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小篆你都認識,我以前怎麽不知道?”


    楊行秋進了臥房,特意壓低了聲音。


    “葉家有不外傳的古書秘方,就是用小篆寫成的。”


    “上麵寫了什麽?”


    “都說了不能外傳!”


    楊行秋摸了摸她的頭。


    “不說就不說了,先研究一下眼前這卷天書吧!”


    三卷《太平要術》,剛剛好放進機關盒本來就不太大的空間。


    “那我念給你聽啊,天卷。夫太者,大通也,平者,寧和也。太平之世,民安其居,治之至也。”


    天卷作為第一卷,主要是論述太平道的政治理念。


    理論基礎就是黃老學說。


    黃老之學認為,宇宙萬法的源頭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既是最原始最基礎的客觀存在,又是最簡明最深邃的客觀規律。


    《太平要術》中繼續論證這一觀點,認為道既然能夠形成宇宙萬法,證明道並非是無意識的,而是具有名為皇天的自然意誌。


    在皇天的推動下,有了不為人類主觀意識所轉移的客觀規律,稱之為天理正道。


    隻要能夠遵循天理正道,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類社會都能夠正常運行。


    這就是三皇五帝,唐堯虞舜,夏禹商湯,這些上古先王能夠統禦萬民的方法。


    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太平要術》裏提出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


    按照天理正道運行的太平世界。


    在這個太平世界裏,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


    那麽要如何建設這個太平世界呢?


    “廢天子,黜群臣,殺豪強,撥亂世,反諸正。”


    裏麵還夾雜了一段可能是來自大賢良師張角的銳評,在楊行秋的理解中,是這個樣子的。


    “你說,大漢王朝,一屆一屆換過多少真命天子了?改過不啦!換湯不換藥啊!人家漢文帝也有理由說的。


    我用的是什麽學說?我用的黃老學說。儒家提出這是什麽學說,你叫天子去用?


    大漢皇帝現在是什麽水平,就這麽幾個人,你劉宏什麽的都在當皇帝!


    他能當嗎?當不了,沒這個能力知道吧!


    再下去要降天災了,天災完了鬧饑荒,再發瘟疫,接下來就激起民變了。”


    “另一方麵來說,提出廢史立牧的劉焉,是最早開始備戰亂世的諸侯。”


    “哦呦!謝天謝地,我已經說了你像這樣的亂世,朝廷本身就沒有打好基礎,誰能保證像鮮卑或者羌狄,發動入侵的時候他能贏啊!


    務實一點,我勸你們,把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這個理念先搞懂,無為而治,與民生息的理念蠻好的,你去把他換了幹什麽?你告訴我。


    在洛陽鬧了個黨錮之禍,你倒告訴我怎麽解釋呢?臉都不要了!”


    總之,在這個太平世界,遵循天理正道,無為而治的天師是僅存的管理者,其他形式的行政人員都不複存在,形成政教合一的組織形式。


    至於如何統禦萬民,就更為直接了。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欲使民不亂。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用愚民政策和鬆散體製來進行集體管理。


    那如何去對抗朝廷和遊牧民族的入侵呢?


    在政教合一的組織形式下,先在偏僻的農村,將民眾聚集起來,稱之為一方。


    每方設置渠帥一名,既負責傳道也負責練兵,不斷打擊消滅豪強地主,發放糧食,均分土地,同時向城市內部進行滲透,散播讖言,擾亂秩序,吸收流民,壯大隊伍,按照皇天的指引,順其自然奪取政權。


    之後,利用宗教遠征向全世界傳播太平道,建立一個完全的太平世界。


    “這書寫得好奇怪啊!”


    念完了天卷,照本宣科的葉陽鶴並不能完全理解書裏的內容。


    “不奇怪,不奇怪。”


    楊行秋知道,女友完全對政治不感興趣,自然是沒法理解裏麵的內容。


    “因為安那其媽媽愛著她的孩子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女友穿越到東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十十寸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十十寸雨並收藏和女友穿越到東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