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不僅是工程文件,還是工程的語言,是設計和生產溝通交流的媒介!”
楊行秋拿著微微發藍的紙張,突然想起上專業課時,教授說過的話。
製圖學,有著悠久的曆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可以繪製圖樣,製造工具。
製圖學發展成一門學科,則要從西晉裴秀繪製《禹貢地域圖》開始。
運用比例尺和投影技術,將名山、大川、城鎮、鄉村等各種地理要素標示在圖上。
裴秀也因此被稱為“製圖學之父”。
公元十八世紀,法國科學家加斯帕爾·蒙日創立了畫法幾何學,奠定了製圖理論的基礎。
有了圖紙,設計人員可以把自己設想的機器部件用一張圖紙上的平麵圖形表示出來。
圖紙到了工廠,工人可以根據這平麵圖形立即想象出該部件的實際形狀,並把它製造出來。
沒有畫法幾何學,機器的大規模投產和工業革命是不可能實現的。
為什麽放著計算機製圖不用,還要學尺規作圖呢?
現在,楊行秋慶幸自己還算認真的學習了課程。
“王賢, 為師現要傳授製圖之法,仔細觀摩學習!”
“弟子明白!”
王賢有一套做木工活的工具,剛好好可以拿來製圖。
直尺,圓規都有了。
再把木炭磨尖當鉛筆用。
楊行秋開始思考起要設計的內容。
用蒸汽機就需要鍋爐,那就先從鍋爐開始設計吧。
楊行秋做好了準備,拿來一塊大小合適的木板當做繪圖板開始了製圖。
首先是,圖框。
“沒有圖框,就不能叫圖紙!”
楊行秋迴想著老教授的教誨,按著規範認真地畫好圖框。
然後是右下角的標題欄
“你們記住,要對圖紙負責,留下日期和自己的名字,曆史會記住你們的過錯和功績。”
畫好標題欄,楊行秋寫下。
時間:公元383年11月
製圖:楊行秋
審核:楊行秋
至於要設計一款什麽樣的鍋爐,楊行秋也早就有了預想。
按照牛鈞展示過的鑄造工藝,可以試著做個小型往複式鍋爐。
往複式鍋爐金屬用量少,製造組裝快,維護成本低,
楊行秋馬上開始計算。
小型鍋爐,工作壓力1.25mpa,額定蒸發量10t\/h。
由額定蒸發量可計算出熱功率。
1t\/h≈60x104kcal\/h≈0.7mw≈71.1bhp
也就是說這個鍋爐的功率可以達到7兆瓦,711馬力。
讓他們見識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澎湃動力吧!
楊行秋接著計算。
無煙煤熱值,25.12-32.65mj\/kg。
一個小時要1噸多的煤炭。
還好牛家莊煤炭供應充足。
接下來是熱力計算。
空氣平衡、空氣和煙氣量、煙氣特性、鍋爐熱平衡。
需要經過一係列計算,查表的操作。
楊行秋記憶力和算力過人,很快算出了尺寸。
堆置固體燃料的爐排,麵積10平方米。
爐膛前拱50°,覆蓋率50%,後拱15°,覆蓋率60%。
容積33.78立方米,高度3.378米。
前牆總麵積8.8平方米,後牆總麵積11平方米。
左右側牆麵積23.888平方米,頂棚麵積22.158平方米。
則爐膛總容積為52.554立方米。
數據齊全,楊行秋準備畫圖。
不過看著手裏的尺子,楊行秋才發現哪裏不對。
自己是按公製單位計算,畫圖用的尺規還是市製單位。
“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不管什麽樣的困難也不怕,自己動手,發展生產,克服困難。”
楊行秋又想起了些隻言片語。
延安的窯洞裏都能造出機床和柴油機。
一個鍋爐而已,算得了什麽呢?
楊行秋直接開始進行單位換算,這無疑又增大了工作量。
“王賢,圖紙要用三視圖來畫,從上麵、左麵、正麵三個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空間幾何體,畫出的圖形就是三視圖。看好,這是正視圖。”
楊行秋邊畫邊給王賢講解著製圖的要點。
王賢能夠理解,因為做木匠活離不開作圖。
“正視圖,要確定主視投影方向,首先放置組合體,選擇組合體自然平穩的放置位置。並使組合體的表麵相對於投影麵盡可能多地處於平行或垂直的位置。”
楊行秋介紹著製圖的原則,王賢聽得很認真。
“先畫實形體後畫中空的形體;先畫大形體後畫小形體;先畫輪廓,後畫細節。”
“可見輪廓線,用粗實線,不可見輪廓線,用細實線,區分剖視圖用波浪線,箭頭用來標明尺寸。”
標尺寸的時候,還不能寫阿拉伯數字,用漢字來標注。
這讓楊行秋很不習慣。
而且畫角度的時候,還沒有量角器用。
“王賢拿個角尺過來!”
“尊師,角尺是何物?”
楊行秋光顧著畫圖,忘了這時候木匠畫角的工具,還不叫角尺。
“方尺,拿方尺來。”
王賢趕快遞上方尺。
方尺貼合在直線上方,將直角的頂點放置好,就可以在測量板上找到對應角度的位置。
楊行秋佩服起古人的智慧,解決了工程製圖上的問題。
然後是,計算鍋爐管束。
鍋爐管束在鍋爐中,用於吸收對流傳熱,一束由上升管和下降管組成的密集錯列排行的管係。管束內水變成蒸汽,由下往上運動,其主要作用就是吸收熱量傳給水和蒸汽和作為鍋爐水循環的上升部分。
需要三組,共計九十根管線。
管長為1260mm,直徑50mm。
然後是煙管管束,主要作用是傳遞熱能。煙氣通過管係流動,與煙管內壁接觸,將熱量傳遞給水或蒸汽。
另一個作用是處理煙氣排放和控製汙染物。在燃燒過程中,鍋爐產生的煙氣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管係將煙氣引導至煙囪,實現煙氣排放和汙染物的控製。
循環水係統也通過煙管管束與鍋爐爐膛相連,形成封閉的循環水路,起到冷卻和換熱的作用。煙氣的傳熱作用可以吸收熱量,降低煤氣溫度,防止因溫度過高而引起鍋爐爆炸。
通過計算可得,共需147根管線,管長5.58m,直徑70mm。
最後是強度計算。
鍋殼筒體計算,煙管平板區計算,凸型部分計算,上集箱部分計算,下集箱部分計算,安全閥計算。
楊行秋一一計算出結果,並按照比例畫出圖紙。
看著眼前精細嚴謹的圖紙,王賢已經可以想象出立體的輪廓了。
隻是,鍋又不像鍋,爐又不像爐,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尊師,此物甚是奇特,不知是何物?”
楊行秋擦了擦額頭的的汗水,說。
“這就是鍋爐!”
王賢當然沒聽說過,立刻思考起它的用途。
楊行秋覺得讓他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也不錯。
下一張圖紙,才是重頭戲。
楊行秋拿著微微發藍的紙張,突然想起上專業課時,教授說過的話。
製圖學,有著悠久的曆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可以繪製圖樣,製造工具。
製圖學發展成一門學科,則要從西晉裴秀繪製《禹貢地域圖》開始。
運用比例尺和投影技術,將名山、大川、城鎮、鄉村等各種地理要素標示在圖上。
裴秀也因此被稱為“製圖學之父”。
公元十八世紀,法國科學家加斯帕爾·蒙日創立了畫法幾何學,奠定了製圖理論的基礎。
有了圖紙,設計人員可以把自己設想的機器部件用一張圖紙上的平麵圖形表示出來。
圖紙到了工廠,工人可以根據這平麵圖形立即想象出該部件的實際形狀,並把它製造出來。
沒有畫法幾何學,機器的大規模投產和工業革命是不可能實現的。
為什麽放著計算機製圖不用,還要學尺規作圖呢?
現在,楊行秋慶幸自己還算認真的學習了課程。
“王賢, 為師現要傳授製圖之法,仔細觀摩學習!”
“弟子明白!”
王賢有一套做木工活的工具,剛好好可以拿來製圖。
直尺,圓規都有了。
再把木炭磨尖當鉛筆用。
楊行秋開始思考起要設計的內容。
用蒸汽機就需要鍋爐,那就先從鍋爐開始設計吧。
楊行秋做好了準備,拿來一塊大小合適的木板當做繪圖板開始了製圖。
首先是,圖框。
“沒有圖框,就不能叫圖紙!”
楊行秋迴想著老教授的教誨,按著規範認真地畫好圖框。
然後是右下角的標題欄
“你們記住,要對圖紙負責,留下日期和自己的名字,曆史會記住你們的過錯和功績。”
畫好標題欄,楊行秋寫下。
時間:公元383年11月
製圖:楊行秋
審核:楊行秋
至於要設計一款什麽樣的鍋爐,楊行秋也早就有了預想。
按照牛鈞展示過的鑄造工藝,可以試著做個小型往複式鍋爐。
往複式鍋爐金屬用量少,製造組裝快,維護成本低,
楊行秋馬上開始計算。
小型鍋爐,工作壓力1.25mpa,額定蒸發量10t\/h。
由額定蒸發量可計算出熱功率。
1t\/h≈60x104kcal\/h≈0.7mw≈71.1bhp
也就是說這個鍋爐的功率可以達到7兆瓦,711馬力。
讓他們見識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澎湃動力吧!
楊行秋接著計算。
無煙煤熱值,25.12-32.65mj\/kg。
一個小時要1噸多的煤炭。
還好牛家莊煤炭供應充足。
接下來是熱力計算。
空氣平衡、空氣和煙氣量、煙氣特性、鍋爐熱平衡。
需要經過一係列計算,查表的操作。
楊行秋記憶力和算力過人,很快算出了尺寸。
堆置固體燃料的爐排,麵積10平方米。
爐膛前拱50°,覆蓋率50%,後拱15°,覆蓋率60%。
容積33.78立方米,高度3.378米。
前牆總麵積8.8平方米,後牆總麵積11平方米。
左右側牆麵積23.888平方米,頂棚麵積22.158平方米。
則爐膛總容積為52.554立方米。
數據齊全,楊行秋準備畫圖。
不過看著手裏的尺子,楊行秋才發現哪裏不對。
自己是按公製單位計算,畫圖用的尺規還是市製單位。
“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不管什麽樣的困難也不怕,自己動手,發展生產,克服困難。”
楊行秋又想起了些隻言片語。
延安的窯洞裏都能造出機床和柴油機。
一個鍋爐而已,算得了什麽呢?
楊行秋直接開始進行單位換算,這無疑又增大了工作量。
“王賢,圖紙要用三視圖來畫,從上麵、左麵、正麵三個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空間幾何體,畫出的圖形就是三視圖。看好,這是正視圖。”
楊行秋邊畫邊給王賢講解著製圖的要點。
王賢能夠理解,因為做木匠活離不開作圖。
“正視圖,要確定主視投影方向,首先放置組合體,選擇組合體自然平穩的放置位置。並使組合體的表麵相對於投影麵盡可能多地處於平行或垂直的位置。”
楊行秋介紹著製圖的原則,王賢聽得很認真。
“先畫實形體後畫中空的形體;先畫大形體後畫小形體;先畫輪廓,後畫細節。”
“可見輪廓線,用粗實線,不可見輪廓線,用細實線,區分剖視圖用波浪線,箭頭用來標明尺寸。”
標尺寸的時候,還不能寫阿拉伯數字,用漢字來標注。
這讓楊行秋很不習慣。
而且畫角度的時候,還沒有量角器用。
“王賢拿個角尺過來!”
“尊師,角尺是何物?”
楊行秋光顧著畫圖,忘了這時候木匠畫角的工具,還不叫角尺。
“方尺,拿方尺來。”
王賢趕快遞上方尺。
方尺貼合在直線上方,將直角的頂點放置好,就可以在測量板上找到對應角度的位置。
楊行秋佩服起古人的智慧,解決了工程製圖上的問題。
然後是,計算鍋爐管束。
鍋爐管束在鍋爐中,用於吸收對流傳熱,一束由上升管和下降管組成的密集錯列排行的管係。管束內水變成蒸汽,由下往上運動,其主要作用就是吸收熱量傳給水和蒸汽和作為鍋爐水循環的上升部分。
需要三組,共計九十根管線。
管長為1260mm,直徑50mm。
然後是煙管管束,主要作用是傳遞熱能。煙氣通過管係流動,與煙管內壁接觸,將熱量傳遞給水或蒸汽。
另一個作用是處理煙氣排放和控製汙染物。在燃燒過程中,鍋爐產生的煙氣中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管係將煙氣引導至煙囪,實現煙氣排放和汙染物的控製。
循環水係統也通過煙管管束與鍋爐爐膛相連,形成封閉的循環水路,起到冷卻和換熱的作用。煙氣的傳熱作用可以吸收熱量,降低煤氣溫度,防止因溫度過高而引起鍋爐爆炸。
通過計算可得,共需147根管線,管長5.58m,直徑70mm。
最後是強度計算。
鍋殼筒體計算,煙管平板區計算,凸型部分計算,上集箱部分計算,下集箱部分計算,安全閥計算。
楊行秋一一計算出結果,並按照比例畫出圖紙。
看著眼前精細嚴謹的圖紙,王賢已經可以想象出立體的輪廓了。
隻是,鍋又不像鍋,爐又不像爐,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尊師,此物甚是奇特,不知是何物?”
楊行秋擦了擦額頭的的汗水,說。
“這就是鍋爐!”
王賢當然沒聽說過,立刻思考起它的用途。
楊行秋覺得讓他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也不錯。
下一張圖紙,才是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