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民間認可
我登頂成龍後,女將軍跪求原諒 作者:狼太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的繁華自然不用多說。哪怕各路藩王造反,京城當中的百姓受到了影響,可在白天依舊是這番盛世景象,販夫走卒,路邊的酒樓,以及街角處的茶攤,時不時都能夠傳來叫賣聲。
這一番盛世景象看得楚放一陣愣神。
葉錦秀跟在楚放的身邊,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
此次出行,兩人特意的畫過一番妝容,哪怕熟識之人在眼前也無法看出兩人的真實身份,聽著楚放說的話,葉錦秀很驕傲。
這盛世的景象也有她的一份力在。
“難得,當真難得,當是民心之所向,否則在如此特殊的時期,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盛世景象,你這個女帝當的還挺稱職的。”
“那些藩王也不知道怎麽想的,竟然還想造反。”
聽著聽著,葉錦秀突然感到一陣不爽。
想到那些叛亂造反的藩王,大乾女帝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了很多。
就近找了一家飯館吃飯。
閑聊之際,楚放問起了民間對於女帝的看法。
“那可能要讓你失望了,民間並沒有你想的那麽嚴重。”
“相比起朝堂之上的那些聲音,百姓們對我所做的事並沒有感到不滿,甚至說還相當的讚同,沒想到吧。”葉錦秀頗為得意。
按照大乾女帝的說法。
民間的百姓對其不遠萬裏的求愛之舉感到十分認可。
和朝堂上官員所說的完全不同,更不是藩王所說的那麽嚴重。
聽到這話,楚放不由得靈機一動。
或許可以借此機會發動婦女群眾,提出婦女可以頂半邊天的言論。把千裏求愛換個說法換成報恩,把兩人的相遇相知告知百姓,這樣百姓也能理解,同時鼓勵天下女子大膽追求真愛。
“你覺得怎麽樣。”
看到葉錦秀在那傻樂,楚放問道。
葉錦秀點了點頭,迴答道。
“我覺得很好呀,這沒問題。”
“雖然我不介意那些藩王說的,可我也不想整天被人指著鼻子罵呀!說我禍國殃民,什麽呀,我哪裏做過這樣的混賬事,就算我跑去大莽做的事冒失了一點,可這也不是我的問題嘛。”
葉錦秀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番楚放。
話沒有說完,但言外之意很明顯。
問題不是自己的,是楚放的問題。
見此情況,楚放一陣啞然,你別說,還真別說,他確實有問題。
拋開事實不談,確實是他的主要問題。
……
“你們聽說了沒有,我們大乾多了一位一字並肩王。”
“並且這位一字並肩王在這段時間遭到了刺殺!這是我姑姑的嬸嬸的姨娘的侄子的大外甥告訴我的,他可是在宮裏當差呢。”
隔壁飯桌上傳來了一陣喧囂的吵鬧聲。
周圍的食客聽到這動靜,不由的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關於皇宮的消息,而且涉及到了一字並肩王!這可是天大的瓜。
“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我們大乾多了一位什麽一字並肩王,你這消息可靠嗎,誰呀,何德何能居然有這樣的殊榮。”
不少人對此感到質疑。
“你們還別不信,這位並肩王可是當今陛下親封。”
“想必你們也聽說過我們的女帝陛下曾經跑去大莽這件事情吧,這位並肩王就是來自於大莽的國師,當然,他已經不是大莽的國師了,如今是我們的並肩王,這消息,絕對的不摻假!”
眼看吸引了這麽多人的目光,他不由得傲氣了起來。
“那些朝堂上屍位素餐的混蛋,居然還想要刺殺咱們的並肩王!”
“哦,原來是那位大人呀。”
“是誰刺殺的?這消息你有嗎??”
楚放和葉錦秀聽到眾人說的話,會有人感到詫異。
葉錦秀衝楚放點頭,道:“這不是什麽隱秘的事,沒封鎖消息。”
“你別說還真湊巧了,這消息我有。”
“刺殺咱們並肩王的,是當朝的首輔大人,簡直是不當人子呀!”
此話一出,群情激憤。
“那個混賬東西,天殺的混蛋!!”
眼看局勢有越來越難以掌控的趨勢,那人趕忙伸手做了個手勢,眾人見此情況連忙噤聲,想要聽聽這位還有什麽樣的說法。
“大家稍安勿躁,大家不要急。”
“那位首輔早就被斬首了,我們的女帝陛下自然不可能留著他。”
酒館當中傳來了一陣陣叫好聲。
“殺得好,哈哈殺的好!”
“區區不才,在下,就是大莽那邊來的,我們大莽國師被你們大乾女帝拐走了,我們的宣德皇帝陛下可是痛心疾首的很呢。”
冷不丁的又有一位大莽的商客站出來說話了。
由於楚放和葉錦秀的關係,大莽和大乾的局勢沒有那麽的緊張。
聽到這名商客說的話,周圍的百姓不由得哈哈大笑。
“你就知足吧,咱們的並肩王!!之前去過你們大莽當國師呢。”
本來是大乾把人拐走了。
經過他這麽一說,反倒是大莽把人借走了。
可沒有辦法,形勢比人強,如今的楚放身處大乾,還是並肩王。
“隻可惜我們大莽沒有女帝陛下,不然,哼哼!”
酒館的這些食客議論著當今的女帝陛下,還有大莽的國師大人。
可他們卻不知道,他們的議論對象也身處在酒館當中正在吃飯。
憑借著楚放高超的易容手段,愣是沒一個人發現。
“想不到你的聲望這麽高。”
葉錦秀瞥了一眼楚放,頗有些悶悶不樂。
百姓嘴裏的女帝陛下德高望重,可說楚放的那是隻多不少的呀。
看到葉錦秀為這樣的事情吃醋,楚放感到一陣汗顏。
“行了,我聲望會有這麽高,還不是因為我是女帝陛下你的人。”
聽到楚放這麽說,葉錦秀的心情這才恢複了過來。
自顧自的吃著飯,聽著周圍食客的討論,臉上的笑就沒有停過。
“說起來要不是我身子骨不行,我也想要上前線!”
“我可聽說了,女帝陛下親臨……”
民眾又開始討論起了女帝陛下京城城牆上,感謝百姓付出的事。
“誰說不是呢,這可是天大的殊榮。”
這一番盛世景象看得楚放一陣愣神。
葉錦秀跟在楚放的身邊,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
此次出行,兩人特意的畫過一番妝容,哪怕熟識之人在眼前也無法看出兩人的真實身份,聽著楚放說的話,葉錦秀很驕傲。
這盛世的景象也有她的一份力在。
“難得,當真難得,當是民心之所向,否則在如此特殊的時期,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盛世景象,你這個女帝當的還挺稱職的。”
“那些藩王也不知道怎麽想的,竟然還想造反。”
聽著聽著,葉錦秀突然感到一陣不爽。
想到那些叛亂造反的藩王,大乾女帝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了很多。
就近找了一家飯館吃飯。
閑聊之際,楚放問起了民間對於女帝的看法。
“那可能要讓你失望了,民間並沒有你想的那麽嚴重。”
“相比起朝堂之上的那些聲音,百姓們對我所做的事並沒有感到不滿,甚至說還相當的讚同,沒想到吧。”葉錦秀頗為得意。
按照大乾女帝的說法。
民間的百姓對其不遠萬裏的求愛之舉感到十分認可。
和朝堂上官員所說的完全不同,更不是藩王所說的那麽嚴重。
聽到這話,楚放不由得靈機一動。
或許可以借此機會發動婦女群眾,提出婦女可以頂半邊天的言論。把千裏求愛換個說法換成報恩,把兩人的相遇相知告知百姓,這樣百姓也能理解,同時鼓勵天下女子大膽追求真愛。
“你覺得怎麽樣。”
看到葉錦秀在那傻樂,楚放問道。
葉錦秀點了點頭,迴答道。
“我覺得很好呀,這沒問題。”
“雖然我不介意那些藩王說的,可我也不想整天被人指著鼻子罵呀!說我禍國殃民,什麽呀,我哪裏做過這樣的混賬事,就算我跑去大莽做的事冒失了一點,可這也不是我的問題嘛。”
葉錦秀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番楚放。
話沒有說完,但言外之意很明顯。
問題不是自己的,是楚放的問題。
見此情況,楚放一陣啞然,你別說,還真別說,他確實有問題。
拋開事實不談,確實是他的主要問題。
……
“你們聽說了沒有,我們大乾多了一位一字並肩王。”
“並且這位一字並肩王在這段時間遭到了刺殺!這是我姑姑的嬸嬸的姨娘的侄子的大外甥告訴我的,他可是在宮裏當差呢。”
隔壁飯桌上傳來了一陣喧囂的吵鬧聲。
周圍的食客聽到這動靜,不由的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關於皇宮的消息,而且涉及到了一字並肩王!這可是天大的瓜。
“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我們大乾多了一位什麽一字並肩王,你這消息可靠嗎,誰呀,何德何能居然有這樣的殊榮。”
不少人對此感到質疑。
“你們還別不信,這位並肩王可是當今陛下親封。”
“想必你們也聽說過我們的女帝陛下曾經跑去大莽這件事情吧,這位並肩王就是來自於大莽的國師,當然,他已經不是大莽的國師了,如今是我們的並肩王,這消息,絕對的不摻假!”
眼看吸引了這麽多人的目光,他不由得傲氣了起來。
“那些朝堂上屍位素餐的混蛋,居然還想要刺殺咱們的並肩王!”
“哦,原來是那位大人呀。”
“是誰刺殺的?這消息你有嗎??”
楚放和葉錦秀聽到眾人說的話,會有人感到詫異。
葉錦秀衝楚放點頭,道:“這不是什麽隱秘的事,沒封鎖消息。”
“你別說還真湊巧了,這消息我有。”
“刺殺咱們並肩王的,是當朝的首輔大人,簡直是不當人子呀!”
此話一出,群情激憤。
“那個混賬東西,天殺的混蛋!!”
眼看局勢有越來越難以掌控的趨勢,那人趕忙伸手做了個手勢,眾人見此情況連忙噤聲,想要聽聽這位還有什麽樣的說法。
“大家稍安勿躁,大家不要急。”
“那位首輔早就被斬首了,我們的女帝陛下自然不可能留著他。”
酒館當中傳來了一陣陣叫好聲。
“殺得好,哈哈殺的好!”
“區區不才,在下,就是大莽那邊來的,我們大莽國師被你們大乾女帝拐走了,我們的宣德皇帝陛下可是痛心疾首的很呢。”
冷不丁的又有一位大莽的商客站出來說話了。
由於楚放和葉錦秀的關係,大莽和大乾的局勢沒有那麽的緊張。
聽到這名商客說的話,周圍的百姓不由得哈哈大笑。
“你就知足吧,咱們的並肩王!!之前去過你們大莽當國師呢。”
本來是大乾把人拐走了。
經過他這麽一說,反倒是大莽把人借走了。
可沒有辦法,形勢比人強,如今的楚放身處大乾,還是並肩王。
“隻可惜我們大莽沒有女帝陛下,不然,哼哼!”
酒館的這些食客議論著當今的女帝陛下,還有大莽的國師大人。
可他們卻不知道,他們的議論對象也身處在酒館當中正在吃飯。
憑借著楚放高超的易容手段,愣是沒一個人發現。
“想不到你的聲望這麽高。”
葉錦秀瞥了一眼楚放,頗有些悶悶不樂。
百姓嘴裏的女帝陛下德高望重,可說楚放的那是隻多不少的呀。
看到葉錦秀為這樣的事情吃醋,楚放感到一陣汗顏。
“行了,我聲望會有這麽高,還不是因為我是女帝陛下你的人。”
聽到楚放這麽說,葉錦秀的心情這才恢複了過來。
自顧自的吃著飯,聽著周圍食客的討論,臉上的笑就沒有停過。
“說起來要不是我身子骨不行,我也想要上前線!”
“我可聽說了,女帝陛下親臨……”
民眾又開始討論起了女帝陛下京城城牆上,感謝百姓付出的事。
“誰說不是呢,這可是天大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