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迴答盧老夫人的質問,王賢壯起膽子說。
“是小人從書上看來的!”
不怪盧老夫人生氣。
王賢看過的書不少,在沒有文化審查製度的時代,其中難免有些不符合封建主義價值觀的內容。
太甲,是商湯之孫。商湯去世時,長子太丁已經離世。
兄終弟及,太丁的弟弟外丙、仲壬先後繼任商王。
外丙、仲壬繼位不久後就死去。伊尹立太丁長子太甲為王。
可太甲稱王以後,不修德政,昏暗暴虐。
伊尹便在商湯墓所在桐地,修建桐宮,他把太甲送入桐宮反省,之後代他行政。
三年後,太甲已經悔過自新。
伊尹見到太甲的轉變,親自到桐宮迎接,恢複太甲王位,自己仍舊為臣。
太甲複位後勤修德政,以身作則,諸侯歸服,百姓安寧。
在儒家正統的角度上,伊尹是“居上克明,為下克忠”的聖人形象。
和儒家正統的《孟子》、《左傳》的記載相左。
《竹書紀年》是這樣記載伊尹和太甲的關係。
“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複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準發魏襄王墓,得竹書數十車。
是為《竹書紀年》,也叫《汲塚紀年》。
魏襄王,孟子曰。“望之不似人君”,說的就是他。
在三分歸晉的時代,挖出一本三家分晉後編成的史書。
很難不讓人想到。
得國不正的司馬炎,為了掩蓋司馬氏的篡權史,用這種陰謀論給篡位提供理論支持。
楊行秋心裏很清楚。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當現實生活需要時,死去的曆史就會複活。
盧老夫人明顯是在,拿王賢無心說出的幾句話來敲打自己。
所謂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麵而朝群臣。
不過是王莽篡奪天子之權的借口而已。
王賢當然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抹黑聖人就是在抨擊經學,抨擊經學就是在否定忠孝。
對於盧老夫人這個掌權人來說。
鼓動著牛家莊犯上作亂是可以接受的。
造反要造到自己頭上,那是萬萬不能夠的。
從曆史的角度上,楊行秋對這個時代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
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皇權衰落。
曹丕篡漢,司馬懿篡魏,劉裕篡晉,簫道成篡宋,陳霸先篡梁。
篡權自立是魏晉南北朝的主線。
如同春秋戰國,禮崩樂壞。
這個時代的當權者,無時無刻不擔憂著自己的地位。
盧老夫人也不算是反應過激。
“汝不過一小民爾,妄議伊周之事!”
侮辱儒家的精神偶像,盧老夫人自然是怒不可遏。
葉陽鶴不明白,她為什麽要生氣。
“消消氣,生氣對身體不好!”
盧老夫人想起自己因為生氣而病倒,趕緊唿出幾口氣,拍了拍胸口。
“不必多言,割去舌頭,免得再說些大逆不道的話來!”
有這個必要嗎?
楊行秋心頭一驚,正想說幾句話勸勸她,順便表表忠心。
王賢猛地站起身,跟盧老夫人說。
“周公殺管叔,周公,弟也,管叔,兄也。然誅暴禁亂,以安周室。周公之過,不亦宜乎?”
這是把孟子搬出來了。
楊行秋看著王賢用著自己的套路開始反擊,非常欣慰。
不愧是自己的徒弟。
伊尹周公被當做模範,靠的是他們的安邦定國的功績,而不是完美無缺的道德。
“周公屏成王,天下不稱貪。伊尹放太甲,天下不稱戾。”
縱然他們真的大權獨攬,也是為了社稷的考量。
盧老夫人還在平複心情,自然是不會反駁。
“周公屏成王,非擅也,成王歸周政,非奪也。猶伊尹之於太甲也。彰仁德之政,明君臣之義,非聖人莫之能為。”
在王賢的思想中,權力,要在德行和能力達到與之相適應的水平後交接,不是靠陰謀詭計能奪取的。
“有天下者,德必若堯舜。失天下者,必若桀紂者也。”
說完這句,王賢靜靜地看著躲在後堂的人影。
你是要做聖王還是要做暴君。
偷聽了半天的牛尚,發覺大家都不說話了。
感覺自己可以發表一下意見了。
“娘,俺認字不多,也知聖人的忠恕之道。不如饒了他這迴。”
“這是勞宮穴,這是合穀穴,生氣的時候就按一按。”
葉陽鶴抓著盧老夫人的手,用拇指按壓著讓人放鬆的穴位。
盧老夫人緩了好一陣,開口道。
“楊先生,內有賢妻,外出高徒,必是大才。”
“老夫人過譽,在下實不敢當!”
楊行秋還在謙虛,盧老夫人更是直接了當。
“尚兒,還不過來拜師!”
楊行秋看著從後堂鑽出來的牛尚,又想起了那個名場麵。
“比如我是私塾先生,不管他家多有錢,我想去我就能去,我不想去我還不去。”
“他家的牌位,天地君親師。我在那裏一坐,他的爺爺奶奶先給我磕頭,爹媽給我磕。”
“一家人全磕完了,小孩恭恭敬敬給我磕大頭。”
“是小人從書上看來的!”
不怪盧老夫人生氣。
王賢看過的書不少,在沒有文化審查製度的時代,其中難免有些不符合封建主義價值觀的內容。
太甲,是商湯之孫。商湯去世時,長子太丁已經離世。
兄終弟及,太丁的弟弟外丙、仲壬先後繼任商王。
外丙、仲壬繼位不久後就死去。伊尹立太丁長子太甲為王。
可太甲稱王以後,不修德政,昏暗暴虐。
伊尹便在商湯墓所在桐地,修建桐宮,他把太甲送入桐宮反省,之後代他行政。
三年後,太甲已經悔過自新。
伊尹見到太甲的轉變,親自到桐宮迎接,恢複太甲王位,自己仍舊為臣。
太甲複位後勤修德政,以身作則,諸侯歸服,百姓安寧。
在儒家正統的角度上,伊尹是“居上克明,為下克忠”的聖人形象。
和儒家正統的《孟子》、《左傳》的記載相左。
《竹書紀年》是這樣記載伊尹和太甲的關係。
“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複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準發魏襄王墓,得竹書數十車。
是為《竹書紀年》,也叫《汲塚紀年》。
魏襄王,孟子曰。“望之不似人君”,說的就是他。
在三分歸晉的時代,挖出一本三家分晉後編成的史書。
很難不讓人想到。
得國不正的司馬炎,為了掩蓋司馬氏的篡權史,用這種陰謀論給篡位提供理論支持。
楊行秋心裏很清楚。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當現實生活需要時,死去的曆史就會複活。
盧老夫人明顯是在,拿王賢無心說出的幾句話來敲打自己。
所謂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麵而朝群臣。
不過是王莽篡奪天子之權的借口而已。
王賢當然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抹黑聖人就是在抨擊經學,抨擊經學就是在否定忠孝。
對於盧老夫人這個掌權人來說。
鼓動著牛家莊犯上作亂是可以接受的。
造反要造到自己頭上,那是萬萬不能夠的。
從曆史的角度上,楊行秋對這個時代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
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皇權衰落。
曹丕篡漢,司馬懿篡魏,劉裕篡晉,簫道成篡宋,陳霸先篡梁。
篡權自立是魏晉南北朝的主線。
如同春秋戰國,禮崩樂壞。
這個時代的當權者,無時無刻不擔憂著自己的地位。
盧老夫人也不算是反應過激。
“汝不過一小民爾,妄議伊周之事!”
侮辱儒家的精神偶像,盧老夫人自然是怒不可遏。
葉陽鶴不明白,她為什麽要生氣。
“消消氣,生氣對身體不好!”
盧老夫人想起自己因為生氣而病倒,趕緊唿出幾口氣,拍了拍胸口。
“不必多言,割去舌頭,免得再說些大逆不道的話來!”
有這個必要嗎?
楊行秋心頭一驚,正想說幾句話勸勸她,順便表表忠心。
王賢猛地站起身,跟盧老夫人說。
“周公殺管叔,周公,弟也,管叔,兄也。然誅暴禁亂,以安周室。周公之過,不亦宜乎?”
這是把孟子搬出來了。
楊行秋看著王賢用著自己的套路開始反擊,非常欣慰。
不愧是自己的徒弟。
伊尹周公被當做模範,靠的是他們的安邦定國的功績,而不是完美無缺的道德。
“周公屏成王,天下不稱貪。伊尹放太甲,天下不稱戾。”
縱然他們真的大權獨攬,也是為了社稷的考量。
盧老夫人還在平複心情,自然是不會反駁。
“周公屏成王,非擅也,成王歸周政,非奪也。猶伊尹之於太甲也。彰仁德之政,明君臣之義,非聖人莫之能為。”
在王賢的思想中,權力,要在德行和能力達到與之相適應的水平後交接,不是靠陰謀詭計能奪取的。
“有天下者,德必若堯舜。失天下者,必若桀紂者也。”
說完這句,王賢靜靜地看著躲在後堂的人影。
你是要做聖王還是要做暴君。
偷聽了半天的牛尚,發覺大家都不說話了。
感覺自己可以發表一下意見了。
“娘,俺認字不多,也知聖人的忠恕之道。不如饒了他這迴。”
“這是勞宮穴,這是合穀穴,生氣的時候就按一按。”
葉陽鶴抓著盧老夫人的手,用拇指按壓著讓人放鬆的穴位。
盧老夫人緩了好一陣,開口道。
“楊先生,內有賢妻,外出高徒,必是大才。”
“老夫人過譽,在下實不敢當!”
楊行秋還在謙虛,盧老夫人更是直接了當。
“尚兒,還不過來拜師!”
楊行秋看著從後堂鑽出來的牛尚,又想起了那個名場麵。
“比如我是私塾先生,不管他家多有錢,我想去我就能去,我不想去我還不去。”
“他家的牌位,天地君親師。我在那裏一坐,他的爺爺奶奶先給我磕頭,爹媽給我磕。”
“一家人全磕完了,小孩恭恭敬敬給我磕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