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開枝散葉
穿成惡毒女配後,我滅了深情男二 作者:沉默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王並沒有再多說什麽,隻是微微眯起雙眸,如鷹般銳利地掃了眼前二人一眼後,便轉身朝著宮門騎馬而去。
他的馬匹步伐穩健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了眾人的心弦之上。
走到一半時,寧王突然勒了一下馬匹,停下了腳步,迴頭高聲說道:“既如此,那本王便先進宮了。二弟,今日暫且失陪了!改日再敘舊情吧。”
說完之後,寧王再次騎馬向前,身影漸行漸遠。
此時,一直坐在馬車上未動的桓王靜靜地凝視著寧王遠去的背影,眼神平淡如水,讓人難以捉摸其內心真正的想法。
過了好一會兒,桓王才緩緩開口,語氣同樣淡淡地迴應道:“兄長慢走,小弟在此恭送。”然而,這看似簡單的話語背後,似乎又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情緒波動。
實際上,他們距離那莊嚴肅穆的宮門已然近在咫尺。
就在片刻之後,夏雲若和桓王所乘坐的馬車緩緩地停在了宮門前。
要知道,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旦踏入這宮門,就必須得舍棄馬車,改為徒步前行。
然而,由於桓王的腿腳有所不便,皇帝早已下達了一道特殊的旨意:允許桓王能夠一直坐在馬車之上,徑直抵達內宮門口。
當馬車終於穩穩地停靠在內宮門口時,夏雲若先下了馬車。
她先是站定身子,然後轉身朝著身後望去。隻見跟在馬車後麵一路小跑而來的尹七和如竹正喘著粗氣。
夏雲若趕忙向他們招了招手,並示意兩人一同上前幫忙。緊接著,三人齊心協力,小心翼翼地將桓王從馬車上輕輕地抱了下來。
待桓王在輪椅上坐好之後,夏雲若便推著他,朝內院門口走去。
其實夏雲若以前曾多次見過皇後,皇後是一個非常和藹的人。
但那是以前,她也並沒有近距離接觸過皇後,隻知道如今的皇帝當年並不受寵,娶的也不是高門之女。
先帝在世之時,膝下的皇子數量著實不多。
而當今太後呢,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煞費苦心。隻可惜啊,她自己的嫡子卻早早夭折,這無疑給她帶來了沉重一擊。
於是,最後在奪位之時,在那僅剩的兩位皇子當中,太後精心挑選並全力扶植起了如今的皇帝。
自從皇帝登基以來,起初那些年頭裏,無論大事小事,皆是以太後的意見為主導。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歲月的流逝,近年來皇帝才開始逐漸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主見。
當想當年,皇帝尚處於不得寵愛的境遇時,娶了小門小戶的女子為他的正妃。
皇後出身於一個小小的官員家庭,其家族勢力實在微不足道。正因如此,即便皇帝已經在位多年,卻始終未曾對皇後的父兄加以提攜和晉升。
自然而然地,據說皇後在宮中也並不得聖上的寵愛。
要說如今這後宮之中誰最得寵,那便是貴妃,如今二皇子與四皇子的生母。
據說皇帝這麽多年以來,都不怎麽看新人,正是因為她的緣故。夏雲若也見過幾次貴妃,確實是貌美如花,年輕的時候比如今顧清清都不遜色。
正當夏雲若一邊推著桓王的輪椅,一邊腦海裏不停的思考著這些事情的時候,隻聽見桓王輕輕哼了一聲。
夏雲若迅速收迴思緒,抬眼一看,原來這一會的時間就已經走到了皇後的翊坤宮。
夏雲若和桓王剛到翊坤宮門口,宮女太監們便恭敬地行禮迎接。夏雲若推著桓王的輪椅,倆人進入宮殿後,看見皇後端坐在主位上,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臣女參見皇後娘娘。”在桓王給皇後請安後,夏雲若跪下行禮。
皇後笑著讓她起身,目光在桓王身上多停留了幾秒。
“琛兒近日身體可好?”皇後關切問道。
桓王恭敬作答:“多謝母後關心,兒臣一切安好。”
皇後看了看他的腿,心裏一陣難過。
稍後,皇後迴頭看向夏雲若,眼中閃過一抹探究:“聽聞夏姑娘醫術了得,琛兒這腿太醫也說無能為力,夏姑娘可有把握能治好?”
夏雲若忙低頭謙遜迴應:“臣女並沒有完全的把握治好王爺的腿,但臣女一定會竭盡全力為王爺醫治”。
皇後點點頭,她對夏雲若的醫術原本不抱什麽期待,在她的心中,一直認為桓王是看中了夏姑娘,想娶她為妻,才特意說是夏雲若能治他的腿。
她看了看夏雲若,夏雲若眉目如畫,又氣質不俗,果然一個難得一見的美人,難怪自己的兒子會這麽上心。
她原本是小官家的女兒,陰差陽錯之際嫁給當時並不受寵的皇子如今的皇帝,生的兒子如今早就被立為太子,她的內心是滿足的。
皇後微微一笑,“夏姑娘有心就好。本宮瞧著你也是個伶俐的孩子,你與琛兒就快成親了,以後萬事要以琛兒的身體為重,早日為王爺開枝散葉就好。”
夏雲若輕聲應道:“謝娘娘誇獎,臣女一定恪守自己的本份,照顧好王爺的身體,爭取讓王爺早日站起來。”
這時桓王開口道:“母後,小若不僅心地善良,而且聰慧過人,希望母後多多疼愛她。”
皇後挑眉,“哦?琛兒這是還沒娶妻就護上了?本宮啊,正是喜歡夏姑娘這樣的女子,不若讓夏姑娘今日陪我一晚?”
桓王垂首,“那是小若的榮幸,兒臣當然希望小若能多陪陪母後。”
皇後輕咳一聲,“琛兒,本宮知道你心儀這夏姑娘,本宮沒有女兒,便會將夏姑娘當做自己的女兒對待的。不過你們既然馬上就要成婚了,夏姑娘是側妃,你也得好好想想立誰為正妃。”
桓王握緊扶手,“母後,兒臣不像大哥,大哥身負重任,當考慮得多一些。兒臣隻知小若與兒臣心意相通,她亦真心待兒臣,兒臣既要準備去邊疆了,便沒打算再娶正妃了。”
夏雲若聽著桓王袒護自己的話,心中還是有一絲感動。
他的馬匹步伐穩健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了眾人的心弦之上。
走到一半時,寧王突然勒了一下馬匹,停下了腳步,迴頭高聲說道:“既如此,那本王便先進宮了。二弟,今日暫且失陪了!改日再敘舊情吧。”
說完之後,寧王再次騎馬向前,身影漸行漸遠。
此時,一直坐在馬車上未動的桓王靜靜地凝視著寧王遠去的背影,眼神平淡如水,讓人難以捉摸其內心真正的想法。
過了好一會兒,桓王才緩緩開口,語氣同樣淡淡地迴應道:“兄長慢走,小弟在此恭送。”然而,這看似簡單的話語背後,似乎又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情緒波動。
實際上,他們距離那莊嚴肅穆的宮門已然近在咫尺。
就在片刻之後,夏雲若和桓王所乘坐的馬車緩緩地停在了宮門前。
要知道,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旦踏入這宮門,就必須得舍棄馬車,改為徒步前行。
然而,由於桓王的腿腳有所不便,皇帝早已下達了一道特殊的旨意:允許桓王能夠一直坐在馬車之上,徑直抵達內宮門口。
當馬車終於穩穩地停靠在內宮門口時,夏雲若先下了馬車。
她先是站定身子,然後轉身朝著身後望去。隻見跟在馬車後麵一路小跑而來的尹七和如竹正喘著粗氣。
夏雲若趕忙向他們招了招手,並示意兩人一同上前幫忙。緊接著,三人齊心協力,小心翼翼地將桓王從馬車上輕輕地抱了下來。
待桓王在輪椅上坐好之後,夏雲若便推著他,朝內院門口走去。
其實夏雲若以前曾多次見過皇後,皇後是一個非常和藹的人。
但那是以前,她也並沒有近距離接觸過皇後,隻知道如今的皇帝當年並不受寵,娶的也不是高門之女。
先帝在世之時,膝下的皇子數量著實不多。
而當今太後呢,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煞費苦心。隻可惜啊,她自己的嫡子卻早早夭折,這無疑給她帶來了沉重一擊。
於是,最後在奪位之時,在那僅剩的兩位皇子當中,太後精心挑選並全力扶植起了如今的皇帝。
自從皇帝登基以來,起初那些年頭裏,無論大事小事,皆是以太後的意見為主導。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歲月的流逝,近年來皇帝才開始逐漸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主見。
當想當年,皇帝尚處於不得寵愛的境遇時,娶了小門小戶的女子為他的正妃。
皇後出身於一個小小的官員家庭,其家族勢力實在微不足道。正因如此,即便皇帝已經在位多年,卻始終未曾對皇後的父兄加以提攜和晉升。
自然而然地,據說皇後在宮中也並不得聖上的寵愛。
要說如今這後宮之中誰最得寵,那便是貴妃,如今二皇子與四皇子的生母。
據說皇帝這麽多年以來,都不怎麽看新人,正是因為她的緣故。夏雲若也見過幾次貴妃,確實是貌美如花,年輕的時候比如今顧清清都不遜色。
正當夏雲若一邊推著桓王的輪椅,一邊腦海裏不停的思考著這些事情的時候,隻聽見桓王輕輕哼了一聲。
夏雲若迅速收迴思緒,抬眼一看,原來這一會的時間就已經走到了皇後的翊坤宮。
夏雲若和桓王剛到翊坤宮門口,宮女太監們便恭敬地行禮迎接。夏雲若推著桓王的輪椅,倆人進入宮殿後,看見皇後端坐在主位上,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臣女參見皇後娘娘。”在桓王給皇後請安後,夏雲若跪下行禮。
皇後笑著讓她起身,目光在桓王身上多停留了幾秒。
“琛兒近日身體可好?”皇後關切問道。
桓王恭敬作答:“多謝母後關心,兒臣一切安好。”
皇後看了看他的腿,心裏一陣難過。
稍後,皇後迴頭看向夏雲若,眼中閃過一抹探究:“聽聞夏姑娘醫術了得,琛兒這腿太醫也說無能為力,夏姑娘可有把握能治好?”
夏雲若忙低頭謙遜迴應:“臣女並沒有完全的把握治好王爺的腿,但臣女一定會竭盡全力為王爺醫治”。
皇後點點頭,她對夏雲若的醫術原本不抱什麽期待,在她的心中,一直認為桓王是看中了夏姑娘,想娶她為妻,才特意說是夏雲若能治他的腿。
她看了看夏雲若,夏雲若眉目如畫,又氣質不俗,果然一個難得一見的美人,難怪自己的兒子會這麽上心。
她原本是小官家的女兒,陰差陽錯之際嫁給當時並不受寵的皇子如今的皇帝,生的兒子如今早就被立為太子,她的內心是滿足的。
皇後微微一笑,“夏姑娘有心就好。本宮瞧著你也是個伶俐的孩子,你與琛兒就快成親了,以後萬事要以琛兒的身體為重,早日為王爺開枝散葉就好。”
夏雲若輕聲應道:“謝娘娘誇獎,臣女一定恪守自己的本份,照顧好王爺的身體,爭取讓王爺早日站起來。”
這時桓王開口道:“母後,小若不僅心地善良,而且聰慧過人,希望母後多多疼愛她。”
皇後挑眉,“哦?琛兒這是還沒娶妻就護上了?本宮啊,正是喜歡夏姑娘這樣的女子,不若讓夏姑娘今日陪我一晚?”
桓王垂首,“那是小若的榮幸,兒臣當然希望小若能多陪陪母後。”
皇後輕咳一聲,“琛兒,本宮知道你心儀這夏姑娘,本宮沒有女兒,便會將夏姑娘當做自己的女兒對待的。不過你們既然馬上就要成婚了,夏姑娘是側妃,你也得好好想想立誰為正妃。”
桓王握緊扶手,“母後,兒臣不像大哥,大哥身負重任,當考慮得多一些。兒臣隻知小若與兒臣心意相通,她亦真心待兒臣,兒臣既要準備去邊疆了,便沒打算再娶正妃了。”
夏雲若聽著桓王袒護自己的話,心中還是有一絲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