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長到原本模樣後,停住不長了。


    太子於是問道:


    “所謂‘立帝貨’,剛才那老和尚說你能知過去未來的吉兇禍福,可你又沒有龜殼作卜,沒有蓍草作筮,憑什麽斷人禍福?”


    行者答道:


    “我不需用任何卜筮之物,隻憑一張三寸舌,萬事盡皆知曉。”


    太子道:


    “胡說!自古以來,《周易》之書最為玄妙,以推斷天下吉兇,使人趨利避害。”


    “這需要依托龜甲蓍草方能決斷,你憑什麽口出狂言,斷言禍福?”


    “豈不是在蠱惑人心?”


    行者笑道:


    “殿下莫急,聽我細細道來。”


    “你本是烏雞國的太子。”


    “五年前,你國連年旱災,百姓受苦,你父王與文武群臣日夜焚香祈雨。”


    “當時正是無雨可降之際,鍾南山來了一個道士。”


    “他自稱能唿風喚雨,還能點石成金。”


    “你父王因過於信任他,竟拜他為兄弟。”


    “可有此事?”


    太子聽後連連點頭:


    “確有此事!確有此事!你再往下說。”


    行者接著說道:


    “三年前,那道士忽然失蹤,那時在禦花園中與你父王飲酒作樂時,他忽然使出一陣神風,奪走了你父王手中的金廂白玉圭,迴了鍾南山。”


    “從那時起,他便再也不見蹤影。”


    “你父王日夜思念他,無心再行賞玩,還將禦花園緊閉至今。”


    “這位皇帝,若不是你父王,又會是誰?”


    行者聽罷,哂笑不止。


    太子見狀,又追問他緣由,然而行者卻閉口不答,隻是冷笑。


    太子怒道:


    “這廝為何當說不說?竟然這般哂笑?”


    行者答道:


    “還有許多話未曾說,隻是殿中人多,不是談論之處。”


    太子見他言語有因,便揮袖命軍士退下。


    隨即,太子傳令,讓三千人馬盡數退出山門,在外駐紮。


    殿上頓時無人,太子坐於主位,唐僧站在前方,行者立在左側,本寺僧人也悉數退下。


    這時,行者上前正色道:


    “殿下,那化作清風離去的,是你的生身父母;而如今坐在王位上的,正是那祈雨的全真。”


    太子聞言大怒:


    “胡說八道!”


    “自從全真離去後,我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照你所說,坐在王位上的就不是我的父王了。”


    “你這話豈非無稽之談!”


    “你年幼無知,我姑且容你;若我父王聽見這番謬言,必定將你碎屍萬段!”


    隨即嗬斥行者退下。


    行者轉身對唐僧道:


    “如何?我早就說他不會相信,果然如此!”


    “既然如此,就拿出寶貝,換取通關文書,再往西天去吧。”


    唐僧便將紅匣遞給行者。


    行者接過匣子,隨即將身一抖,那匣子便不見了,原來是行者用毫毛變的,如今已被他收迴身上。


    隨後,他捧出白玉圭,雙手呈獻給太子。


    太子見了,大喊:


    “好一個和尚!”


    “五年前,你化作全真來騙走我家的寶貝,如今又裝作和尚獻還於我!”


    隨即傳令道:


    “拿下!”


    唐僧聽罷,驚恐不已,指著行者道:


    “你這弼馬溫!成事不足,專惹是非,連累了我!”


    行者卻從容上前攔住,安撫道:


    “莫慌莫嚷,休叫走了風聲!我不叫‘立帝貨’,自有我的真名。”


    太子喝道:


    “好!你上前來!我問你真實姓名,好送你到法司治罪!”


    行者淡然答道:


    “我是長老的大徒弟,名喚‘悟空’,號孫行者。”


    “因隨師父去西天取經,昨夜路過此地借宿。”


    “我師父夜讀經卷,至三更時分,夢見你的父王托夢而來,訴說被全真所害,推入禦花園的八角琉璃井中,而全真變作他的模樣,假冒國王。”


    “滿朝文武無人察覺,你年幼無知,全真禁你入宮,還將禦花園關閉三年,就是為了掩蓋真相。”


    “你父王今夜特意托夢於我,請我降妖除魔。”


    “我懷疑此事非妖即怪,便在空中查看,果然發現全真是妖精所化。”


    “我正打算動手除妖,不料你出城打獵。”


    “至於你箭中的玉兔,正是我變的。”


    “我引你到此,與師父相見,便是為訴說此事。”


    “如今你既已認得白玉圭,怎能不念父母養育之恩,替親人報仇雪恨呢?”


    太子聽罷,心中既悲戚又矛盾。他暗自傷神道:


    “若說不信這話,卻又有三分真實;但若信了,眼前坐著的明明是我的父王,這該如何是好?”


    他頓時陷入進退兩難,內心苦思,強忍疑慮。


    行者見太子猶豫不定,又上前說道:


    “殿下不必疑慮,依我之見,殿下不妨親自迴國,問問國母娘娘,看她與父王的夫妻恩愛之情,與三年前相比如何。”


    “隻此一問,便可辨明真假。”


    太子聽罷心中一動,暗道:


    “正是!且讓我去問母後一問,便可知曉真相。”


    說罷,太子跳起身來,收起白玉珪便要離去。


    行者忙拉住他,道:


    “殿下若帶著這許多人馬一同迴去,消息必然走漏,我的計劃就難以成功。”


    “殿下需單人獨馬進城,不可張揚,更不可賣弄聲勢。”


    “入城時,不可從正陽門入,務必繞到後宰門。”


    “到了宮中見你母後,也切記不可高聲喧嘩,須得悄聲細語。”


    “那妖怪神通廣大,若聽得消息,一旦逃脫,不僅難報大仇,恐怕殿下與國母的性命也難以保全。”


    太子謹遵行者所言,出得山門後,吩咐隨從道:


    “你們穩紮此地,不得隨意移動。”


    “我有一事需單獨前往,待我辦妥後,便來與你們一同進城。”


    正是:


    指揮號令屯軍士,上馬如飛即轉城。


    指揮發號施令聚集軍士,上馬動作如同飛一般迅速就轉迴城中。


    這一去,太子是否能從國母處探得真相,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