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四世紀推行工業化,哪一步最困難?
是先進的科學技術?
隻要穿越者的頭腦中已經存在的知識,就可以被投入使用。
是現代的經營理念?
小手工業者們自來就懂得如何經營祖傳產業,隻要時間足夠他們就能領悟。
是過剩的勞動人口?
數百萬人口擠在七山兩水一分田的江南,什麽都可能缺,就是不可能缺人。
是豐富的自然資源?
靠山吃山,淮南八公山一帶,物產豐沛,煤炭,鋼鐵更是豐富。
在跟小手工業者的交流中,楊行秋明白了。
最大的困難,是生產關係。
牛家莊的模式,按照《太平要術》裏無為而治的方式來管理,采用屯田製的模式生產。
具體表現就是,聚集四方的流民,分配給土地讓他們耕種。
牛家的人擔任天師,帶來信仰和希望。
曹家的人組織武裝,保障秩序和穩定。
作為條件,莊戶們要進行義務勞動。
在農閑的時候,要到礦場和作坊裏工作,來生產工具和生活必需品。
再靠打家劫舍和走私偷運來補充。
至於因此而來的貧困,疾病,甚至禁錮,都不作考慮。
亂世之中,隻要能生存,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代價。
道家安那其主義者們,就這樣建立了一個原始公社。
這裏沒有暴政,沒有兵禍。
也沒有未來。
內憂外患不斷,朝廷無暇顧及邊境上的一個山莊。
豫州輪流坐莊的士族,大概接受了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不願意出力討伐。
選擇了羈縻控製,來節約管理成本。
可是,世界是處於不斷運動之中的。
曆史的車輪,同樣不會停止轉動。
裝神弄鬼的把戲,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打家劫舍、走私偷運,不是長久之計。
這麽個勉強支撐的爛攤子,維持它存在的外部條件,正在不斷消失。
這時候,楊行秋得到了權力。
要用手中的權力,改變現有的生產關係。
還有不少困難。
因為顧纓他們這些手工業者,習慣了接受義務勞動。
如果不是牛工帶頭罷工,他們甚至不願意支付勞動報酬。
對於大規模的雇傭勞動,連續生產,他們更是不會采納。
古人的時間觀念相對模糊。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種自然經濟條件下的生產方式,已經持續了上千年。
要想把人排成三班,白天黑夜都工作。
這種聞所未聞的方式,他們接受不了。
至於雇傭勞動力來生產,他們也不會接受。
廚子多了做壞湯,瓦匠多了砌塌牆。
這些小手工業者對此奉為圭臬。
各坊都有自己培養的熟練工種。
他們支持的是能節約人力的蒸汽機。
合作社需要改變生產方式,從義務勞動改成雇傭勞動。
這樣就能縮短勞動時間,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現在董事長曹碩一定會支持。
因為他經營的是采礦業,人越多,產出就越多。
而多出來的雇傭成本,由合作社集體承擔。
顧纓、陸梨、朱拯提出反對。
理由是現有的人手已經可以按時完成征收任務。
楊行秋隻要用炸藥解決堅硬的凍土和岩層就可以了。
在這方麵,他們願意提供幫助。
張靳倒是支持。
理由是,每天都要重新啟動蒸汽機,鍋爐一次就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而不停工的話,維持鍋爐提供蒸汽,消耗的燃料就要更少。
這樣就能切割更多的木料,生產更多的紙張,創造更大的收益。
還有,要是不能按時完成征收任務,北府一定會來追究。
就算這殺頭的大罪,牽連不到自己頭上。
沒有牛家莊這個據點,繼續和北方做生意就難了。
總之,三對三,合作社的股東大會,達不成一致。
分配利益的時候,都好商量。
承擔義務的時候,就要推諉。
一陣爭論下來,楊行秋隻覺得頭痛。
插不上話的牛尚更是煩躁。
“俺大哥既是天師,爾等竟敢不服?”
“對呀,我是天師啊!”
在牛尚的提醒下,楊行秋想起來,自己的另一個身份。
顧纓、陸梨、朱拯還去了道場,親眼看過自己的神通。
拿這個跟他們談談。
“三位如是讚成,貧道可傳長生之法。”
一聽,楊行秋這麽說。
顧纓、陸梨、朱拯立刻湊了上來。
他們等就是這句話。
是先進的科學技術?
隻要穿越者的頭腦中已經存在的知識,就可以被投入使用。
是現代的經營理念?
小手工業者們自來就懂得如何經營祖傳產業,隻要時間足夠他們就能領悟。
是過剩的勞動人口?
數百萬人口擠在七山兩水一分田的江南,什麽都可能缺,就是不可能缺人。
是豐富的自然資源?
靠山吃山,淮南八公山一帶,物產豐沛,煤炭,鋼鐵更是豐富。
在跟小手工業者的交流中,楊行秋明白了。
最大的困難,是生產關係。
牛家莊的模式,按照《太平要術》裏無為而治的方式來管理,采用屯田製的模式生產。
具體表現就是,聚集四方的流民,分配給土地讓他們耕種。
牛家的人擔任天師,帶來信仰和希望。
曹家的人組織武裝,保障秩序和穩定。
作為條件,莊戶們要進行義務勞動。
在農閑的時候,要到礦場和作坊裏工作,來生產工具和生活必需品。
再靠打家劫舍和走私偷運來補充。
至於因此而來的貧困,疾病,甚至禁錮,都不作考慮。
亂世之中,隻要能生存,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代價。
道家安那其主義者們,就這樣建立了一個原始公社。
這裏沒有暴政,沒有兵禍。
也沒有未來。
內憂外患不斷,朝廷無暇顧及邊境上的一個山莊。
豫州輪流坐莊的士族,大概接受了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不願意出力討伐。
選擇了羈縻控製,來節約管理成本。
可是,世界是處於不斷運動之中的。
曆史的車輪,同樣不會停止轉動。
裝神弄鬼的把戲,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打家劫舍、走私偷運,不是長久之計。
這麽個勉強支撐的爛攤子,維持它存在的外部條件,正在不斷消失。
這時候,楊行秋得到了權力。
要用手中的權力,改變現有的生產關係。
還有不少困難。
因為顧纓他們這些手工業者,習慣了接受義務勞動。
如果不是牛工帶頭罷工,他們甚至不願意支付勞動報酬。
對於大規模的雇傭勞動,連續生產,他們更是不會采納。
古人的時間觀念相對模糊。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種自然經濟條件下的生產方式,已經持續了上千年。
要想把人排成三班,白天黑夜都工作。
這種聞所未聞的方式,他們接受不了。
至於雇傭勞動力來生產,他們也不會接受。
廚子多了做壞湯,瓦匠多了砌塌牆。
這些小手工業者對此奉為圭臬。
各坊都有自己培養的熟練工種。
他們支持的是能節約人力的蒸汽機。
合作社需要改變生產方式,從義務勞動改成雇傭勞動。
這樣就能縮短勞動時間,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現在董事長曹碩一定會支持。
因為他經營的是采礦業,人越多,產出就越多。
而多出來的雇傭成本,由合作社集體承擔。
顧纓、陸梨、朱拯提出反對。
理由是現有的人手已經可以按時完成征收任務。
楊行秋隻要用炸藥解決堅硬的凍土和岩層就可以了。
在這方麵,他們願意提供幫助。
張靳倒是支持。
理由是,每天都要重新啟動蒸汽機,鍋爐一次就要消耗大量的燃料。
而不停工的話,維持鍋爐提供蒸汽,消耗的燃料就要更少。
這樣就能切割更多的木料,生產更多的紙張,創造更大的收益。
還有,要是不能按時完成征收任務,北府一定會來追究。
就算這殺頭的大罪,牽連不到自己頭上。
沒有牛家莊這個據點,繼續和北方做生意就難了。
總之,三對三,合作社的股東大會,達不成一致。
分配利益的時候,都好商量。
承擔義務的時候,就要推諉。
一陣爭論下來,楊行秋隻覺得頭痛。
插不上話的牛尚更是煩躁。
“俺大哥既是天師,爾等竟敢不服?”
“對呀,我是天師啊!”
在牛尚的提醒下,楊行秋想起來,自己的另一個身份。
顧纓、陸梨、朱拯還去了道場,親眼看過自己的神通。
拿這個跟他們談談。
“三位如是讚成,貧道可傳長生之法。”
一聽,楊行秋這麽說。
顧纓、陸梨、朱拯立刻湊了上來。
他們等就是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