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俱寂的深夜,月光如水灑落在大宋邊境那座寧靜的小鎮上。
在鎮中的一家簡陋客棧裏,一間昏暗的客房內,燭光微微搖曳著。
屋內的床榻之上,坐著一名鼻青臉腫、模樣狼狽不堪的青年男子。隻見他雙腿盤起,雙目緊閉,雙手結印於丹田處,正在默默地運功修煉著內功心法。
時間悄然流逝,一個大周天循環完畢後,這名青年男子緩緩地收功吐氣,睜開了雙眼。
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嘴裏低聲嘀咕起來:“看樣子,那個兇巴巴的老娘們兒倒還真沒有騙我。
被她狠狠地揍了這麽一頓之後,我這金剛不壞體神功的修煉進度居然明顯加快了不少呢!
如今不僅筋骨變得更加強勁有力,距離突破到金剛不壞體神功的第四層——金剛氣血境界,也是更近了一步啊!”
想到這裏,青年男子的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興奮之色,但隨即又因為臉部傳來的陣陣疼痛而皺起了眉頭。
“哎喲喲!疼死我啦!這個該死的臭娘們下手可真是夠狠的呀!
不過話說迴來,人家畢竟是逍遙派三老之一嘛,這七八十年來的修為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果然還是有點用處的。
哼,等我以後練成了絕世武功,一定要好好報今日之仇!”青年男子一邊揉著臉,一邊憤憤不平地嘟囔著。
然而片刻之後,他似乎意識到自己目前實力尚弱,報仇之事還遙遙無期,便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再去想這些煩心事。
“罷了罷了,不想那麽多了。明天一大早,我就得趕緊起身趕往廊州,和巴多那家夥會合,我們得抓緊時間找到全本的龍象般若功才行。
唉,這外麵的世界實在是太過兇險了,到處都是強敵環伺,還是早點迴到荊州老家比較安全呐……”自言自語間,青年男子吹滅了燭火,重新躺迴床上,準備休息養精蓄銳,迎接明日新的征程。
第二天一早,喬峰吃完早飯,又讓店小二多給他準備了一些幹糧,就啟程趕往廊州……
半年之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荊州城外,風和日麗,一片寧靜祥和之景。然而,這份平靜很快被一陣唿喊聲打破。
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大漢,身著樸素的麻布衣服,正騎在一匹高大的駿馬上,風馳電掣般地向著荊州城疾馳而來。
當他距離城門還有一段距離時,便迫不及待地扯開嗓子高喊:“荊州,我胡漢三終於迴來了……咯!!!”其聲音如洪鍾一般響亮,震得附近樹上的鳥兒都驚飛而起。
這突如其來的喊聲引起了進出城門的路人們紛紛側目,大家好奇地望向這個豪放不羈的青年大漢。有人露出驚訝之色,有人則麵露不滿。
“喊什麽喊!騎著馬你就牛啊!要進城就抓緊,別在前邊擋道啊!”人群中傳來一聲不耐煩的催促。
那青年大漢聽到這話,頓時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連忙勒住韁繩停下馬來。
他滿臉通紅,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思鄉心切,思鄉心切,失禮了!失禮了!我這就走,這就走。”說著,他趕忙驅馬向前,進入城中。
在這位青年大漢身旁,還有另外一名身形更為巨大的壯漢同樣騎著馬,緊緊跟隨著他。與前者不同的是,這名壯漢自始至終一言不發,隻是默默地注視著前方。
他們二人不是別人,正是外出遊曆多時的喬峰和巴多。
喬峰與巴多此番遠行,曆經艱險,途徑西夏、吐蕃等地,隻為尋覓龍象般若功全本。
喬峰抵達廊州後,便決定在此地暫時停歇,耐心等待著與巴多會合。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然而巴多卻遲遲未現身影,喬峰心中不禁有些焦急,就當喬峰忍不住想要前往西夏尋找的時候。
苦苦等候了兩天的喬峰,終於看見巴多騎馬趕來。
此刻的巴多顯得有些疲憊不堪,但眼神中透露出重逢的喜悅之情。
而經過這幾日的靜心調養和休息,喬峰原本受傷的臉龐如今已恢複如初。
要不然喬峰頂著那張鼻青臉腫的臉,巴多就算麵對麵也未必能將他認出來!
待二人成功匯合之後,巴多迫不及待地向喬峰講述起自己這幾天來的經曆。
原來,在逃亡途中,巴多意外撞見了一支吐蕃商隊,正準備從西夏返程迴吐蕃。
這支商隊規模頗大,貨物滿滿當當。
或許是因為同為吐蕃人的緣故,又或是巴多誠懇請求打動了他們,商隊的領隊——那位威嚴的吐蕃首領竟然大發慈悲,允許巴多留在商隊裏幹點雜活充當苦力,帶他出境。
於是乎,巴多就跟著這支商隊一路前行,最終順利離開了西夏邊境。
一脫離險境,巴多便馬不停蹄地趕來廊州與喬峰相會。
後來,喬峰與巴多一同踏上了前往吐蕃的征程。
曆經半月的艱苦跋涉,詢問了眾多藏民,他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金剛宗所在之處。
遠遠望去,這座寺廟規模並不算宏大,僅有十幾間僧舍錯落有致地分布著。
走進寺廟,一股淡淡的檀香氣息撲鼻而來,但香客寥寥無幾,香火顯然算不上旺盛。
從這景象來看,金剛宗在吐蕃似乎過得並不如意,要不然也不至於後來會遷徙到蒙古境內另尋發展之地。
喬峰和巴多二人向寺內的弟子詢問起當年老僧,幾經周折,總算打聽到一些消息。
原來,巴多爺爺當年所救的那位老僧已經離世多年,這不禁讓人感到些許遺憾。
不過幸運的是,老僧的徒弟尚在人世,瞧其模樣,已然七八十歲高齡,滿臉皺紋如溝壑般縱橫交錯。
當巴多滿懷期待地上前表明此次前來的緣由後,更是當場施展出龍象般若功第五層的武藝。
那老僧的徒弟見狀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隨後,他示意喬峰和巴多暫且先在此處住下,關於後續秘籍的事宜,他並未明確表態究竟是給還是不給,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需要內部再行商議一番。
接下來,喬峰和巴多二人便在這座位於吐蕃的寺廟中安頓了下來。
對於巴多而言,他向來不太在意居住環境如何,隻要能夠填飽肚子,無論身處何方都是一樣的。
而喬峰則有所不同,他自幼生長於少林寺之中,過著吃齋念佛以及刻苦習武的生活。如今即便置身於這異域他鄉的吐蕃寺廟之內,喬峰也並未感到有太多不適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與大宋境內的寺廟相比,吐蕃地區因為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蔬菜資源相對匱乏。
正因如此,在這裏想要單純地依靠吃素齋來維持生計並非易事。
所以,吐蕃境內的大多數寺廟並不禁止酒肉之食,尤其是像金剛宗這類以修習龍象般若功為主的寺廟更是如此。
要知道,這種武功修煉起來頗為耗費體力,每日所需的糧食量極大。
若是寺中的僧人數量較少倒還好說,但一旦人數眾多,僅僅依靠素齋恐怕難以滿足眾人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喬峰和巴多自然不可能白白享受寺內提供的食宿。
於是乎,他們每天都會主動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務。
在此期間,喬峰還與金剛宗的幾位僧人進行了一番關於佛法的深入交流。
這些僧人起初並沒有想到,眼前這位身材魁梧、豪氣幹雲的喬峰竟然對佛法有著如此深刻且獨到的見解。
當他們了解到喬峰自幼在少林出家為僧,直到近兩年方才還俗時,不禁紛紛搖頭歎息道:“實在可惜!真是太可惜啦!”
喬峰對於此事倒是看得極為豁達。畢竟,他原本就未曾有過要在少林終其一生的念頭,來到這裏無非是想要多學習一些武藝而已。
時光匆匆,轉眼間便過去了兩個月。
巴多的師叔終於答應傳授巴多全本的龍象般若功,令喬峰感到頗為意外的是,那位師叔向巴多傳授龍象般若功時,居然並未讓喬峰迴避。
如此一來,喬峰得以全程目睹整個教學過程,並憑借著過人的記憶力,將整套龍象般若功完整地銘記於心。
隨著離別之日逐漸臨近,喬峰在即將離開金剛宗的前一天,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與疑惑,前去詢問那名傳授他們龍象般若功的老僧。
麵對喬峰的問題,老僧微微一笑,緩緩開口解釋道:“這龍象般若功雖說是我密宗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但當初創立此功的初衷,實則是為了讓那些天賦資質稍遜一籌之人亦能夠有所修習,故此功法並非不能傳給外人,所以這門功法在吐蕃境內流傳甚廣。
然而,此功法所需耗費的修煉時間實在太過漫長,漫長到幾乎無人能夠真正修成正果。
故而,將它傳授於你們二人,倒也並無大礙。隻望你們能夠將這龍象般若功傳承下去,使之發揚光大。”
喬峰聽完這番話,心中對這位老僧的胸懷與氣度欽佩至極,喬峰明白,雖然說龍象般若功在吐蕃境內傳播甚廣,但是自己作為一名外族人,老僧仍能一視同仁,無疑代表他有廣闊的胸襟。
喬峰離開前恭恭敬敬地朝著老僧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表達自己由衷的敬意。
在鎮中的一家簡陋客棧裏,一間昏暗的客房內,燭光微微搖曳著。
屋內的床榻之上,坐著一名鼻青臉腫、模樣狼狽不堪的青年男子。隻見他雙腿盤起,雙目緊閉,雙手結印於丹田處,正在默默地運功修煉著內功心法。
時間悄然流逝,一個大周天循環完畢後,這名青年男子緩緩地收功吐氣,睜開了雙眼。
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嘴裏低聲嘀咕起來:“看樣子,那個兇巴巴的老娘們兒倒還真沒有騙我。
被她狠狠地揍了這麽一頓之後,我這金剛不壞體神功的修煉進度居然明顯加快了不少呢!
如今不僅筋骨變得更加強勁有力,距離突破到金剛不壞體神功的第四層——金剛氣血境界,也是更近了一步啊!”
想到這裏,青年男子的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興奮之色,但隨即又因為臉部傳來的陣陣疼痛而皺起了眉頭。
“哎喲喲!疼死我啦!這個該死的臭娘們下手可真是夠狠的呀!
不過話說迴來,人家畢竟是逍遙派三老之一嘛,這七八十年來的修為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果然還是有點用處的。
哼,等我以後練成了絕世武功,一定要好好報今日之仇!”青年男子一邊揉著臉,一邊憤憤不平地嘟囔著。
然而片刻之後,他似乎意識到自己目前實力尚弱,報仇之事還遙遙無期,便無奈地搖了搖頭,不再去想這些煩心事。
“罷了罷了,不想那麽多了。明天一大早,我就得趕緊起身趕往廊州,和巴多那家夥會合,我們得抓緊時間找到全本的龍象般若功才行。
唉,這外麵的世界實在是太過兇險了,到處都是強敵環伺,還是早點迴到荊州老家比較安全呐……”自言自語間,青年男子吹滅了燭火,重新躺迴床上,準備休息養精蓄銳,迎接明日新的征程。
第二天一早,喬峰吃完早飯,又讓店小二多給他準備了一些幹糧,就啟程趕往廊州……
半年之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荊州城外,風和日麗,一片寧靜祥和之景。然而,這份平靜很快被一陣唿喊聲打破。
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大漢,身著樸素的麻布衣服,正騎在一匹高大的駿馬上,風馳電掣般地向著荊州城疾馳而來。
當他距離城門還有一段距離時,便迫不及待地扯開嗓子高喊:“荊州,我胡漢三終於迴來了……咯!!!”其聲音如洪鍾一般響亮,震得附近樹上的鳥兒都驚飛而起。
這突如其來的喊聲引起了進出城門的路人們紛紛側目,大家好奇地望向這個豪放不羈的青年大漢。有人露出驚訝之色,有人則麵露不滿。
“喊什麽喊!騎著馬你就牛啊!要進城就抓緊,別在前邊擋道啊!”人群中傳來一聲不耐煩的催促。
那青年大漢聽到這話,頓時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連忙勒住韁繩停下馬來。
他滿臉通紅,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道:“思鄉心切,思鄉心切,失禮了!失禮了!我這就走,這就走。”說著,他趕忙驅馬向前,進入城中。
在這位青年大漢身旁,還有另外一名身形更為巨大的壯漢同樣騎著馬,緊緊跟隨著他。與前者不同的是,這名壯漢自始至終一言不發,隻是默默地注視著前方。
他們二人不是別人,正是外出遊曆多時的喬峰和巴多。
喬峰與巴多此番遠行,曆經艱險,途徑西夏、吐蕃等地,隻為尋覓龍象般若功全本。
喬峰抵達廊州後,便決定在此地暫時停歇,耐心等待著與巴多會合。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然而巴多卻遲遲未現身影,喬峰心中不禁有些焦急,就當喬峰忍不住想要前往西夏尋找的時候。
苦苦等候了兩天的喬峰,終於看見巴多騎馬趕來。
此刻的巴多顯得有些疲憊不堪,但眼神中透露出重逢的喜悅之情。
而經過這幾日的靜心調養和休息,喬峰原本受傷的臉龐如今已恢複如初。
要不然喬峰頂著那張鼻青臉腫的臉,巴多就算麵對麵也未必能將他認出來!
待二人成功匯合之後,巴多迫不及待地向喬峰講述起自己這幾天來的經曆。
原來,在逃亡途中,巴多意外撞見了一支吐蕃商隊,正準備從西夏返程迴吐蕃。
這支商隊規模頗大,貨物滿滿當當。
或許是因為同為吐蕃人的緣故,又或是巴多誠懇請求打動了他們,商隊的領隊——那位威嚴的吐蕃首領竟然大發慈悲,允許巴多留在商隊裏幹點雜活充當苦力,帶他出境。
於是乎,巴多就跟著這支商隊一路前行,最終順利離開了西夏邊境。
一脫離險境,巴多便馬不停蹄地趕來廊州與喬峰相會。
後來,喬峰與巴多一同踏上了前往吐蕃的征程。
曆經半月的艱苦跋涉,詢問了眾多藏民,他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金剛宗所在之處。
遠遠望去,這座寺廟規模並不算宏大,僅有十幾間僧舍錯落有致地分布著。
走進寺廟,一股淡淡的檀香氣息撲鼻而來,但香客寥寥無幾,香火顯然算不上旺盛。
從這景象來看,金剛宗在吐蕃似乎過得並不如意,要不然也不至於後來會遷徙到蒙古境內另尋發展之地。
喬峰和巴多二人向寺內的弟子詢問起當年老僧,幾經周折,總算打聽到一些消息。
原來,巴多爺爺當年所救的那位老僧已經離世多年,這不禁讓人感到些許遺憾。
不過幸運的是,老僧的徒弟尚在人世,瞧其模樣,已然七八十歲高齡,滿臉皺紋如溝壑般縱橫交錯。
當巴多滿懷期待地上前表明此次前來的緣由後,更是當場施展出龍象般若功第五層的武藝。
那老僧的徒弟見狀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隨後,他示意喬峰和巴多暫且先在此處住下,關於後續秘籍的事宜,他並未明確表態究竟是給還是不給,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需要內部再行商議一番。
接下來,喬峰和巴多二人便在這座位於吐蕃的寺廟中安頓了下來。
對於巴多而言,他向來不太在意居住環境如何,隻要能夠填飽肚子,無論身處何方都是一樣的。
而喬峰則有所不同,他自幼生長於少林寺之中,過著吃齋念佛以及刻苦習武的生活。如今即便置身於這異域他鄉的吐蕃寺廟之內,喬峰也並未感到有太多不適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與大宋境內的寺廟相比,吐蕃地區因為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蔬菜資源相對匱乏。
正因如此,在這裏想要單純地依靠吃素齋來維持生計並非易事。
所以,吐蕃境內的大多數寺廟並不禁止酒肉之食,尤其是像金剛宗這類以修習龍象般若功為主的寺廟更是如此。
要知道,這種武功修煉起來頗為耗費體力,每日所需的糧食量極大。
若是寺中的僧人數量較少倒還好說,但一旦人數眾多,僅僅依靠素齋恐怕難以滿足眾人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喬峰和巴多自然不可能白白享受寺內提供的食宿。
於是乎,他們每天都會主動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務。
在此期間,喬峰還與金剛宗的幾位僧人進行了一番關於佛法的深入交流。
這些僧人起初並沒有想到,眼前這位身材魁梧、豪氣幹雲的喬峰竟然對佛法有著如此深刻且獨到的見解。
當他們了解到喬峰自幼在少林出家為僧,直到近兩年方才還俗時,不禁紛紛搖頭歎息道:“實在可惜!真是太可惜啦!”
喬峰對於此事倒是看得極為豁達。畢竟,他原本就未曾有過要在少林終其一生的念頭,來到這裏無非是想要多學習一些武藝而已。
時光匆匆,轉眼間便過去了兩個月。
巴多的師叔終於答應傳授巴多全本的龍象般若功,令喬峰感到頗為意外的是,那位師叔向巴多傳授龍象般若功時,居然並未讓喬峰迴避。
如此一來,喬峰得以全程目睹整個教學過程,並憑借著過人的記憶力,將整套龍象般若功完整地銘記於心。
隨著離別之日逐漸臨近,喬峰在即將離開金剛宗的前一天,終究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與疑惑,前去詢問那名傳授他們龍象般若功的老僧。
麵對喬峰的問題,老僧微微一笑,緩緩開口解釋道:“這龍象般若功雖說是我密宗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但當初創立此功的初衷,實則是為了讓那些天賦資質稍遜一籌之人亦能夠有所修習,故此功法並非不能傳給外人,所以這門功法在吐蕃境內流傳甚廣。
然而,此功法所需耗費的修煉時間實在太過漫長,漫長到幾乎無人能夠真正修成正果。
故而,將它傳授於你們二人,倒也並無大礙。隻望你們能夠將這龍象般若功傳承下去,使之發揚光大。”
喬峰聽完這番話,心中對這位老僧的胸懷與氣度欽佩至極,喬峰明白,雖然說龍象般若功在吐蕃境內傳播甚廣,但是自己作為一名外族人,老僧仍能一視同仁,無疑代表他有廣闊的胸襟。
喬峰離開前恭恭敬敬地朝著老僧深深地鞠了一躬,以此表達自己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