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帶來的消息的確不止三間別墅。
卻也不是個好消息。
王國寶、王忱、王恭、殷仲堪四人,四下聯絡各地士族,朝中重臣。
以擁兵自重為名,一同上表彈劾謝安,迫使陳郡謝氏,讓出豫州兵權。
“梁州刺史朱序,轉任豫州刺史。至於叔父,解除太尉一職,升為太子太保。”
朱序,早年跟隨桓溫,東征西討將近二十年,可以說是一員大將。
沒有他相助,還真不能如此順利,擊退百萬秦軍,
可他是桓家的親信。
風水輪流轉,這次又該由譙國桓氏擔任北伐主力了。
從司馬睿在建康登基稱帝。
南遷士族,本地士族,司馬宗室,寒門流民。
四股力量在朝堂上,明爭暗鬥。
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南遷士族,借助扶持皇權來爭取政治地位。
以吳郡顧氏為首的本地士族,借助扶持皇權來保障自身利益。
司馬宗室,借助扶持皇權來攫取權力。
寒門流民,借助扶持皇權來維持生存。
皇權就建立在這四股力量之間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上。
自從祖逖擔任豫州刺史以來。
範陽祖氏、潁川庾氏、陳郡袁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
經由幾家,共同經營的豫州,完全有條件成為北伐的根基。
現在要把和陳郡謝氏關係親密的桓伊,換成和譙國桓氏親近的朱序。
司馬宗室的態度非常明顯。
陳郡謝氏趁早打消北伐的念頭,安安穩穩做個富家翁算了。
太原王氏出麵,配合打壓,也情有可原。
並州太原,苦寒之地,又麵臨著內遷部族的騷擾,他們本來就不願意迴去。
在江南,有著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還有僑寄法,可以免除這些南遷士族的賦稅。
就算跟本地士族在土地問題上爭得頭破血流,他們也願意繼續留在江南。
至於陳郡殷氏,出麵的理由更為充分。
因為他們算是北伐的受害者。
自從殷浩因為北伐失敗,遭到桓溫的彈劾,被廢為庶人。
他們做不到的事,也不希望其他士族能做到。
陳郡殷氏就開始堅定反對北伐。
當然上表彈劾殷浩的桓溫也好不到哪去。
三次北伐,沒有一次全勝,都是狼狽而歸。
從祖逖北伐開始,豫州就好像一個詛咒,凡是從這裏開始的北伐,全都失敗了。
就像陳郡謝氏靠著打壓譙國桓氏進而成為江左第一高門,南遷士族都想著借著打壓陳郡謝氏上位。
原本以為隻要辭讓了封賞,就能躲過一劫。
現在看來,是低估了整個朝廷對謝家的戒備和敵意。
由褚蒜子臨朝聽政而迅速崛起陳郡謝氏。
看來也最終要隨著司馬曜的親政而落幕。
要退也要退得從容不迫,那才稱得上第一高門。
謝安盯著棋盤,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既然要棄子,老夫上表請辭,迴會稽郡東山隱居。保全謝氏宗族為上。”
學祖逖,擊楫中流,謝安不是沒想過。
要是他能年輕三十歲,他就再賭一次。
即便最後憂憤而死,至少能得一個青史留名。
可他已經年逾六旬,又作為謝家的族長。
背負著一大家子人,他輸不起。
學桓溫,不能流芳後世,那就遺臭萬載,把持朝政,獨攬大權。
他又沒那麽大的野心。
謝家作為迅速崛起的門閥,家裏人口不多。
又要兼顧名士風骨和軍政大權。入世做官的人不多。
想要把持朝政,是沒有機會。
不如像殷浩那樣,自處於荒涼僻遠之處,終生飲酒清談,遊山玩水。
這樣的生活,原本屬於年輕的謝安。
如今又能迴到青年時代,這樣的結局正合他的心意。
“堂堂七尺男兒,稍遇挫折,便鬆散懈怠。東山隱居,不過是貪圖舞女歌姬,留戀飲酒作樂爾!”
進屋說話的人是,謝安的妻子,名士劉惔之妹。
謝道韞適時地進言。
“叔母所言極是!我一介女流,尚且顧念家國,叔父身居高位,豈可沉湎酒色!”
劉氏用手指戳了戳她的額頭。
“既是一介女流,朝中之事,如何得知?”
謝道韞捂嘴偷笑,卻不迴答。
謝石這才覺得不對。
王羲之一家,不論官職大小,沒有一個人關心軍政要務。
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謝石聽說,是個終日酒醉,請神起乩的狂人。
這種機密事務,她又是如何知曉。
“逢危必棄,孤子做活。既然小弟可遣人外出,孤子已落,何不速速相應。”
謝康這才搭上了話。
“阿姊和小侄不謀而合!此為阿兄所設,李代桃僵之計!”
謝道韞提醒說。
“若能說動江南大族相助,北伐可成!”
“奕石,你有此女,又得幼度。不枉為人父矣!”
謝安一聲長歎,關上了房門。
卻也不是個好消息。
王國寶、王忱、王恭、殷仲堪四人,四下聯絡各地士族,朝中重臣。
以擁兵自重為名,一同上表彈劾謝安,迫使陳郡謝氏,讓出豫州兵權。
“梁州刺史朱序,轉任豫州刺史。至於叔父,解除太尉一職,升為太子太保。”
朱序,早年跟隨桓溫,東征西討將近二十年,可以說是一員大將。
沒有他相助,還真不能如此順利,擊退百萬秦軍,
可他是桓家的親信。
風水輪流轉,這次又該由譙國桓氏擔任北伐主力了。
從司馬睿在建康登基稱帝。
南遷士族,本地士族,司馬宗室,寒門流民。
四股力量在朝堂上,明爭暗鬥。
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南遷士族,借助扶持皇權來爭取政治地位。
以吳郡顧氏為首的本地士族,借助扶持皇權來保障自身利益。
司馬宗室,借助扶持皇權來攫取權力。
寒門流民,借助扶持皇權來維持生存。
皇權就建立在這四股力量之間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上。
自從祖逖擔任豫州刺史以來。
範陽祖氏、潁川庾氏、陳郡袁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
經由幾家,共同經營的豫州,完全有條件成為北伐的根基。
現在要把和陳郡謝氏關係親密的桓伊,換成和譙國桓氏親近的朱序。
司馬宗室的態度非常明顯。
陳郡謝氏趁早打消北伐的念頭,安安穩穩做個富家翁算了。
太原王氏出麵,配合打壓,也情有可原。
並州太原,苦寒之地,又麵臨著內遷部族的騷擾,他們本來就不願意迴去。
在江南,有著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還有僑寄法,可以免除這些南遷士族的賦稅。
就算跟本地士族在土地問題上爭得頭破血流,他們也願意繼續留在江南。
至於陳郡殷氏,出麵的理由更為充分。
因為他們算是北伐的受害者。
自從殷浩因為北伐失敗,遭到桓溫的彈劾,被廢為庶人。
他們做不到的事,也不希望其他士族能做到。
陳郡殷氏就開始堅定反對北伐。
當然上表彈劾殷浩的桓溫也好不到哪去。
三次北伐,沒有一次全勝,都是狼狽而歸。
從祖逖北伐開始,豫州就好像一個詛咒,凡是從這裏開始的北伐,全都失敗了。
就像陳郡謝氏靠著打壓譙國桓氏進而成為江左第一高門,南遷士族都想著借著打壓陳郡謝氏上位。
原本以為隻要辭讓了封賞,就能躲過一劫。
現在看來,是低估了整個朝廷對謝家的戒備和敵意。
由褚蒜子臨朝聽政而迅速崛起陳郡謝氏。
看來也最終要隨著司馬曜的親政而落幕。
要退也要退得從容不迫,那才稱得上第一高門。
謝安盯著棋盤,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既然要棄子,老夫上表請辭,迴會稽郡東山隱居。保全謝氏宗族為上。”
學祖逖,擊楫中流,謝安不是沒想過。
要是他能年輕三十歲,他就再賭一次。
即便最後憂憤而死,至少能得一個青史留名。
可他已經年逾六旬,又作為謝家的族長。
背負著一大家子人,他輸不起。
學桓溫,不能流芳後世,那就遺臭萬載,把持朝政,獨攬大權。
他又沒那麽大的野心。
謝家作為迅速崛起的門閥,家裏人口不多。
又要兼顧名士風骨和軍政大權。入世做官的人不多。
想要把持朝政,是沒有機會。
不如像殷浩那樣,自處於荒涼僻遠之處,終生飲酒清談,遊山玩水。
這樣的生活,原本屬於年輕的謝安。
如今又能迴到青年時代,這樣的結局正合他的心意。
“堂堂七尺男兒,稍遇挫折,便鬆散懈怠。東山隱居,不過是貪圖舞女歌姬,留戀飲酒作樂爾!”
進屋說話的人是,謝安的妻子,名士劉惔之妹。
謝道韞適時地進言。
“叔母所言極是!我一介女流,尚且顧念家國,叔父身居高位,豈可沉湎酒色!”
劉氏用手指戳了戳她的額頭。
“既是一介女流,朝中之事,如何得知?”
謝道韞捂嘴偷笑,卻不迴答。
謝石這才覺得不對。
王羲之一家,不論官職大小,沒有一個人關心軍政要務。
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謝石聽說,是個終日酒醉,請神起乩的狂人。
這種機密事務,她又是如何知曉。
“逢危必棄,孤子做活。既然小弟可遣人外出,孤子已落,何不速速相應。”
謝康這才搭上了話。
“阿姊和小侄不謀而合!此為阿兄所設,李代桃僵之計!”
謝道韞提醒說。
“若能說動江南大族相助,北伐可成!”
“奕石,你有此女,又得幼度。不枉為人父矣!”
謝安一聲長歎,關上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