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晚,他們決定先找個地方投宿,等到雞鳴時分再啟程。一路上,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長亭短亭,不知不覺已經走了二百九十九裏。


    突然抬頭一看,眼前出現了一座城,正是寶象國。


    這座城真是個好地方:


    雲渺渺,路迢迢;


    地雖千裏外,景物一般饒。


    瑞靄祥煙籠罩,清風明月招搖。


    嵂嵂崒崒的遠山,大開圖畫;潺潺湲湲的流水,碎濺瓊瑤。


    可耕的連阡帶陌,足食的密蕙新苗。


    漁釣的幾家三澗曲,樵采的一擔兩峰椒。


    廓的廓,城的城,金湯鞏固;家的家,戶的戶,隻鬥逍遙。


    九重的高閣如殿宇,萬丈的層台似錦標。


    也有那太極殿、華蓋殿、燒香殿、觀文殿、宣政殿、延英殿:


    一殿殿的玉陛金階,擺列著文冠武弁;


    也有那大明宮、昭陽宮、長樂宮、華清宮、建章宮、未央宮:


    一宮宮的鍾鼓管龠,撒抹了閨怨春愁。


    也有禁苑的,露花勻嫩臉;也有禦溝的,風柳舞纖腰。


    通衢上,也有個頂冠束帶的,盛儀容,乘五馬;


    幽僻中,也有個持弓挾矢的,撥雲霧,貫雙雕。


    花柳的巷,管弦的樓,春風不讓洛陽橋。


    取經的長老,迴首大唐肝膽裂;伴師的徒弟,息肩小驛夢魂消。


    雲霧繚繞,道路遙遠;


    雖離千裏,風景依然豐饒。


    祥瑞的雲煙籠罩,清風與明月相互招搖。


    遠處的山巒重重疊疊,猶如一幅開闊的畫卷;


    潺潺流水,激起一片片晶瑩的水花。


    田地連綿,稻穀新苗吐露生機。


    幾戶漁家依水而居,幾家樵夫在山間采柴。


    城池寬廣堅固,家家戶戶安居樂業。


    高聳的樓閣像宮殿一般,層疊的台階如錦緞鋪展。


    這裏有太極殿、華蓋殿、燒香殿、觀文殿、宣政殿、延英殿,每一座殿堂都有華麗的玉階金殿,文人武士侍立其前;


    也有大明宮、昭陽宮、長樂宮、華清宮、建章宮、未央宮,每座宮殿鍾鼓聲聲,充滿了宮廷的悲歡離合。


    禁苑裏,花朵正盛,嬌嫩如少女的麵龐;


    禦溝旁,柳樹隨風舞動,纖腰婀娜。


    街道上,有人儀態端莊,乘五馬車,氣度非凡;


    偏僻處,也有武士彎弓搭箭,撥開雲霧,獵鷹翔空。


    花柳相間的巷道,樂聲悠揚的樓閣,春風拂麵,不輸洛陽橋的風華。


    而此時,取經的長老迴頭望著大唐,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傷感與裂痛;


    伴隨師父的徒弟們,則在小驛站裏安歇,夢中迷離,魂魄仿佛已隨風而去。


    無法盡述寶象國的美麗景致。師徒三人整理好行李和馬匹,安頓在驛館中休息。


    唐僧步行到朝門外,對門口的大使說:


    “有唐朝的僧人,特地前來拜見陛下,請求交換文牒,懇請為我轉達一聲。”


    黃門奏事官急忙走到白玉階前,奏道:


    “萬歲,唐朝有位高僧,願意拜見陛下,並交換文牒。”


    國王得知是唐朝的大國,並且聽說是位尊貴的聖僧,心中十分高興,立即批準。


    於是命令:


    “宣他進來。”


    將三藏召至金階,禮畢後,舞蹈山唿,禮儀隆重。兩旁的文武官員無不感歎:


    “上國人物,禮樂如此雍容華貴!”


    國王問道:


    “長老,您到我國所為何事?”


    三藏答道:


    “小僧是唐朝的釋子,奉天子之命,前往西方取經。”


    “此行攜帶有文牒,特來貴國,理應交換,冒昧打擾,敬請陛下恕罪。”


    國王說道:


    “既然持有唐天子的文牒,拿上來看。”


    三藏雙手捧上文牒,展開並放在禦案上。


    文牒上寫道:


    “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


    朕以清涼德行,繼承大基,事神治民,謹慎治國,每日警惕。


    此前,涇河老龍未能救治,遭我皇後帝譴責,三魂七魄已被召入陰司,成為無常之客。


    因其陽壽未盡,感動冥君放他重生,廣建善會,修度亡道場。


    由於感蒙救苦觀世音菩薩金身顯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能度亡魂,超脫孤魂。


    特命法師玄奘遠赴千山,探求經義。


    倘若途經西方各國,不要斷絕善緣,憑此牒通行無阻。特此賜牒。


    大唐貞觀十三年,秋吉日,禦前文牒。”(上麵有九顆寶印)


    國王看到文牒,取出本國的玉寶,蓋上花押,遞給三藏。


    三藏謝過恩,收下文牒。接著,他奏道:


    “貧僧此行,除了交換文牒外,還有一封家書,恭請陛下收閱。”


    國王聽後大喜,問道:


    “家書何事?”


    三藏答道:


    “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娘娘,曾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妖怪擒走,貧僧在途中偶然遇見她,因此帶來這封家書。”


    國王聽後,眼中淚水漣漣,悲痛道:


    “自十三年前失蹤公主以來,文武官員數次被降職;宮中宮外,無論婢女太監,都有不少人被問訊甚至致死。”


    “大家隻知道她從皇宮走出,迷失了方向,無法找到她。”


    “整個城市的百姓也被盤查過無數次,但始終沒有下落。”


    “沒想到竟是妖怪把她抓走!”


    “今天聽到這個消息,實在太過悲傷,難以忍受。”


    三藏從袖中取出家書遞給國王。


    國王接過家書,看到上麵寫著“平安”二字,手不由自主地發軟,難以拆開書信。


    於是他命人傳旨,請翰林院的大學士進殿朗讀家書。


    學士立即上殿,殿前文武官員,殿後的後妃宮女,無不側耳傾聽。


    學士拆開家書,開始朗讀,書中寫道:


    “不孝女百花羞頓首百拜大德父王萬歲龍鳳殿前,暨三宮母後昭陽宮下,及舉朝文武賢卿台次:


    拙女幸托坤宮,感激劬勞萬種。


    不能竭力怡顏,盡心奉孝。


    乃於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著各宮排宴,賞玩月華,共樂清霄盛會。


    正歡娛之間,不覺一陣香風,閃出個金睛藍麵青發魔王,將女擒住;


    駕祥光,直帶至半野山中無人處。


    難分難辨,被妖倚強,霸占為妻。


    是以無奈捱了一十三年。產下兩個妖兒,盡是妖魔之種。


    論此真是敗壞人倫,有傷風化,不當傳書玷辱;


    但恐女死之後,不顯分明。正含怨思憶父母,不期唐朝聖僧,亦被魔王擒住。


    是女滴淚修書,大膽放脫,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


    伏望父王垂憫,遣上將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獲黃袍怪,救女迴朝,深為恩念。


    草草欠恭,麵聽不一。


    逆女百花羞再頓首頓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