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郭義恭編著《廣誌》中記載‘稻獲訖,其根複生’,再生稻其實很早就有了。”


    張川柏引經據典,目的是讓自己的話更有可信度。


    果然,族老們一聽是書中記載的,神色都變得鄭重。


    張川柏接著說:“再生稻,就是收割頭季水稻時隻收割稻株的三分之二,將下部的三分之一留下來,並重新施肥培育,讓稻株在短時間內再長出一季稻子。”


    和兩季稻的明顯區別,再生稻是一次種植兩次收割。


    如此省去了種子、育秧、移栽等環節的成本和工作量。


    再生稻直接從稻樁上發苗,不用從種子階段重新生長,生長所需時間短,能有效規避部分農業氣象災害。


    且所需的肥料比新種一季要少,可節約種植成本。


    雖然張川柏說得頭頭是道,但南門裏的鄉親們沒有試過,都將信將疑。


    張衍適時站出來說:“我家按照川柏的說法種再生稻。”


    “說起來並沒有損失啊!”陸明揚一拍大腿,“稻穀還是一樣收割,就是麻煩一點,要注意長度。”


    若再生稻真的可行,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想種晚稻,也可以用輪耕的“倍田”種。地少不想冒險的,也可以先觀望。


    有了新的期待,南門裏的人心思都在金黃的稻穗上。


    ……


    張川柏搬家了。


    他和阿耶、阿娘、兄長將行李搬上借來的獨輪板車。


    張家最值錢的除了書,就是三隻豬和雞鴨。


    三隻豬由張川柏趕著進城,雞鴨用籠子裝著。


    “不知道城裏有沒有地方牧豬放鴨……”張川柏嘀咕著,“天天關在家裏,會很不開心吧?”


    禽畜不開心就不長肉,那怎麽行呢?


    仁豐裏附近有小河,鴨子們有地方玩耍?


    “豬豬別傷心,我會給你們吃好的,依舊可以長一身膘。”張川柏安慰,“等樹林裏的橡子成熟,我去給你們找橡子吃!”


    “哼哼。”豬豬們哼哼唧唧。


    它們早就聽村裏的大豬豬說,長膘不是什麽好事!


    為了讓它們長膘、性情更溫馴,兩腳獸還把他們的蛋蛋割了!


    這是人幹的事?!


    盧照鄰、李善得到消息,都過來幫忙搬家、收拾新屋子。


    唐代建築有一個共同特征,可以不精致、不舒適、技術含量不高,但都盡可能修得寬闊、方正。


    江都因為曆史原因,曾經住過許多達官貴人,留下不少高門大宅。


    但時代變遷,一些家族沒有了高官,房屋就逾製了。


    於是,這些占地麵積很大的豪宅,莊嚴威武的門樓被拆,外牆、正堂改成不違製。


    同時還被拆分成幾套宅院,或是變賣、或是出租……


    “有些人家道中落,不能住大宅了,賣又賣不出去,就把宅院捐給佛寺、道觀,既能得到功德,又避免了逾製的問題。”李善跟師弟們解說。


    張家買的房屋就是從一套大豪宅裏改出來的院落。


    一些地方還能看得出昔日輝煌的痕跡。


    張川柏先安置給豬豬和雞鴨,叮囑花花:“搬家會不會不習慣?不管怎麽樣,你要按時報曉啊!”


    “喔喔~~”花花振翅飛到院中一棵樹上。


    兩腳獸不做人,威脅雞啊~~


    盧照鄰裏裏外外看了一遍,還挺新鮮的。


    他家在江都是租房住,因為說不準哪一天阿耶就調任了。


    “要擺喬遷酒嗎?”盧照鄰問。


    一聽到這個話題,張川柏就滿臉肉疼。


    哪有好人家隔幾天就擺酒!


    還過不過日子了?


    地表最強的皇帝陛下,請再賜三十匹絹吧!


    李善看見張川柏的臉色,忍著笑說:“應該是要擺吧?不過得挑個好日子……再者,令尊新官上任,許多事要忙。”


    張川柏連連點頭:“收完稻穀再說!”


    屋裏有糧,心裏不慌。


    ……


    張衍新官上任,忙著接手各項公務。


    縣主簿的職責,簡單來說包括:


    核對分配縣令傳達下來的工作、監督縣印的保管和使用、縣裏紙筆采購供給等各項雜務……


    以及,監督縣尉、縣令、縣丞這些人的非法違例之處。


    事務繁雜,但要想摸魚也不是不行。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凡事都交給底下的吏役去辦嘛~~


    張衍的父親擔任過江都主簿,他也算是半個熟手,各處都有熟人……新官上任也不會慌手慌腳。


    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還想著新官上任三把火呢!


    此時他帶著張川柏,去見江都令裴英。


    裴英升遷的事已經定下,等新的江都令過來交接公務後,就可以啟程上任。


    升遷的文書上肯定了他這幾年的政績,特別提到推廣新農具!


    這是沾了江都神童的光啊!


    江都神童,是有福之人!


    “再生稻?”裴英想了一會兒,爽快地說:“就在縣衙的官田、職田試驗,可行再推廣。”


    縣衙十頃的公廨田,收入供官府日常開銷……包括官廚廊下食、紙筆墨等辦公消耗。


    縣令、縣尉、縣丞有職田,供給這些官員祿米。


    這是裴英可以做主的田地,就算出什麽問題,也損害不到百姓。


    “多謝明府信任。”張衍恭敬地說。


    裴英笑道:“官府任命你為主簿,本意就是讓你更好試驗新農具和種田方法。再生稻也是政績,也就當今陛下不重祥瑞,否則還能當做祥瑞上報呢!”


    張川柏目光閃亮地看著裴英……明府的政治敏銳度好高啊!


    “張三郎,你還有什麽想法都可以告訴我啊!我想在上任前,多學一點。”裴英看過來,和藹地說。


    “明府過獎了。”張川柏謙虛地說,“聽聞明府要升到關中為官?關中的主糧是粟和麥,我迴去想想,有什麽用得上的技術。”


    “好。”裴英高興地說。


    雖然並不確定張三郎能說出什麽,但萬一真有呢?


    張川柏坐在一旁,聽裴英和阿耶說話。


    偶然間,他聽到接任江都令的是崔玨,差點原地站起。


    作為一個有奇遇的小郎君,他可以不知道《唐書》,不可以不知道《西遊記》。


    《西遊記》裏麵,魏徵說好友崔珪在地府做判官,可助唐王還陽~~


    崔珪的原型就是崔玨。


    民間傳聞,崔玨是地府陰律司的判官。


    此崔玨是不是彼崔玨?


    地府判官來做江都令?


    太刺激了吧?


    別怕別怕~~


    張三擅長做夢,又不是鬼上身。


    他安慰自己,要相信科學……這個時空,最不科學的就是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錦鯉小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的那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的那邊並收藏大唐錦鯉小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