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獨自在林中坐著,感到十分煩悶,隻得強打精神站了起來,把行李堆放在一處,將馬拴在樹上。
他取下頭上的鬥笠,將錫杖插在地上,整了整身上的僧衣,緩步走入幽深的林間,權且散心解悶。
長老一邊看著林中山花野草,一邊聽著歸巢鳥兒的叫聲,然而這鳥噪聲卻讓他更加心煩意亂。
原來這片林子盡是些雜草叢生、小路蜿蜒的地方。
長老因為心緒不寧,竟迷了路。
他本來是想散心,又順便尋找八戒和沙僧,但這兩人走的是向西的大路,而長老卻誤打誤撞,朝南邊走了過去。
走出鬆林後,長老忽然抬頭,遠遠看見一處地方金光閃耀,彩氣蒸騰。
他仔細看去,發現那是一座寶塔,金頂輝煌。
這金光原來是西落的夕陽映照在塔頂上。
長老自言自語道:
“我這幾個弟子還真是無緣哪!”
“自從離開東土,我立下誓願,逢廟必燒香,見佛必叩拜,遇塔便要打掃。”
“那發光的塔不是一座金光燦燦的寶塔嗎?”
“為何我們未曾走過那條路?”
“這寶塔下必定有寺院,寺院裏必然有僧人。”
“且讓我去看看,若有方便之處,等徒弟們來了,我們便可借宿一夜。”
“行李和白馬就放在這裏,這地方看來荒無人煙,應當無礙。”
誰知長老此時正撞上了晦氣。
他快步朝寶塔方向走去,隻見那塔周圍景象非凡:
石崖高聳萬丈,與青天相接,根基深厚;
山峰插入雲霄,雄偉壯觀。
兩旁樹木繁茂,前後藤蔓纏繞。
山間野花映襯草梢,清風吹拂有影;
流水自雲洞間湧出,明月映照無蹤。
枯木橫架深澗,老藤掛滿峭壁。
石橋下泉水清澈,台座上白石光潔。
遠望如仙境三島,近看似蓬萊勝景。
鬆竹青翠環繞溪澗,烏鴉喜鵲穿梭於險峻山嶺。
洞門外走獸來迴成群,樹林間飛禽進出成隊。
青青的香草,鮮豔的野花,處處點綴。
這般美景實則隱藏殺機,長老撞上了一個妖怪盤踞之地。
他來到塔門下,隻見門內掛著一道斑竹簾子。
他徑直跨入門中,揭起簾子,邁步進去。
抬頭一看,石床上竟側臥著一個妖怪。
你問這妖怪長得如何模樣?
臉色青靛,露出白森森的獠牙,一張大嘴微微張開,麵目猙獰。
兩邊鬢毛亂蓬蓬,染成胭脂紅色;
三四縷紫色的胡須,如荔枝新芽。
鸚鵡嘴一般。
那長老見到這妖怪這般模樣,嚇得連連後退,渾身酥麻,雙腿發軟,趕忙轉身想要逃走。
可剛一轉身,那妖怪的靈覺極其敏銳,立刻睜開一雙金睛鬼眼,喊道:
“喂!小的們!你們快去看看,門外是何人?”
一個小妖聽命跑到門外,伸頭一看,見是個光頭和尚,立刻迴去稟報道:
“大王,外麵來了個和尚!”
“圓腦袋,大臉盤,兩耳垂到肩膀,一身白嫩的肉,皮膚細膩嬌嫩,真是個好和尚!”
那妖怪聽了哈哈大笑,得意地說:
“這可真是蛇頭上落了蒼蠅,送上門來的美食啊!”
“小的們,快給我追上去,把他抓來!重重有賞!”
那些小妖聽了,一窩蜂地湧了出來,齊齊追趕唐僧。
唐僧看見這情形,心急如箭,雙腿發力奔跑,可他畢竟心驚膽戰、體力不支,再加上山路崎嶇、林深天暮,腳步哪裏跑得動?
不一會兒,就被那群小妖輕輕鬆鬆地抓住,抬迴洞裏去了。
正應了那句俗語:
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縱然好事多磨難,誰比唐僧更艱辛?
那些小妖抬著唐僧來到洞前,把他放在竹簾外,滿心歡喜地喊道:
“大王,和尚已經抓來了!”
那老妖微微側頭偷看,隻見唐僧儀表堂堂,麵容清秀,心裏暗想:
“這麽好的和尚,必定是個身份不凡的人物,不是尋常之輩。”
“若不展現些威風,他恐怕不會服從!”
於是,他立刻擺出一副兇惡模樣,紅須倒豎,頭發如血般直衝天際,雙眼迸裂,厲聲喝道:
“快把那和尚帶進來!”
眾小妖齊聲應道:
“是!”隨即將唐僧推進洞內。唐僧身在矮簷之下,哪敢不低頭?
隻得雙手合十,恭敬行禮。
那妖怪問道:
“你是哪裏來的和尚?從何處來?要往哪裏去?快快招來!”
唐僧答道:
“我乃唐朝僧人,奉大唐皇帝敕命,前往西方拜求真經。”
“途經貴山,特來塔下禮佛參聖,不料冒犯您的威嚴,懇請寬恕。”
“待我取經歸來,定將高名永頌東土。”
那妖怪聽了,放聲大笑:
“我說是個重要人物,果然沒錯!”
“我正愁沒有好吃的,你倒自己送上門來,真是再好不過了!”
“否則,豈不是要錯失一頓美味?”
“你既是我口中的食物,自然逃不掉,撞來也好,放也放不走!”
接著,他吩咐小妖:
“快把這個和尚綁起來!”
那些小妖立刻一擁而上,用繩索將唐僧綁了個結實,捆在定魂樁上。
老妖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逼問道:
“和尚,你這一行有幾人?”
“總不至於一個人敢上西天吧?”
唐僧見他持刀相逼,不敢隱瞞,老老實實地答道:
“大王,我還有兩個徒弟,一個叫豬八戒,一個叫沙和尚。”
“他們都去了鬆林裏化齋。行李和白馬也都放在鬆林中。”
那老妖聞言大喜,得意地說道:
“又走運了!兩個徒弟,加上你,就是三個人,再算上那匹馬,剛好湊一頓美餐!”
一個小妖趕忙說道:
“我們現在就去捉他們來!”
老妖卻擺手道:
“不用出去,把前門關了。”
“他們化齋迴來,定會來找師父。”
“找不到人,自然會尋到我們門前來。”
“俗話說,上門的買賣好做,就等著慢慢抓他們吧!”
於是,那些小妖將洞門緊閉,準備守株待兔。
他取下頭上的鬥笠,將錫杖插在地上,整了整身上的僧衣,緩步走入幽深的林間,權且散心解悶。
長老一邊看著林中山花野草,一邊聽著歸巢鳥兒的叫聲,然而這鳥噪聲卻讓他更加心煩意亂。
原來這片林子盡是些雜草叢生、小路蜿蜒的地方。
長老因為心緒不寧,竟迷了路。
他本來是想散心,又順便尋找八戒和沙僧,但這兩人走的是向西的大路,而長老卻誤打誤撞,朝南邊走了過去。
走出鬆林後,長老忽然抬頭,遠遠看見一處地方金光閃耀,彩氣蒸騰。
他仔細看去,發現那是一座寶塔,金頂輝煌。
這金光原來是西落的夕陽映照在塔頂上。
長老自言自語道:
“我這幾個弟子還真是無緣哪!”
“自從離開東土,我立下誓願,逢廟必燒香,見佛必叩拜,遇塔便要打掃。”
“那發光的塔不是一座金光燦燦的寶塔嗎?”
“為何我們未曾走過那條路?”
“這寶塔下必定有寺院,寺院裏必然有僧人。”
“且讓我去看看,若有方便之處,等徒弟們來了,我們便可借宿一夜。”
“行李和白馬就放在這裏,這地方看來荒無人煙,應當無礙。”
誰知長老此時正撞上了晦氣。
他快步朝寶塔方向走去,隻見那塔周圍景象非凡:
石崖高聳萬丈,與青天相接,根基深厚;
山峰插入雲霄,雄偉壯觀。
兩旁樹木繁茂,前後藤蔓纏繞。
山間野花映襯草梢,清風吹拂有影;
流水自雲洞間湧出,明月映照無蹤。
枯木橫架深澗,老藤掛滿峭壁。
石橋下泉水清澈,台座上白石光潔。
遠望如仙境三島,近看似蓬萊勝景。
鬆竹青翠環繞溪澗,烏鴉喜鵲穿梭於險峻山嶺。
洞門外走獸來迴成群,樹林間飛禽進出成隊。
青青的香草,鮮豔的野花,處處點綴。
這般美景實則隱藏殺機,長老撞上了一個妖怪盤踞之地。
他來到塔門下,隻見門內掛著一道斑竹簾子。
他徑直跨入門中,揭起簾子,邁步進去。
抬頭一看,石床上竟側臥著一個妖怪。
你問這妖怪長得如何模樣?
臉色青靛,露出白森森的獠牙,一張大嘴微微張開,麵目猙獰。
兩邊鬢毛亂蓬蓬,染成胭脂紅色;
三四縷紫色的胡須,如荔枝新芽。
鸚鵡嘴一般。
那長老見到這妖怪這般模樣,嚇得連連後退,渾身酥麻,雙腿發軟,趕忙轉身想要逃走。
可剛一轉身,那妖怪的靈覺極其敏銳,立刻睜開一雙金睛鬼眼,喊道:
“喂!小的們!你們快去看看,門外是何人?”
一個小妖聽命跑到門外,伸頭一看,見是個光頭和尚,立刻迴去稟報道:
“大王,外麵來了個和尚!”
“圓腦袋,大臉盤,兩耳垂到肩膀,一身白嫩的肉,皮膚細膩嬌嫩,真是個好和尚!”
那妖怪聽了哈哈大笑,得意地說:
“這可真是蛇頭上落了蒼蠅,送上門來的美食啊!”
“小的們,快給我追上去,把他抓來!重重有賞!”
那些小妖聽了,一窩蜂地湧了出來,齊齊追趕唐僧。
唐僧看見這情形,心急如箭,雙腿發力奔跑,可他畢竟心驚膽戰、體力不支,再加上山路崎嶇、林深天暮,腳步哪裏跑得動?
不一會兒,就被那群小妖輕輕鬆鬆地抓住,抬迴洞裏去了。
正應了那句俗語:
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縱然好事多磨難,誰比唐僧更艱辛?
那些小妖抬著唐僧來到洞前,把他放在竹簾外,滿心歡喜地喊道:
“大王,和尚已經抓來了!”
那老妖微微側頭偷看,隻見唐僧儀表堂堂,麵容清秀,心裏暗想:
“這麽好的和尚,必定是個身份不凡的人物,不是尋常之輩。”
“若不展現些威風,他恐怕不會服從!”
於是,他立刻擺出一副兇惡模樣,紅須倒豎,頭發如血般直衝天際,雙眼迸裂,厲聲喝道:
“快把那和尚帶進來!”
眾小妖齊聲應道:
“是!”隨即將唐僧推進洞內。唐僧身在矮簷之下,哪敢不低頭?
隻得雙手合十,恭敬行禮。
那妖怪問道:
“你是哪裏來的和尚?從何處來?要往哪裏去?快快招來!”
唐僧答道:
“我乃唐朝僧人,奉大唐皇帝敕命,前往西方拜求真經。”
“途經貴山,特來塔下禮佛參聖,不料冒犯您的威嚴,懇請寬恕。”
“待我取經歸來,定將高名永頌東土。”
那妖怪聽了,放聲大笑:
“我說是個重要人物,果然沒錯!”
“我正愁沒有好吃的,你倒自己送上門來,真是再好不過了!”
“否則,豈不是要錯失一頓美味?”
“你既是我口中的食物,自然逃不掉,撞來也好,放也放不走!”
接著,他吩咐小妖:
“快把這個和尚綁起來!”
那些小妖立刻一擁而上,用繩索將唐僧綁了個結實,捆在定魂樁上。
老妖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逼問道:
“和尚,你這一行有幾人?”
“總不至於一個人敢上西天吧?”
唐僧見他持刀相逼,不敢隱瞞,老老實實地答道:
“大王,我還有兩個徒弟,一個叫豬八戒,一個叫沙和尚。”
“他們都去了鬆林裏化齋。行李和白馬也都放在鬆林中。”
那老妖聞言大喜,得意地說道:
“又走運了!兩個徒弟,加上你,就是三個人,再算上那匹馬,剛好湊一頓美餐!”
一個小妖趕忙說道:
“我們現在就去捉他們來!”
老妖卻擺手道:
“不用出去,把前門關了。”
“他們化齋迴來,定會來找師父。”
“找不到人,自然會尋到我們門前來。”
“俗話說,上門的買賣好做,就等著慢慢抓他們吧!”
於是,那些小妖將洞門緊閉,準備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