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了皇帝司馬曜要聯合太原王氏,打壓謝氏。
謝玄也必須做好準備。
“寄奴,來!”
劉裕立刻來到謝玄的麵前。
“將軍!”
桓伊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
“近來辛苦,飲杯熱酒!”
謝玄斟了滿滿一大杯酒,遞給了劉裕。
劉裕雙手接過,一仰脖,一飲而盡。
“卑職,受之有愧。”
劉裕就是再糊塗,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事。
“無妨!複飲一杯!”
短短幾日,就能造這麽一間別墅。
劉裕的管理能力已經能夠得到了謝玄的認可。
而且能夠還原度如此之高,足見其觀察力、記憶力非凡。
隻是太過急躁。
優點和缺點都太過明顯。
劉裕飲完了杯中酒。
謝玄又來了興致。
“野王,可否吹奏一曲,”
桓伊欣然應允。
劉裕欣賞不來音樂,謝玄一把拉住他,讓他坐到自己旁邊。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謝玄跟劉裕講起了音樂的作用。
“音樂者,動蕩血脈,通流精神。卿氣躁性急,必有肝陽上亢,天有五音,人有五髒,五髒相音。”
隨著謝玄的論述,精通樂理的桓伊適時地吹奏其對應的音樂。
宛如清泉在石上跳躍,流淌出潺潺的旋律。
清脆而悠長的音符在空氣中跳躍,每一個音符都有著山澗清泉的純淨。
第一次耐著性子,聽音樂的劉裕隻覺得眼前出現了一座壯麗的高山。
山脈連綿起伏,層巒疊嶂,仿佛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大地上。高聳入雲,直插雲霄,矗立在天際,盡顯其雄偉與威嚴。
峽穀深邃幽長,兩側峭壁如削,崖壁上怪石嶙峋,形態各異。
席間的眾人聽著悠揚的旋律,連續緊繃了幾天的神經也放鬆下來。
桓伊吹奏中,時不時地看向劉裕。
看著他閉起眼睛,靜靜地欣賞。
難道自己又要多一位知音?
一曲奏完。
劉裕許久才緩過神來。
“卿以為如何?”
謝玄詢問劉裕的感受。
“山,雲霧繚繞,竟如仙境!”
“正是!此曲名為《高山》,角音入肝,疏肝解鬱,調暢情誌。”
謝玄說完,劉裕這才發覺音樂的妙處。
不僅是精神和心情上的放鬆,好像身體也變得更加的舒適。
劉裕的臉上現出驚異的神色。
作為演奏者的桓伊,更是興奮,隻是沒有表現出來。
知音能夠深刻理解和欣賞演奏者的音樂作品。
理解和欣賞不僅僅是表麵上的好聽或不好聽,而是能夠深入到音樂的內在,感知到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這種被理解和認同的感覺對於演奏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桓伊的心情好了許多,他往常都是隻奏一曲。
今天他破例,又拿起笛子,再一次吹奏起來。
謝玄看著桓伊複奏一曲,又講起了樂理。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宮亂則荒,商亂則捶,角亂則憂,徵亂則哀,羽亂則危。”
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雲:\"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韻合歌管,請以箏歌,並請一吹笛人。”
孝武帝司馬曜召桓伊飲宴,謝安侍坐於旁。司馬曜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順從,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後放下笛子說:“臣彈箏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樂調,配合歌唱,請允許愚臣彈箏歌唱,並請一人來吹笛。”
帝彌賞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
司馬曜欣賞其性情的放達直率,便允許他召來奴仆。奴仆吹奏笛子,桓伊便彈箏而歌唱曹植的《怨歌行》。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曹叡巡幸長安,謠傳帝崩於長安,從駕欲立曹植,因此曹叡對曹植產生疑忌,曹植作此詩明誌。
桓伊演奏出悲怨淒涼的旋律,確實打動了司馬曜。
由於王國寶的挑撥離間,孝武帝司馬曜和太尉謝安的關係極為緊張。
經過了桓伊的勸諫,司馬曜才放心讓謝安調動大軍。
如果沒有桓伊,謝玄也沒有機會以寡擊眾,立下如此不世之功。
在心裏默默佩服起桓伊的不凡才幹。
謝玄暫時放下了種種愁緒,在悠揚的旋律之中,享受著片刻的安寧。
而再次欣賞起音樂的劉裕,眼前出現了一條奔流不息的長川。
謝玄也必須做好準備。
“寄奴,來!”
劉裕立刻來到謝玄的麵前。
“將軍!”
桓伊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
“近來辛苦,飲杯熱酒!”
謝玄斟了滿滿一大杯酒,遞給了劉裕。
劉裕雙手接過,一仰脖,一飲而盡。
“卑職,受之有愧。”
劉裕就是再糊塗,也知道自己做錯了事。
“無妨!複飲一杯!”
短短幾日,就能造這麽一間別墅。
劉裕的管理能力已經能夠得到了謝玄的認可。
而且能夠還原度如此之高,足見其觀察力、記憶力非凡。
隻是太過急躁。
優點和缺點都太過明顯。
劉裕飲完了杯中酒。
謝玄又來了興致。
“野王,可否吹奏一曲,”
桓伊欣然應允。
劉裕欣賞不來音樂,謝玄一把拉住他,讓他坐到自己旁邊。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謝玄跟劉裕講起了音樂的作用。
“音樂者,動蕩血脈,通流精神。卿氣躁性急,必有肝陽上亢,天有五音,人有五髒,五髒相音。”
隨著謝玄的論述,精通樂理的桓伊適時地吹奏其對應的音樂。
宛如清泉在石上跳躍,流淌出潺潺的旋律。
清脆而悠長的音符在空氣中跳躍,每一個音符都有著山澗清泉的純淨。
第一次耐著性子,聽音樂的劉裕隻覺得眼前出現了一座壯麗的高山。
山脈連綿起伏,層巒疊嶂,仿佛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大地上。高聳入雲,直插雲霄,矗立在天際,盡顯其雄偉與威嚴。
峽穀深邃幽長,兩側峭壁如削,崖壁上怪石嶙峋,形態各異。
席間的眾人聽著悠揚的旋律,連續緊繃了幾天的神經也放鬆下來。
桓伊吹奏中,時不時地看向劉裕。
看著他閉起眼睛,靜靜地欣賞。
難道自己又要多一位知音?
一曲奏完。
劉裕許久才緩過神來。
“卿以為如何?”
謝玄詢問劉裕的感受。
“山,雲霧繚繞,竟如仙境!”
“正是!此曲名為《高山》,角音入肝,疏肝解鬱,調暢情誌。”
謝玄說完,劉裕這才發覺音樂的妙處。
不僅是精神和心情上的放鬆,好像身體也變得更加的舒適。
劉裕的臉上現出驚異的神色。
作為演奏者的桓伊,更是興奮,隻是沒有表現出來。
知音能夠深刻理解和欣賞演奏者的音樂作品。
理解和欣賞不僅僅是表麵上的好聽或不好聽,而是能夠深入到音樂的內在,感知到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這種被理解和認同的感覺對於演奏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桓伊的心情好了許多,他往常都是隻奏一曲。
今天他破例,又拿起笛子,再一次吹奏起來。
謝玄看著桓伊複奏一曲,又講起了樂理。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宮亂則荒,商亂則捶,角亂則憂,徵亂則哀,羽亂則危。”
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雲:\"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韻合歌管,請以箏歌,並請一吹笛人。”
孝武帝司馬曜召桓伊飲宴,謝安侍坐於旁。司馬曜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順從,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後放下笛子說:“臣彈箏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樂調,配合歌唱,請允許愚臣彈箏歌唱,並請一人來吹笛。”
帝彌賞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
司馬曜欣賞其性情的放達直率,便允許他召來奴仆。奴仆吹奏笛子,桓伊便彈箏而歌唱曹植的《怨歌行》。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曹叡巡幸長安,謠傳帝崩於長安,從駕欲立曹植,因此曹叡對曹植產生疑忌,曹植作此詩明誌。
桓伊演奏出悲怨淒涼的旋律,確實打動了司馬曜。
由於王國寶的挑撥離間,孝武帝司馬曜和太尉謝安的關係極為緊張。
經過了桓伊的勸諫,司馬曜才放心讓謝安調動大軍。
如果沒有桓伊,謝玄也沒有機會以寡擊眾,立下如此不世之功。
在心裏默默佩服起桓伊的不凡才幹。
謝玄暫時放下了種種愁緒,在悠揚的旋律之中,享受著片刻的安寧。
而再次欣賞起音樂的劉裕,眼前出現了一條奔流不息的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