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急忙下馬,看到一座門樓,門樓上有垂蓮形象的裝飾,雕刻精美,梁柱畫得十分華麗。
沙僧放下了擔子,豬八戒牽著馬道:
“這個人家,看起來是富裕且顯赫的家庭。”
行者打算進去,三藏卻說:
“不可,我們是出家人,應該避嫌,不能隨便進入。”
“等一等,看是否有人出來,如果有人,就應該以禮請問住宿。”
豬八戒把馬拴好,便斜靠在牆根下休息,三藏坐在石鼓上,行者和沙僧則坐在台基邊。
大家等了很久,始終沒有人出來,行者心裏急,忍不住跳起來,走進門裏探查。
原來門裏有一座麵朝南的三間大廳,簾子高高懸掛。
屏風門上掛著一幅壽山福海的橫幅。
兩旁的金漆柱子上,貼著一幅大紅紙的春聯,春聯上寫道:
“絲飄弱柳平橋晚,雪點香梅小院春。”
大廳正中,擺放著一張漆黑色的香幾,幾上放著一個古銅色的獸形香爐。
上麵擺著六張交椅,房頂兩端掛著四季的吊屏。
行者正偷偷看時,突然聽到後門有腳步聲,走出來一個半老不老的婦人,她嬌聲問道:
“是誰擅自闖入我寡婦之家?”
大聖慌忙連聲說:
“小僧是東土大唐來的,奉旨前往西方拜佛求經。”
“同行的有四位徒弟,路過此地,天色已晚,特來請您慈悲借宿一晚。”
那婦人笑著迎接道:
“長老,三位徒弟在哪兒呢?請進來。”
行者高聲喊道:
“師父,請進來。”
三藏與八戒、沙僧牽著馬挑著擔子走了進來,隻見那婦人出廳迎接。
豬八戒偷眼看著,心裏想,婦人打扮怎樣呢?
她穿著一件織金官綠的紵絲襖,外麵罩著一件淺紅色的比甲;
係著一條彩色鵝黃的錦繡裙,腳穿著高底花鞋。
頭發做成了宮樣的鬘髻,黑色的紗帶漫卷,與盤龍形狀的二色發髻相襯;
用宮樣牙梳,朱翠交錯,斜插著兩支赤金釵;
雲鬢半蒼,像飛鳳的翅膀,耳朵上掛著雙顆寶珠的耳環。
她並沒有塗脂抹粉,依然美麗動人,風流倜儻,宛如年輕女子。
婦人看到三人更加高興,禮貌地邀請他們進廳房,大家一一互相行禮問候後,請他們坐下喝茶。
屏風後突然走出一個穿著絲巾、發髻低垂的女童,她托著一個黃金盤,裏麵是白玉盞,香茶散發著溫暖的氣息,異果的香氣也隨之飄來。
那小女孩舉著玉盞,向他們一一敬茶,所有人都行了禮。
茶後,婦人又吩咐準備齋飯。
三藏開口問道:
“老菩薩,請問貴姓?這裏是哪裏?”
婦人答道:
“這裏是西牛賀洲的地方。”
“我娘家姓賈,相公家姓莫。”
“年輕時不幸父母早逝,我和相公共同打理家業,積累了萬貫家財,擁有千頃良田。”
“可惜夫妻命中注定無子,隻有三個女兒。”
“前年相公去世,留下我一人孤單,我今年剛滿孝,家裏沒有其他親人,隻剩下我和女兒們繼承家業。”
“我想著若再嫁人,實在舍不得家產。”
“巧遇長老您一行人,想必是師徒四人,恰好我家招贅。”
“您四位若願意,就在這裏住下來,享受榮華富貴,不必再去西方勞苦,何樂而不為?”
三藏聽了,假裝聾子,閉目靜心,默默不語。
婦人繼續說道:
“我家有水田三百餘頃,旱田三百餘頃,果樹山場三百餘頃。”
“黃水牛有一千餘頭,騾馬成群,豬羊無數。”
“東南西北,還有六七十處莊園草場。”
“我家還儲有八九年用不完的米穀,十來年穿不完的綾羅布匹。”
“金銀財寶用不完,遠勝於錦帳藏春,怎能與金釵兩行之物相比。”
“你們若肯迴心轉意,放棄西行,就在我這裏安享榮華,何必去那邊勞苦奔波?”
三藏依舊如癡如愚,默默無言。
那婦人說道:
“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時出生的,因此我比我丈夫年長三歲,今年四十五歲。”
“我的大女兒叫真真,今年二十歲;次女叫愛愛,今年十八歲;三女叫憐憐,今年十六歲,三個女孩都沒有許配人家。”
“雖然我是個醜陋的婦人,但幸好我的三個女兒各有幾分姿色,而且女工針線活也樣樣精通。”
“因為丈夫沒有兒子,所以我就把她們當兒子一樣養大。”
“小時候也曾教她們讀一些儒家書籍,她們也懂得一些詩詞對聯。”
“雖然我們住在山莊,也並非那種粗俗之類的地方,我想她們也配得上各位長老。”
“如果你們能放下心來,留長發,脫掉頭上的帽子,來做家裏的主人,穿上綾羅錦緞,比起那穿著破瓦缽衣服,戴著雪鞋雲笠的人來,更加榮耀!”
三藏坐在那裏,看起來就像是被雷電嚇到的孩子,或者像被雨淋的蝦蟆,隻是呆呆地掙紮著,翻著白眼,仰麵躺著。
八戒聽到這家富貴,看到這美色,他心裏癢癢的,坐在椅子上像是屁股被針戳一樣,左扭右扭,忍不住了,走上前,拉了師父一把,說道:
“師父!這位婦人說了這麽多話,你怎麽裝作聽不到,不理她呢?”
“難道不該做個迴應嗎?”
師父猛地抬頭,猛喝一聲,趕走了八戒:
“你這個孽畜!我們是出家人,怎麽能因富貴而動心,為美色所迷?”
“那樣還成什麽體統!”
那婦人笑著說道:
“你們出家人到底有什麽好處?”
三藏大師迴答道:
“女菩薩,作為在家人,你有什麽好處呢?”
婦人說:
“長老請坐,讓我把作為在家人的好處說給你聽。”
“怎麽說呢?有詩為證。詩雲:
春天穿新羅衣,夏天換上輕紗,賞著綠荷;
秋天享受香甜的糯酒,冬天在暖和的閣樓裏喝醉了臉紅。
四季的享受一樣樣都有,八節的珍饈美味一件件都有;
在錦被綾床上度過花燭夜,真比修行的出家人好。”
三藏大師說道:
“女菩薩,作為在家人,你確實享受榮華富貴,吃得好穿得好,兒女團圓,果然是好。”
“但你不知道我們出家人也有我們的好處。”
“怎麽說呢?有詩為證。詩雲:
出家立誌本非常,拋棄從前的恩愛堂;
遠離外物,免除閑話,身體中自有陰陽調和;
完成修行,朝拜金闕,見性明心,迴歸故鄉;
比起在家人貪吃血肉,老來墮落成臭皮囊要強得多。”
婦人聽了,非常生氣,說道:
“這潑和尚真無禮!”
“如果不是看你從遠方來,我早就把你趕出去了。”
“我是真心實意想把家裏的人按照緣分招贅你們,你倒反過來用這些話傷害我。”
“既然你受了戒,發了願,永遠不想還俗,但是你手下的人,我家得招贅一個。”
“你怎麽這麽固執,要如此執法?”
沙僧放下了擔子,豬八戒牽著馬道:
“這個人家,看起來是富裕且顯赫的家庭。”
行者打算進去,三藏卻說:
“不可,我們是出家人,應該避嫌,不能隨便進入。”
“等一等,看是否有人出來,如果有人,就應該以禮請問住宿。”
豬八戒把馬拴好,便斜靠在牆根下休息,三藏坐在石鼓上,行者和沙僧則坐在台基邊。
大家等了很久,始終沒有人出來,行者心裏急,忍不住跳起來,走進門裏探查。
原來門裏有一座麵朝南的三間大廳,簾子高高懸掛。
屏風門上掛著一幅壽山福海的橫幅。
兩旁的金漆柱子上,貼著一幅大紅紙的春聯,春聯上寫道:
“絲飄弱柳平橋晚,雪點香梅小院春。”
大廳正中,擺放著一張漆黑色的香幾,幾上放著一個古銅色的獸形香爐。
上麵擺著六張交椅,房頂兩端掛著四季的吊屏。
行者正偷偷看時,突然聽到後門有腳步聲,走出來一個半老不老的婦人,她嬌聲問道:
“是誰擅自闖入我寡婦之家?”
大聖慌忙連聲說:
“小僧是東土大唐來的,奉旨前往西方拜佛求經。”
“同行的有四位徒弟,路過此地,天色已晚,特來請您慈悲借宿一晚。”
那婦人笑著迎接道:
“長老,三位徒弟在哪兒呢?請進來。”
行者高聲喊道:
“師父,請進來。”
三藏與八戒、沙僧牽著馬挑著擔子走了進來,隻見那婦人出廳迎接。
豬八戒偷眼看著,心裏想,婦人打扮怎樣呢?
她穿著一件織金官綠的紵絲襖,外麵罩著一件淺紅色的比甲;
係著一條彩色鵝黃的錦繡裙,腳穿著高底花鞋。
頭發做成了宮樣的鬘髻,黑色的紗帶漫卷,與盤龍形狀的二色發髻相襯;
用宮樣牙梳,朱翠交錯,斜插著兩支赤金釵;
雲鬢半蒼,像飛鳳的翅膀,耳朵上掛著雙顆寶珠的耳環。
她並沒有塗脂抹粉,依然美麗動人,風流倜儻,宛如年輕女子。
婦人看到三人更加高興,禮貌地邀請他們進廳房,大家一一互相行禮問候後,請他們坐下喝茶。
屏風後突然走出一個穿著絲巾、發髻低垂的女童,她托著一個黃金盤,裏麵是白玉盞,香茶散發著溫暖的氣息,異果的香氣也隨之飄來。
那小女孩舉著玉盞,向他們一一敬茶,所有人都行了禮。
茶後,婦人又吩咐準備齋飯。
三藏開口問道:
“老菩薩,請問貴姓?這裏是哪裏?”
婦人答道:
“這裏是西牛賀洲的地方。”
“我娘家姓賈,相公家姓莫。”
“年輕時不幸父母早逝,我和相公共同打理家業,積累了萬貫家財,擁有千頃良田。”
“可惜夫妻命中注定無子,隻有三個女兒。”
“前年相公去世,留下我一人孤單,我今年剛滿孝,家裏沒有其他親人,隻剩下我和女兒們繼承家業。”
“我想著若再嫁人,實在舍不得家產。”
“巧遇長老您一行人,想必是師徒四人,恰好我家招贅。”
“您四位若願意,就在這裏住下來,享受榮華富貴,不必再去西方勞苦,何樂而不為?”
三藏聽了,假裝聾子,閉目靜心,默默不語。
婦人繼續說道:
“我家有水田三百餘頃,旱田三百餘頃,果樹山場三百餘頃。”
“黃水牛有一千餘頭,騾馬成群,豬羊無數。”
“東南西北,還有六七十處莊園草場。”
“我家還儲有八九年用不完的米穀,十來年穿不完的綾羅布匹。”
“金銀財寶用不完,遠勝於錦帳藏春,怎能與金釵兩行之物相比。”
“你們若肯迴心轉意,放棄西行,就在我這裏安享榮華,何必去那邊勞苦奔波?”
三藏依舊如癡如愚,默默無言。
那婦人說道:
“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時出生的,因此我比我丈夫年長三歲,今年四十五歲。”
“我的大女兒叫真真,今年二十歲;次女叫愛愛,今年十八歲;三女叫憐憐,今年十六歲,三個女孩都沒有許配人家。”
“雖然我是個醜陋的婦人,但幸好我的三個女兒各有幾分姿色,而且女工針線活也樣樣精通。”
“因為丈夫沒有兒子,所以我就把她們當兒子一樣養大。”
“小時候也曾教她們讀一些儒家書籍,她們也懂得一些詩詞對聯。”
“雖然我們住在山莊,也並非那種粗俗之類的地方,我想她們也配得上各位長老。”
“如果你們能放下心來,留長發,脫掉頭上的帽子,來做家裏的主人,穿上綾羅錦緞,比起那穿著破瓦缽衣服,戴著雪鞋雲笠的人來,更加榮耀!”
三藏坐在那裏,看起來就像是被雷電嚇到的孩子,或者像被雨淋的蝦蟆,隻是呆呆地掙紮著,翻著白眼,仰麵躺著。
八戒聽到這家富貴,看到這美色,他心裏癢癢的,坐在椅子上像是屁股被針戳一樣,左扭右扭,忍不住了,走上前,拉了師父一把,說道:
“師父!這位婦人說了這麽多話,你怎麽裝作聽不到,不理她呢?”
“難道不該做個迴應嗎?”
師父猛地抬頭,猛喝一聲,趕走了八戒:
“你這個孽畜!我們是出家人,怎麽能因富貴而動心,為美色所迷?”
“那樣還成什麽體統!”
那婦人笑著說道:
“你們出家人到底有什麽好處?”
三藏大師迴答道:
“女菩薩,作為在家人,你有什麽好處呢?”
婦人說:
“長老請坐,讓我把作為在家人的好處說給你聽。”
“怎麽說呢?有詩為證。詩雲:
春天穿新羅衣,夏天換上輕紗,賞著綠荷;
秋天享受香甜的糯酒,冬天在暖和的閣樓裏喝醉了臉紅。
四季的享受一樣樣都有,八節的珍饈美味一件件都有;
在錦被綾床上度過花燭夜,真比修行的出家人好。”
三藏大師說道:
“女菩薩,作為在家人,你確實享受榮華富貴,吃得好穿得好,兒女團圓,果然是好。”
“但你不知道我們出家人也有我們的好處。”
“怎麽說呢?有詩為證。詩雲:
出家立誌本非常,拋棄從前的恩愛堂;
遠離外物,免除閑話,身體中自有陰陽調和;
完成修行,朝拜金闕,見性明心,迴歸故鄉;
比起在家人貪吃血肉,老來墮落成臭皮囊要強得多。”
婦人聽了,非常生氣,說道:
“這潑和尚真無禮!”
“如果不是看你從遠方來,我早就把你趕出去了。”
“我是真心實意想把家裏的人按照緣分招贅你們,你倒反過來用這些話傷害我。”
“既然你受了戒,發了願,永遠不想還俗,但是你手下的人,我家得招贅一個。”
“你怎麽這麽固執,要如此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