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孫權相比,劉裕的成就要大得多。
破桓玄勤王定難、除異己獨攬大權。
滅南燕、蕩盧循、平荊益、破後秦。
最終稱帝建國。
任何一項都是孫權難以企及的。
但是孫權和劉裕作為坐鎮江南的統治者,比南宋的皇帝們不知高到哪裏去了?
那要不要站到風口上,轉投劉裕呢?
熟知曆史的楊行秋,可不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可能是出身寒微的緣故,劉裕在急於求成中一路狂奔。
以最迅速直接的手段消滅了所有敵人後,劉裕在朝中的威望一時無兩。
在集齊了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受封稱王、加九賜、受羽葆鼓吹、著袞冕之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外諸軍事的篡位套裝後。
鴆殺晉安帝司馬德宗,改立晉恭帝司馬德文。
在接受了司馬德文的禪讓後,又用被子悶死了他。
“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司馬昭雖然殺了高貴鄉公曹髦,還能善待其他曹魏宗親。
自從劉裕殺晉恭帝之後,禪讓之君再難保全性命。
頗為諷刺的是,劉宋的末代君主宋順帝,年僅十三歲的劉準,禪讓後也死在了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手中。
劉裕一共殺了六位皇帝,桓楚的桓玄、南燕的慕容超、蜀國的譙縱、後秦的姚泓再加上東晉的安帝司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因家庭環境被戲稱“六位帝皇丸”。
那劉裕也可以稱作是“六位帝皇完”。
“以好殺開國,子孫相承八世而六主被弑。”
不知是巧合,還是真的有因果循環。
劉宋政權建立後,剛好有六位君主先後被殺。
劉裕的7個兒子、60個孫子,不是病死,就是死於政變。
更不用說,劉宋廢帝劉子業,和北齊文宣帝高洋,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可以稱得上兇殘暴君的“三駕馬車”。
楊行秋對輔佐劉裕,建立劉宋政權實在沒什麽興趣。
不過,劉裕畢竟是門閥政治的掘墓人。
楊行秋雖然冒認弘農楊氏,但後續的計劃裏包括了消滅世家門閥。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並且盡可能的將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
和劉裕的關係當然要繼續維持。
眼下的問題,是盡快拿出足夠數量的木材和磚瓦完成任務。
要是處理不好,隻怕小命不保。
走到半路,楊行秋看見了曹碩和曹羽,帶著甲士趕來。
“大哥!”
曹羽有些擔心楊行秋,上前關切道。
“晉軍此行,所為何事?”
“無妨,隻是索要些木材,磚瓦。”
楊行秋說明了晉軍的來意,曹碩和曹羽都鬆了口氣。
“如此便好!”
三人帶著甲士,往木工坊和手工坊走去。
采伐原木是陸梨在負責,燒製磚瓦則要找朱拯。
三人剛到工坊,顧纓、陸梨、朱拯和張靳都出來迎接。
東吳的世家大族對曹氏子孫俯首帖耳。
楊行秋看到這場麵,隻覺得有些好笑。
“諸位,晉軍到莊上征收木材,磚瓦,勞煩幾位速去準備!”
曹羽跟四位坊主交待了前因後果,四位坊主自然不敢怠慢,連忙組織人手、車輛,將儲備盡數裝車。
兩車木材,一車青磚,一車青瓦。
楊行秋看著裝得滿滿當當的四輛馬車,想著。
不知道這些能不能滿足劉裕的需求?
“在下感激不盡,先行告退。”
楊行秋急急忙忙告辭,帶著馬車離去。
劉裕終於有些不耐煩了,他也算理解了作為債主的那種急切。
心裏的煩躁,讓他開始不安分起來,騎在馬上左顧右盼。
看著楊行秋身後的馬車,劉裕總算是能平複住躁動的內心。
來了!
“將軍所需,盡皆取來。”
楊行秋向劉裕複命。
“隻有這些?”
劉裕顯然不相信,有能力和膽量攻陷城池,搶奪輜重的豪強,隻拿出這點東西來交差。
聽見劉裕的質疑,楊行秋趕緊跪地說道。
“草民不敢欺瞞將軍,敝莊的確是全數上交,豈能私藏!”
看楊行秋慌張的樣子,劉裕勉強相信,命令士兵將馬車帶迴。
劉裕正欲策馬返迴,又想起了什麽,轉頭望向楊行秋。
“此莊喚個什麽名字?”
楊行秋沒有多想,迴答說。
“此地喚作牛家莊。”
“傳將軍令,牛家莊十日後,依今日之數,上交木材,磚瓦,不得有誤,若有怠慢,以貽誤軍機論處!”
楊行秋聽著劉裕的命令,心頭一驚。
十日,這些已經是牛家莊全年的庫存了。
“將軍,將軍!”
楊行秋還想跟劉裕討價還價一番,跑向劉裕。
劉裕裝作沒聽見楊行秋的唿喚,快馬離開了牛家莊。
依楊行秋估算,以牛家莊現有的生產能力,根本完不成這個任務。
不光是他頭痛,曹羽、顧纓、陸梨、朱拯、張靳,聽到楊行秋帶來的消息,也是頭疼不已。
“早知如此,當初……”
張靳又想說喪氣話,被曹碩狠利的眼神嚇住,不敢說話。
“賢侄,定有良策,何不出言?”
曹碩拉過楊行秋,讓他來發表下意見。
看著周圍懷疑的目光,楊行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破桓玄勤王定難、除異己獨攬大權。
滅南燕、蕩盧循、平荊益、破後秦。
最終稱帝建國。
任何一項都是孫權難以企及的。
但是孫權和劉裕作為坐鎮江南的統治者,比南宋的皇帝們不知高到哪裏去了?
那要不要站到風口上,轉投劉裕呢?
熟知曆史的楊行秋,可不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可能是出身寒微的緣故,劉裕在急於求成中一路狂奔。
以最迅速直接的手段消滅了所有敵人後,劉裕在朝中的威望一時無兩。
在集齊了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受封稱王、加九賜、受羽葆鼓吹、著袞冕之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外諸軍事的篡位套裝後。
鴆殺晉安帝司馬德宗,改立晉恭帝司馬德文。
在接受了司馬德文的禪讓後,又用被子悶死了他。
“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司馬昭雖然殺了高貴鄉公曹髦,還能善待其他曹魏宗親。
自從劉裕殺晉恭帝之後,禪讓之君再難保全性命。
頗為諷刺的是,劉宋的末代君主宋順帝,年僅十三歲的劉準,禪讓後也死在了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手中。
劉裕一共殺了六位皇帝,桓楚的桓玄、南燕的慕容超、蜀國的譙縱、後秦的姚泓再加上東晉的安帝司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因家庭環境被戲稱“六位帝皇丸”。
那劉裕也可以稱作是“六位帝皇完”。
“以好殺開國,子孫相承八世而六主被弑。”
不知是巧合,還是真的有因果循環。
劉宋政權建立後,剛好有六位君主先後被殺。
劉裕的7個兒子、60個孫子,不是病死,就是死於政變。
更不用說,劉宋廢帝劉子業,和北齊文宣帝高洋,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可以稱得上兇殘暴君的“三駕馬車”。
楊行秋對輔佐劉裕,建立劉宋政權實在沒什麽興趣。
不過,劉裕畢竟是門閥政治的掘墓人。
楊行秋雖然冒認弘農楊氏,但後續的計劃裏包括了消滅世家門閥。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並且盡可能的將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
和劉裕的關係當然要繼續維持。
眼下的問題,是盡快拿出足夠數量的木材和磚瓦完成任務。
要是處理不好,隻怕小命不保。
走到半路,楊行秋看見了曹碩和曹羽,帶著甲士趕來。
“大哥!”
曹羽有些擔心楊行秋,上前關切道。
“晉軍此行,所為何事?”
“無妨,隻是索要些木材,磚瓦。”
楊行秋說明了晉軍的來意,曹碩和曹羽都鬆了口氣。
“如此便好!”
三人帶著甲士,往木工坊和手工坊走去。
采伐原木是陸梨在負責,燒製磚瓦則要找朱拯。
三人剛到工坊,顧纓、陸梨、朱拯和張靳都出來迎接。
東吳的世家大族對曹氏子孫俯首帖耳。
楊行秋看到這場麵,隻覺得有些好笑。
“諸位,晉軍到莊上征收木材,磚瓦,勞煩幾位速去準備!”
曹羽跟四位坊主交待了前因後果,四位坊主自然不敢怠慢,連忙組織人手、車輛,將儲備盡數裝車。
兩車木材,一車青磚,一車青瓦。
楊行秋看著裝得滿滿當當的四輛馬車,想著。
不知道這些能不能滿足劉裕的需求?
“在下感激不盡,先行告退。”
楊行秋急急忙忙告辭,帶著馬車離去。
劉裕終於有些不耐煩了,他也算理解了作為債主的那種急切。
心裏的煩躁,讓他開始不安分起來,騎在馬上左顧右盼。
看著楊行秋身後的馬車,劉裕總算是能平複住躁動的內心。
來了!
“將軍所需,盡皆取來。”
楊行秋向劉裕複命。
“隻有這些?”
劉裕顯然不相信,有能力和膽量攻陷城池,搶奪輜重的豪強,隻拿出這點東西來交差。
聽見劉裕的質疑,楊行秋趕緊跪地說道。
“草民不敢欺瞞將軍,敝莊的確是全數上交,豈能私藏!”
看楊行秋慌張的樣子,劉裕勉強相信,命令士兵將馬車帶迴。
劉裕正欲策馬返迴,又想起了什麽,轉頭望向楊行秋。
“此莊喚個什麽名字?”
楊行秋沒有多想,迴答說。
“此地喚作牛家莊。”
“傳將軍令,牛家莊十日後,依今日之數,上交木材,磚瓦,不得有誤,若有怠慢,以貽誤軍機論處!”
楊行秋聽著劉裕的命令,心頭一驚。
十日,這些已經是牛家莊全年的庫存了。
“將軍,將軍!”
楊行秋還想跟劉裕討價還價一番,跑向劉裕。
劉裕裝作沒聽見楊行秋的唿喚,快馬離開了牛家莊。
依楊行秋估算,以牛家莊現有的生產能力,根本完不成這個任務。
不光是他頭痛,曹羽、顧纓、陸梨、朱拯、張靳,聽到楊行秋帶來的消息,也是頭疼不已。
“早知如此,當初……”
張靳又想說喪氣話,被曹碩狠利的眼神嚇住,不敢說話。
“賢侄,定有良策,何不出言?”
曹碩拉過楊行秋,讓他來發表下意見。
看著周圍懷疑的目光,楊行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