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世的喬峰,無論是在接任丐幫幫主之位前,亦或是坐上丐幫幫主寶座之後,對於大宋和西夏、大遼之間激烈殘酷的邊關戰事,始終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往昔歲月裏,除非接到來自丐幫總舵的明確指令,否則喬峰絕不會輕易涉足兩國之間的烽火硝煙。


    在喬峰眼中,丐幫不過是一個江湖幫派。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何要如同原劇那般貿然地卷入國家間的紛爭。


    即便自己有能力提前將重要情報傳遞給邊關守軍,可又怎能保證那些大宋的官員和將領們會領情?


    說不定,他們隻會覺得自己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眼下的大宋仍然繁榮昌盛,手底下精兵強將一堆,根本用不著江湖人士插手。


    然而,丐幫內部並非所有人都持有與喬峰相同的想法。


    以副幫主馬大元為首的一眾高層人物,包括執法長老白世鏡、四大護法長老陳長老、奚長老、宋長老,乃至吳長老,都懷揣著一顆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


    他們殷切期望能夠通過各種手段為大宋搜集情報、探查敵情,甚至不惜策劃一些針對敵方首領的暗殺行動,以此助力大宋在與西夏和大遼的對抗中立於不敗之地。


    毫無疑問,行刺敵方首領這件事,喬峰覺得這就如同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一般,會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


    倘若雙方都期望在戰場之上光明正大地展開一場生死較量,即便是采取暗中偷襲,那也無可厚非,畢竟這屬於正常的戰術部署。


    而且,此類行動若成功實施,日後說不定還會被載入軍事教科書之中,成為後人學習借鑒的範例。


    如果選擇搞刺殺這種手段,那麽局麵將會截然不同。


    因為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對方勢必會以牙還牙,如此一來,最終感到最為棘手和痛苦的恐怕就是雙方的統帥了。


    他們時時刻刻都得提心吊膽,生怕在某個深夜裏突然有人摸進營帳,抹了自己的脖子。


    正因如此,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絕境,否則無論是哪一方的主帥,都絕不會輕易地考慮采用這種刺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因為這麽做無疑是對自身安危以及整個戰局的極度不負責任表現。


    值得慶幸的是,丐幫中的傳功長老呂章與喬峰持有相似的看法。他們倆都不太願意過多地插手邊界地區的戰事糾紛。


    至於邊界那邊具體應該如何行事,喬峰根本毫不在乎。


    他索性將所有與此相關的事務統統交予副幫主馬大元等幾個人去處理,並任由他們帶領著手下眾人自行決斷該如何應對。


    由喬峰和呂章所領導的丐幫中下層弟子們,他們大多屬於實幹派,這些人心中希望能夠為丐幫以及自身謀求到更多切實利益。


    喬峰更是大膽地提出,丐幫應當積極開展海外貿易,從而獲取豐厚的利潤,用於補貼丐幫的日常運作所需,以此增強丐幫的財力。


    如此一來,丐幫內部便自然而然地分化成了兩個不同的派係。


    一派是以馬大元為首的“護國派”,他們始終以大宋為中心,全力扞衛國土安全;


    另一派則是以喬峰為首的“現實派”,他們更為關注如何通過實際行動來提升丐幫的地位與影響力,增加經濟收益等現實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劃分情況通常隻出現在北方戰事頻發之時。


    當局勢相對平穩,進入和平年代後,丐幫內占據主導地位的依舊是以喬峰為首的現實派。


    畢竟在沒有戰爭威脅的環境下,發展壯大丐幫本身才是最為關鍵的任務。


    眨眼又過去了三個春秋。


    在這漫長的三年時間裏,大宋的邊境地區竟然倒是呈現出一片平和景象。


    然而,就在這片寧靜之下,丐幫卻正在悄然發生著劇變。


    以喬峰為首的丐幫現實主義,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逐漸嶄露頭角,並不斷發展壯大。


    盡管在位於洛陽的丐幫總舵之內,馬大元及眾長老依舊掌控著更多的話語權,但他們終究難以抵擋來自底層,那些渴望進取、謀求晉升的中下層弟子們洶湧澎湃的力量。


    與此同時,為了扞衛國家的安全與尊嚴,馬大元等人毅然決然地,將自己麾下的大批心腹精英調遣至北部邊界一帶,執行刺探敵情的危險任務。


    要知道,刺探敵情這種活,稍有不慎便會命喪黃泉。


    哪怕是各國和平時期,一旦被他國發現有異國探子出沒,無論是哪一國都有殺過不放過。


    這事兒,喬峰與巴多兩人深有體會,他們當年從西夏境內借道的時候,僅僅隻是被誤認為大宋的探子,便遭到了西夏方麵無情的追殺,一路險象環生。


    盡管如今仍有很多丐幫弟子選擇追隨馬大元等人,但這些弟子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無法與犧牲的精銳弟子相媲美。


    要想培養出真正的精銳之士,那必然得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可不是隨隨便便來個人就行的。


    就在這一增一減之間,馬大元等所屬的護國派係實力不知不覺間就減弱了許多。


    令人慶幸的是,折損的盡皆是那些精英弟子,至於高層人物倒是並未遭受什麽損失,所以這種實力的下降目前來看尚不顯著。


    另一邊,代表著現實派的喬峰登上幫主之位後,他所推行的一係列政策猶如一把重錘,狠狠地砸在了眾人的心坎之上。


    說起丐幫,在大多數人的固有觀念裏頭,認為丐幫弟子無非就是一幫身著破爛乞丐服、四處行乞為生的叫花子罷了。


    可又有誰打從娘胎裏出來就心甘情願去做乞丐呢?這不過是被艱難困苦的生活給逼迫至此罷了。


    倘若真能擁有更為優渥美好的生活,試問誰會願意終其一生都當個遭人白眼、唾棄的叫花子呀!


    其實他們內心深處也無比渴盼自己能夠如同普通百姓一般,可以悠然自得地坐在酒館裏邊盡情暢飲美酒、大塊朵頤吃肉,而非每每被店小二惡言相向、不停地驅逐趕攆,到頭來隻能撿食他人剩下的殘羹剩飯聊以果腹。


    喬峰針對整個丐幫的改革雖然僅僅持續了三年,但是就是在此短暫的三年,丐幫二袋弟子及以上級別的成員,基本上都已丟棄了那一身又髒又臭、令人掩鼻的乞丐服。


    甚至就連不少一袋弟子,也紛紛效仿,脫下了那標誌性的行頭。


    當然了,對於全天下的乞丐而言,能脫掉乞丐服的畢竟隻能算是一少部分。


    那些依舊身著乞丐服的人來說,大部分並非丐幫弟子,或者說並非正式弟子。


    在喬峰改革之後,隻有擁有一定戰力,或者能為丐幫做出其他貢獻的弟子,才能成為丐幫的正式弟子,其他的均隻能算是掛名的記名弟子。


    要知道,封建時期,哪朝哪代乞丐都可謂是隨處可見,數不勝數。


    對於那些僅掛名於丐幫的普通乞丐而言,丐幫至多也就隻能給予他們些許庇護而已。


    至於錢財方麵,那簡直是想都不用去想。


    畢竟,丐幫即便再怎麽家大業大,也絕無可能養活得了天底下所有的乞丐!


    丐幫說到底不過是一個江湖幫派罷了,連朝廷都難以完成的事情,難道丐幫還能做到不成?


    唯有丐幫中一袋以上的正式弟子,才有資格從幫中領取一定數量的月錢。


    可恰恰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月錢,卻猶如雪中送炭一般,極大地改善了眾多丐幫底層弟子原本困苦不堪的生活狀況。


    正因如此,他們對喬峰這位幫主的擁護與支持,自然便是顯而易見的了。


    也就是在這三年裏,丐幫除了副幫主馬大元、執法長老白世鏡,以及其他幾位位高權重的長老以外,丐幫在外的六大分舵都已倒向了喬峰!


    毫不誇張地講,放眼如今整個丐幫在江湖的龐大勢力,洛陽城以北的區域尚且還掌控在副幫主馬大元等一幹人等的手中,這也是喬峰主動放棄的;


    至於,洛陽以南的所有地盤和力量,則無一例外全都堅定不移地力挺喬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喬峰:快意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從沛縣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從沛縣來並收藏喬峰:快意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