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你要用一份人情交換兩件事?
大秦:治粟內史的狂想宏圖 作者:瘋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嘶……” 馮去疾倒吸了一口冷氣,眼神中充滿了驚愕與疑惑:此人究竟多厲害,才能做到這些?
目前大秦有三個主要的鹽產地:關中、蜀中和齊地。鹽業本身已是暴利行業,且由朝廷嚴格管控。如果改為這種精製鹽的話……
以他們對張落的了解,定然會和紅糖生意一樣大發橫財。不過,少府負責管理山林、礦產資源帶來的收益,而鹽業就在其管轄範圍內。馮去疾想到這裏,目光重新落在張落身上。
不出所料,張落向嬴政恭敬地拱手。
“陛下,微臣獻此製精鹽之法,但鹽業經營權……嘿嘿,是否可以劃歸內史府呢?國庫確實需要更多的進項。”
馮去疾頓時嗬嗬笑了幾聲,心中暗道:這可是敢跟陛下爭奪鹽鐵利益的第一人啊!
嬴政也不禁笑起來,明白這背後的意義:
他深知鹽的豐厚利潤,否則也不會由朝廷專營。
“嗯……少府名義上算朕的內庫,但實際上也是大秦的另一座國庫。”每逢重大工程或國家所需,國庫資金不足時,少府的資金就會補充進來。當前修建的馳道如此,鄭國在挖鑿的關中六輔渠也是這樣。
“罷了,這樣吧,你將此法交給少府,然後今後精製鹽所產生的利潤,四成歸你,六成歸朕。”
張落管理財政不同於以前那些總抱怨窮困的內史官員;他行事果斷,在花錢的同時也會注重創收,所有利潤最終都迴歸大秦。所以嬴政對此並不在意。
聽完這話,張落算了算賬。
粗略估計,一擔普通的鹽能賣到八百錢,那麽這種精細製作的鹽肯定價值更高。
至少現在市麵上,即便是一般的粗鹽也隻有貴族和豪強家族才消費得起。
“陛下,那我們是否考慮精製鹽售價每石六千錢?先維持幾年再逐步降價?”
數年後,大秦境內的局勢應能相對穩定。到那時,張落還打算開放紅糖的銷售渠道,不再由朝廷壟斷專賣。按一石精製鹽六千錢計算,若內史府能夠拿到其中的兩千四百錢淨利。除去加工費、運輸等費用,也有大約兩千元的利潤。假設每年賣出五萬石鹽,那就是整整一億銅錢收入。
目前整個大秦國人口隻有約兩千多萬,賦稅主要包括田租、戶賦和口賦。而每人每年要交納一百二十錢的口賦(適用於15歲以上、未滿57歲者)。這部分稅款主要用於支付軍費開銷——養一支一萬士兵規模的步兵隊伍就需要八千萬文左右。口賦繳完軍費後若有剩餘,才會存入國庫。
對於張落設想通過逐步取消戶賦和發展經濟的想法,嬴政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朕欲調整一下,精鹽一石賣萬錢,粗鹽一石售價五百錢。”
“讓普天下的百姓都能負擔得起食鹽。”
“至於那些貴族豪族,不必擔心他們的財力。”
“你們覺得呢,馮愛卿,蒙愛卿。”
馮去疾和蒙毅麵露一絲尷尬。
“陛下的觀點十分正確。”
即便是沒有其他收入,僅靠家庭積累的財富,也夠他們子孫數代享用不盡。
更不用說,他們是開國的功勳大臣。
對於這一點,張落自然沒有異議。
之後。
張落請辭。
然而,在內史府門前,遇見了不同於凡人的宵夢。
“道教的宵鳳拜見上卿大人。”
即使是鞠躬致敬,也讓人感覺她高不可攀。
“不知你找我有何貴幹?”
張落一邊說,一邊觀察到宵鳳的一頭銀絲。
“之前我們道教曾助上卿抵禦過陰陽家一段時間,今天前來,是希望向您索取一個恩惠。”
她上下打量著張落,沒有攜帶佩劍嗎?
宵鳳對自己的一頭白發被眾人關注完全不在意。
入道後,她的欲望接近消失,幾乎沒有喜怒之情。
她的內心就是天地,
所有外物對她來說都不重要。
張落沒有立即迴答,而是細細品味起宵鳳的容顏。
“天地如同萬物的客棧,光陰則是千秋萬代的遊客。浮華的人生如同夢境,真正的歡樂能有多少呢?”
“你的修為已經達到了這樣的境界了嗎?”
宵鳳聽後,眉宇間露出一絲驚訝。
不解地看向張落,
“上卿此話深合道家義理,未曾想到您的悟性如此高超。”
“此話我已牢記心中,感謝上卿指教。”
宵鳳輕輕鞠了一躬,表明剛才她是真心請教。
張落則輕抿嘴角,
“別這麽說,我還隻是個俗人。”
說著,張落輕笑一聲,有些不以為意的樣子,
“世人皆稱你是道家的奇才,剛才竟然對我的話感到驚訝,可見你的境界尚有不足。”
宵鳳的嘴唇立刻緊緊閉攏。
盡管麵無表情,
但她手中的拂塵卻轉了一個方向,朝向左側。
接著,
宵鳳的目光迅速環視四周,
心裏清楚。
原來,張落背後有不少人在暗中保護著他。
“上卿的教導與指點,我銘記於心。”
畢竟她是來向位居秦國高位的九卿之一請求幫助的。
“我這次來,是為了說兩件事……”
“等一等。” 張落伸手擋在了宵鳳麵前。
“你要用一份人情交換兩件事?”
“像你這樣的才能,不做商人都可惜了。”
宵鳳一時語塞,
手中的拂塵又重新轉迴右側。
“我認為,在抵禦陰陽家一事上,我們已經對上卿大人有大的貢獻,並且這兩件事對你來說都不難完成。”
第二件事,其實是想查看張落的承影劍是否是真品。
如果是真正的承影劍,則不屬於這兩項內容範圍之內。
“不可,隻能有一件事。”
張落抬頭看了看天色,“時間不等人,我要開始辦公了。”
他是直接從章台宮過來的,隻是想著看有沒有新的工作需要處理。
雖然上卿經常提前離崗,但他依舊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這幾天在鹹陽,宵鳳已經聽說了張落的事情,因此並不感到意外。看著張落堅定的態度,宵鳳當即做出了決定。
“實話告訴你,廷尉府裏有一位道教人士,我想見他一麵,問問一件重要的事情,不過蒙毅並沒有同意。”
張落眉頭緊鎖,“廷尉府關押的都是重犯和叛徒,你想見的人是叛賊吧?這絕對不可能,誰能保證你們不會暗中勾結呢?江湖人總是拐彎抹角的。”
宵鳳微微搖頭說:“不然,如果上卿不放心,可以一同在場。”
張落並未立刻迴應,而是用目光打量著宵夢,而宵鳳也從容應對,兩人凝視著對方。大約過了二十幾次唿吸的時間,張落突然笑了起來。
“那你就明天再來吧,今天蒙毅正在宮中向皇上稟報這段時間抓到的叛賊。”
“多謝上卿。”宵鳳道謝後離開了。
同一時刻。
天空茫茫無邊,兩支剛剛完成貿易歸途相遇的商隊正緩緩穿越漠北往南方前進,直至天色已晚才紮下營來。他們帶來的茶葉、絲綢及隨便鑄造的青銅鍋都賣出去了,換取了大量的皮草、牛羊,甚至還買了一千五百個 隸與五百個 隸。
草原上的胡人精明得很,不肯用戰馬交換其他東西。至於奴隸,一部分來自俘獲的敵對部落,另一部分則是從兩個較小部落搶來的上千人。這些在草原上的人們既重要又脆弱。
其中一支商隊還包括幾名朝廷派來假扮商人的官吏,意圖同胡人商談。典客卿的手下休和開也在這些隊伍裏。
他們此時聚在一起整理繪製的地圖、記錄的路線以及途中遇到的各個部落的數量和位置。迴到鹹陽後,會與其他商隊的地圖整合。
“據我觀察,漠北之上匈奴與東胡勢力相近。”
“但由於匈奴控製了河套,看起來更強大一些。”去往匈奴的官吏一臉憤慨,顯然在那兒受到了冷遇與嘲笑。自從秦統一天下以來,朝廷一直未抽出足夠時間和人力對付這群胡人,長期采取守勢也讓他們逐漸忘記了曾經被震懾的感覺。
去東胡那邊的情況也沒有更好多少。即使表麵上胡人們對他們還算禮遇,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假裝成走私商隊的總管,互市提議仍然毫無進展。一方麵是帶過去的東西太少、太貴,另一方麵走私商隊讓胡人們的膽子大了不少。能湊出這麽大規模商隊的,必定有不小的勢力,比如像與戎狄交易生意最大的烏氏倮。
而且,匈奴頭曼不時旁敲側擊詢問河套以南的地況,表麵上聲稱隻是好奇。但私底下從未停止過對中原邊界的侵擾,無論是匈奴還是東胡,甚至是小規模的戎狄如樓煩等,也都偷偷進行了不少這樣的行為。畢竟殺了劫掠的對象之後,就沒有人再知道 了。
休轉過頭看了一眼兩個正在爭吵的官吏,心想:“放心吧,戰火很快就會席卷整個草原。”
次日。
張落派人將精鹽的製作方法送到了少府,並再三叮囑,以後每次精鹽利潤到賬時,必須立即把屬於國庫的四成送往內史府。
目前大秦有三個主要的鹽產地:關中、蜀中和齊地。鹽業本身已是暴利行業,且由朝廷嚴格管控。如果改為這種精製鹽的話……
以他們對張落的了解,定然會和紅糖生意一樣大發橫財。不過,少府負責管理山林、礦產資源帶來的收益,而鹽業就在其管轄範圍內。馮去疾想到這裏,目光重新落在張落身上。
不出所料,張落向嬴政恭敬地拱手。
“陛下,微臣獻此製精鹽之法,但鹽業經營權……嘿嘿,是否可以劃歸內史府呢?國庫確實需要更多的進項。”
馮去疾頓時嗬嗬笑了幾聲,心中暗道:這可是敢跟陛下爭奪鹽鐵利益的第一人啊!
嬴政也不禁笑起來,明白這背後的意義:
他深知鹽的豐厚利潤,否則也不會由朝廷專營。
“嗯……少府名義上算朕的內庫,但實際上也是大秦的另一座國庫。”每逢重大工程或國家所需,國庫資金不足時,少府的資金就會補充進來。當前修建的馳道如此,鄭國在挖鑿的關中六輔渠也是這樣。
“罷了,這樣吧,你將此法交給少府,然後今後精製鹽所產生的利潤,四成歸你,六成歸朕。”
張落管理財政不同於以前那些總抱怨窮困的內史官員;他行事果斷,在花錢的同時也會注重創收,所有利潤最終都迴歸大秦。所以嬴政對此並不在意。
聽完這話,張落算了算賬。
粗略估計,一擔普通的鹽能賣到八百錢,那麽這種精細製作的鹽肯定價值更高。
至少現在市麵上,即便是一般的粗鹽也隻有貴族和豪強家族才消費得起。
“陛下,那我們是否考慮精製鹽售價每石六千錢?先維持幾年再逐步降價?”
數年後,大秦境內的局勢應能相對穩定。到那時,張落還打算開放紅糖的銷售渠道,不再由朝廷壟斷專賣。按一石精製鹽六千錢計算,若內史府能夠拿到其中的兩千四百錢淨利。除去加工費、運輸等費用,也有大約兩千元的利潤。假設每年賣出五萬石鹽,那就是整整一億銅錢收入。
目前整個大秦國人口隻有約兩千多萬,賦稅主要包括田租、戶賦和口賦。而每人每年要交納一百二十錢的口賦(適用於15歲以上、未滿57歲者)。這部分稅款主要用於支付軍費開銷——養一支一萬士兵規模的步兵隊伍就需要八千萬文左右。口賦繳完軍費後若有剩餘,才會存入國庫。
對於張落設想通過逐步取消戶賦和發展經濟的想法,嬴政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朕欲調整一下,精鹽一石賣萬錢,粗鹽一石售價五百錢。”
“讓普天下的百姓都能負擔得起食鹽。”
“至於那些貴族豪族,不必擔心他們的財力。”
“你們覺得呢,馮愛卿,蒙愛卿。”
馮去疾和蒙毅麵露一絲尷尬。
“陛下的觀點十分正確。”
即便是沒有其他收入,僅靠家庭積累的財富,也夠他們子孫數代享用不盡。
更不用說,他們是開國的功勳大臣。
對於這一點,張落自然沒有異議。
之後。
張落請辭。
然而,在內史府門前,遇見了不同於凡人的宵夢。
“道教的宵鳳拜見上卿大人。”
即使是鞠躬致敬,也讓人感覺她高不可攀。
“不知你找我有何貴幹?”
張落一邊說,一邊觀察到宵鳳的一頭銀絲。
“之前我們道教曾助上卿抵禦過陰陽家一段時間,今天前來,是希望向您索取一個恩惠。”
她上下打量著張落,沒有攜帶佩劍嗎?
宵鳳對自己的一頭白發被眾人關注完全不在意。
入道後,她的欲望接近消失,幾乎沒有喜怒之情。
她的內心就是天地,
所有外物對她來說都不重要。
張落沒有立即迴答,而是細細品味起宵鳳的容顏。
“天地如同萬物的客棧,光陰則是千秋萬代的遊客。浮華的人生如同夢境,真正的歡樂能有多少呢?”
“你的修為已經達到了這樣的境界了嗎?”
宵鳳聽後,眉宇間露出一絲驚訝。
不解地看向張落,
“上卿此話深合道家義理,未曾想到您的悟性如此高超。”
“此話我已牢記心中,感謝上卿指教。”
宵鳳輕輕鞠了一躬,表明剛才她是真心請教。
張落則輕抿嘴角,
“別這麽說,我還隻是個俗人。”
說著,張落輕笑一聲,有些不以為意的樣子,
“世人皆稱你是道家的奇才,剛才竟然對我的話感到驚訝,可見你的境界尚有不足。”
宵鳳的嘴唇立刻緊緊閉攏。
盡管麵無表情,
但她手中的拂塵卻轉了一個方向,朝向左側。
接著,
宵鳳的目光迅速環視四周,
心裏清楚。
原來,張落背後有不少人在暗中保護著他。
“上卿的教導與指點,我銘記於心。”
畢竟她是來向位居秦國高位的九卿之一請求幫助的。
“我這次來,是為了說兩件事……”
“等一等。” 張落伸手擋在了宵鳳麵前。
“你要用一份人情交換兩件事?”
“像你這樣的才能,不做商人都可惜了。”
宵鳳一時語塞,
手中的拂塵又重新轉迴右側。
“我認為,在抵禦陰陽家一事上,我們已經對上卿大人有大的貢獻,並且這兩件事對你來說都不難完成。”
第二件事,其實是想查看張落的承影劍是否是真品。
如果是真正的承影劍,則不屬於這兩項內容範圍之內。
“不可,隻能有一件事。”
張落抬頭看了看天色,“時間不等人,我要開始辦公了。”
他是直接從章台宮過來的,隻是想著看有沒有新的工作需要處理。
雖然上卿經常提前離崗,但他依舊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這幾天在鹹陽,宵鳳已經聽說了張落的事情,因此並不感到意外。看著張落堅定的態度,宵鳳當即做出了決定。
“實話告訴你,廷尉府裏有一位道教人士,我想見他一麵,問問一件重要的事情,不過蒙毅並沒有同意。”
張落眉頭緊鎖,“廷尉府關押的都是重犯和叛徒,你想見的人是叛賊吧?這絕對不可能,誰能保證你們不會暗中勾結呢?江湖人總是拐彎抹角的。”
宵鳳微微搖頭說:“不然,如果上卿不放心,可以一同在場。”
張落並未立刻迴應,而是用目光打量著宵夢,而宵鳳也從容應對,兩人凝視著對方。大約過了二十幾次唿吸的時間,張落突然笑了起來。
“那你就明天再來吧,今天蒙毅正在宮中向皇上稟報這段時間抓到的叛賊。”
“多謝上卿。”宵鳳道謝後離開了。
同一時刻。
天空茫茫無邊,兩支剛剛完成貿易歸途相遇的商隊正緩緩穿越漠北往南方前進,直至天色已晚才紮下營來。他們帶來的茶葉、絲綢及隨便鑄造的青銅鍋都賣出去了,換取了大量的皮草、牛羊,甚至還買了一千五百個 隸與五百個 隸。
草原上的胡人精明得很,不肯用戰馬交換其他東西。至於奴隸,一部分來自俘獲的敵對部落,另一部分則是從兩個較小部落搶來的上千人。這些在草原上的人們既重要又脆弱。
其中一支商隊還包括幾名朝廷派來假扮商人的官吏,意圖同胡人商談。典客卿的手下休和開也在這些隊伍裏。
他們此時聚在一起整理繪製的地圖、記錄的路線以及途中遇到的各個部落的數量和位置。迴到鹹陽後,會與其他商隊的地圖整合。
“據我觀察,漠北之上匈奴與東胡勢力相近。”
“但由於匈奴控製了河套,看起來更強大一些。”去往匈奴的官吏一臉憤慨,顯然在那兒受到了冷遇與嘲笑。自從秦統一天下以來,朝廷一直未抽出足夠時間和人力對付這群胡人,長期采取守勢也讓他們逐漸忘記了曾經被震懾的感覺。
去東胡那邊的情況也沒有更好多少。即使表麵上胡人們對他們還算禮遇,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假裝成走私商隊的總管,互市提議仍然毫無進展。一方麵是帶過去的東西太少、太貴,另一方麵走私商隊讓胡人們的膽子大了不少。能湊出這麽大規模商隊的,必定有不小的勢力,比如像與戎狄交易生意最大的烏氏倮。
而且,匈奴頭曼不時旁敲側擊詢問河套以南的地況,表麵上聲稱隻是好奇。但私底下從未停止過對中原邊界的侵擾,無論是匈奴還是東胡,甚至是小規模的戎狄如樓煩等,也都偷偷進行了不少這樣的行為。畢竟殺了劫掠的對象之後,就沒有人再知道 了。
休轉過頭看了一眼兩個正在爭吵的官吏,心想:“放心吧,戰火很快就會席卷整個草原。”
次日。
張落派人將精鹽的製作方法送到了少府,並再三叮囑,以後每次精鹽利潤到賬時,必須立即把屬於國庫的四成送往內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