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楊氏,自郎中騎楊喜,得項羽一肢,封赤泉嚴侯,得以發跡。
曆經兩漢三國的數十次政治風波而屹立不倒。
唯獨在八王之亂中吃了大虧。
以外戚身份專權的楊駿、楊珧、楊濟三兄弟,擁立齊王司馬攸失敗後,被楚王司馬瑋夷滅三族。
又因為楊駿名望和才能都稀鬆平常,人品又差專橫跋扈,把滿朝公卿都得罪一遍。
關中第一大姓,弘農楊氏,隨之倒台。
幸存的旁支小宗,從關中一路逃到了成都。
幸運的是,提前避開了五胡亂華,延續了家族。
不幸的是,因為八王之亂中的糟糕表現。
沒有任何有名望的家族願意和他們聯姻。
弘農楊氏,以經學傳家,沒有接觸玄學的成員。
連做名士的機會都沒有。
楊亮隻能做個梁州刺史,還因為有在前秦仕官的汙點,根本上不了台麵。
最後靠著太廟裏的武悼皇後楊芷,撈了一個世家的身份。
弘農楊氏隻能成為末流世家。
不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末流世家也是世家,總比寒門庶族好得多。
跟楊行秋預判的一樣。
在這個混亂又動蕩的時代,朝廷沒有精力去整理弘農楊氏的譜牒。
攀附冒認的寒門庶族,數不勝數。
可以說,是個姓楊的就說自己出身弘農楊氏。
家道中落的楊家人又巴不得有人來投靠,所以基本是來者不拒。
隻要一筆不算多的開支,就能成為世家子弟,有入仕做官的機會。
這樣劃算的投資,算是在門閥壟斷下,為數不多的上升渠道了。
謝道韞補充道。
“勸說楊家不是難事,潁川庾氏、潁陰荀氏,陽翟褚氏、辛氏,定陵杜氏,長社鍾氏等豫州士族,久離故土。隻需稍作拉攏,諒陳郡殷氏,亦不敢犯下眾怒,太原王氏,獨木難支,不足為慮!”
巧妙的設計。
和太原王氏,堅決不肯迴到苦寒的故土不同。
這些豫州士族,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
因為他們基本都擠在江南。
對於這些久居中土的南遷士族來說,江南跟豫州的故土相比,簡直就是蠻荒之地。
既要和江南士族為了土地田宅,鬥得不可開交。
又要和其他南遷士族爭權奪利,搶奪朝堂上的話語權。
現在隻要謝安出麵拉攏,讓他們能團結一致。
同為豫州士族的陳郡殷氏自然就會知難而退。
太原王氏雖是世家門閥,有弘農楊氏的教訓在,他們也不敢在明麵上得罪整個豫州士族。
謝安還是有些猶豫。
“豫州士族在朝中者,已有十餘家。未入世者,又分居各地,難以聯絡。”
僑寄法是為了安撫南遷士族,臨時推出的法令。
僑置的州郡縣,大多沒有按照原有分布安置,而是按照門第高低重新排布。
再加之,每次北伐至少能暫時恢複一部分原有州郡。
每次北伐失利,就要重新僑置州郡,安置南遷的士族和流民。
最後的結果是,一州下設多郡,一郡分處兩地,一縣從屬數郡。
這讓本就混亂的行政規劃,更加混亂不堪。
豫州士族,少說三四十家。
既要了解他們的門第次序,又要考慮他們的姻親關係。
還要開出合適的條件,讓他們都來支持北伐。
一時之間千頭萬緒,謝安一想起來就要頭痛。
“叔父稍坐,有我在,保證各家上表諫言!”
謝道韞不覺得為難,提筆開始寫信。
從她嫁進琅琊王氏那天起,她就在王家各門各戶之間斡旋。
王凝之終日不理政務,又給了她更多的機會接觸各個士族。
在吳郡和會稽郡爭奪土地的私鬥中,發現異常的部隊數量。
追查到顧辟疆管理山林,一直在往瀆壘輸送原木。
進而發現了顧家的繡樓,陸家的船廠,朱家的作坊,張家的茶園。
生產的貨物,從來沒在市麵上出現過,都從碼頭裝船,向北運輸。
靠岸的船隻,卸下的不是馬匹,就是流民和兵甲。
推理出吳郡四姓在顧辟疆的帶領下,跟北虜做著見不得光的生意。
至於僅憑楊旭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他在冒認攀附。
旭,從日,從九,意為大放光芒。
一個中落家族的子弟,怎會有如此大氣磅礴的名字。
對於讓謝安頭痛的士族背景,謝道韞更是如數家珍。
誰家的兒子娶了誰家的女兒,哪家的子弟做了多大的官,家裏是誰做主。
這是女人之間的最常見的話題。
在看似無心的閑聊中,觀察女人的就坐次序,就能看出父親的門第。
留心她們的衣著裝束,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丈夫的實力。
再有各個家族的把柄,弱點,訴求,劣跡。
這些難以為外人覺察的家族秘辛。
也不過是在閑聊時拿來攀比的談資罷了。
謝道韞一邊從閑言碎語裏找出線索,一邊模仿著謝安的口吻,勸說這些豫州士族上表。
在一旁觀看的謝安,還打算謄寫一遍。
結果,她連字跡都模仿的分毫不差。
他隻需要拿起印章,蓋在落款處就行了。
“論才幹,謝家男丁無人能出幼度其右。”
見沒什麽事的謝安自言自語,坐到棋盤邊上。
“隻遜於其姊矣!”
北伐的造勢,已經確定好了。
現在還沒解決後勤的問題。
北府兵相當於私兵,由謝家承擔一切開支用度。
謝家現在隻能勉強維持家庭開支和軍隊消耗,再拿不出多餘的錢來進行北伐。
豫州士族願意提供除了實際援助以外的一切幫助。
八萬北府兵,一月的消耗,就頂得上朝廷一季的稅收。
這麽大的開支,朝廷負擔不起。
謝家對錢不感興趣,可軍隊不行。
錢從哪裏來呢?
謝安盯著棋盤,從棋局裏找出些頭緒。
“孤子?孤子!”
商人,逐利之輩。
原本對銅臭不屑一顧的謝安,把希望寄托在了前往吳郡的孤子上。
曆經兩漢三國的數十次政治風波而屹立不倒。
唯獨在八王之亂中吃了大虧。
以外戚身份專權的楊駿、楊珧、楊濟三兄弟,擁立齊王司馬攸失敗後,被楚王司馬瑋夷滅三族。
又因為楊駿名望和才能都稀鬆平常,人品又差專橫跋扈,把滿朝公卿都得罪一遍。
關中第一大姓,弘農楊氏,隨之倒台。
幸存的旁支小宗,從關中一路逃到了成都。
幸運的是,提前避開了五胡亂華,延續了家族。
不幸的是,因為八王之亂中的糟糕表現。
沒有任何有名望的家族願意和他們聯姻。
弘農楊氏,以經學傳家,沒有接觸玄學的成員。
連做名士的機會都沒有。
楊亮隻能做個梁州刺史,還因為有在前秦仕官的汙點,根本上不了台麵。
最後靠著太廟裏的武悼皇後楊芷,撈了一個世家的身份。
弘農楊氏隻能成為末流世家。
不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末流世家也是世家,總比寒門庶族好得多。
跟楊行秋預判的一樣。
在這個混亂又動蕩的時代,朝廷沒有精力去整理弘農楊氏的譜牒。
攀附冒認的寒門庶族,數不勝數。
可以說,是個姓楊的就說自己出身弘農楊氏。
家道中落的楊家人又巴不得有人來投靠,所以基本是來者不拒。
隻要一筆不算多的開支,就能成為世家子弟,有入仕做官的機會。
這樣劃算的投資,算是在門閥壟斷下,為數不多的上升渠道了。
謝道韞補充道。
“勸說楊家不是難事,潁川庾氏、潁陰荀氏,陽翟褚氏、辛氏,定陵杜氏,長社鍾氏等豫州士族,久離故土。隻需稍作拉攏,諒陳郡殷氏,亦不敢犯下眾怒,太原王氏,獨木難支,不足為慮!”
巧妙的設計。
和太原王氏,堅決不肯迴到苦寒的故土不同。
這些豫州士族,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
因為他們基本都擠在江南。
對於這些久居中土的南遷士族來說,江南跟豫州的故土相比,簡直就是蠻荒之地。
既要和江南士族為了土地田宅,鬥得不可開交。
又要和其他南遷士族爭權奪利,搶奪朝堂上的話語權。
現在隻要謝安出麵拉攏,讓他們能團結一致。
同為豫州士族的陳郡殷氏自然就會知難而退。
太原王氏雖是世家門閥,有弘農楊氏的教訓在,他們也不敢在明麵上得罪整個豫州士族。
謝安還是有些猶豫。
“豫州士族在朝中者,已有十餘家。未入世者,又分居各地,難以聯絡。”
僑寄法是為了安撫南遷士族,臨時推出的法令。
僑置的州郡縣,大多沒有按照原有分布安置,而是按照門第高低重新排布。
再加之,每次北伐至少能暫時恢複一部分原有州郡。
每次北伐失利,就要重新僑置州郡,安置南遷的士族和流民。
最後的結果是,一州下設多郡,一郡分處兩地,一縣從屬數郡。
這讓本就混亂的行政規劃,更加混亂不堪。
豫州士族,少說三四十家。
既要了解他們的門第次序,又要考慮他們的姻親關係。
還要開出合適的條件,讓他們都來支持北伐。
一時之間千頭萬緒,謝安一想起來就要頭痛。
“叔父稍坐,有我在,保證各家上表諫言!”
謝道韞不覺得為難,提筆開始寫信。
從她嫁進琅琊王氏那天起,她就在王家各門各戶之間斡旋。
王凝之終日不理政務,又給了她更多的機會接觸各個士族。
在吳郡和會稽郡爭奪土地的私鬥中,發現異常的部隊數量。
追查到顧辟疆管理山林,一直在往瀆壘輸送原木。
進而發現了顧家的繡樓,陸家的船廠,朱家的作坊,張家的茶園。
生產的貨物,從來沒在市麵上出現過,都從碼頭裝船,向北運輸。
靠岸的船隻,卸下的不是馬匹,就是流民和兵甲。
推理出吳郡四姓在顧辟疆的帶領下,跟北虜做著見不得光的生意。
至於僅憑楊旭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他在冒認攀附。
旭,從日,從九,意為大放光芒。
一個中落家族的子弟,怎會有如此大氣磅礴的名字。
對於讓謝安頭痛的士族背景,謝道韞更是如數家珍。
誰家的兒子娶了誰家的女兒,哪家的子弟做了多大的官,家裏是誰做主。
這是女人之間的最常見的話題。
在看似無心的閑聊中,觀察女人的就坐次序,就能看出父親的門第。
留心她們的衣著裝束,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丈夫的實力。
再有各個家族的把柄,弱點,訴求,劣跡。
這些難以為外人覺察的家族秘辛。
也不過是在閑聊時拿來攀比的談資罷了。
謝道韞一邊從閑言碎語裏找出線索,一邊模仿著謝安的口吻,勸說這些豫州士族上表。
在一旁觀看的謝安,還打算謄寫一遍。
結果,她連字跡都模仿的分毫不差。
他隻需要拿起印章,蓋在落款處就行了。
“論才幹,謝家男丁無人能出幼度其右。”
見沒什麽事的謝安自言自語,坐到棋盤邊上。
“隻遜於其姊矣!”
北伐的造勢,已經確定好了。
現在還沒解決後勤的問題。
北府兵相當於私兵,由謝家承擔一切開支用度。
謝家現在隻能勉強維持家庭開支和軍隊消耗,再拿不出多餘的錢來進行北伐。
豫州士族願意提供除了實際援助以外的一切幫助。
八萬北府兵,一月的消耗,就頂得上朝廷一季的稅收。
這麽大的開支,朝廷負擔不起。
謝家對錢不感興趣,可軍隊不行。
錢從哪裏來呢?
謝安盯著棋盤,從棋局裏找出些頭緒。
“孤子?孤子!”
商人,逐利之輩。
原本對銅臭不屑一顧的謝安,把希望寄托在了前往吳郡的孤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