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造紙業有了較大的發展規模,紙張逐漸開始取代簡牘。
紙張的種類也逐漸增多。
北方有用構樹樹皮製成的楮皮紙。
南方有用稻草製成的土紙,也叫黃紙。
用藤皮製成的青藤紙。
東晉常用的是,由蔡倫改良,廢麻布所造麻紙。
比如王羲之、王獻之兩父子經常在麻紙上練字、留下墨寶。
不過雖然有了造紙術,但是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麻紙不是很便宜的書寫材料。
文學家傅鹹著有《紙賦》。
“夫其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則,體潔性貞。”
《太平禦覽》記載。
“王右軍為會稽,謝公乞牋紙,庫中唯有九萬枚,悉與之。”
出身江左第一高門,陳郡謝氏的謝安,沒有紙用,請王羲之送給他九萬張麻紙。
為了保護珍貴的紙,兩晉時還用到黃柏汁浸泡麻紙,用黃柏中的生物堿防止蟲蛀,稱為黃麻紙。
楊行秋跟曹碩提出造紙,是有自己的考慮。
比起魏晉名士們服用的五石散,紙的用量顯然更大,銷路也會更好。
紙張代替五石散,滿足曹碩籌集資金的需求。
再者,陳郡謝氏已經替代了譙國桓氏,入駐壽陽。
謝氏一門,詩酒風流,如果能獻上高品質的紙張,又可以拉近和陳郡謝氏的關係。
維持牛家莊的生存,離不開世家門閥的支持。
聽了楊行秋的想法,曹碩連連點頭。
還有楊行秋的一點私心。
紙張作為文字的載體,可以快速傳播知識和技術,還能方便普及教育。
楊行秋所設想的工業建設,就有可能實現。
最重要的是,楊行秋作為化學品的銷售,了解各種各樣的生產流程,包括現代造紙。
王羲之送給謝安的九萬張紙,放到現代,不過是二十箱a4紙
更不用說a4紙在質地、韌性、色澤方麵遠遠超過麻紙。
現代造紙,有製漿、調製、抄造、加工四個步驟。
區別主要在製漿上,古代用樹皮、藤皮、稻草造紙,而現代多用原木。
原因在於,古代缺少製堿工業,從而不能利用堿性溶液分散原木中的纖維。
古代用草木灰調節紙漿的酸堿度,現代則用氫氧化鈉和磷酸鹽的混合溶液調節。
楊行秋想到,生產氫氧化鈉,首先排除用電的氯堿工業,因為牛家莊暫時還沒有發電設備。
用純堿,也就是碳酸鈉製氫氧化鈉,牛家莊沒有天然的堿水,又不產鹽。
去買純堿,或者去買鹽來製堿,成本就太高了。
不過替代的方案也有。
將草木灰溶於水中,待雜質沉澱,取上層清液,蒸發結晶。
古人稱為冰堿,主要成分是碳酸鉀。
碳酸鉀和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鉀。
堿性更強的氫氧化鉀,也能調節紙漿的酸堿度。
磷酸鹽的來源,楊行秋是無意中想到的。
曹瑛戴著的首飾,鑲嵌著綠鬆石。
磷鋁石就和綠鬆石很像,主要成分是磷酸鋁。
磷鋁石是赤鐵礦的伴生礦物,莊上的礦場少不了,原本沒什麽用處的磷鋁石。
製漿如果順利完成的話,後麵的步驟就簡單了。
調製,用石膏讓紙張更平整。
抄造,東晉時,就能製造人工抄紙器,雖然效率上不能跟現代的抄紙機相提並論,但在工藝上是相同的。
加工,就是烘幹加上裁剪,用人工也能完成。
原料就更簡單了,牛家莊為了墾荒,一直在組織莊戶砍樹,就算不用原木,光是廢料,鋸末和樹皮也足夠生產紙張了。
楊行秋跟曹碩確認好了,需要的材料,曹碩欣然應允。
當然,具體的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楊行秋不打算告訴曹碩。
除非,曹碩能開出新的條件。
聽完楊行秋的闡述,曹碩覺得造紙之術,耗費小,獲益高。
曹碩看著楊行秋,雖然還是麵露微笑,但是內心已經激動不已。
“確實是一樁富貴,賢侄!”
曹碩站起身,還想再和楊行秋說句話。
“叔父,叔父!”
曹羽急急忙忙推門進了屋,看到楊行秋也在,慌慌張張地說道。
“大哥,晉軍,正往莊上來!”
曹碩立即令甲士出動戒備。
“叔父,不必憂慮,小侄自去便可。”
楊行秋摸了摸腰間掛著的紫蘿香囊,離開了房間。
這是投資方來確認投資利潤了。
紙張的種類也逐漸增多。
北方有用構樹樹皮製成的楮皮紙。
南方有用稻草製成的土紙,也叫黃紙。
用藤皮製成的青藤紙。
東晉常用的是,由蔡倫改良,廢麻布所造麻紙。
比如王羲之、王獻之兩父子經常在麻紙上練字、留下墨寶。
不過雖然有了造紙術,但是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麻紙不是很便宜的書寫材料。
文學家傅鹹著有《紙賦》。
“夫其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則,體潔性貞。”
《太平禦覽》記載。
“王右軍為會稽,謝公乞牋紙,庫中唯有九萬枚,悉與之。”
出身江左第一高門,陳郡謝氏的謝安,沒有紙用,請王羲之送給他九萬張麻紙。
為了保護珍貴的紙,兩晉時還用到黃柏汁浸泡麻紙,用黃柏中的生物堿防止蟲蛀,稱為黃麻紙。
楊行秋跟曹碩提出造紙,是有自己的考慮。
比起魏晉名士們服用的五石散,紙的用量顯然更大,銷路也會更好。
紙張代替五石散,滿足曹碩籌集資金的需求。
再者,陳郡謝氏已經替代了譙國桓氏,入駐壽陽。
謝氏一門,詩酒風流,如果能獻上高品質的紙張,又可以拉近和陳郡謝氏的關係。
維持牛家莊的生存,離不開世家門閥的支持。
聽了楊行秋的想法,曹碩連連點頭。
還有楊行秋的一點私心。
紙張作為文字的載體,可以快速傳播知識和技術,還能方便普及教育。
楊行秋所設想的工業建設,就有可能實現。
最重要的是,楊行秋作為化學品的銷售,了解各種各樣的生產流程,包括現代造紙。
王羲之送給謝安的九萬張紙,放到現代,不過是二十箱a4紙
更不用說a4紙在質地、韌性、色澤方麵遠遠超過麻紙。
現代造紙,有製漿、調製、抄造、加工四個步驟。
區別主要在製漿上,古代用樹皮、藤皮、稻草造紙,而現代多用原木。
原因在於,古代缺少製堿工業,從而不能利用堿性溶液分散原木中的纖維。
古代用草木灰調節紙漿的酸堿度,現代則用氫氧化鈉和磷酸鹽的混合溶液調節。
楊行秋想到,生產氫氧化鈉,首先排除用電的氯堿工業,因為牛家莊暫時還沒有發電設備。
用純堿,也就是碳酸鈉製氫氧化鈉,牛家莊沒有天然的堿水,又不產鹽。
去買純堿,或者去買鹽來製堿,成本就太高了。
不過替代的方案也有。
將草木灰溶於水中,待雜質沉澱,取上層清液,蒸發結晶。
古人稱為冰堿,主要成分是碳酸鉀。
碳酸鉀和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鉀。
堿性更強的氫氧化鉀,也能調節紙漿的酸堿度。
磷酸鹽的來源,楊行秋是無意中想到的。
曹瑛戴著的首飾,鑲嵌著綠鬆石。
磷鋁石就和綠鬆石很像,主要成分是磷酸鋁。
磷鋁石是赤鐵礦的伴生礦物,莊上的礦場少不了,原本沒什麽用處的磷鋁石。
製漿如果順利完成的話,後麵的步驟就簡單了。
調製,用石膏讓紙張更平整。
抄造,東晉時,就能製造人工抄紙器,雖然效率上不能跟現代的抄紙機相提並論,但在工藝上是相同的。
加工,就是烘幹加上裁剪,用人工也能完成。
原料就更簡單了,牛家莊為了墾荒,一直在組織莊戶砍樹,就算不用原木,光是廢料,鋸末和樹皮也足夠生產紙張了。
楊行秋跟曹碩確認好了,需要的材料,曹碩欣然應允。
當然,具體的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楊行秋不打算告訴曹碩。
除非,曹碩能開出新的條件。
聽完楊行秋的闡述,曹碩覺得造紙之術,耗費小,獲益高。
曹碩看著楊行秋,雖然還是麵露微笑,但是內心已經激動不已。
“確實是一樁富貴,賢侄!”
曹碩站起身,還想再和楊行秋說句話。
“叔父,叔父!”
曹羽急急忙忙推門進了屋,看到楊行秋也在,慌慌張張地說道。
“大哥,晉軍,正往莊上來!”
曹碩立即令甲士出動戒備。
“叔父,不必憂慮,小侄自去便可。”
楊行秋摸了摸腰間掛著的紫蘿香囊,離開了房間。
這是投資方來確認投資利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