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能承受這萬水千山的艱險?”


    “怎能到達那靈山佛地?”


    “必須得有這匹龍馬,才能夠走得通。”


    行者道:


    “像他這般怕老孫,躲避不出,怎麽辦呢?”


    菩薩讓揭諦道:


    “你去澗邊喊一聲‘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出來吧,有南海菩薩在這裏。’他就會出來。”


    於是,揭諦便去澗邊叫了兩聲。


    那小龍從水中翻騰,跳了出來,化作一個人形,踏著雲彩飛到空中,向菩薩行禮並說道:


    “感激菩薩解救了我的性命,我一直在這裏等,怎麽還沒聽到取經人的消息?”


    菩薩指著行者說:


    “這就是取經人的大徒弟。”


    小龍看見行者,便說:


    “菩薩,這位是我的對頭。”


    “昨天我肚子餓得很,確實吃了他的馬匹。”


    “因為他依仗一些力量,把我鬥得筋疲力盡,我隻好迴去了。”


    “更可恨的是,他還罵我閉門不敢出來。”


    “可是,他根本沒有提過‘取經’二字。”


    行者說:


    “你從來不問我姓什麽,我怎麽會告訴你?”


    小龍說:


    “我哪知道你是從哪裏來的潑魔?”


    “你叫道:‘管什麽哪裏哪裏,快還我馬來!’”


    “哪曾聽到你說過‘唐’字?”


    菩薩說:


    “那猴頭,專靠自己強橫,不肯誇獎別人。”


    “現在你要去時,記得先提起‘取經’兩個字,心中自然放鬆,不用費力氣,他自然會歸順。”


    行者聽了菩薩的話,非常高興,領會了其中的道理。


    菩薩上前,摘下小龍脖子上的明珠,用楊柳枝蘸取甘露,輕輕拂過小龍的身上,再吹一口仙氣,喝道:


    “變!”


    小龍立即變迴原來的馬匹模樣。


    菩薩再吩咐道:


    “你要用心償還罪業,功德圓滿之後,可以超越凡龍,最終成就金身正果。”


    小龍含著橫骨,心領神會地答應了。


    菩薩讓行者帶著他去見三藏:


    “我迴海上去了。”


    行者拉住菩薩不放,說道: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西方的路這麽艱難,這個凡僧什麽時候能夠達到?”


    “這麽多磨難,連老孫的性命都難保,怎麽能成就什麽功果!”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菩薩道:


    “當年你未曾成道,還是肯盡心修行;而如今,你已經脫離了天災,怎麽反而懶惰了?”


    “我們門中以寂滅成就真實,必須有堅定的信心和果位。”


    “如果遇到傷身之苦,我允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若是陷入無可救藥的困境,我也會親自來救你。”


    “你過來,我再贈你一項本事。”


    菩薩摘下三片楊柳葉,放在行者的頭上,喝聲“變!”


    三片柳葉變作三根救命的毫毛,菩薩告訴行者:


    “如果遇到無法解脫的困境時,可以憑這些毫毛應變,救你脫離困厄。”


    行者聽了菩薩的教誨,感到十分感激,便向大慈大悲的菩薩道謝。


    菩薩周圍香風繚繞,彩霧飄散,緩緩轉身向普陀山而去。


    行者隨後飛迴雲頭,抓住那龍馬的鬃毛,趕緊來到三藏麵前,說道:


    “師父,馬已經有了。”


    三藏一見馬,喜出望外,問道:


    “徒弟,這馬怎麽比之前那匹還要肥壯了些?”


    “你從哪裏找到的?”


    行者迴答:


    “師父,你還做夢呢!”


    “剛才是金頭揭諦請菩薩來,把澗裏的小龍變成了我們的白馬。”


    “它的形狀和之前一樣,隻是少了鞍轡,老孫就抓著它的鬃毛帶來了。”


    三藏大吃一驚,說道:


    “菩薩在哪裏?”


    “我去拜謝他。”


    行者道:


    “菩薩此時已經迴到南海,沒時間了。”


    三藏於是便捏土焚香,朝南方拜謝。


    拜完之後,起身準備與行者繼續前行。


    行者則趕走了山神、土地,並吩咐了揭諦和功曹,然後請三藏上馬。


    三藏道:


    “這匹沒有鞍轡的馬,怎能騎得?”


    “等會兒我們找船渡過澗,再說。”


    行者說道:


    “師父,您真是不知道時勢!”


    “這種荒山野嶺,哪裏能找到船?”


    “這匹馬在這裏住了很久,必然知道水勢,騎上它就能當做船過河了。”


    三藏無奈,隻得聽從,跨上馬背,行者挑起行囊,二人便向澗邊走去。


    到了澗邊,隻見上遊有一個漁翁,撐著一隻枯木筏子,順流而下。


    行者見了,舉手招唿:


    “那位老漁夫,過來!”


    “我是東土取經的。”


    “我師父到這裏遇到困難,你能幫忙渡他一程嗎?”


    漁翁聽到後,立即撐船靠近。


    行者請三藏下馬,扶著三藏上了筏子,又把馬匹牽上,整理好行李。


    漁翁用力一撐筏子,風一樣迅速,沒多久便渡過了鷹愁澗,順利上了西岸。


    三藏感謝道:


    “多謝這位漁翁,我來送你一些錢。”


    漁翁卻一擺手說:


    “不要錢,不要錢。”


    說完便轉舵朝中流駛去,漸漸消失在茫茫水麵上。


    三藏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合掌謝過。


    行者卻笑道:


    “師父,您不知道他是誰嗎?”


    “他其實是澗裏的水神。”


    “如果他沒有來接我,老孫還想找機會教訓他呢。”


    “如今他不收錢,算是饒了他一命,怎麽敢要錢!”


    三藏一聽,信也半信,便繼續騎上馬,跟著行者走大路,向西前行。


    天色漸晚,紅日西沉,天色漸暗。此時,遠處出現一座莊院。


    三藏看著遠方說道:


    “悟空,前麵似乎有人家,我們可以借宿一晚,明早再繼續走。”


    行者抬頭一看,搖頭道:


    “師父,那不是人家莊院。”


    三藏問道:


    “那是什麽地方?”


    行者答道:


    “那不是莊院,那裏沒有飛魚穩獸的脊背,肯定是廟宇或者庵院。”


    說話間,三藏和行者已經走到門口。三藏下馬,隻見門上寫著三個大字:


    “裏社祠”,於是他們便進入了廟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