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秋在這段空閑時間裏,籌劃起下一步的行動。
先是牛家莊,兩位莊主成了自己的結拜兄弟,掌權人盧老夫人也給予了自己基本的信任,現在女友葉陽鶴開始醫療技術的普及,以她的醫學知識,在醫療方麵應該可以全權交給她。自己掌握著充分的曆史知識和科學技術,現在隻缺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間。
現在是淝水之戰結束的太元八年也就是公元383年,明年東晉將會進行全麵北伐,如果東晉按照曆史將前線推進到青州一帶的話,那麽本來位於前線的壽陽就會成為距離首都建康不到三百公裏的腹地,到那時,自己的前景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楊行秋將目光又放在了壽陽城上,壽陽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壽春。聽過這句話嗎?壽春絞肉機,陳留火葬場。
地處淮南的壽春,常常跟一個人聯係到一起——袁術。你可以懷疑骷髏王的政治智商,但你不能懷疑仲家帝的戰略眼光,占據這樣的寶地,誰都有稱帝的野心。
壽陽位居水陸交通樞要,擁有利於防禦的自然環境,水土沃衍,物產豐饒,因而備受南北作戰雙方的重視。曆來南北對峙的局麵,往往在此決一勝負。古代舟船航運要比陸地車畜人力轉運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夠大大節省費用,因此軍隊後勤運輸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間的水道和漢水
就像楊行秋跟盧老夫人陳述的一樣,壽陽作為江淮水運的樞紐,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之說。自戰國時楚國遷都於此,項羽被圍垓下、趙匡胤大破連珠寨、朱元璋大敗張士誠,在這裏決定了多少曆史的走向。
司馬昭平淮南三叛,奠定了司馬氏的基業。謝石擊敗苻堅,又為日薄西山的司馬氏政權延續了四十年國祚。三百年後,隋文帝楊堅發動滅陳之戰,結束天下分裂的局麵。
楊行秋能從此地完成他平定亂世的夢想嗎?現在,他要邁出第一步了。
牛尚、曹羽和盧老夫人用過飯之後,開始討論楊行秋提出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三策,盧老夫人認為此策乃爭世之略,安排牛尚、曹羽全力配合,莊內事務,皆由楊旭先生做主。
討論剛一結束,楊行秋已經到了前廳求見,盧老夫人安排夏荷請來楊先生,楊行秋請求開始清點人口、田畝、牲畜、農具等,盧老夫人隨即命牛尚、曹羽帶人配合楊行秋排查。
楊行秋雖然對這個小村莊沒什麽期待,但是當他看著曹羽拿著木板用刀在上麵刻字的時候,還是對這裏的落後感到驚訝,都公元383年了,蔡倫改進造紙術都快二百年了,還在用傳統方式寫字。
牛尚在一旁背誦的莊規更是讓楊行秋毛骨悚然,包括自己在昨天領教過第一、第二條,斬首、挖眼、砍手、剁腳等無一不包,這哪是什麽莊規,趕上古代酷刑大全了!
更讓人頭痛的是,牛家莊的生產方式很像是周朝的食邑和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領主完全控製著當地的經濟,糧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完全由農民生產並上交給領主,由領主進行統一分配和調撥,領主則有保衛領地和農民的義務,必要時可以征召農民保衛領地。
這樣的生產方式固然可以讓當地統治者有著完整的財政、司法和軍事權力,但是龐大複雜的管理工作也讓統治者分身乏術。所以這種社會結構逐漸被封建製取代。葉陽鶴也推測出盧老夫人逐漸失去掌控力,開始用暴力鎮壓企圖挑戰權威的人。
同時這種生產方式也讓統計工作更加難以開展,這裏的居民共分為十組,牛尚和曹羽兩人各管五組,兩人並不清楚居民的具體數量,年齡結構,性別組成更是不清楚。耕地都是山裏一小塊一小塊的插花地,沒有具體麵積。也別提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了,三人隻能一家一家找過去,每戶登記各類信息。
還有一點,沒有紙張的情況下,信息的記錄和保存也是個大問題,楊行秋的記憶力驚人,但是也記不住這麽多種類繁雜的信息,大部分還是要曹羽往木板上刻字記錄,記錄信息的木板三個人實在拿不動,隻能交給隨行的甲士,身著重甲,還背著十幾斤的木板,把甲士們也累得汗流浹背。
楊行秋本來想著這麽大量的統計工作,應該分成幾個工作組一起開展,結果牛家莊就是個文化荒漠,除了曹羽以外,就像盧老夫人這個年紀的的人還認識字,成年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小學肄業,大字不認識幾個。兒童沒接受過教育,居民們能理解楊行秋的問題都得費盡口舌,別說安排精細的調查工作了。所幸由於盧老夫人的手段加上一隊隨行甲士,居民們都盡力配合調查。
走了一上午,一行人也都筋疲力竭了,曹羽見前麵露出幾根煙囪,扶住楊行秋的肩膀說道:“大哥,到工坊了,歇歇腳如何?”
剛邁進院門,楊行秋就聞到了一股很重的煤煙味,院裏的赤膊漢子見到一行人,連忙招唿道:“莊主到訪,速來迎接!”聞聲跑來跪拜行禮的人,立刻擠滿了院子。
牛尚跑到跟前喊道:“四叔!”那赤膊漢子一把抱住牛尚,本來高大的牛尚竟然還比他矮上一頭,粗壯的胳膊上布滿了火焰和高溫留下的瘢痕。
那漢子鬆開了牛尚說道:“好侄兒又壯了些,要什麽兵器,隻管講,四叔這就命人取來!”說完一揮手,工坊裏的人,手忙腳亂的搬來竹席,木案,又給眾人倒上水。牛尚招唿楊行秋坐下,曹羽則命身後甲士坐地歇息。
牛尚拉著楊行秋坐下,介紹起來,“四叔,這是楊旭,俺的結拜大哥。”楊行秋忙起身行禮,卻被一把拉住,“俺叫牛鈞,尚兒的四叔,昨日已見過楊先生。”拿起一碗水,遞到楊行秋跟前,“坊內隻有清水,先生不要怪罪。”楊行秋趕忙接過來,一飲而盡。
牛尚正興奮地跟牛鈞講著楊行秋的酒量,三人結拜的事情,楊行秋順便觀察起工坊裏的情況。
一鏟又一鏟煤被投入爐膛,風箱催動火焰,爐膛內的火苗融化了熔爐裏的礦石,液態金屬流出,再加入炭粉,經過塑性冷卻就得到了生鐵,生鐵經過折疊鍛打減少碳含量,就能得到鋼。這就是百煉鋼的生產流程。
這座工坊,卻把生鐵在熔爐裏繼續加熱,繼續加入炭粉和礦粉,又像炒菜一樣反複攪拌。
炒鋼法!楊行秋吃了一驚,這落後到紙筆都找不來的牛家莊,竟然掌握了目前最先進的煉鋼技術。有了煉鋼技術和熟練工人,之後隻需要引進先進工藝,再提高產量,那麽後續的工業化就……
牛鈞見到楊行秋盯著熔爐出神問道:“楊先生,可知煉鋼之法?”
楊行秋迴過神來:“在下粗通炒鋼之法,不知產量如何?”
牛鈞有些吃驚,這看起來細品嫩肉的書生,竟然知道炒鋼法,一時不知如何迴答,看向曹羽,曹羽見牛鈞不敢迴答,點頭示意,牛鈞這才說道:“本月,已得生鐵兩千五百斤,熟鐵一千二百斤,精鋼一千斤。”
楊行秋有些興奮,這個二十幾個人的小作坊竟然產量這麽高,接下來就是確認礦場的運轉情況了。
楊行秋在腦內記住了這個數字,接著問道:“多謝鈞叔,我等先行告辭。”說完又帶著牛尚、曹羽一行人往工坊後的礦場走去。
先是牛家莊,兩位莊主成了自己的結拜兄弟,掌權人盧老夫人也給予了自己基本的信任,現在女友葉陽鶴開始醫療技術的普及,以她的醫學知識,在醫療方麵應該可以全權交給她。自己掌握著充分的曆史知識和科學技術,現在隻缺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間。
現在是淝水之戰結束的太元八年也就是公元383年,明年東晉將會進行全麵北伐,如果東晉按照曆史將前線推進到青州一帶的話,那麽本來位於前線的壽陽就會成為距離首都建康不到三百公裏的腹地,到那時,自己的前景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楊行秋將目光又放在了壽陽城上,壽陽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壽春。聽過這句話嗎?壽春絞肉機,陳留火葬場。
地處淮南的壽春,常常跟一個人聯係到一起——袁術。你可以懷疑骷髏王的政治智商,但你不能懷疑仲家帝的戰略眼光,占據這樣的寶地,誰都有稱帝的野心。
壽陽位居水陸交通樞要,擁有利於防禦的自然環境,水土沃衍,物產豐饒,因而備受南北作戰雙方的重視。曆來南北對峙的局麵,往往在此決一勝負。古代舟船航運要比陸地車畜人力轉運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夠大大節省費用,因此軍隊後勤運輸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間的水道和漢水
就像楊行秋跟盧老夫人陳述的一樣,壽陽作為江淮水運的樞紐,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之說。自戰國時楚國遷都於此,項羽被圍垓下、趙匡胤大破連珠寨、朱元璋大敗張士誠,在這裏決定了多少曆史的走向。
司馬昭平淮南三叛,奠定了司馬氏的基業。謝石擊敗苻堅,又為日薄西山的司馬氏政權延續了四十年國祚。三百年後,隋文帝楊堅發動滅陳之戰,結束天下分裂的局麵。
楊行秋能從此地完成他平定亂世的夢想嗎?現在,他要邁出第一步了。
牛尚、曹羽和盧老夫人用過飯之後,開始討論楊行秋提出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三策,盧老夫人認為此策乃爭世之略,安排牛尚、曹羽全力配合,莊內事務,皆由楊旭先生做主。
討論剛一結束,楊行秋已經到了前廳求見,盧老夫人安排夏荷請來楊先生,楊行秋請求開始清點人口、田畝、牲畜、農具等,盧老夫人隨即命牛尚、曹羽帶人配合楊行秋排查。
楊行秋雖然對這個小村莊沒什麽期待,但是當他看著曹羽拿著木板用刀在上麵刻字的時候,還是對這裏的落後感到驚訝,都公元383年了,蔡倫改進造紙術都快二百年了,還在用傳統方式寫字。
牛尚在一旁背誦的莊規更是讓楊行秋毛骨悚然,包括自己在昨天領教過第一、第二條,斬首、挖眼、砍手、剁腳等無一不包,這哪是什麽莊規,趕上古代酷刑大全了!
更讓人頭痛的是,牛家莊的生產方式很像是周朝的食邑和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領主完全控製著當地的經濟,糧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完全由農民生產並上交給領主,由領主進行統一分配和調撥,領主則有保衛領地和農民的義務,必要時可以征召農民保衛領地。
這樣的生產方式固然可以讓當地統治者有著完整的財政、司法和軍事權力,但是龐大複雜的管理工作也讓統治者分身乏術。所以這種社會結構逐漸被封建製取代。葉陽鶴也推測出盧老夫人逐漸失去掌控力,開始用暴力鎮壓企圖挑戰權威的人。
同時這種生產方式也讓統計工作更加難以開展,這裏的居民共分為十組,牛尚和曹羽兩人各管五組,兩人並不清楚居民的具體數量,年齡結構,性別組成更是不清楚。耕地都是山裏一小塊一小塊的插花地,沒有具體麵積。也別提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了,三人隻能一家一家找過去,每戶登記各類信息。
還有一點,沒有紙張的情況下,信息的記錄和保存也是個大問題,楊行秋的記憶力驚人,但是也記不住這麽多種類繁雜的信息,大部分還是要曹羽往木板上刻字記錄,記錄信息的木板三個人實在拿不動,隻能交給隨行的甲士,身著重甲,還背著十幾斤的木板,把甲士們也累得汗流浹背。
楊行秋本來想著這麽大量的統計工作,應該分成幾個工作組一起開展,結果牛家莊就是個文化荒漠,除了曹羽以外,就像盧老夫人這個年紀的的人還認識字,成年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小學肄業,大字不認識幾個。兒童沒接受過教育,居民們能理解楊行秋的問題都得費盡口舌,別說安排精細的調查工作了。所幸由於盧老夫人的手段加上一隊隨行甲士,居民們都盡力配合調查。
走了一上午,一行人也都筋疲力竭了,曹羽見前麵露出幾根煙囪,扶住楊行秋的肩膀說道:“大哥,到工坊了,歇歇腳如何?”
剛邁進院門,楊行秋就聞到了一股很重的煤煙味,院裏的赤膊漢子見到一行人,連忙招唿道:“莊主到訪,速來迎接!”聞聲跑來跪拜行禮的人,立刻擠滿了院子。
牛尚跑到跟前喊道:“四叔!”那赤膊漢子一把抱住牛尚,本來高大的牛尚竟然還比他矮上一頭,粗壯的胳膊上布滿了火焰和高溫留下的瘢痕。
那漢子鬆開了牛尚說道:“好侄兒又壯了些,要什麽兵器,隻管講,四叔這就命人取來!”說完一揮手,工坊裏的人,手忙腳亂的搬來竹席,木案,又給眾人倒上水。牛尚招唿楊行秋坐下,曹羽則命身後甲士坐地歇息。
牛尚拉著楊行秋坐下,介紹起來,“四叔,這是楊旭,俺的結拜大哥。”楊行秋忙起身行禮,卻被一把拉住,“俺叫牛鈞,尚兒的四叔,昨日已見過楊先生。”拿起一碗水,遞到楊行秋跟前,“坊內隻有清水,先生不要怪罪。”楊行秋趕忙接過來,一飲而盡。
牛尚正興奮地跟牛鈞講著楊行秋的酒量,三人結拜的事情,楊行秋順便觀察起工坊裏的情況。
一鏟又一鏟煤被投入爐膛,風箱催動火焰,爐膛內的火苗融化了熔爐裏的礦石,液態金屬流出,再加入炭粉,經過塑性冷卻就得到了生鐵,生鐵經過折疊鍛打減少碳含量,就能得到鋼。這就是百煉鋼的生產流程。
這座工坊,卻把生鐵在熔爐裏繼續加熱,繼續加入炭粉和礦粉,又像炒菜一樣反複攪拌。
炒鋼法!楊行秋吃了一驚,這落後到紙筆都找不來的牛家莊,竟然掌握了目前最先進的煉鋼技術。有了煉鋼技術和熟練工人,之後隻需要引進先進工藝,再提高產量,那麽後續的工業化就……
牛鈞見到楊行秋盯著熔爐出神問道:“楊先生,可知煉鋼之法?”
楊行秋迴過神來:“在下粗通炒鋼之法,不知產量如何?”
牛鈞有些吃驚,這看起來細品嫩肉的書生,竟然知道炒鋼法,一時不知如何迴答,看向曹羽,曹羽見牛鈞不敢迴答,點頭示意,牛鈞這才說道:“本月,已得生鐵兩千五百斤,熟鐵一千二百斤,精鋼一千斤。”
楊行秋有些興奮,這個二十幾個人的小作坊竟然產量這麽高,接下來就是確認礦場的運轉情況了。
楊行秋在腦內記住了這個數字,接著問道:“多謝鈞叔,我等先行告辭。”說完又帶著牛尚、曹羽一行人往工坊後的礦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