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來王方翼這裏,其實是有正事的。


    吃牛肉隻是順帶。


    吃飽喝足之後,李治說:“正好張三也在,一起去看看打禾機吧!”


    “打禾機做出來了?”張川柏驚訝。


    因為用到齒輪、鐵質脫粒滾筒、鐵線圈等等,考慮到此時的冶鐵技術,他以為實現不了呢!


    王方翼站起來說:“做的全木的,你過來看看就知道了。”


    鐵的價格昂貴,如果完全按照張川柏給的圖紙,哪怕做得出來,黎庶也用不起。


    現在呈現在張川柏麵前的,是一架全木打禾機。


    脫粒滾筒是木製的,驅動軸承是木製,就連滾筒上的脫粒線圈也用削尖的木刺。


    整架打禾機,連一顆鐵釘銅釘都沒有。


    張川柏非常震驚,這就是大唐工匠的實力嗎?


    和曲轅犁、紡織機不一樣,打禾機是一件從無到有的新機械。


    “試用過了嗎?”張川柏一邊問,一邊小心翼翼地撫摸著打禾機。


    眼中滿滿的都是愛惜。


    王方翼說:“我的田莊沒有種水稻,我讓人試過打麥穗,發現不好用。


    莊裏老農說,稻穀穀穗自然下垂、穀杆稍硬,適合打禾機。麥穗挺直,麥稈稍軟不適合手拿,不適用打禾機。”


    他又告訴張川柏:“不是所有木頭都能做打禾機。裏麵的軸承,跟馬車車輪使用的木頭一樣。而且,木製的打禾機,肯定沒有鐵製的好用。”


    都說內行看門道,王方翼不愧是代耕架的首創者,說的都是要點。


    “這樣已經很好了。”張川柏喜笑顏開,“有多大的碗吃多少飯!誰不知道鐵製的好,可是要考慮現實啊!”


    如果可以,他還知道柴油動力的打禾機,比人力腳踏的高效省力呢!


    但是,那種他連說都不打算說。


    王方翼笑著問:“工匠收到你的圖紙後,說打禾機和形製跟扇車有些類似。你是從扇車想到的嗎?”


    扇車,用於揚去穀物中的秕糠,由車架、外殼、風扇、喂料鬥及調節門等構成。


    最早的扇車,是西漢時長安有名的機械師丁緩發明的“七輪扇”。


    王方翼覺得自己的猜測很合理。


    然而張川柏已經放棄合理理由了。


    他平靜地說:“我夢見的。”


    王方翼:“……好吧。”


    神仙的種樹童子,就是這麽有恃無恐。


    王方翼相信張川柏是種樹童子!


    畢竟猴子推倒人參果樹這種事,不是親身經曆者,很難說得那麽具體~~


    看完打禾機往外走,張川柏還依依不舍,恨不得把這台搬迴自己家。


    然而王方翼沒說送,他就不好意思開口要。


    李治在一旁興致勃勃地聽完張川柏和王方翼議論。


    他對農業機械不了解,但隻要知道有用就行。


    李治說:“司農寺管理天下民屯,會首先在揚州屯田監試用打禾機。張三郎的父親是江都主簿,可以帶著當地木匠學習製作。”


    張川柏連連點頭:“多謝大王!”


    既然屯田監開始用,阿耶帶木匠去借一架拆解,想必能夠仿製出來。


    家家戶戶都有不現實。


    一個村莊或裏坊有一兩架,輪流使用也能提高打稻穀的效率。


    自家也能用得上!


    以自己的能力,盡可能幫助身邊更多的人……張川柏離理想又近了幾分。


    李治看張川柏喜上眉梢,笑了笑說:“我給你當眾作詩賦的機會,不見你那麽興奮。”


    張川柏:“……”


    對別的神童來說,當眾作詩賦是揚名的機會,對他來說是獻醜!


    真的是獻醜,不是謙虛。


    他誠懇地說:“在這裏遇到大王很意外,知道大王對農具那麽感興趣,我更意外。”


    李治輕輕“嗯”了一聲。


    吃牛肉被張三撞見,有一點點尷尬,現在通過打禾機挽迴形象了。


    ……


    張川柏迴家之後,興奮地說:“阿兄,你猜我今日吃了什麽?”


    張遠誌頭也不抬地說:“又吃了渾羊歿忽。”


    “比羊肉還香!”張川柏得意洋洋,“牛頭煲和炙牛肉,聽說過嗎?”


    張遠誌瞪大眼睛:“小三郎,你膽子大了?”


    大膽的小三郎跳到小板凳上,高談闊論今日的見聞。


    張遠誌從一開始的震驚,到後麵的又驚又喜,最後重重拍著小三郎的肩膀:“所以,你可以隨駕伊闕了?”


    “隨駕?”張川柏一怔。


    皇帝出巡,會帶著文武高官、受寵的皇子公主、皇親國戚。


    這些人是“隨駕”,公費出行。


    他不是官員,怎麽隨駕?


    他是自己去的……還提前去坊正那裏辦了“過所”呢!


    張遠誌說:“晉王要給你當眾作詩賦的機會,不是讓你隨駕嗎?妙應真人也不是官員,他也要隨駕呢!”


    “哦……晉王沒說隨駕,我還是自己去吧!”張川柏撓撓頭,“隨駕也麻煩,見誰都要行禮。我還不如跟著趙兄住客舍,可以認識新朋友。”


    趙貞固在一旁說:“我上次跟李善就是在客舍遇見的。遠誌是不是想著,隨駕可以節省食宿費和路費?”


    “被大師兄猜到了。”張遠誌坦然承認。


    想想也知道啊!


    那麽多文人才子往洛陽趕去,沿途客舍肯定人滿為患。


    說不定還會坐地起價。


    “路上住客舍,到了洛陽住在我家。”趙貞固說,“伊闕離洛陽很近。”


    伊闕就在洛陽城郊,因此伊闕龍門石窟,也就是洛陽龍門石窟。


    皇帝住洛陽宮,隨行的皇子、高官重臣,很多都在洛陽有宅院。


    比如魏王李泰,在洛陽的府邸比長安的還豪華,有著名的景觀“魏王池”與“魏王堤”。


    張川柏跳起來說:“打禾機!打禾機啊!阿兄,你就不會關注重點嗎?”


    兄弟們熱熱鬧鬧的討論,小狐狸小美一臉幽怨。


    你走了,留下我麵對磨刀霍霍的大郎?


    夜裏,張川柏睡覺時,發現小狐狸沒來搶被窩。


    “咦?”


    小美離家出走啦?


    ……


    不久之後,皇帝帶領一眾大臣、受寵的皇子公主、皇親國戚浩浩蕩蕩前往洛陽。


    依舊是留太子監國。


    魏王李泰發願為母親長孫皇後造龍門山賓陽洞佛龕,是大孝子的行為。


    這件事,讓他獲得朝野的稱讚,也獲得了皇帝的好感,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皇帝和大臣一動身,各地的才子們也聞風而動,同時絞盡腦汁構思應景的詩賦。


    張川柏帶齊行李,和趙貞固一起雇馬車出發。


    跟在出巡隊伍後麵,不用擔心遇劫匪。


    他還帶著一箱在京同鄉的家書……從前他請別人捎帶家書,現在幫別人捎帶。


    “東西都帶齊了?”張遠誌嘮叨,“跟緊趙兄,不要一個人亂跑。去嵩陽也要注意安全……”


    “知道了,知道了!”張川柏掏掏耳朵,眼尖地發現有個包袱動了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