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張川柏自己說,柱子等人就七嘴八舌地炫耀。
川柏是他們的小夥伴。
川柏發明的新農具,四舍五入就是他們做的!
用張川柏的話來說……這叫,集體榮譽感!
從地裏趕迴家的張衍沒管兩個兒子的自吹自擂,張家的兒郎,最不缺的就是自信~~
他看著那三隻小豬,心中一動……上一迴進城,他跟甄醫師隨口說起,今年想養幾隻豬崽。
沒想到豬崽這就來了。
還是司農寺下轄屯田監的好豬種。
唐代已有規模化養豬,司農寺有專門選育豬種的人……選育標準:“短項無柔毛者良,一廂有三牙者難留。”
大郎給屯田監的獸醫打下手,換迴豬糞和豬崽……鄉親們都羨慕,竟有這種好事。
張衍看一眼小豬,心裏暖暖的,明白其中有舊友甄醫師的好意。
他忙著收拾牛糞、豬糞,招唿送糞便的幫閑:“辛苦各位兒郎幫我家送肥,請進屋坐下喝一碗糖水。”
又給幫閑每人幾文錢。
幫閑們高高興興地拋了拋錢,先告辭離開。
張衍走迴屋裏,笑著對趙貞固說:“遠誌年少不懂事,平日裏多虧趙郎君關照,我們一家感激不盡。”
趙貞固爽朗笑道:“張叔不必客氣,我們是師兄弟,夜夜抵足而眠的。我這次來除了送糞肥,還有一件事……
我聽說,令郎要去嵩山求道。嵩山很大,未必能迅速找到隱居的潘道長。我認得一個人,如今就住在嵩山,或許能提供一點幫助。”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日難。
張衍原本就放心不下二郎,此時又驚又喜。
“趙郎君,你可真是我家的及時雨啊!”
他又朝院門外喊:“大郎、二郎、三郎,你們快迴來!”
張家兄弟突出重圍,小跑迴到家。
“唉呀!嬸子們真是太熱情了,誇得我都不好意思。”張遠誌嘿嘿笑。
……怎麽學會的母豬產後護理?
這還用學?
鄰居張大河家幾乎年年生小娃娃,有些事,人和動物是共通的。
張遠誌從小在鄰裏間跑進跑出,羨慕小娃娃有奶吃……有些事沒見過也聽過,遇到類似的立刻想到處理方法。
張衍擺擺手:“先別說母豬……聽聽你大師兄的話。”
“大師兄?”張遠誌驚訝。
張京墨和張川柏也好奇地看著趙貞固。
他們常聽阿兄說,這位“大師兄”性情清奇,愛欺負人。
趙貞固微微一笑:“我以前在長安,認識一個有神力的奇人,名叫宋令文。他頗有家資,在嵩山有別業,聽聞他這幾年都在嵩山別業隱居。我寫一封信,京墨帶在身上,若無處落腳,可以去求助。”
“那真是太好了!多謝趙兄!”張京墨很高興。
張遠誌撓了撓頭:“多謝大師兄……從前沒聽你說起過宋郎君,你跟他是熟人?”
“呃……”趙貞固神色一正,“在長安見過兩次,一迴生二迴熟。我們主動去找他,想必他不會拒之門外。”
雖然宋郎未必認得我,但我認得他啊!
張家兄弟:……
這樣也行嗎?
好像也不是不行?
當下,張京墨取出筆墨紙硯,趙貞固揮毫寫了一封信。
張川柏神色恍惚……宋令文?名字有一點點熟悉。
“趙兄,你說宋郎君是有神力的奇人,他有什麽奇特的事跡嗎?”張川柏問。
趙貞固吹幹紙上的墨,侃侃而談:“禪定寺有一頭牛忽然發瘋暴起傷人,所有人都不敢靠近。宋令文光著膀子走進去,兩手接住牛角一推,牛應聲而倒,頸骨皆折而死。”
張家父子倒吸一口涼氣。
真猛士也!
有一牛之力!
一道光從張川柏腦海中閃過,仿佛原地入夢……想起來了!
有神力的宋令文是宋之問的父親。
宋之問更有名,代表作《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一刻,張川柏恍惚覺得,自己離大唐盛世,離那些風流人物很近。
趙貞固收獲了張家眾人的感激,謝絕留飯,拍拍張遠誌的肩膀瀟灑離開。
……讓你天天說師兄壞話!你師兄還是你師兄!
張遠誌目送趙貞固的背影,感慨:“沒想到大師兄也會做好事。他就要離開江都了,還惦記著幫我一把。”
“趙兄要去哪裏?”張川柏問。
“去洛陽,是他家裏的安排,具體做什麽,我也不是很清楚。”張遠誌說。
在他看來,跟隨甄醫師學醫已經是很好的前程。
但趙家隻是讓趙貞固學一些醫理藥理,最終是要當官,而不是做醫師。
張川柏呢喃:“趙兄通藥理懂音律善辯論,敢隨時拔刀……這樣的奇人最終卻懷才不遇。仕途艱難,不是普通人能走的。”
“你說什麽?什麽最終?”兄長們齊刷刷看著張川柏。
這是……預言?判詞?
“我說……啊!”張川柏捂住嘴巴,“我隨便說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蹦出那個詞。”
好像,忽然在哪個故紙堆裏,看到一兩行“趙貞固”的介紹。
大概趙貞固沒有宋令文有名,介紹很少。
若想了解得更清楚,得早一點睡,再做一個清晰的夢~~
見兒子們神色呆滯,張衍伸出大掌,往三個腦袋上打水漂一樣三連拍。
啪,啪,啪!
“阿耶!”兄弟三個齊刷刷抱著頭。
“醒了?”張衍好氣又好笑,“三郎有奇遇,知道一些事情,那又怎樣?人的命運,在自己的手中,不是在他人筆下。”
“阿耶說得對!”張川柏豁然開朗。
如果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就去想此人未來的命運,凡事都跟著“記載”走,那他豈不是夢境的傀儡?
路在腳下,是人自己走出來的。
“唉呀!小豬豬!我要去給三隻小豬安排新家!”張川柏飛快地跑出去。
“等等我!”張遠誌和張京墨也追出去。
阿娘已經把小豬崽關在屋旁的小豬圈裏。
“無豕不成家,一個家得有豬才完整!等小牛萌萌戒奶,就接迴來。到時候我們有牛有豬,有雞有鴨,是大戶人家啊!”
吳秀樂嗬嗬,三個兒子漸漸長大,家業一天天興旺。
太平盛世過久了,戰火仿佛是上輩子的事。
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再養一隻狗一隻貓。”張川柏拉著阿娘的衣擺,“那樣就齊全啦!”
有狗有貓,我就是全江都最幸福的小兒郎!隔壁柱子得羨慕哭!
川柏是他們的小夥伴。
川柏發明的新農具,四舍五入就是他們做的!
用張川柏的話來說……這叫,集體榮譽感!
從地裏趕迴家的張衍沒管兩個兒子的自吹自擂,張家的兒郎,最不缺的就是自信~~
他看著那三隻小豬,心中一動……上一迴進城,他跟甄醫師隨口說起,今年想養幾隻豬崽。
沒想到豬崽這就來了。
還是司農寺下轄屯田監的好豬種。
唐代已有規模化養豬,司農寺有專門選育豬種的人……選育標準:“短項無柔毛者良,一廂有三牙者難留。”
大郎給屯田監的獸醫打下手,換迴豬糞和豬崽……鄉親們都羨慕,竟有這種好事。
張衍看一眼小豬,心裏暖暖的,明白其中有舊友甄醫師的好意。
他忙著收拾牛糞、豬糞,招唿送糞便的幫閑:“辛苦各位兒郎幫我家送肥,請進屋坐下喝一碗糖水。”
又給幫閑每人幾文錢。
幫閑們高高興興地拋了拋錢,先告辭離開。
張衍走迴屋裏,笑著對趙貞固說:“遠誌年少不懂事,平日裏多虧趙郎君關照,我們一家感激不盡。”
趙貞固爽朗笑道:“張叔不必客氣,我們是師兄弟,夜夜抵足而眠的。我這次來除了送糞肥,還有一件事……
我聽說,令郎要去嵩山求道。嵩山很大,未必能迅速找到隱居的潘道長。我認得一個人,如今就住在嵩山,或許能提供一點幫助。”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日難。
張衍原本就放心不下二郎,此時又驚又喜。
“趙郎君,你可真是我家的及時雨啊!”
他又朝院門外喊:“大郎、二郎、三郎,你們快迴來!”
張家兄弟突出重圍,小跑迴到家。
“唉呀!嬸子們真是太熱情了,誇得我都不好意思。”張遠誌嘿嘿笑。
……怎麽學會的母豬產後護理?
這還用學?
鄰居張大河家幾乎年年生小娃娃,有些事,人和動物是共通的。
張遠誌從小在鄰裏間跑進跑出,羨慕小娃娃有奶吃……有些事沒見過也聽過,遇到類似的立刻想到處理方法。
張衍擺擺手:“先別說母豬……聽聽你大師兄的話。”
“大師兄?”張遠誌驚訝。
張京墨和張川柏也好奇地看著趙貞固。
他們常聽阿兄說,這位“大師兄”性情清奇,愛欺負人。
趙貞固微微一笑:“我以前在長安,認識一個有神力的奇人,名叫宋令文。他頗有家資,在嵩山有別業,聽聞他這幾年都在嵩山別業隱居。我寫一封信,京墨帶在身上,若無處落腳,可以去求助。”
“那真是太好了!多謝趙兄!”張京墨很高興。
張遠誌撓了撓頭:“多謝大師兄……從前沒聽你說起過宋郎君,你跟他是熟人?”
“呃……”趙貞固神色一正,“在長安見過兩次,一迴生二迴熟。我們主動去找他,想必他不會拒之門外。”
雖然宋郎未必認得我,但我認得他啊!
張家兄弟:……
這樣也行嗎?
好像也不是不行?
當下,張京墨取出筆墨紙硯,趙貞固揮毫寫了一封信。
張川柏神色恍惚……宋令文?名字有一點點熟悉。
“趙兄,你說宋郎君是有神力的奇人,他有什麽奇特的事跡嗎?”張川柏問。
趙貞固吹幹紙上的墨,侃侃而談:“禪定寺有一頭牛忽然發瘋暴起傷人,所有人都不敢靠近。宋令文光著膀子走進去,兩手接住牛角一推,牛應聲而倒,頸骨皆折而死。”
張家父子倒吸一口涼氣。
真猛士也!
有一牛之力!
一道光從張川柏腦海中閃過,仿佛原地入夢……想起來了!
有神力的宋令文是宋之問的父親。
宋之問更有名,代表作《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一刻,張川柏恍惚覺得,自己離大唐盛世,離那些風流人物很近。
趙貞固收獲了張家眾人的感激,謝絕留飯,拍拍張遠誌的肩膀瀟灑離開。
……讓你天天說師兄壞話!你師兄還是你師兄!
張遠誌目送趙貞固的背影,感慨:“沒想到大師兄也會做好事。他就要離開江都了,還惦記著幫我一把。”
“趙兄要去哪裏?”張川柏問。
“去洛陽,是他家裏的安排,具體做什麽,我也不是很清楚。”張遠誌說。
在他看來,跟隨甄醫師學醫已經是很好的前程。
但趙家隻是讓趙貞固學一些醫理藥理,最終是要當官,而不是做醫師。
張川柏呢喃:“趙兄通藥理懂音律善辯論,敢隨時拔刀……這樣的奇人最終卻懷才不遇。仕途艱難,不是普通人能走的。”
“你說什麽?什麽最終?”兄長們齊刷刷看著張川柏。
這是……預言?判詞?
“我說……啊!”張川柏捂住嘴巴,“我隨便說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蹦出那個詞。”
好像,忽然在哪個故紙堆裏,看到一兩行“趙貞固”的介紹。
大概趙貞固沒有宋令文有名,介紹很少。
若想了解得更清楚,得早一點睡,再做一個清晰的夢~~
見兒子們神色呆滯,張衍伸出大掌,往三個腦袋上打水漂一樣三連拍。
啪,啪,啪!
“阿耶!”兄弟三個齊刷刷抱著頭。
“醒了?”張衍好氣又好笑,“三郎有奇遇,知道一些事情,那又怎樣?人的命運,在自己的手中,不是在他人筆下。”
“阿耶說得對!”張川柏豁然開朗。
如果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就去想此人未來的命運,凡事都跟著“記載”走,那他豈不是夢境的傀儡?
路在腳下,是人自己走出來的。
“唉呀!小豬豬!我要去給三隻小豬安排新家!”張川柏飛快地跑出去。
“等等我!”張遠誌和張京墨也追出去。
阿娘已經把小豬崽關在屋旁的小豬圈裏。
“無豕不成家,一個家得有豬才完整!等小牛萌萌戒奶,就接迴來。到時候我們有牛有豬,有雞有鴨,是大戶人家啊!”
吳秀樂嗬嗬,三個兒子漸漸長大,家業一天天興旺。
太平盛世過久了,戰火仿佛是上輩子的事。
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再養一隻狗一隻貓。”張川柏拉著阿娘的衣擺,“那樣就齊全啦!”
有狗有貓,我就是全江都最幸福的小兒郎!隔壁柱子得羨慕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