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家之前,張川柏也住在孟詵家中。
他鄭重感謝孟詵對自家阿兄的照顧:“我家大兄,真是太麻煩孟兄了!若非孟兄幫忙,他連病人住哪裏都不知道,更別說找坊正、鄰裏做見證。”
孟詵:“小張賢弟不必客氣。”
張川柏連連說:“一定要感謝的!”
孟詵看見小豆丁一絲不苟地行禮,好奇地問:“你看起來像你兄長的兄長,你們出門在外,到底是誰聽誰的?”
“一般情況下,我聽大兄的。但出門在外,本來就不一般。”張川柏說。
“你說得對。”孟詵忍俊不禁,覺得小兒郎很有趣。
張川柏又仰著頭、一臉真誠地說:“我搬了新家後想請孟兄去做客,有一件關於酸堿反應的事,想向孟兄請教。”
孟詵,發明的黃疸試紙,被後世讚為最早的ph試紙。
張川柏想聯合孟詵研究ph試紙,用來測試土壤酸堿度。
孟詵對化學反應很感興趣,欣然同意。
趙貞固在一旁說:“你那新宅地方大,我也搬進去住。日後我有朋友來長安,請他們一起去住,幫你增加人氣。”
“趙兄真夠意思。”張川柏眉開眼笑。
不怕人多,就怕人氣不旺。
他對趙貞固的交友能力佩服至極!
趙貞固,不愧是憑一己之力,串起初唐盛唐名士的人!
主打一個:我可能不是很有名,但我的朋友你一定聽說過~~
……
休沐日,秘書郎上官儀將張川柏請到自己家。
上官儀一如既往的親切。
他語氣慈悲:“《長阿含經》雲,‘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萬物有靈,樹、蛇、木凳、狐狸……一切都有精魂,不必稀奇也不必恐懼。”
當過和尚的人,出口就是佛經,很有說服力。
張川柏被勾起好奇心……宅子裏有沒有蛇精樹精狐狸精?
故事裏說,妖精長得可好看了!
長得不好看的叫妖怪。
上官儀又讓兒子上官純出來跟張川柏相見……
“阿純之前迴去江都,不久前剛到長安,你們還不曾見過吧?他比你大幾歲,讓他帶著仆從,幫你辦安宅儀式。”
“勞煩上官兄。”張川柏跟上官純見禮。
上官儀此時不過三十三歲,是一個美大叔;
上官純十五歲,是個美少年,修眉俊眼的,打眼一看還以為是一個穿著男裝的颯爽女郎。
上官純一邊迴禮,一邊挑眉笑道:“這個小弟我曾見過的。”
“你又開玩笑!你在哪裏見過他?”上官儀問。
上官純說:“我看張郎麵熟,隻當是久別重逢……唉!阿耶別瞪我!我見過他長兄,他們長得像!”
見阿耶快生氣了,上官純不再說笑,倒豆子一般講他在江都的事。
交了幾個新朋友,一起酸溜溜噴張川柏這種事……不必細說。
張遠誌治了一條瘡腫的癩皮狗,就是上官純養的。
“我本來是去請獸醫,可當地人說,請獸醫不如請迴春堂的張大郎。”上官純又對張川柏眨眨眼。
張川柏:……你眼睛進沙子了?
上官儀詫異地看向張川柏:“令兄是獸醫?”
張川柏解釋:“阿兄跟隨迴春堂甄醫師學醫,偶爾也給牲畜看病。他這次來長安,目的就是考太醫署。”
“原來如此。”上官儀恍然。
看看自家兒子,又看看張川柏,上官儀笑道:“沒想到你們還有這樣的緣分,既然是舊相識,以後常來往!”
“多謝上官叔父。”張川柏恭敬地道謝,又說,“禮部方主事也說要幫我安排宴席。”
上官儀點點頭:“你的人緣很好。”
他向來相信“緣”,此時覺得張家小三郎是個“有緣人”。
……
皇帝賜宅,入宅儀式由禮部撥款。
方迴跟上官純、張家兄弟商量,不太鋪張浪費,用禮部下撥的費用能辦得妥妥當當。
若要大場麵,就得自己貼一點錢。
上官純是長安官二代,吃喝玩樂如數家珍。
考慮到張家的情況,他說:“我的建議是,菜肴中規中矩即可,準備幾壇‘魏家酒’,招待貴客夠體麵。”
上官純口中的“魏家”,就是魏征的“魏”。
名相魏征有家傳釀酒秘法。
皇帝幫魏家酒寫過宣傳詩:
“醽醁(ling lu)勝蘭生,翠濤過玉?(xiè)。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魏家的“醽醁”、“翠濤”酒真是好啊!
比漢武帝喝過的“蘭生酒”、隋煬帝的“玉?酒”都要好!
方迴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有皇帝讚過的酒,誰能說這席麵不夠檔次?
而且,一般情況下客人不會在宴席時豪飲,準備兩壇就夠了。
張川柏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
上官純帶著張川柏到“魏家酒樓”,當然不是魏征親自開的……是跟魏家關係親近的親戚。
一進酒樓,張川柏就看到牆上那首皇帝寫的詩。
他猛然想到,李治還欠自己一幅字!
……
唐人喜歡設宴,宜春宴、寒食內宴、曲江遊宴、探春宴、裙幄宴、燒尾宴……名字都很風雅。
太平盛世,有事沒事聚一聚。
方迴作為禮部主事,辦一個小小的喬遷宴,簡直是小菜一碟。
萬事俱備,新做的鞭炮也送到務本坊的張家。
吉日吉時一到,“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震得賓客們捂住耳朵。
比“爆竹”更響亮的聲音,把新宅裏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都嚇得瑟瑟發抖。
鞭炮聲停,“李九郎”派人送來一幅字——家和萬事興。
趙貞固詫異地問:“這是你請李九郎寫的?”
張川柏得意地說:“入宅用這個,很貼切吧?”
“你還真懂!”趙貞固哈哈笑。
一些不知道李九郎是誰的客人,誇這幅字寫得好。
眼尖的人看見上麵的署名……李治。
噗!
晉王李治!
張川柏的人脈很廣啊!
裝裱好的字抬入正堂,客人們入席。
飯食點心、菜肴羹湯,美味陳列,佳肴重疊。
每一道菜都有好聽的名字,“貴粉紅”、“見風消”、“玉露團”……都是餅;仙人臠,是燉雞;光明蝦炙,是烤活蝦……
有些光聽名字,想象不出是什麽食材。
席上有一種“看菜”,是用來裝飾和觀賞的,做得像工藝品。
客人們誇讚張家兩位小郎君把入席酒辦得那麽妥當,果然是年少有為。
趙貞固喝了一杯酒,招唿一群朋友:“後院有一棵枯樹,張三郎約我今晚在樹下賞月,不知諸位可有興致?”
“有!”少年們轟然響應。
白天看不到的熱鬧,夜晚才看得到~~
他鄭重感謝孟詵對自家阿兄的照顧:“我家大兄,真是太麻煩孟兄了!若非孟兄幫忙,他連病人住哪裏都不知道,更別說找坊正、鄰裏做見證。”
孟詵:“小張賢弟不必客氣。”
張川柏連連說:“一定要感謝的!”
孟詵看見小豆丁一絲不苟地行禮,好奇地問:“你看起來像你兄長的兄長,你們出門在外,到底是誰聽誰的?”
“一般情況下,我聽大兄的。但出門在外,本來就不一般。”張川柏說。
“你說得對。”孟詵忍俊不禁,覺得小兒郎很有趣。
張川柏又仰著頭、一臉真誠地說:“我搬了新家後想請孟兄去做客,有一件關於酸堿反應的事,想向孟兄請教。”
孟詵,發明的黃疸試紙,被後世讚為最早的ph試紙。
張川柏想聯合孟詵研究ph試紙,用來測試土壤酸堿度。
孟詵對化學反應很感興趣,欣然同意。
趙貞固在一旁說:“你那新宅地方大,我也搬進去住。日後我有朋友來長安,請他們一起去住,幫你增加人氣。”
“趙兄真夠意思。”張川柏眉開眼笑。
不怕人多,就怕人氣不旺。
他對趙貞固的交友能力佩服至極!
趙貞固,不愧是憑一己之力,串起初唐盛唐名士的人!
主打一個:我可能不是很有名,但我的朋友你一定聽說過~~
……
休沐日,秘書郎上官儀將張川柏請到自己家。
上官儀一如既往的親切。
他語氣慈悲:“《長阿含經》雲,‘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萬物有靈,樹、蛇、木凳、狐狸……一切都有精魂,不必稀奇也不必恐懼。”
當過和尚的人,出口就是佛經,很有說服力。
張川柏被勾起好奇心……宅子裏有沒有蛇精樹精狐狸精?
故事裏說,妖精長得可好看了!
長得不好看的叫妖怪。
上官儀又讓兒子上官純出來跟張川柏相見……
“阿純之前迴去江都,不久前剛到長安,你們還不曾見過吧?他比你大幾歲,讓他帶著仆從,幫你辦安宅儀式。”
“勞煩上官兄。”張川柏跟上官純見禮。
上官儀此時不過三十三歲,是一個美大叔;
上官純十五歲,是個美少年,修眉俊眼的,打眼一看還以為是一個穿著男裝的颯爽女郎。
上官純一邊迴禮,一邊挑眉笑道:“這個小弟我曾見過的。”
“你又開玩笑!你在哪裏見過他?”上官儀問。
上官純說:“我看張郎麵熟,隻當是久別重逢……唉!阿耶別瞪我!我見過他長兄,他們長得像!”
見阿耶快生氣了,上官純不再說笑,倒豆子一般講他在江都的事。
交了幾個新朋友,一起酸溜溜噴張川柏這種事……不必細說。
張遠誌治了一條瘡腫的癩皮狗,就是上官純養的。
“我本來是去請獸醫,可當地人說,請獸醫不如請迴春堂的張大郎。”上官純又對張川柏眨眨眼。
張川柏:……你眼睛進沙子了?
上官儀詫異地看向張川柏:“令兄是獸醫?”
張川柏解釋:“阿兄跟隨迴春堂甄醫師學醫,偶爾也給牲畜看病。他這次來長安,目的就是考太醫署。”
“原來如此。”上官儀恍然。
看看自家兒子,又看看張川柏,上官儀笑道:“沒想到你們還有這樣的緣分,既然是舊相識,以後常來往!”
“多謝上官叔父。”張川柏恭敬地道謝,又說,“禮部方主事也說要幫我安排宴席。”
上官儀點點頭:“你的人緣很好。”
他向來相信“緣”,此時覺得張家小三郎是個“有緣人”。
……
皇帝賜宅,入宅儀式由禮部撥款。
方迴跟上官純、張家兄弟商量,不太鋪張浪費,用禮部下撥的費用能辦得妥妥當當。
若要大場麵,就得自己貼一點錢。
上官純是長安官二代,吃喝玩樂如數家珍。
考慮到張家的情況,他說:“我的建議是,菜肴中規中矩即可,準備幾壇‘魏家酒’,招待貴客夠體麵。”
上官純口中的“魏家”,就是魏征的“魏”。
名相魏征有家傳釀酒秘法。
皇帝幫魏家酒寫過宣傳詩:
“醽醁(ling lu)勝蘭生,翠濤過玉?(xiè)。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魏家的“醽醁”、“翠濤”酒真是好啊!
比漢武帝喝過的“蘭生酒”、隋煬帝的“玉?酒”都要好!
方迴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有皇帝讚過的酒,誰能說這席麵不夠檔次?
而且,一般情況下客人不會在宴席時豪飲,準備兩壇就夠了。
張川柏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
上官純帶著張川柏到“魏家酒樓”,當然不是魏征親自開的……是跟魏家關係親近的親戚。
一進酒樓,張川柏就看到牆上那首皇帝寫的詩。
他猛然想到,李治還欠自己一幅字!
……
唐人喜歡設宴,宜春宴、寒食內宴、曲江遊宴、探春宴、裙幄宴、燒尾宴……名字都很風雅。
太平盛世,有事沒事聚一聚。
方迴作為禮部主事,辦一個小小的喬遷宴,簡直是小菜一碟。
萬事俱備,新做的鞭炮也送到務本坊的張家。
吉日吉時一到,“劈裏啪啦”的鞭炮聲震得賓客們捂住耳朵。
比“爆竹”更響亮的聲音,把新宅裏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都嚇得瑟瑟發抖。
鞭炮聲停,“李九郎”派人送來一幅字——家和萬事興。
趙貞固詫異地問:“這是你請李九郎寫的?”
張川柏得意地說:“入宅用這個,很貼切吧?”
“你還真懂!”趙貞固哈哈笑。
一些不知道李九郎是誰的客人,誇這幅字寫得好。
眼尖的人看見上麵的署名……李治。
噗!
晉王李治!
張川柏的人脈很廣啊!
裝裱好的字抬入正堂,客人們入席。
飯食點心、菜肴羹湯,美味陳列,佳肴重疊。
每一道菜都有好聽的名字,“貴粉紅”、“見風消”、“玉露團”……都是餅;仙人臠,是燉雞;光明蝦炙,是烤活蝦……
有些光聽名字,想象不出是什麽食材。
席上有一種“看菜”,是用來裝飾和觀賞的,做得像工藝品。
客人們誇讚張家兩位小郎君把入席酒辦得那麽妥當,果然是年少有為。
趙貞固喝了一杯酒,招唿一群朋友:“後院有一棵枯樹,張三郎約我今晚在樹下賞月,不知諸位可有興致?”
“有!”少年們轟然響應。
白天看不到的熱鬧,夜晚才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