁邊的小孩子就是朝散郎張川柏?


    他們紛紛行禮。


    小孩子是官!


    張川柏連忙說:“不必多禮!我想請諸位教我種蔗。”


    幾個農人麵麵相覷,推舉出一個年紀大的迴答。


    “小郎君,你要先挑選甘蔗地。一般來說,以砂壤土為佳。種蔗,一年新植、二年宿根……


    你是新植,二月底到三月初,就要種蔗。如果是宿根,也要補苗的。


    好的蔗根萌發出土,不發芽的蔗蔸已黴變,就要補種。”


    老漢盡可能地講清楚,又說:“我們這裏的新蔗根,新植和補種都合適的。”


    “我可以要一些嗎?”張川柏問和尚。


    “我佛慈悲,當然可以。”和尚答應。


    蔗糖在佛教有重要地位,沒有和尚不喜歡蔗糖。


    既然張川柏有新肥可以幫助種蔗,可以互惠互利啊!


    煉糖的秘方?


    張川柏沒主動問,就先不提。


    等無所不知的農業神童張三郎誠心誠意來求秘方,慧日寺再考慮傳,還要編成俗講……


    給神童三郎傳方的,不是道家神仙或東海龍王,而是佛陀。


    和尚就是要跟道士搶神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