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冬初,寒流南下。
鷹狗處訓練的二百隻信鴿,也到了該接受檢閱的時候。
隆興帝攜心腹——錦衣軍北鎮撫司指揮使杜大人,親臨鴿坊。
內務府總管王大人和鷹狗處統領孫大人,皆陪侍在側。
一隊錦衣軍將二百隻信鴿帶出城去,放飛後,信鴿們如數準時帶信歸巢。
看到這個結果,隆興帝方才欣慰頷首,問向左右:“顯淳啊!你看這批信鴿可還合用麽?”
杜顯淳,錦衣軍北鎮撫司指揮使,官職雖不高,隻是從四品。
但手中的權勢和威望,比王總管這樣的正二品還有孫統領那樣的從二品,都是隻高不低!
其人極為年輕,而今止過而立,為人刻板冷硬,手段更是酷烈,油鹽不進。
若是有犯官叫他抓住把柄,無論官職高低,絕無半點情麵可講!
正因如此,這未杜大人在滿朝文武中,也算是個異類,叫人又敬又怕又厭又恨。
“迴稟陛下!這些信鴿,正合用!”
這次的信鴿訓練計劃,是在遼西之亂平定後提出的。
神武將軍馮唐掛帥出征時,在遼西前線,僥幸截獲了一封以獵鷹傳遞的軍情。
那是韃靼人訓練有素的空中“信使”!
其實信鴿送信,古已有之,自隋唐以來便有例可考。
但此法,多為貴族玩物,或是傳遞遠方遊人往家中傳書之用。
至於用來傳遞軍情機要,前人有過嚐試,但效果平平。
主要是信鴿易受天氣、天敵、以及自身能力上限等因素幹擾,穩定性欠佳。
可如今邊疆戰事頻發,常規傳訊方式在複雜地形與敵方襲擾下,效率低下、風險極高。
遼西一役,若不是偶然截獲韃靼密信,己方或許還對敵軍的暗中調動渾然不覺。
所以馮唐帶迴這一消息後,隆興帝痛定思痛,最終決意組建本國的信鴿傳訊體係!
韃靼可以,沒道理大順不行!
於是便有了這次的信鴿訓練。
錦衣軍的杜顯淳杜指揮使,便是這一新成立的情報部門負責人。
短期內,信鴿不會參與邊事軍情,先集中在盛京和奉天府範圍內嚐試進行情報搜集與傳遞工作。
視任務完成度,再決定能不能進行進一步推廣。
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就連鷹狗處這邊,則不是完全了解。
隆興帝聽完,也是滿意地點點頭,隨口讚賞道:“差事辦得不錯!當賞!”
王總管和孫統領一齊行禮謝恩,鷹狗處眾人更是紛紛跪倒。
賈玩今日也在,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時反應比其餘人都要慢了半拍。
等身邊人都矮了下去後,他還站著便顯得有些突兀了,隨即才倉惶跟著拜倒。
給皇帝行禮慢了半拍這事,可大可小。
若是在正式場合,像朝會或祭祀儀式之類,那慢了半拍就可能被視為殿前失儀,或有不敬之嫌。
但此地並非是什麽端重莊嚴的場合,又非是宮廷。
況且今日隆興帝情緒還不錯,所以就沒有上綱上線,隻是留意到了這個特別的“鷹把式”而已。
一米六幾的身高,略有些矮小,但混在人堆裏,本也顯不出什麽來。
畢竟鷹把式這種,又不像朝官,不需要對相貌體型有太高要求。
所以一開始也沒人留意到賈玩的不同。
但這會兒他慢了半拍,立刻便露了出來,哪裏隻是矮小?分明就是個未長成的半大小子嘛!
隆興帝立時就有了興趣!
孫統領此時心裏暗暗叫苦,今天是他把賈玩叫來的。
因為時間短,信鴿訓練雖有所成,但還不踏實。
所以前幾日他便找賈玩問過,可有什麽辦法確保萬無一失。
賈玩也是靠譜的,當即給出主意,隻要有他在就可保萬無一失!
這種事,換做旁人可能不信,但賈玩說,孫統領怎能不信?
畢竟他可是親眼目睹過前者兩日之內馴服信鴿的手段的!
於是一合計,便給他弄了一身鷹把式的服飾,藏在人堆裏帶著。
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事,畢竟鷹把式這種位置,連個官身都沒有,孫統領作為鷹狗處一把手,本就可以隨意安排。
先前的信鴿考校果然也很順利,可誰能想到,一向穩重的賈玩竟會在謝恩時出了岔子?
不過他也未懷疑什麽,畢竟賈玩年紀確實輕,頭一迴見到皇上,一時反應不過來也是有的。
隆興帝看了一眼,而後又看一眼,微微皺起了眉。
謝恩慢、年紀輕,這些都還是次要的,隻是他瞧著這少年的模樣,隱隱覺得有幾分熟悉。
道:“你!抬起頭來!”
賈玩是低著頭的,但就是能感覺到,隆興帝這話隻衝著自己一人。
他心裏突然有些亂,方才行禮慢半拍可不是故意的,而是見了隆興帝的相貌,一時有些驚訝,這才恍了神。
隆興帝的眉眼和麵相,竟與他兩年前便過世的父親賈敦,頗有幾分相似!
也就是年紀對不上,否則賈玩都得以為隆興帝和他那位的父親是兄弟呢!
隆興帝十七歲即位,在位二十九年,今年該是四十六歲。
而他父親賈敦,若是活到今天,算算年紀,應該剛好三旬,幾乎已差了輩分。
心懷忐忑地抬起頭,目光也不敢真迎上隆興帝。
“你是誰家的孩子?怎麽小小年紀就進了鷹狗處當差?”
隆興帝這話帶著幾分審視。
他認不出來賈玩到底和誰相似,可就是隱約覺得熟悉。
想著或許是哪位曾經侍候在他身邊的大伴的族人,便多問了一句。
賈玩求助似的看向一旁的孫統領,後者也不敢含糊,當即主動替他開口道:“迴稟聖上!此子名叫賈玩,乃是昔日榮國公之孫,今日在此,乃是因其頗擅鷹犬之道。今次信鴿訓練,多有賴其襄助,故而微臣將他來來,以保萬全!”
隆興帝聽了這話,眸光一凝:“竟是榮國公之孫?朕嚐聞,榮國公有一孫,生而不凡,銜玉降世,堪稱祥瑞,莫非就是你?”
賈玩頭也不敢抬,當即恭敬答道:“迴稟陛下!銜玉而生者非是小人,乃是小人叔父家的弟兄!”
……
十月冬初,寒流南下。
鷹狗處訓練的二百隻信鴿,也到了該接受檢閱的時候。
隆興帝攜心腹——錦衣軍北鎮撫司指揮使杜大人,親臨鴿坊。
內務府總管王大人和鷹狗處統領孫大人,皆陪侍在側。
一隊錦衣軍將二百隻信鴿帶出城去,放飛後,信鴿們如數準時帶信歸巢。
看到這個結果,隆興帝方才欣慰頷首,問向左右:“顯淳啊!你看這批信鴿可還合用麽?”
杜顯淳,錦衣軍北鎮撫司指揮使,官職雖不高,隻是從四品。
但手中的權勢和威望,比王總管這樣的正二品還有孫統領那樣的從二品,都是隻高不低!
其人極為年輕,而今止過而立,為人刻板冷硬,手段更是酷烈,油鹽不進。
若是有犯官叫他抓住把柄,無論官職高低,絕無半點情麵可講!
正因如此,這未杜大人在滿朝文武中,也算是個異類,叫人又敬又怕又厭又恨。
“迴稟陛下!這些信鴿,正合用!”
這次的信鴿訓練計劃,是在遼西之亂平定後提出的。
神武將軍馮唐掛帥出征時,在遼西前線,僥幸截獲了一封以獵鷹傳遞的軍情。
那是韃靼人訓練有素的空中“信使”!
其實信鴿送信,古已有之,自隋唐以來便有例可考。
但此法,多為貴族玩物,或是傳遞遠方遊人往家中傳書之用。
至於用來傳遞軍情機要,前人有過嚐試,但效果平平。
主要是信鴿易受天氣、天敵、以及自身能力上限等因素幹擾,穩定性欠佳。
可如今邊疆戰事頻發,常規傳訊方式在複雜地形與敵方襲擾下,效率低下、風險極高。
遼西一役,若不是偶然截獲韃靼密信,己方或許還對敵軍的暗中調動渾然不覺。
所以馮唐帶迴這一消息後,隆興帝痛定思痛,最終決意組建本國的信鴿傳訊體係!
韃靼可以,沒道理大順不行!
於是便有了這次的信鴿訓練。
錦衣軍的杜顯淳杜指揮使,便是這一新成立的情報部門負責人。
短期內,信鴿不會參與邊事軍情,先集中在盛京和奉天府範圍內嚐試進行情報搜集與傳遞工作。
視任務完成度,再決定能不能進行進一步推廣。
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就連鷹狗處這邊,則不是完全了解。
隆興帝聽完,也是滿意地點點頭,隨口讚賞道:“差事辦得不錯!當賞!”
王總管和孫統領一齊行禮謝恩,鷹狗處眾人更是紛紛跪倒。
賈玩今日也在,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時反應比其餘人都要慢了半拍。
等身邊人都矮了下去後,他還站著便顯得有些突兀了,隨即才倉惶跟著拜倒。
給皇帝行禮慢了半拍這事,可大可小。
若是在正式場合,像朝會或祭祀儀式之類,那慢了半拍就可能被視為殿前失儀,或有不敬之嫌。
但此地並非是什麽端重莊嚴的場合,又非是宮廷。
況且今日隆興帝情緒還不錯,所以就沒有上綱上線,隻是留意到了這個特別的“鷹把式”而已。
一米六幾的身高,略有些矮小,但混在人堆裏,本也顯不出什麽來。
畢竟鷹把式這種,又不像朝官,不需要對相貌體型有太高要求。
所以一開始也沒人留意到賈玩的不同。
但這會兒他慢了半拍,立刻便露了出來,哪裏隻是矮小?分明就是個未長成的半大小子嘛!
隆興帝立時就有了興趣!
孫統領此時心裏暗暗叫苦,今天是他把賈玩叫來的。
因為時間短,信鴿訓練雖有所成,但還不踏實。
所以前幾日他便找賈玩問過,可有什麽辦法確保萬無一失。
賈玩也是靠譜的,當即給出主意,隻要有他在就可保萬無一失!
這種事,換做旁人可能不信,但賈玩說,孫統領怎能不信?
畢竟他可是親眼目睹過前者兩日之內馴服信鴿的手段的!
於是一合計,便給他弄了一身鷹把式的服飾,藏在人堆裏帶著。
反正也不是什麽大事,畢竟鷹把式這種位置,連個官身都沒有,孫統領作為鷹狗處一把手,本就可以隨意安排。
先前的信鴿考校果然也很順利,可誰能想到,一向穩重的賈玩竟會在謝恩時出了岔子?
不過他也未懷疑什麽,畢竟賈玩年紀確實輕,頭一迴見到皇上,一時反應不過來也是有的。
隆興帝看了一眼,而後又看一眼,微微皺起了眉。
謝恩慢、年紀輕,這些都還是次要的,隻是他瞧著這少年的模樣,隱隱覺得有幾分熟悉。
道:“你!抬起頭來!”
賈玩是低著頭的,但就是能感覺到,隆興帝這話隻衝著自己一人。
他心裏突然有些亂,方才行禮慢半拍可不是故意的,而是見了隆興帝的相貌,一時有些驚訝,這才恍了神。
隆興帝的眉眼和麵相,竟與他兩年前便過世的父親賈敦,頗有幾分相似!
也就是年紀對不上,否則賈玩都得以為隆興帝和他那位的父親是兄弟呢!
隆興帝十七歲即位,在位二十九年,今年該是四十六歲。
而他父親賈敦,若是活到今天,算算年紀,應該剛好三旬,幾乎已差了輩分。
心懷忐忑地抬起頭,目光也不敢真迎上隆興帝。
“你是誰家的孩子?怎麽小小年紀就進了鷹狗處當差?”
隆興帝這話帶著幾分審視。
他認不出來賈玩到底和誰相似,可就是隱約覺得熟悉。
想著或許是哪位曾經侍候在他身邊的大伴的族人,便多問了一句。
賈玩求助似的看向一旁的孫統領,後者也不敢含糊,當即主動替他開口道:“迴稟聖上!此子名叫賈玩,乃是昔日榮國公之孫,今日在此,乃是因其頗擅鷹犬之道。今次信鴿訓練,多有賴其襄助,故而微臣將他來來,以保萬全!”
隆興帝聽了這話,眸光一凝:“竟是榮國公之孫?朕嚐聞,榮國公有一孫,生而不凡,銜玉降世,堪稱祥瑞,莫非就是你?”
賈玩頭也不敢抬,當即恭敬答道:“迴稟陛下!銜玉而生者非是小人,乃是小人叔父家的弟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