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還有一人
我登頂成龍後,女將軍跪求原諒 作者:狼太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對於如今的名聲還是挺在意的,自從六年前喊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口號後,他迅速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寒門學子爭相來投,民間皆讚揚皇室骨氣。
這些事件早已寫進了史書,留名千古是肯定的,要是自己這時候逃了這豈不是自毀長城。
不僅千古一帝的名聲沒了,以後百姓的罵名就得讓自己抬不起頭,更別提駕馭百官了。
“陛下,這北蠻來勢洶洶,就連林武侯也戰敗了,目前我兵部實在拿不出比林武侯更厲害的將領。”
“是啊,陛下,必須早做決斷,目前我京城禁軍已經十不存一,連禁軍都擋不住,可見北蠻出了些變數。”
兵部一眾官員開始踢皮球,隻覺得這次戰事是個燙手山芋。
這些年兵部也早就習慣了林武侯替他們擋著的日子,這一旦林武侯一敗他們也沒了主心骨。
“我看林武侯目前還在迴京的路上,要不直接讓她反轉迴去,先抵擋一下北蠻,至少她和北蠻各國對戰多年,經驗更加豐富。”
一個官員提議道。
其他官員瞬間眼睛一亮,紛紛附和。
“又是林武侯,難道我大莽除了林武侯就沒有能打仗的將領了嗎,林筱然已是戴罪之身,隻有她迴京我們才能更加了解北蠻軍隊情況,製定相應策略。”
秦長林有些不滿,他也不是傻子。
知道僅憑一封戰報是無法了解邊關的情況的,隻有從林筱然這位當事人口中才能知道戰敗的詳細原因,而且聖旨都下了,又讓她迴去。
豈不是讓天下人看笑話。
到時候百姓會怎麽想,而且林筱然要是再戰敗了又怎麽辦,到時候了真就是軍心難收了。
“陛下說得不錯,北蠻的情況不能憑借一封書信,還是需要林武侯迴來說明情況的。”
“不過或許還有一人能解決眼下的難題?”
兵部尚書十分認可皇帝的說法,但突然又眼睛一亮,突然心中浮現一個人,覺得這人一定能解決大莽眼下的困境。
“是誰?”
聽到兵部尚書這樣說,秦長林直接坐直身子,眼神滿是期待。
其他官員同樣如此,紛紛開口詢問。
對於他們來說眼下的困境也關乎自身性命,他們可不想陪皇帝一起死。
“尚書大人就別賣關子了,快說是誰吧?”
一個官員忍不住了,出聲催促。
“這個人大家也認識,姓楚!”
兵部尚書微微一笑,百官頓時噤聲,他們可知道楚放跟皇帝有些不對付。
“你是說楚……放?”
秦長林皺了皺眉頭,雖然聽到這個名字心裏有些不舒服,但是眼下也不得不正視每一個意見。
而同樣聽到這個名字的秦霄賢和禮部尚書也是微微訝異,然後又豎起耳朵。
“不錯,陛下,就是楚放。”
兵部尚書點頭,看著所有人,“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以前林武侯壓著北蠻打是因為有楚衛的幫助,而楚衛不過是楚放培養的一批侍衛,負責情報刺探和處理江湖紛爭。”
“而自從林武侯與楚放決裂,楚樓撤迴了楚衛,楚放也不再對其提供任何幫助,然後這次林武侯就敗了。”
兵部尚書話落,所有人都是若有所思。
“是啊,兵部尚書這樣一說好像真是這樣,以往林武侯打仗無往不利,怎麽剛和楚放決裂就吃了敗仗。”
“據說這次北蠻隱藏了二十萬伏軍和大部分劍齒象,我們這邊一無所知,明顯缺少精密斥候。”
很快,一些看過戰報的兵部官員也覺得和楚放的關係很大,紛紛讚同。
其他官員也暗自點頭,但是卻在觀察皇帝的臉色,並沒有出聲。
“你們的意思就是說林武侯之所以戰敗是缺少楚放的幫助?”
秦長林臉色有些難看,縱然心裏非常不滿意這個說法,但是也不得不有這個懷疑。
難道自己真的高看了林筱然,楚放才是其背後真正的大能。
“這個陛下,雖然我們不確定武侯府失敗是否是缺了楚放的幫助,但是民間素有楚放三計定天下的傳聞,傳說南邊的晉國晉升一等大國就是靠著楚放的三個計策。”
“而且楚衛之名天下盛傳,我覺得或許應該讓楚衛協助我大莽。”
兵部尚書拱了拱手。
“夠了,難道我大莽如今竟要靠一個民間術士拯救不成,各位受百姓衣食供奉,不從自身出發,竟寄希望於民間,這讓百姓怎麽想?”
“難道我大莽朝堂上坐的都是一群廢物不成,你們想史書上如何評價爾等?”
秦長林臉色越來越難看,特別是兵部尚書把楚放一頓誇,讓他內心很不是滋味。
楚放再厲害也不是自己的臣子,跟自己有何關係?
況且還無視君主,真要讓楚放來拯救大莽,那以後豈不騎在自己頭上了。
“是啊,諸位住口吧。”
“你們可都是我大莽朝的人才,如今竟要靠一個民間之人,每年拿這麽多俸祿難道都白拿嗎?”
“陛下,我認為應當從其他地方抽調駐軍,等林武侯迴來再說,以林武侯的能力就算暫時敗於北蠻,但守住一個京城還是不難的。”
首輔李澤明看不下去了,直接站出來指責百官,其他官員自然不敢再提。
其實若非情況緊急,誰願提起一個皇帝不喜歡的人。
“嗯首輔說的對,暫時征調其他地方駐軍趕往京懷一線,等林武侯迴來再議。”
秦長林點頭,目前首要任務是擋住北蠻,等林筱然迴來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在他心裏,林筱然雖然戰敗了,但是也是比其他將領強一些的。
很快退朝後,一封封聖旨發往其他方向,號令各地駐軍派遣軍隊支援京懷。
而隨著邊關失敗北蠻打到京懷的戰報傳入民間,百姓開始恐慌。
不僅流言四起,議論皇帝失策者不計其數,更是許多人拖家帶口去南方避難,而京城商人嗅到了商機。
趁機抬高糧價,導致百姓怨聲載道。
一封一封的奏折送入皇宮,洪元帝焦頭爛額。
“這些奸商,氣死朕了。”
“給朕嚴令,不準抬高糧價,肆意囤貨居奇者斬!”
秦長林大怒,下令打理糧商。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五城兵馬司戒嚴更加讓百姓恐慌,認為北蠻已經打過來了,流言飛起,更是有人說皇帝已經準備逃命,一時間章京人心惶惶。
寒門學子爭相來投,民間皆讚揚皇室骨氣。
這些事件早已寫進了史書,留名千古是肯定的,要是自己這時候逃了這豈不是自毀長城。
不僅千古一帝的名聲沒了,以後百姓的罵名就得讓自己抬不起頭,更別提駕馭百官了。
“陛下,這北蠻來勢洶洶,就連林武侯也戰敗了,目前我兵部實在拿不出比林武侯更厲害的將領。”
“是啊,陛下,必須早做決斷,目前我京城禁軍已經十不存一,連禁軍都擋不住,可見北蠻出了些變數。”
兵部一眾官員開始踢皮球,隻覺得這次戰事是個燙手山芋。
這些年兵部也早就習慣了林武侯替他們擋著的日子,這一旦林武侯一敗他們也沒了主心骨。
“我看林武侯目前還在迴京的路上,要不直接讓她反轉迴去,先抵擋一下北蠻,至少她和北蠻各國對戰多年,經驗更加豐富。”
一個官員提議道。
其他官員瞬間眼睛一亮,紛紛附和。
“又是林武侯,難道我大莽除了林武侯就沒有能打仗的將領了嗎,林筱然已是戴罪之身,隻有她迴京我們才能更加了解北蠻軍隊情況,製定相應策略。”
秦長林有些不滿,他也不是傻子。
知道僅憑一封戰報是無法了解邊關的情況的,隻有從林筱然這位當事人口中才能知道戰敗的詳細原因,而且聖旨都下了,又讓她迴去。
豈不是讓天下人看笑話。
到時候百姓會怎麽想,而且林筱然要是再戰敗了又怎麽辦,到時候了真就是軍心難收了。
“陛下說得不錯,北蠻的情況不能憑借一封書信,還是需要林武侯迴來說明情況的。”
“不過或許還有一人能解決眼下的難題?”
兵部尚書十分認可皇帝的說法,但突然又眼睛一亮,突然心中浮現一個人,覺得這人一定能解決大莽眼下的困境。
“是誰?”
聽到兵部尚書這樣說,秦長林直接坐直身子,眼神滿是期待。
其他官員同樣如此,紛紛開口詢問。
對於他們來說眼下的困境也關乎自身性命,他們可不想陪皇帝一起死。
“尚書大人就別賣關子了,快說是誰吧?”
一個官員忍不住了,出聲催促。
“這個人大家也認識,姓楚!”
兵部尚書微微一笑,百官頓時噤聲,他們可知道楚放跟皇帝有些不對付。
“你是說楚……放?”
秦長林皺了皺眉頭,雖然聽到這個名字心裏有些不舒服,但是眼下也不得不正視每一個意見。
而同樣聽到這個名字的秦霄賢和禮部尚書也是微微訝異,然後又豎起耳朵。
“不錯,陛下,就是楚放。”
兵部尚書點頭,看著所有人,“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以前林武侯壓著北蠻打是因為有楚衛的幫助,而楚衛不過是楚放培養的一批侍衛,負責情報刺探和處理江湖紛爭。”
“而自從林武侯與楚放決裂,楚樓撤迴了楚衛,楚放也不再對其提供任何幫助,然後這次林武侯就敗了。”
兵部尚書話落,所有人都是若有所思。
“是啊,兵部尚書這樣一說好像真是這樣,以往林武侯打仗無往不利,怎麽剛和楚放決裂就吃了敗仗。”
“據說這次北蠻隱藏了二十萬伏軍和大部分劍齒象,我們這邊一無所知,明顯缺少精密斥候。”
很快,一些看過戰報的兵部官員也覺得和楚放的關係很大,紛紛讚同。
其他官員也暗自點頭,但是卻在觀察皇帝的臉色,並沒有出聲。
“你們的意思就是說林武侯之所以戰敗是缺少楚放的幫助?”
秦長林臉色有些難看,縱然心裏非常不滿意這個說法,但是也不得不有這個懷疑。
難道自己真的高看了林筱然,楚放才是其背後真正的大能。
“這個陛下,雖然我們不確定武侯府失敗是否是缺了楚放的幫助,但是民間素有楚放三計定天下的傳聞,傳說南邊的晉國晉升一等大國就是靠著楚放的三個計策。”
“而且楚衛之名天下盛傳,我覺得或許應該讓楚衛協助我大莽。”
兵部尚書拱了拱手。
“夠了,難道我大莽如今竟要靠一個民間術士拯救不成,各位受百姓衣食供奉,不從自身出發,竟寄希望於民間,這讓百姓怎麽想?”
“難道我大莽朝堂上坐的都是一群廢物不成,你們想史書上如何評價爾等?”
秦長林臉色越來越難看,特別是兵部尚書把楚放一頓誇,讓他內心很不是滋味。
楚放再厲害也不是自己的臣子,跟自己有何關係?
況且還無視君主,真要讓楚放來拯救大莽,那以後豈不騎在自己頭上了。
“是啊,諸位住口吧。”
“你們可都是我大莽朝的人才,如今竟要靠一個民間之人,每年拿這麽多俸祿難道都白拿嗎?”
“陛下,我認為應當從其他地方抽調駐軍,等林武侯迴來再說,以林武侯的能力就算暫時敗於北蠻,但守住一個京城還是不難的。”
首輔李澤明看不下去了,直接站出來指責百官,其他官員自然不敢再提。
其實若非情況緊急,誰願提起一個皇帝不喜歡的人。
“嗯首輔說的對,暫時征調其他地方駐軍趕往京懷一線,等林武侯迴來再議。”
秦長林點頭,目前首要任務是擋住北蠻,等林筱然迴來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在他心裏,林筱然雖然戰敗了,但是也是比其他將領強一些的。
很快退朝後,一封封聖旨發往其他方向,號令各地駐軍派遣軍隊支援京懷。
而隨著邊關失敗北蠻打到京懷的戰報傳入民間,百姓開始恐慌。
不僅流言四起,議論皇帝失策者不計其數,更是許多人拖家帶口去南方避難,而京城商人嗅到了商機。
趁機抬高糧價,導致百姓怨聲載道。
一封一封的奏折送入皇宮,洪元帝焦頭爛額。
“這些奸商,氣死朕了。”
“給朕嚴令,不準抬高糧價,肆意囤貨居奇者斬!”
秦長林大怒,下令打理糧商。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五城兵馬司戒嚴更加讓百姓恐慌,認為北蠻已經打過來了,流言飛起,更是有人說皇帝已經準備逃命,一時間章京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