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千條瑞靄離開瑤闕,萬道祥雲降臨塵世,須臾之間,大聖已從南天門飛下,轉眼便到東觀,踏著雲頭,直至寶林寺山門外。
遠遠聽見八戒還在哭,行者走近前叫道:
“師父!”
唐僧見了大喜,問道:
“悟空,可帶迴丹藥?”
行者答道:
“帶迴來了。”
八戒忍不住插嘴道:
“怎麽會沒有?”
“他偷也要偷些迴來!”
行者笑著說道:
“兄弟,沒你什麽事了,你揩揩眼淚,別處哭去吧。”
隨即吩咐道:
“沙和尚,取些水來。”
沙僧趕緊去井邊取水,用吊桶打了半缽盂清水遞給行者。
行者接過水,將口中吐出的金丹取出,小心地放到國王的唇邊,然後雙手扳開他的牙齒,用清水把金丹衝入腹中。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隻聽國王腹中發出唿唿的響聲,但身體依舊僵硬,無法動彈。
行者皺眉道:
“師父,這金丹似乎也救不了人,難道要掯殺老孫嗎?”
唐僧答道:
“哪有不靈之理!”
“像這般久死的屍體,如何能吞下水來?”
“這正是金丹的仙力使然。”
“丹藥入腹後腸鳴不止,說明血脈已開始流動。”
“但氣絕太久,元氣未迴,需要有人給他渡一口氣,才能複生。”
八戒連忙湊上前去要渡氣,唐僧一把拉住他說道:
“不可!還是讓悟空來。”
原來唐僧早有主張,八戒從小傷生害命,口氣汙濁;
而行者修行多年,吃的是鬆柏、桃果,口氣清淨,最適合渡氣救人。
大聖上前,用他的雷公嘴含住國王的唇,一口清氣直送入喉,氣息一路穿過重樓,轉過明堂,直至丹田,再反上泥丸宮。
隻聽“唿”的一聲,國王全身一震,氣息聚合,神魂歸位。他翻身坐起,曲起雙腿,振臂喊道:
“師父!昨夜鬼魂參拜,怎知今朝天明竟能重返陽世!”
唐僧忙將他扶起,說道:
“陛下,這不是我的功勞,你應當謝我的徒弟。”
行者卻笑道:
“師父,你這話說得見外了!”
“俗話說‘家無二主’,他拜您一拜也無妨。”
唐僧心中有些不安,仍扶著國王站起,與眾人一同進入禪堂。
國王見了八戒、行者、沙僧,忙跪下拜謝,又向唐僧行禮致意。
這時寺裏的僧人正準備早齋要奉上來,忽見那披著水衣的國王蘇醒站立,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彼此議論紛紛,滿是疑惑不解。
孫行者跳出來說道:
“各位和尚,不必驚訝,這位皇帝原本就是烏雞國的國君,是真正的主人。”
“三年前他被妖怪害死,今天是我救了他。”
“現在進城去,我們要辨別妖精的真偽。”
“如果你們有齋飯,先擺出來,讓我們吃了再走。”
寺中的僧人立刻奉上湯水,為他們洗臉換衣。
那皇帝的赭黃袍被脫下,寺中的僧官替他換上了兩件布直裰,解下藍田帶,換上了一條黃絲絛子,脫去無憂履,給他穿上了一雙舊僧鞋。
大家吃了早齋,準備好馬匹。
行者問道:
“八戒,你的行李有多重?”
八戒答道:
“哥哥,這些行李我每天挑著,倒也沒注意有多重。”
行者說道:
“你把這些行李分成兩擔,一擔你自己挑,另一擔給這位皇帝挑。”
“我們要早點進城辦事。”
八戒高興道:
“真是造化!”
“當初我馱他來,不知道費了多少力氣,現在他活了過來,原來是替身。”
八戒便裝作玄虛,分開行李,又讓寺裏取了一根匾擔。
自己挑輕的,讓皇帝挑重的。
行者笑著說道:
“陛下,您這樣打扮挑擔子,跟我們走一趟,難道不覺得丟麵子嗎?”
國王慌忙跪下說道:
“師父,您就像是我重生的父母一樣。”
“既然如此,哪怕是挑擔,也情願為您服務,陪您一同前往西天。”
行者道:
“不必去西天,我有我的緣故。”
“你隻需挑四十裏路,等到我們捉到妖精,你就可以繼續做你的皇帝,而我們繼續取經。”
八戒聽後說道:
“這樣說,他隻需挑四十裏,我老豬還是做長工!”
行者道:
“兄弟,不要胡說,趕緊帶路吧。”
於是,八戒帶著皇帝前行,沙僧侍奉唐僧上馬,行者隨後而行。
隻見寺裏的五百僧人齊齊整整,吹打著樂器,將他們送出山門。
行者笑著說道:
“和尚們不用送得這麽遠,隻怕官府裏有人覺察到,泄露了我的行蹤,反而不妙。”
“趕緊迴去吧!”
“把皇帝的衣服和帽子整理好,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送進城,我會為你們討些賞賜,謝謝你們。”
眾僧按命返迴。
行者帶著師父大步走前,心中默念著:
“西方有訣好尋真,金木和同卻煉神。
丹母空懷蒙懂夢,嬰兒長恨杌樗身。
必須井底求明主,還要天堂拜老君。
悟得色空還本性,誠為佛度有緣人。”
在西方,有一種方法可以尋找真理;
金木相生,能煉製出精深的精神。
丹母空懷,似乎做了一個朦朧的夢,
嬰兒因身體的曲折而長久感到遺憾。
必須從井底去尋找明智的主宰,
也需要在天堂向老君禮拜。
悟到色即是空,從而迴歸本性,
這才是真正的佛度,隻有有緣的人才能得到救度。
遠遠聽見八戒還在哭,行者走近前叫道:
“師父!”
唐僧見了大喜,問道:
“悟空,可帶迴丹藥?”
行者答道:
“帶迴來了。”
八戒忍不住插嘴道:
“怎麽會沒有?”
“他偷也要偷些迴來!”
行者笑著說道:
“兄弟,沒你什麽事了,你揩揩眼淚,別處哭去吧。”
隨即吩咐道:
“沙和尚,取些水來。”
沙僧趕緊去井邊取水,用吊桶打了半缽盂清水遞給行者。
行者接過水,將口中吐出的金丹取出,小心地放到國王的唇邊,然後雙手扳開他的牙齒,用清水把金丹衝入腹中。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隻聽國王腹中發出唿唿的響聲,但身體依舊僵硬,無法動彈。
行者皺眉道:
“師父,這金丹似乎也救不了人,難道要掯殺老孫嗎?”
唐僧答道:
“哪有不靈之理!”
“像這般久死的屍體,如何能吞下水來?”
“這正是金丹的仙力使然。”
“丹藥入腹後腸鳴不止,說明血脈已開始流動。”
“但氣絕太久,元氣未迴,需要有人給他渡一口氣,才能複生。”
八戒連忙湊上前去要渡氣,唐僧一把拉住他說道:
“不可!還是讓悟空來。”
原來唐僧早有主張,八戒從小傷生害命,口氣汙濁;
而行者修行多年,吃的是鬆柏、桃果,口氣清淨,最適合渡氣救人。
大聖上前,用他的雷公嘴含住國王的唇,一口清氣直送入喉,氣息一路穿過重樓,轉過明堂,直至丹田,再反上泥丸宮。
隻聽“唿”的一聲,國王全身一震,氣息聚合,神魂歸位。他翻身坐起,曲起雙腿,振臂喊道:
“師父!昨夜鬼魂參拜,怎知今朝天明竟能重返陽世!”
唐僧忙將他扶起,說道:
“陛下,這不是我的功勞,你應當謝我的徒弟。”
行者卻笑道:
“師父,你這話說得見外了!”
“俗話說‘家無二主’,他拜您一拜也無妨。”
唐僧心中有些不安,仍扶著國王站起,與眾人一同進入禪堂。
國王見了八戒、行者、沙僧,忙跪下拜謝,又向唐僧行禮致意。
這時寺裏的僧人正準備早齋要奉上來,忽見那披著水衣的國王蘇醒站立,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彼此議論紛紛,滿是疑惑不解。
孫行者跳出來說道:
“各位和尚,不必驚訝,這位皇帝原本就是烏雞國的國君,是真正的主人。”
“三年前他被妖怪害死,今天是我救了他。”
“現在進城去,我們要辨別妖精的真偽。”
“如果你們有齋飯,先擺出來,讓我們吃了再走。”
寺中的僧人立刻奉上湯水,為他們洗臉換衣。
那皇帝的赭黃袍被脫下,寺中的僧官替他換上了兩件布直裰,解下藍田帶,換上了一條黃絲絛子,脫去無憂履,給他穿上了一雙舊僧鞋。
大家吃了早齋,準備好馬匹。
行者問道:
“八戒,你的行李有多重?”
八戒答道:
“哥哥,這些行李我每天挑著,倒也沒注意有多重。”
行者說道:
“你把這些行李分成兩擔,一擔你自己挑,另一擔給這位皇帝挑。”
“我們要早點進城辦事。”
八戒高興道:
“真是造化!”
“當初我馱他來,不知道費了多少力氣,現在他活了過來,原來是替身。”
八戒便裝作玄虛,分開行李,又讓寺裏取了一根匾擔。
自己挑輕的,讓皇帝挑重的。
行者笑著說道:
“陛下,您這樣打扮挑擔子,跟我們走一趟,難道不覺得丟麵子嗎?”
國王慌忙跪下說道:
“師父,您就像是我重生的父母一樣。”
“既然如此,哪怕是挑擔,也情願為您服務,陪您一同前往西天。”
行者道:
“不必去西天,我有我的緣故。”
“你隻需挑四十裏路,等到我們捉到妖精,你就可以繼續做你的皇帝,而我們繼續取經。”
八戒聽後說道:
“這樣說,他隻需挑四十裏,我老豬還是做長工!”
行者道:
“兄弟,不要胡說,趕緊帶路吧。”
於是,八戒帶著皇帝前行,沙僧侍奉唐僧上馬,行者隨後而行。
隻見寺裏的五百僧人齊齊整整,吹打著樂器,將他們送出山門。
行者笑著說道:
“和尚們不用送得這麽遠,隻怕官府裏有人覺察到,泄露了我的行蹤,反而不妙。”
“趕緊迴去吧!”
“把皇帝的衣服和帽子整理好,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送進城,我會為你們討些賞賜,謝謝你們。”
眾僧按命返迴。
行者帶著師父大步走前,心中默念著:
“西方有訣好尋真,金木和同卻煉神。
丹母空懷蒙懂夢,嬰兒長恨杌樗身。
必須井底求明主,還要天堂拜老君。
悟得色空還本性,誠為佛度有緣人。”
在西方,有一種方法可以尋找真理;
金木相生,能煉製出精深的精神。
丹母空懷,似乎做了一個朦朧的夢,
嬰兒因身體的曲折而長久感到遺憾。
必須從井底去尋找明智的主宰,
也需要在天堂向老君禮拜。
悟到色即是空,從而迴歸本性,
這才是真正的佛度,隻有有緣的人才能得到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