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行者按住雲頭,向師父詳細說明菩薩借來童子以及老君收去寶貝的事宜。
三藏感激不盡,心無旁騖,決心堅決前行。
師徒一行人準備出發,豬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牽著馬頭,孫行者握住鐵棒,開路在前。
盡管路途艱難,行者一路帶領師父忍受著水宿風餐,披霜冒露,終於走了很久,眼前又出現一座大山。
三藏見此,憂心忡忡地說道:
“徒弟啊,你看這山勢雄偉,必須小心提防,恐怕又有妖魔作祟。”
孫行者安慰道:
“師父不必多慮,隻要定心安神,自然一切無事。”
三藏歎息道:
“徒弟啊,西天之路怎會如此艱難?”
“我記得從長安出發,已經過了春夏秋冬,四五年過去,怎還未能到達?”
孫行者大笑道:
“早著呢!早著呢!你才剛出大門而已!”
八戒聽後不信,調侃道:
“哥哥,難道人間有這麽大的門嗎?”
行者迴答:
“兄弟,我們還在堂屋裏轉悠呢!”
沙僧笑道:
“師兄,別說大話嚇我,哪有這般大堂屋?”
“過梁也沒這麽大。”
行者繼續道:
“兄弟,若我看,這青天便是屋頂,日月為窗,四山五嶽為柱,天地便是一座敞開的大廳!”
八戒聽後歎道:
“算了!算了!我們隻當走些時日再迴去罷。”
行者不以為然地說道:
“別亂說話,跟著我走就是了。”
孫行者橫擔鐵棒,領著唐僧穿越山路,繼續前行。
唐僧在馬背上遙望著前方的山景,心中感慨萬千。
這山真是奇異美麗,山頂高聳入雲,像摩鬥的柄;
樹梢直指天空,仿佛與雲霄相接。
山穀間時常可以聽到猿啼,鬆樹林裏則傳來鶴的叫聲。
風嘯山魅在溪流旁嬉戲,捉弄著樵夫;
狐狸則坐在懸崖邊上,嚇得獵戶紛紛躲避。
真是好山,四麵山崖高聳,險峻異常,喬鬆盤旋如翠蓋,枯老的樹上掛滿藤蘿。
泉水急流,寒氣滲透,令人毛發發涼;
山頂高峻,清風拂麵,令人心驚。
時而能聽到大蟲的吼叫,時而又聽到山鳥的鳴叫。
麂鹿成群穿越叢林,跳躍不停;
獐兔成群結隊覓食,四處奔走。
唐僧站在草坡上,望去遠處並無他人,越往山中走,四周盡是豺狼。
唐僧不禁感到心驚,這顯然不是佛祖修行的地方,而是充滿飛禽走獸的荒野。
唐僧心中感到淒涼,拉住馬匹,不禁唿喊:
“悟空啊!自從與智者登山立誓,王不留行將我送出城,路途中我遇見了三棱子,馬鈴也被催打,我尋路轉彎,向著茯苓山前行。”
“如此我仍然孤單,怎能不感到惆悵?”
聽到這裏,孫行者冷笑一聲,安慰道:
“師父不必擔心,放輕鬆,繼續前進,功到自然成。”
師徒一行繼續走著,欣賞山景,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夕陽西下。
正是:
“十裏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十裏長亭沒有行人,九重天上露出星星。
八條大河的船隻都已經停靠,七千個州縣的門戶都已經關上。
六宮五府迴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六宮和五府的官員都已歸家,四海和三江的漁船也都停下了捕魚。
兩座樓上的鍾鼓響起,天上掛著一輪明月,照亮了整個天地。
那位長老騎在馬背上遙望,隻見山穀中有層層疊疊的樓台和重重的殿閣。
三藏說道:
“徒弟,現在天色已晚,幸好那邊有一座樓閣,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可以去那裏借宿一晚,明天再繼續前行。”
行者迴答:
“師父說得對,不要急,等我去看看情況如何。”
大聖跳上空中仔細查看,果然看見一座山門,見到八字形的磚牆和泥紅色粉飾,兩旁的門上釘著金釘。
樓台層層疊疊,藏匿在山嶺間,宮殿隱沒在山中。
萬佛閣正對如來殿,朝陽樓對著大雄門。
七層塔樓仿佛雲霧中懸空,三尊佛像發出光輝。
文殊台對著伽藍舍,彌勒殿靠近大慈廳。
山外青光閃動,步虛閣上雲霧繚繞。
鬆林和竹林鬱鬱蔥蔥,方丈禪堂安靜清幽。
寺院裏供奉著樂器,川川道道彌漫著迎接的氣息。
禪僧在參禪處講解佛法,樂器的聲音在演奏房裏迴響。
妙高台上,曇花盛開,法壇前貝葉落下,佛法講解正是三寶聖地。
山圍繞著梵王宮,燈光閃爍,香煙彌漫。
孫大聖按下雲頭,將情況告訴三藏:
“師父,果然是一座寺院,正好可以借宿,我們去吧。”
長老放開馬,向寺院前行。
行者問道:
“師父,這是什麽寺?”
三藏迴答:
“我剛剛停下馬蹄,腳尖還沒離開馬鐙,你就問我是什麽寺,我還不知道呢!”
行者說道:
“師父從小為僧,應該讀過儒書,懂得演經法,文理都通,怎麽會不認識?”
“門口大字寫著,怎麽不認得?”
長老罵道:
“你這潑猴,說話無知!”
“我剛才麵向西方催馬,太陽的影子擋住了,門上的字被塵土遮擋,看不清楚。”
行者聽了後,彎腰用手去除掉灰塵,露出五個大字:
“敕建寶林寺”。
行者收起法身,說道:
“師父,請看看,這座寺廟的名字。”
三藏道:
“既然如此,那我進去看看。”
“你們這些人的嘴巴醜陋,言語粗俗,脾氣剛烈,若與寺中的僧人發生衝突,恐怕借宿不成,反而不太好。”
行者迴答:
“既然如此,請師父進去,不必多說。”
長老放下錫杖,解下鬥篷,整理好衣服,雙手合十,走進山門。隻見門兩邊的紅漆欄杆內,高高坐著一對金剛雕像,神態威嚴且醜陋:一個麵如鐵,胡須如鋼,眼神兇猛;另一個眉毛豎立,眼睛圓如玲瓏。左邊金剛的拳頭,像生鐵一樣堅硬,右邊金剛的手掌像赤銅一般堅硬。金甲閃亮,連環的鎧甲光芒四射,盔甲和繡帶在風中飄動。西方的寺廟,真是供奉了許多佛像,石鼎中香火燃燒,紅光四射。三藏看到這些,不禁點頭長歎:“我那東土,如果有人能做出這種泥胎塑像的大菩薩,燒香供奉的話,我的弟子也不必再去西天了。”
三藏感激不盡,心無旁騖,決心堅決前行。
師徒一行人準備出發,豬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牽著馬頭,孫行者握住鐵棒,開路在前。
盡管路途艱難,行者一路帶領師父忍受著水宿風餐,披霜冒露,終於走了很久,眼前又出現一座大山。
三藏見此,憂心忡忡地說道:
“徒弟啊,你看這山勢雄偉,必須小心提防,恐怕又有妖魔作祟。”
孫行者安慰道:
“師父不必多慮,隻要定心安神,自然一切無事。”
三藏歎息道:
“徒弟啊,西天之路怎會如此艱難?”
“我記得從長安出發,已經過了春夏秋冬,四五年過去,怎還未能到達?”
孫行者大笑道:
“早著呢!早著呢!你才剛出大門而已!”
八戒聽後不信,調侃道:
“哥哥,難道人間有這麽大的門嗎?”
行者迴答:
“兄弟,我們還在堂屋裏轉悠呢!”
沙僧笑道:
“師兄,別說大話嚇我,哪有這般大堂屋?”
“過梁也沒這麽大。”
行者繼續道:
“兄弟,若我看,這青天便是屋頂,日月為窗,四山五嶽為柱,天地便是一座敞開的大廳!”
八戒聽後歎道:
“算了!算了!我們隻當走些時日再迴去罷。”
行者不以為然地說道:
“別亂說話,跟著我走就是了。”
孫行者橫擔鐵棒,領著唐僧穿越山路,繼續前行。
唐僧在馬背上遙望著前方的山景,心中感慨萬千。
這山真是奇異美麗,山頂高聳入雲,像摩鬥的柄;
樹梢直指天空,仿佛與雲霄相接。
山穀間時常可以聽到猿啼,鬆樹林裏則傳來鶴的叫聲。
風嘯山魅在溪流旁嬉戲,捉弄著樵夫;
狐狸則坐在懸崖邊上,嚇得獵戶紛紛躲避。
真是好山,四麵山崖高聳,險峻異常,喬鬆盤旋如翠蓋,枯老的樹上掛滿藤蘿。
泉水急流,寒氣滲透,令人毛發發涼;
山頂高峻,清風拂麵,令人心驚。
時而能聽到大蟲的吼叫,時而又聽到山鳥的鳴叫。
麂鹿成群穿越叢林,跳躍不停;
獐兔成群結隊覓食,四處奔走。
唐僧站在草坡上,望去遠處並無他人,越往山中走,四周盡是豺狼。
唐僧不禁感到心驚,這顯然不是佛祖修行的地方,而是充滿飛禽走獸的荒野。
唐僧心中感到淒涼,拉住馬匹,不禁唿喊:
“悟空啊!自從與智者登山立誓,王不留行將我送出城,路途中我遇見了三棱子,馬鈴也被催打,我尋路轉彎,向著茯苓山前行。”
“如此我仍然孤單,怎能不感到惆悵?”
聽到這裏,孫行者冷笑一聲,安慰道:
“師父不必擔心,放輕鬆,繼續前進,功到自然成。”
師徒一行繼續走著,欣賞山景,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夕陽西下。
正是:
“十裏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十裏長亭沒有行人,九重天上露出星星。
八條大河的船隻都已經停靠,七千個州縣的門戶都已經關上。
六宮五府迴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六宮和五府的官員都已歸家,四海和三江的漁船也都停下了捕魚。
兩座樓上的鍾鼓響起,天上掛著一輪明月,照亮了整個天地。
那位長老騎在馬背上遙望,隻見山穀中有層層疊疊的樓台和重重的殿閣。
三藏說道:
“徒弟,現在天色已晚,幸好那邊有一座樓閣,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可以去那裏借宿一晚,明天再繼續前行。”
行者迴答:
“師父說得對,不要急,等我去看看情況如何。”
大聖跳上空中仔細查看,果然看見一座山門,見到八字形的磚牆和泥紅色粉飾,兩旁的門上釘著金釘。
樓台層層疊疊,藏匿在山嶺間,宮殿隱沒在山中。
萬佛閣正對如來殿,朝陽樓對著大雄門。
七層塔樓仿佛雲霧中懸空,三尊佛像發出光輝。
文殊台對著伽藍舍,彌勒殿靠近大慈廳。
山外青光閃動,步虛閣上雲霧繚繞。
鬆林和竹林鬱鬱蔥蔥,方丈禪堂安靜清幽。
寺院裏供奉著樂器,川川道道彌漫著迎接的氣息。
禪僧在參禪處講解佛法,樂器的聲音在演奏房裏迴響。
妙高台上,曇花盛開,法壇前貝葉落下,佛法講解正是三寶聖地。
山圍繞著梵王宮,燈光閃爍,香煙彌漫。
孫大聖按下雲頭,將情況告訴三藏:
“師父,果然是一座寺院,正好可以借宿,我們去吧。”
長老放開馬,向寺院前行。
行者問道:
“師父,這是什麽寺?”
三藏迴答:
“我剛剛停下馬蹄,腳尖還沒離開馬鐙,你就問我是什麽寺,我還不知道呢!”
行者說道:
“師父從小為僧,應該讀過儒書,懂得演經法,文理都通,怎麽會不認識?”
“門口大字寫著,怎麽不認得?”
長老罵道:
“你這潑猴,說話無知!”
“我剛才麵向西方催馬,太陽的影子擋住了,門上的字被塵土遮擋,看不清楚。”
行者聽了後,彎腰用手去除掉灰塵,露出五個大字:
“敕建寶林寺”。
行者收起法身,說道:
“師父,請看看,這座寺廟的名字。”
三藏道:
“既然如此,那我進去看看。”
“你們這些人的嘴巴醜陋,言語粗俗,脾氣剛烈,若與寺中的僧人發生衝突,恐怕借宿不成,反而不太好。”
行者迴答:
“既然如此,請師父進去,不必多說。”
長老放下錫杖,解下鬥篷,整理好衣服,雙手合十,走進山門。隻見門兩邊的紅漆欄杆內,高高坐著一對金剛雕像,神態威嚴且醜陋:一個麵如鐵,胡須如鋼,眼神兇猛;另一個眉毛豎立,眼睛圓如玲瓏。左邊金剛的拳頭,像生鐵一樣堅硬,右邊金剛的手掌像赤銅一般堅硬。金甲閃亮,連環的鎧甲光芒四射,盔甲和繡帶在風中飄動。西方的寺廟,真是供奉了許多佛像,石鼎中香火燃燒,紅光四射。三藏看到這些,不禁點頭長歎:“我那東土,如果有人能做出這種泥胎塑像的大菩薩,燒香供奉的話,我的弟子也不必再去西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