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藥材,其利百倍。”


    “搶收鹽米!”


    “世道艱險,還是金銀為上。”


    冬至前就趕到吳縣的商戶們,正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今年的行情。


    吳郡四姓,作為本地士族。


    和南遷士族,多有不同。


    因為王導推行的僑寄法,對南逃而來的士族加以優待。


    在江南設置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遷入的士族。


    為解決他們的戶籍問題,另外設置了一種戶籍。


    白籍,用白紙登記的戶籍。


    和用黃蘖防腐處理過的黃籍相對應。


    本意是作為臨時登記,等到這些僑民迴到原籍就注銷。


    現在則成為了這些僑民免除賦稅和徭役的手段。


    僑寄法減免的賦稅和徭役,都轉移到了江南士族的頭上。


    加之賦稅愈發沉重。


    大量江南百姓,逃入群山。


    原本銷聲匿跡的山越,又死灰複燃,在江南四處開花。


    萬幸的是,盡管財政吃緊,吳郡四姓仍然保留著各自的部曲。


    這種依附宗族的地方私人武裝,雖然對外作戰幾乎派不上用場。


    但是,用來自保是綽綽有餘。


    製衡皇權,對抗北人,打擊山越。


    顧陸朱張,四家都有著豐富經驗。


    因而,他們被繼續推舉為江南本地士族的代表。


    和閑雲野鶴的北方世家相反。


    吳郡四姓是錙銖必較。


    一寸土地,一厘租稅,一毫利息。


    隻要是能緩解財務上的壓力,手段並不重要。


    連帶他們手下的商戶也是如此。


    吳縣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討價還價的商販。


    就算是應該和家人團聚的冬至也不例外。


    當然,滿口銅臭,畢竟有損士族身份。


    找一個商戶代為打理財務更加合適。


    成百上千的商戶,此刻就聚集在顧辟疆的名園外,等待著匯報今年的收入。


    就算是這個時間,他們也不閑著。


    嘴巴和耳朵,傳遞著消息。


    心裏和手上,盤算著結果。


    天下之財,皆出江南。


    江南之財,半歸揚州。


    揚州之財,吳郡其六,豫章其四。


    這是商戶們的共識。


    所以,吳郡四姓手下的商戶們都齊聚於此。


    合計起下一筆生意,要如何去做。


    除了孔方和賈元。


    孔方忙著在碼頭施粥。


    賈元是剛剛落腳。


    朱擘抬著女人,霍利拉著女孩。


    下了車,朱擘問道。


    “賈叔,這兩人,何處安置?”


    贖買來的人,都是和貨物分開,另找貨倉存放。


    賈元把人帶到了城裏,就很麻煩。


    流民沒有身份,是不能進城的。


    要去縣裏上了籍,才算作奴仆。


    “放到房裏去!”


    賈元也知道,她們被官府察覺,免不了發迴原籍。


    這天氣把人折騰出幾十裏地,和殺人其實沒什麽分別。


    在吳縣,沒入奴籍,她們就是商品。


    商人帶著商品,這很合理!


    在這個充斥著銅臭的小巷裏,才有她們的容身之所。


    霍利進了門,不禁稱讚道。


    “這裏真美!太美了!”


    一座小巧的拱橋,橫跨於一條細流之上,溪水雖細,卻清澈見底,橋身覆著薄霜,偶爾幾片碎雪落下。


    沿著曲折的鵝卵石小徑深入,兩旁是修剪得整整齊齊的灌木和偶爾探頭的臘梅,淡黃色的花朵散發著清幽的香氣,帶來了一抹生機與暖意。


    中心是一座精巧的亭台。亭頂覆蓋著薄雪,與黛瓦相映。亭中空無一人,卻滿是超然物外的雅致。


    四周,假山堆疊,石縫間偶爾可見幾抹青苔,成了冬日中的一絲綠意。


    遠處,湖麵如鏡,岸邊,垂柳搖曳。


    賈元打開一處廂房,讓幾人進了屋。


    “陋室蝸居而已,小住幾日尚可。”


    他可不是謙虛。


    這隻是一處小院,是吳郡四姓合議,租給手下商戶,於此地暫住。


    和真正的吳郡園林相比,那還真是不值一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女友穿越到東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十十寸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十十寸雨並收藏和女友穿越到東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