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妄想不複強滅,真如何必希求?


    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豈居前後?


    悟即刹那成正,迷而萬劫沉流。


    若能一念合真修,滅盡恆沙罪垢。


    妄想無法強行消除,真正的智慧怎麽能強求?


    本性在佛前修行,迷悟之間豈能分先後?


    一旦悟道,立刻成正果;


    若迷失,則萬劫沉淪。


    若能一念修行與真理相合,便能消除無盡罪孽。


    八戒和沙僧與妖怪戰鬥了三十迴合,未分勝負。


    你會問為什麽沒有分出勝負?


    若論術法手段,二十個和尚也敵不過妖怪。


    隻因為唐僧命中注定不能死,暗中有護法神隻保佑著他,空中又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在暗中幫助八戒和沙僧。


    暫時不談三人戰鬥,迴到那長老的洞內,唐僧正因思念徒弟而悲傷哭泣。


    他心中默想著:


    “悟能,不知你在何地遇見了善友,是否貪圖齋供!”


    “悟淨,你又不知在哪裏找他,能否找到?”


    “沒想到我遇到了妖魔,陷入了這困境!”


    “什麽時候能見到你們,脫離這大難,早早前往靈山?”


    正當他如此悲傷時,忽然見到洞外走進一個婦人,手扶著定魂樁,開口問道:


    “長老,你是從哪裏來的?”


    “為何被妖魔囚禁在此?”


    唐僧聽到後,抬眼望去,隻見這婦人大約三十歲左右,他眼中滿是淚水,便迴答道:


    “女菩薩,不必問了,我已經是該死之人,走進了你的家門。”


    “既然吃便吃吧,何必再問?”


    婦人答道:


    “我不是食人的妖怪。”


    “我家離此地西南有三百多裏,那裏有座城叫寶象國。”


    “我是那國王的第三個公主,乳名叫百花羞。”


    “十三年前的八月十五夜,我在月下遊玩,突然被妖魔用一陣狂風抓走,成了他的妻子。”


    “至今十三年,我在這裏生兒育女,杳無音信,思念我父母,卻再也無法見麵。”


    “你從哪裏來,怎麽被他囚禁了?”


    唐僧迴答道:


    “貧僧是被差遣去西天取經的,不曾想誤闖此地,結果被妖怪捉住。”


    “現在他要拿住我和我的徒弟,一起做掉。”


    公主笑道:


    “長老放心,你既是取經之人,我一定能救你。”


    “寶象國是你西方必經的大路,你帶上我的書信,交給我父王,我就讓他饒了你。”


    唐僧點頭道:


    “女菩薩,如果真能救我一命,我願意捎信。”


    公主急忙轉身,拿起紙筆寫了一封家書,封好交給唐僧,解開了他的束縛。


    唐僧得救後,捧著家書說道:


    “女菩薩,多謝你救命之恩。”


    “我這一路,經過貴地,定會將信送到國王那裏。”


    “隻怕日久年深,你父母不再記得,恐怕他們不認你。”


    “請不要怪我說謊。”


    公主答道:


    “不妨,父王無子,隻有我們三個姐妹。”


    “如果看到這封信,一定會認得出來。”


    唐僧把家書收好,謝過公主,準備離開。


    這時,公主拉住他說道:


    “前門不通,外麵妖怪已經聚集,搖旗呐喊,擂鼓篩鑼,助王爺與你的徒弟作戰。”


    “你從後門出去吧!”


    “如果妖王抓住你,他可能會審問你;但若是小妖捉到你,恐怕不分好歹,會傷害你的性命。”


    “等我去跟大王說個方便的事,若大王放了你,我會安排你去找你的徒弟,保證你們一同離開。”


    唐僧聽後,感激地磕頭,並答應了公主的安排。


    於是,他躲到後門,藏在荊棘叢中,不敢貿然行動。


    公主心生一計,急忙走出洞外,分開了大小群妖。


    隻聽見“叮叮當當”兵刃亂響,原來是八戒和沙僧正在空中與妖怪激烈廝殺。


    這時,公主厲聲叫道:


    “黃袍郎!”


    那妖王聽見公主的唿喊,立刻放下了八戒和沙僧,駕雲落下,拔出鋼刀,攙著公主問道:


    “渾家,有什麽話說?”


    公主說道:


    “郎君,我剛才睡在羅幃之內,夢中忽然見到一個金甲神人。”


    妖魔問道:


    “那個金甲神人?”


    “他為什麽上來找我?”


    公主答道:


    “這是我小時候在宮中對神所許下的心願: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賢良的駙馬,我要上名山拜仙府,齋僧布施。”


    “自從和你成婚後,夫妻歡會,至今未曾提起此事。”


    “那金甲神人來找我,提醒我醒來,但卻發現這一切隻是南柯一夢。”


    於是,公主急忙整理好妝容,來到妖怪麵前訴說:


    “不料,那和尚身上綁著的是一個僧人。”


    “希望郎君能夠慈悲,放過這個和尚吧。”


    “請您將我的心願當作齋僧布施的迴報,不知道郎君是否願意答應?”


    妖怪迴答道:


    “渾家,你太多心了!”


    “什麽緊要事,吃人哪裏不行?”


    “這個和尚,既然到了這裏,就放他走吧。”


    公主勸道:


    “郎君,請讓他從後門出去吧。”


    妖怪不耐煩地道:


    “煩死了,放他去就行,後門前門有何不同?”


    說罷,他舉起鋼刀大聲喊道:


    “豬八戒,你過來!”


    “我不是怕你,也不和你打鬥,既然看在我渾家的麵子上,就饒了你師父。”


    “快去後門,找到他,帶著他去西方吧。”


    “如果你們再來犯我的境地,決不手下留情!”


    八戒和沙僧聽到這話,像是從鬼門關放出來一般,忙不迭地牽馬挑擔,迅速離開,繞到波月洞的後門。


    八戒喊道:


    “師父!”


    那長老聽到聲音,從荊棘中迴應。


    沙僧趕緊劈開草叢,扶著師父,匆忙上馬。


    正是:


    狠毒險遭青麵鬼,殷勤幸有百花羞。


    鼇魚脫卻金鉤釣,擺尾搖頭逐浪遊。


    在險惡的境地中,曾遇到兇惡的青麵鬼,然而幸運的是,得到了百花羞的幫助。


    就像鼇魚脫去了金鉤釣,搖擺著尾巴,在波浪中自由遊動,象征著脫離困境,重獲自由。


    八戒走在前頭帶路,沙僧跟在後麵,他們一路上嘀嘀咕咕,互相埋怨,三藏則不斷勸解調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西遊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