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您覺得我不如陳炬?”鄭東對此很意外,問到。


    不光鄭東,李華林和吳哲也很意外。


    見此,郭複解釋道:“並不是誰好誰不好,而是誰更合適。”


    “此話怎講?”


    郭複問:“你說,大眾的素質水平是差的多還是中等的多還是好的多。”


    鄭東不假思索地說:“應該是中等的多吧。”


    “是的,”郭複點頭道,“我跟你講講我拍電影的一些事吧。”


    “我大學畢業之後給一個導演當助理,對,就是陳禦慶導演,他當時已經很有成就了,但我並不喜歡他,因為他在拍攝的時候,總是以觀眾喜不喜歡,合不合觀眾胃口為標準。我認為,好的作品不應該以此為標準,應該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高的格局,像唐詩宋詞那樣的,我想將電影作為崇高思想的載體,帶給觀眾思想上的指引和啟迪。我多次向他建議,但他都不以為然,還批評我不切實際。”


    吳哲問:“所以你最後離開他了?”


    “不是因為這個我也會離開他,沒有當一輩子助理的,像我這樣優秀的人,當然要自成一派。”郭複得意地說。


    “哈哈哈哈,您是真不謙虛啊!”


    郭複繼續說:“即使這樣,我還是很感謝陳導演,他有很豐富的拍攝經驗,跟他拍電影的時候,他教了我許多實用的知識,而且還讓我親自上手操作,盡管我經常搞砸,但他也不責怪,反而鼓勵我多動手實操。”


    “嗯,我看過陳導演的照片,是個樣貌和藹的人。”


    “我當上導演後,拍的第一個電影叫《新人》,這個是我們團隊一致商議後拍的,播出,後反響不錯,但並不合我意,幾年後,我再也忍不住了,拍了《歎海》,這部電影基本是我一人完成的,它也隻能我來完成,他是我學識、思想的結晶,而且,這部電影投資很多,已經超出了我們團隊的承受能力,但是我還是拍下來了。”


    吳哲說:“這部電影最近挺火的,網上都說是被埋沒的大作。”


    “是啊,但當時基本沒人看,這個電影讓我們團隊折了老本,許多人受不了都走了,我們好幾年才緩過勁來。”


    天漸漸昏暗,道路車流漸多,市中心到了。


    “把我送到如意小區吧,謝謝了。”


    “不客氣。”


    郭複又繼續之前的話題:“所以說啊,並不是作品越好越能賺錢,而是要適合大多數人,要讓大多數人掏錢,才能賺錢。啊,你是不是也覺得我是個眼裏隻有錢的人,但是沒錢是真的什麽都做不了啊。”


    “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的項目的文化造詣比陳炬的好許多,但他不適合處於中等素質的大多數人,所以賺不到錢。”


    郭複沒說話,表示默認。


    鄭東說:“但是我們都不是為了錢,我們實實在在是為了弘揚文化啊!”


    “是啊你們不為了錢,不為了錢你們吃什麽?你父親是博士,掙的錢確實能養你,但你團隊裏的人個個都有錢嗎?好好好,就算都有錢,文化局的人呢?他們也要吃飯也要養家糊口啊!”


    鄭東歎息道:“我確實沒考慮這麽多,我當時就是一腔熱血。”


    “一腔熱血才是年輕人啊,但是事物的發展都要各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你確實是一個很優秀的人,雖然這次出師不利,但是不要氣餒,不要忘記初心,來日方長,應該‘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謝謝導演,我明白了。”


    “嗯,前麵就到了,咱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勢行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阿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阿琛並收藏時勢行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