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馬大姐,搭夥吃飯,那肯定是交口糧啊,你也知道我一個女人沒什麽力氣,我給他們做飯,他們幫我砍柴挑水,算是互幫互助了。咱們可不興鑽空子,搞資本主義那一套,錢不錢的你可別再開口了。”
李詩意隨口應付了幾句後,便腳步匆匆地下山而去。
當她踏入家門時,一眼就看到那幾個可愛的孩子正乖巧地端坐在飯桌旁。
見到母親歸來,懂事的大妹趕忙起身,去櫥櫃去取碗碟。
盡管孩子們早就餓了,但他們仍然沒有擅自動筷,而是靜靜地等待著媽媽迴來一同用餐。
李詩意看著眼前這群聽話的孩子,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她緩緩走到孩子們身邊,溫柔地伸出雙手,依次輕輕揉捏著每個孩子的小腦袋。
隨後,李詩意轉身來到鍋前,將鍋中剩餘的菜舀入碗中,並將雜糧飯也盛出來。
饑腸轆轆的一家人終於可以享受這頓遲來的午餐。
隻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往嘴裏塞著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而李詩意望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模樣,自己的食欲也被瞬間點燃。
她夾起一筷子滑溜溜的粉條放入口中,細細咀嚼起來。
那粉條入口即化,濃鬱的香味瞬間充斥整個口腔,讓人迴味無窮。
“這粉條簡直比肉還要好吃!”李詩意忍不住讚歎道。
其實,能在這裏做出好吃的飯菜,還得多虧了她那空間裏調料充足。
若隻是單純依靠油和鹽來烹飪,恐怕很難有這般味道。
一頓風卷殘雲之後,大家都填飽了肚子。
李詩意手腳麻利地將用過的碗筷清洗幹淨。
孩子們吃完飯後已經困倦不堪,一個個像小雞啄米似的打起瞌睡來。
於是,李詩意輕聲唿喚著孩子們去午睡休息。
待孩子們都進入夢鄉後,她想起昨日買的被麵,便將其取出。
經過一番丈量與裁剪,她終於剪出了合適的尺寸,準備趁著下午這段時間,將被麵縫製完成。
做被麵這個不需要技術,隻需要把尺寸把握好,然後將布料和棉被一起縫好就行了。
不過,除了做被麵,她還打算做個現代的被罩,到時候直接拆下來洗,方便一點。
將被麵縫好,又裁出兩片大小一樣的布料,將四邊縫好,就成了被罩。
她都做了兩床,大妹的小床也得用單獨的被罩。
趁陽光好,她將被罩洗幹淨,晾曬在院子裏的鐵絲上。
做完這些,李詩意坐在屋簷下休息。
立秋之後雖然太陽還是大,可是已經不再炎熱,微微的秋風吹過,她抬頭看著藍天白雲,聞著清新的空氣,有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感。
目前溫飽問題是解決了,三姐弟的自卑意識也被她改善的七七八八。
接下來,就是坐等改革開放,她得借著先知,抓緊機遇,給三姐弟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她在這裏計劃未來呢,殊不知,一個大麻煩即將來臨。
怕三個孩子睡久了晚上不睡了,李詩意將三人叫起來,也差不多下午五點了,她得開始準備晚飯。
晚上打算做饊飯。
刮了幾個土豆,又從缸裏取出酸菜,饊飯的精髓就在酸菜。
將土豆切成條,酸菜切碎,下一點油,將土豆和酸菜炒香,就加入一大鍋水,等水燒開,一隻手拿筷子,一隻手抓玉米麵,一邊撒一邊攪動,防止結塊。
一直到一整鍋都濃稠,才停止下玉米麵,但此時還得不停地攪動,不然容易粘鍋。
饊飯煮好,放鍋裏晾著,估計等知青們過來剛好可以入口。
將剩下的土豆絲下鍋炒了一盤土豆絲。
又去地裏摘了一大筐辣椒,這種辣椒個頭大,並不辣,適合做虎皮青椒。
抓起一把泡豇豆洗淨,切碎,下豬油,炒了一大盆肉沫酸豆角。
這個年頭的人們普遍飯量大,怕不夠吃,她又揉了點麵粉,炕了十幾張薄餅,用竹筐裝著。
餅剛做好,就聽見門口有人聲傳來。
四個知青都提著一大袋子糧食進來。
“嫂子,這是我們這個月的口糧,”
將口袋扛進廚房,周恆又從兜裏掏出一打票據和錢遞給李詩意。
“嫂子,你的廚藝真是太好了,我們迴去商量了一下,就把我們的肉票什麽的都一起交給你,以後每頓飯嫂子看著安排就好。”
李詩意舍得放油和肉,他們也不能隻給點口糧就算了,畢竟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過不容易,他們不能占她的便宜。
李詩意接過票據,其實肉票什麽的她不是特別需要,畢竟空間裏有吃不完的肉。
不過要是天天做肉,她就不好給他們解釋哪來的票能買這麽多肉了。
有了他們的肉票,至少,她經常做肉不會招來懷疑了,而且,她也可以找人把肉票換成其他票用。
夜幕降臨,飯菜的味道瞬間喚醒了他們轆轆饑腸中的饞蟲,於是眾人幾乎是同時下意識地行動起來,紛紛自覺地端起飯碗,快步走向鍋邊準備盛飯。
不一會兒功夫,每個人手中便都穩穩地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饊飯。
林麗麗將菜夾到碗裏,還用餅夾好了土豆絲和酸豇豆,一手端碗,一手拿卷餅。
隨後,大家齊刷刷地來到屋簷下找好位置坐下,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隻見人們一手端著碗,另一隻手拿著餅,大口咬下去的時候,嘴裏頓時充滿了濃鬱的油香和泡菜的酸爽滋味。
這種美妙的口感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場味覺的盛宴在舌尖上展開,令人欲罷不能,隻想不停地咀嚼再咀嚼,盡情享受這美食帶來的滿足感。
而那濃稠適度的饊飯,溫度剛剛好,既不會太燙嘴,也沒有涼掉影響口感。
對於勞累了一整天的人們來說,此刻這碗饊飯簡直就是救星。
經過長時間的辛苦勞作,大家不僅身體疲憊不堪,而且整個白天都在勞作,喝水的機會很少,感覺嗓子眼兒都快要冒出火來了。
然而這碗饊飯卻既能填飽肚子,又因為是糊糊,容易吞咽又即時補充水分,給人一種無比舒適的感受。
顯然,李詩意在烹飪這頓晚餐時下足了功夫。
所以,麵對如此晚飯,眾人無不交口稱讚,對李詩意的廚藝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連平日裏一向話多的林麗麗,這會兒也完全顧不得跟旁人聊天打趣了,隻顧埋苦吃這碗飯。
她狼吞虎咽地吃著,時不時還發出“吸溜”“滋滋”的聲響,那副全然不顧及形象。
捧著碗吃過晚飯,眾人都很自覺地去將自己的碗刷幹淨才一同迴到知青點。
眾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剛剛踏進知青點那破舊的大門,便一眼瞧見了陳梅以及其他幾位知青正圍坐在一張簡陋的木桌前,每個人手中都端著一碗看起來稀溜溜、顏色灰暗的雜麵糊糊。
而在一旁擺放著一小碟黑乎乎的鹹菜,這便是他們今日的晚餐了。
隻見陳梅等人麵無表情地用勺子攪動著碗裏的雜麵糊糊,然後艱難地送進嘴裏咀嚼著。
每一口下去,似乎都需要用盡全身的力氣,那副模樣味同嚼蠟,毫無滋味可言。
看著他們如此痛苦地進食,眾人心中不禁同時湧起一個念頭。
去李詩意家搭夥吃飯可真是他們這輩子所做出的最為明智的決定!
李詩意隨口應付了幾句後,便腳步匆匆地下山而去。
當她踏入家門時,一眼就看到那幾個可愛的孩子正乖巧地端坐在飯桌旁。
見到母親歸來,懂事的大妹趕忙起身,去櫥櫃去取碗碟。
盡管孩子們早就餓了,但他們仍然沒有擅自動筷,而是靜靜地等待著媽媽迴來一同用餐。
李詩意看著眼前這群聽話的孩子,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她緩緩走到孩子們身邊,溫柔地伸出雙手,依次輕輕揉捏著每個孩子的小腦袋。
隨後,李詩意轉身來到鍋前,將鍋中剩餘的菜舀入碗中,並將雜糧飯也盛出來。
饑腸轆轆的一家人終於可以享受這頓遲來的午餐。
隻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往嘴裏塞著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而李詩意望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模樣,自己的食欲也被瞬間點燃。
她夾起一筷子滑溜溜的粉條放入口中,細細咀嚼起來。
那粉條入口即化,濃鬱的香味瞬間充斥整個口腔,讓人迴味無窮。
“這粉條簡直比肉還要好吃!”李詩意忍不住讚歎道。
其實,能在這裏做出好吃的飯菜,還得多虧了她那空間裏調料充足。
若隻是單純依靠油和鹽來烹飪,恐怕很難有這般味道。
一頓風卷殘雲之後,大家都填飽了肚子。
李詩意手腳麻利地將用過的碗筷清洗幹淨。
孩子們吃完飯後已經困倦不堪,一個個像小雞啄米似的打起瞌睡來。
於是,李詩意輕聲唿喚著孩子們去午睡休息。
待孩子們都進入夢鄉後,她想起昨日買的被麵,便將其取出。
經過一番丈量與裁剪,她終於剪出了合適的尺寸,準備趁著下午這段時間,將被麵縫製完成。
做被麵這個不需要技術,隻需要把尺寸把握好,然後將布料和棉被一起縫好就行了。
不過,除了做被麵,她還打算做個現代的被罩,到時候直接拆下來洗,方便一點。
將被麵縫好,又裁出兩片大小一樣的布料,將四邊縫好,就成了被罩。
她都做了兩床,大妹的小床也得用單獨的被罩。
趁陽光好,她將被罩洗幹淨,晾曬在院子裏的鐵絲上。
做完這些,李詩意坐在屋簷下休息。
立秋之後雖然太陽還是大,可是已經不再炎熱,微微的秋風吹過,她抬頭看著藍天白雲,聞著清新的空氣,有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感。
目前溫飽問題是解決了,三姐弟的自卑意識也被她改善的七七八八。
接下來,就是坐等改革開放,她得借著先知,抓緊機遇,給三姐弟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她在這裏計劃未來呢,殊不知,一個大麻煩即將來臨。
怕三個孩子睡久了晚上不睡了,李詩意將三人叫起來,也差不多下午五點了,她得開始準備晚飯。
晚上打算做饊飯。
刮了幾個土豆,又從缸裏取出酸菜,饊飯的精髓就在酸菜。
將土豆切成條,酸菜切碎,下一點油,將土豆和酸菜炒香,就加入一大鍋水,等水燒開,一隻手拿筷子,一隻手抓玉米麵,一邊撒一邊攪動,防止結塊。
一直到一整鍋都濃稠,才停止下玉米麵,但此時還得不停地攪動,不然容易粘鍋。
饊飯煮好,放鍋裏晾著,估計等知青們過來剛好可以入口。
將剩下的土豆絲下鍋炒了一盤土豆絲。
又去地裏摘了一大筐辣椒,這種辣椒個頭大,並不辣,適合做虎皮青椒。
抓起一把泡豇豆洗淨,切碎,下豬油,炒了一大盆肉沫酸豆角。
這個年頭的人們普遍飯量大,怕不夠吃,她又揉了點麵粉,炕了十幾張薄餅,用竹筐裝著。
餅剛做好,就聽見門口有人聲傳來。
四個知青都提著一大袋子糧食進來。
“嫂子,這是我們這個月的口糧,”
將口袋扛進廚房,周恆又從兜裏掏出一打票據和錢遞給李詩意。
“嫂子,你的廚藝真是太好了,我們迴去商量了一下,就把我們的肉票什麽的都一起交給你,以後每頓飯嫂子看著安排就好。”
李詩意舍得放油和肉,他們也不能隻給點口糧就算了,畢竟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過不容易,他們不能占她的便宜。
李詩意接過票據,其實肉票什麽的她不是特別需要,畢竟空間裏有吃不完的肉。
不過要是天天做肉,她就不好給他們解釋哪來的票能買這麽多肉了。
有了他們的肉票,至少,她經常做肉不會招來懷疑了,而且,她也可以找人把肉票換成其他票用。
夜幕降臨,飯菜的味道瞬間喚醒了他們轆轆饑腸中的饞蟲,於是眾人幾乎是同時下意識地行動起來,紛紛自覺地端起飯碗,快步走向鍋邊準備盛飯。
不一會兒功夫,每個人手中便都穩穩地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饊飯。
林麗麗將菜夾到碗裏,還用餅夾好了土豆絲和酸豇豆,一手端碗,一手拿卷餅。
隨後,大家齊刷刷地來到屋簷下找好位置坐下,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隻見人們一手端著碗,另一隻手拿著餅,大口咬下去的時候,嘴裏頓時充滿了濃鬱的油香和泡菜的酸爽滋味。
這種美妙的口感交織在一起,猶如一場味覺的盛宴在舌尖上展開,令人欲罷不能,隻想不停地咀嚼再咀嚼,盡情享受這美食帶來的滿足感。
而那濃稠適度的饊飯,溫度剛剛好,既不會太燙嘴,也沒有涼掉影響口感。
對於勞累了一整天的人們來說,此刻這碗饊飯簡直就是救星。
經過長時間的辛苦勞作,大家不僅身體疲憊不堪,而且整個白天都在勞作,喝水的機會很少,感覺嗓子眼兒都快要冒出火來了。
然而這碗饊飯卻既能填飽肚子,又因為是糊糊,容易吞咽又即時補充水分,給人一種無比舒適的感受。
顯然,李詩意在烹飪這頓晚餐時下足了功夫。
所以,麵對如此晚飯,眾人無不交口稱讚,對李詩意的廚藝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連平日裏一向話多的林麗麗,這會兒也完全顧不得跟旁人聊天打趣了,隻顧埋苦吃這碗飯。
她狼吞虎咽地吃著,時不時還發出“吸溜”“滋滋”的聲響,那副全然不顧及形象。
捧著碗吃過晚飯,眾人都很自覺地去將自己的碗刷幹淨才一同迴到知青點。
眾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剛剛踏進知青點那破舊的大門,便一眼瞧見了陳梅以及其他幾位知青正圍坐在一張簡陋的木桌前,每個人手中都端著一碗看起來稀溜溜、顏色灰暗的雜麵糊糊。
而在一旁擺放著一小碟黑乎乎的鹹菜,這便是他們今日的晚餐了。
隻見陳梅等人麵無表情地用勺子攪動著碗裏的雜麵糊糊,然後艱難地送進嘴裏咀嚼著。
每一口下去,似乎都需要用盡全身的力氣,那副模樣味同嚼蠟,毫無滋味可言。
看著他們如此痛苦地進食,眾人心中不禁同時湧起一個念頭。
去李詩意家搭夥吃飯可真是他們這輩子所做出的最為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