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說道:
“這些強神,既然換了龍馬,之前一直未曾點化他,怎麽又來搗亂?”
八戒迴應道:
“哥哥,別爭執了。”
“他怎麽能點化你呢?”
行者解釋道:
“兄弟,你還不明白嗎?”
“這護教伽藍、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奉菩薩的法旨,暗中保護我師父。”
“自從那次報了名後,隻因這段時間有了你們,再未曾使用他們,所以未曾點化罷了。”
八戒說道:
“哥哥,他既奉法旨暗中保護師父,因此不能顯現身形,所以才點化仙莊。”
“你不要怪他,昨天也虧得他為你點眼,又為我們安排了一頓齋飯,算是盡心了。”
“你不要怪他,我們還是去救師父吧。”
行者說道:
“兄弟說得對。”
“此處離黃風洞口不遠,你且不要動身,隻在林中看馬守擔,等我去洞中打探師父的下落,再與他爭鬥。”
八戒說道:
“正是如此。”
“先弄清楚師父的生死。”
“若師父已死,各人好另謀生路;若未死,我們好竭盡全力。”
行者說道:
“莫亂說,我去也!”
他一躍身,直奔到那門前,門還緊閉著,妖怪正在沉睡。
行者沒有叫門,也不願驚動妖怪,他捏著法訣,念了一個咒語,身形一晃,瞬間變成了一隻花腳蚊子,身形小巧極了!
有詩為證:
詩曰:
擾擾微形利喙,嚶嚶聲細如雷。
蘭房紗帳善通隨,正愛炎天暖氣。
隻怕熏煙撲扇,偏憐燈火光輝。
輕輕小小忒鑽疾,飛入妖精洞裏。
嘈雜的聲音像微小的鳥鳴,嚶嚶的聲音細得像雷聲一樣。
香蘭房中的紗帳能很好地透氣,正好適應炎熱的夏天。
隻怕煙霧撲向扇子,但又特別喜愛燈火的光輝。
輕輕地,小小的蟲子鑽得很快,飛進了妖精的洞裏。
隻見那看門的小妖正打鼾睡覺,行者飛到他的臉上叮了一口。
小妖翻身醒來,皺著臉道:
“我爺啞!好大的蚊子!”
“叮了我一口,弄出一個大疙瘩!”
他猛地睜開眼,心想:
“天亮了。”
突然聽見一聲“支”的響聲,二門打開了。
行者嚶嚶作響,飛進了裏麵。
隻見那老妖正在吩咐守門的人:
“謹慎些,一麵整理兵器。怕昨日那陣風沒有刮死孫行者,今天他一定還會來。”
“若來,定要置他於死地!”
行者聽到這些話,便飛過大廳,徑直飛向後方。
隻見一扇門緊緊關著,行者從門縫鑽了進去,原來是一個空曠的院子。
在牆角的風柱上,唐僧被繩索捆綁著。
師父眼中淚水滾滾,心中不斷念叨著悟空、悟能,不知道他們身在何處。
行者停在空中,叮在師父的光頭上,喊道:
“師父!”
唐僧聽見聲音,認出了是悟空,急忙迴應:
“悟空啊,你想殺我嗎!”
“你在哪裏?”
行者迴答道:
“師父,我就在你頭上。”
“你別著急,也別煩惱。”
“我們一定能抓住妖精,才能救得你的命。”
唐僧說:
“徒弟啊,什麽時候才能抓到妖精呢?”
行者迴答:
“那隻虎怪已經被八戒打死了。”
“隻是那老妖的風勢太強了。”
“估計今天就能抓住他。”
“你放心,不必哭,我去處理。”
說完,行者便飛到前麵。
他看到那老妖坐在高處,正在指揮各路妖怪。
又看到一個小妖拿著令旗,磨了一磨,走進大廳報告:
“大王,我巡山的時候,看到一個大耳長嘴的和尚坐在林中,要不是我逃得快,差點被他抓住了。”
“可就是沒見到昨天那個毛臉的和尚。”
老妖聽了,說道:
“孫行者不在,想必是被風吹死了吧。”
“再也不用去哪裏求援兵了!”
其他妖怪紛紛說:
“大王,如果真是風把他吹死了,那是我們的好運;可是如果他沒死,去找神兵來幫忙,那可怎麽辦呢?”
老妖說:
“怕什麽,他能怎麽辦!”
“哪怕是靈吉菩薩來了,也不怕他,其他的神兵根本不值得一提。”
行者在屋梁上聽到這番話,非常高興,立即飛了出去,變迴原形來到林中,喊道:
“兄弟!”
八戒問:
“哥,你去哪兒了?”
“剛才有個拿令旗的妖精,我已經把他趕走了。”
行者笑著說:
“虧你了!虧你了!”
“我變成了蚊子,飛進妖洞裏探探看師父。”
“結果發現師父被綁在定風柱上哭。”
“我趕緊勸他說別哭,又飛迴屋梁上,繼續聽。”
“聽到那妖精喘著氣走進來報告,說自己剛被你趕走了,找不到我。”
“然後老妖開始猜測,說孫行者可能被風吹死了,又說可能去請神兵。”
“最後他自己泄露了一個消息,真是妙極了!”
八戒問:
“他說的是誰?”
行者說:
“他說怕什麽神兵,能製服他的風勢,隻有靈吉菩薩能辦到。”
“——但我還不知道靈吉菩薩住在哪呢……”
正在商議之時,突然從大路旁走出一個老人。
你看他是這樣的模樣:
身體健康,不需要拐杖,白胡子像冰霜,頭發蒼白蓬鬆。
臉上金花閃耀,眼神迷離,骨瘦如柴,筋骨卻還很硬朗。
背稍微彎曲,低頭走得慢慢的,濃眉赤麵,看起來像個小孩。
看他的外貌,像是壽星出現在洞口。
八戒看見他非常高興,說道:
“師兄,常言道:‘要知道山下的路,得問去來的人。’”
“你上前問問他,如何?”
果真,孫悟空收起鐵棒,整理好衣襟,走上前去,打招唿道:
“老公公,問候您了。”
那老人半答不答地迴了一禮,說道:
“你是哪裏來的和尚?”
“在這荒野裏做什麽?”
悟空迴答道:
“我們是去取經的聖僧。”
“昨天在這裏失散了師父,特意來向您請教:靈吉菩薩住在哪裏?”
老人說道:
“靈吉菩薩住在正南方。”
“從這裏到那裏,還有二千裏路。”
“那邊有一座山,叫小須彌山。山裏有個道場,正是菩薩講經和禪修的地方。”
“你們是去取他的經嗎?”
悟空答道:
“我們不是去取他的經,而是有一件事需要請教他,不知道該走哪條路。”
老人用手指著南方,說道:
“這條羊腸小路就是了。”
悟空轉頭看路,忽然那位老人化作一陣清風,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這些強神,既然換了龍馬,之前一直未曾點化他,怎麽又來搗亂?”
八戒迴應道:
“哥哥,別爭執了。”
“他怎麽能點化你呢?”
行者解釋道:
“兄弟,你還不明白嗎?”
“這護教伽藍、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奉菩薩的法旨,暗中保護我師父。”
“自從那次報了名後,隻因這段時間有了你們,再未曾使用他們,所以未曾點化罷了。”
八戒說道:
“哥哥,他既奉法旨暗中保護師父,因此不能顯現身形,所以才點化仙莊。”
“你不要怪他,昨天也虧得他為你點眼,又為我們安排了一頓齋飯,算是盡心了。”
“你不要怪他,我們還是去救師父吧。”
行者說道:
“兄弟說得對。”
“此處離黃風洞口不遠,你且不要動身,隻在林中看馬守擔,等我去洞中打探師父的下落,再與他爭鬥。”
八戒說道:
“正是如此。”
“先弄清楚師父的生死。”
“若師父已死,各人好另謀生路;若未死,我們好竭盡全力。”
行者說道:
“莫亂說,我去也!”
他一躍身,直奔到那門前,門還緊閉著,妖怪正在沉睡。
行者沒有叫門,也不願驚動妖怪,他捏著法訣,念了一個咒語,身形一晃,瞬間變成了一隻花腳蚊子,身形小巧極了!
有詩為證:
詩曰:
擾擾微形利喙,嚶嚶聲細如雷。
蘭房紗帳善通隨,正愛炎天暖氣。
隻怕熏煙撲扇,偏憐燈火光輝。
輕輕小小忒鑽疾,飛入妖精洞裏。
嘈雜的聲音像微小的鳥鳴,嚶嚶的聲音細得像雷聲一樣。
香蘭房中的紗帳能很好地透氣,正好適應炎熱的夏天。
隻怕煙霧撲向扇子,但又特別喜愛燈火的光輝。
輕輕地,小小的蟲子鑽得很快,飛進了妖精的洞裏。
隻見那看門的小妖正打鼾睡覺,行者飛到他的臉上叮了一口。
小妖翻身醒來,皺著臉道:
“我爺啞!好大的蚊子!”
“叮了我一口,弄出一個大疙瘩!”
他猛地睜開眼,心想:
“天亮了。”
突然聽見一聲“支”的響聲,二門打開了。
行者嚶嚶作響,飛進了裏麵。
隻見那老妖正在吩咐守門的人:
“謹慎些,一麵整理兵器。怕昨日那陣風沒有刮死孫行者,今天他一定還會來。”
“若來,定要置他於死地!”
行者聽到這些話,便飛過大廳,徑直飛向後方。
隻見一扇門緊緊關著,行者從門縫鑽了進去,原來是一個空曠的院子。
在牆角的風柱上,唐僧被繩索捆綁著。
師父眼中淚水滾滾,心中不斷念叨著悟空、悟能,不知道他們身在何處。
行者停在空中,叮在師父的光頭上,喊道:
“師父!”
唐僧聽見聲音,認出了是悟空,急忙迴應:
“悟空啊,你想殺我嗎!”
“你在哪裏?”
行者迴答道:
“師父,我就在你頭上。”
“你別著急,也別煩惱。”
“我們一定能抓住妖精,才能救得你的命。”
唐僧說:
“徒弟啊,什麽時候才能抓到妖精呢?”
行者迴答:
“那隻虎怪已經被八戒打死了。”
“隻是那老妖的風勢太強了。”
“估計今天就能抓住他。”
“你放心,不必哭,我去處理。”
說完,行者便飛到前麵。
他看到那老妖坐在高處,正在指揮各路妖怪。
又看到一個小妖拿著令旗,磨了一磨,走進大廳報告:
“大王,我巡山的時候,看到一個大耳長嘴的和尚坐在林中,要不是我逃得快,差點被他抓住了。”
“可就是沒見到昨天那個毛臉的和尚。”
老妖聽了,說道:
“孫行者不在,想必是被風吹死了吧。”
“再也不用去哪裏求援兵了!”
其他妖怪紛紛說:
“大王,如果真是風把他吹死了,那是我們的好運;可是如果他沒死,去找神兵來幫忙,那可怎麽辦呢?”
老妖說:
“怕什麽,他能怎麽辦!”
“哪怕是靈吉菩薩來了,也不怕他,其他的神兵根本不值得一提。”
行者在屋梁上聽到這番話,非常高興,立即飛了出去,變迴原形來到林中,喊道:
“兄弟!”
八戒問:
“哥,你去哪兒了?”
“剛才有個拿令旗的妖精,我已經把他趕走了。”
行者笑著說:
“虧你了!虧你了!”
“我變成了蚊子,飛進妖洞裏探探看師父。”
“結果發現師父被綁在定風柱上哭。”
“我趕緊勸他說別哭,又飛迴屋梁上,繼續聽。”
“聽到那妖精喘著氣走進來報告,說自己剛被你趕走了,找不到我。”
“然後老妖開始猜測,說孫行者可能被風吹死了,又說可能去請神兵。”
“最後他自己泄露了一個消息,真是妙極了!”
八戒問:
“他說的是誰?”
行者說:
“他說怕什麽神兵,能製服他的風勢,隻有靈吉菩薩能辦到。”
“——但我還不知道靈吉菩薩住在哪呢……”
正在商議之時,突然從大路旁走出一個老人。
你看他是這樣的模樣:
身體健康,不需要拐杖,白胡子像冰霜,頭發蒼白蓬鬆。
臉上金花閃耀,眼神迷離,骨瘦如柴,筋骨卻還很硬朗。
背稍微彎曲,低頭走得慢慢的,濃眉赤麵,看起來像個小孩。
看他的外貌,像是壽星出現在洞口。
八戒看見他非常高興,說道:
“師兄,常言道:‘要知道山下的路,得問去來的人。’”
“你上前問問他,如何?”
果真,孫悟空收起鐵棒,整理好衣襟,走上前去,打招唿道:
“老公公,問候您了。”
那老人半答不答地迴了一禮,說道:
“你是哪裏來的和尚?”
“在這荒野裏做什麽?”
悟空迴答道:
“我們是去取經的聖僧。”
“昨天在這裏失散了師父,特意來向您請教:靈吉菩薩住在哪裏?”
老人說道:
“靈吉菩薩住在正南方。”
“從這裏到那裏,還有二千裏路。”
“那邊有一座山,叫小須彌山。山裏有個道場,正是菩薩講經和禪修的地方。”
“你們是去取他的經嗎?”
悟空答道:
“我們不是去取他的經,而是有一件事需要請教他,不知道該走哪條路。”
老人用手指著南方,說道:
“這條羊腸小路就是了。”
悟空轉頭看路,忽然那位老人化作一陣清風,悄無聲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