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五毛錢加兩斤糧票,看著剩下的錢票,李詩意深知任重而道遠,畢竟她隻配消費最便宜的東西。
又去了供銷社,家裏的煤油沒了,一到晚上就隻能摸黑,買了煤油,李詩意就往迴走。
她四周觀察了下,沒人,就進空間從冰箱拿了條肉出來,放廚房水槽裏,沒辦法,冰箱的肉都凍上了,她得提前拿著肉化凍。
又嫌提著糧食走太累了,索性把買的東西以及廚房裏拿的白米麵、米和白糖以及調料都堆到飯桌上,閃身出了空間。
而就在李詩意迴家的時候,留在家裏的孩子們見太陽快下山了,見媽媽還沒迴家,三個小家夥就結伴來到村口,想要等媽媽迴家。
不像後世每個小孩都有專人看管,隻要能自己走路,大家都是放養狀態。
村口的平地很寬闊,又有大榕樹遮陰,
便成了大人傍晚乘涼和孩子們聚會玩耍的地方。
三姐弟遠遠走過來,就看見一群孩子在村口玩打鬼子的遊戲。
自從爸爸去世後,村裏的孩子們受大人影響,經常欺負三姐弟,所以大妹和二妹條件反射的就想繞到一邊走。
但那群孩子都注意看到了三人。
為首的孩子高高壯壯,是這群孩子裏的孩子王,因為常年掛著兩條鼻涕,大家都叫他小鼻涕。
隻見小鼻涕一臉蠻橫地攔住了三姐弟的去路。他抬起髒兮兮的手,隨意地用袖子橫著鼻子用力一擦。
然後瞪起眼睛,露出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扯著嗓子大聲叫嚷道:“喲嗬,瞧瞧你們這三個沒爹的小野種,不好好待在家裏,居然還敢跑出來瞎晃悠!”
此時,大妹和二妹已經能夠聽懂別人的話語了,聽到小鼻涕如此難聽的辱罵,她們氣得滿臉通紅,胸膛劇烈起伏著。
然而,盡管心中充滿了憤怒,可理智卻告訴她們,眼前這群孩子人數眾多,憑她們三人根本打不過。
再加上以往每次遇到類似情況時,母親總是教導她們要學會忍讓,不要輕易與人發生爭執。
於是,姐妹倆隻能強忍著怒火,默默地低下了頭,選擇不與對方還嘴爭吵,隻是在心底暗暗祈禱著這群討厭鬼能趕快離去。
跟在小鼻涕身後的那群小夥伴們,見到他如此囂張地辱罵這三姐弟,不僅沒有絲毫勸阻之意,反而一個個樂不可支,捧腹大笑。
其中有個孩子更是變本加厲地嘲笑道:“哈哈,野種也就罷了,你們看那張文玉,連句話都說不利索,簡直就是個小啞巴嘛!”
其他孩子聽後紛紛附和道:“是啊是啊,就是個小啞巴!”
麵對這一群孩子肆無忌憚的嘲諷,大妹二妹被氣得渾身發抖,身體不由自主地戰栗。
尤其是大姐,當她聽到有人竟敢當著麵罵妹妹是小啞巴時,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忍不住迴嘴反駁道:“不許你們胡說八道,我妹妹才不是什麽小啞巴呢!”
而二妹則嚇得緊緊縮著腦袋,整個人都快縮進地裏去了似的,根本不敢張嘴辯解一句。
可惜的是,姐妹倆的一再容忍並沒有換來對方的半分憐憫。
相反,小鼻涕等人看到大姐竟然膽敢還嘴反抗,越發覺得有趣,愈發加大了對她們的羞辱……
其中一個小男孩眼珠子一轉,說道:“小鼻涕,反正你不喜歡當鬼子,那讓他們三個當鬼子,我們是八路,打他們。”
他叫鐵蛋兒,是張啟山大哥張國慶的兒子。
照理說鐵蛋兒是他們三的堂兄,不幫助他們就算了,居然還聯合外人一起欺負他們。
這就不得不提徐蘭花的功勞了,徐蘭花在家偏寵老大老二,虐待老三,所以連帶小孩子也覺得三叔家的孩子被欺負是理所應當。
更何況,三嬸還敢跟奶奶叫板,昨天從玉米地迴來,奶奶說被三嬸氣的胸口痛,他今天就要替奶奶出這一口惡氣。
“好哦!打鬼子咯!”
隻見一群頑皮的小孩子如潮水般洶湧而至,手中緊緊握著各自的小木棍,毫不留情地朝著那可憐的三姐弟猛戳過來。
大妹和二妹見狀,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她們毫不猶豫地迅速蹲下身子,將年幼的弟弟牢牢護在中間。
兩人緊緊地抱住自己的腦袋,生怕那些木棍一不小心就會戳進眼睛裏。
而身處姐姐們庇護之下的小弟,卻渾然不覺危險的逼近,他天真無邪地以為眼前的場景隻是一場有趣的遊戲,竟傻乎乎地蹲著,臉上還露出開心的笑容。
孩子們手中的木棍無情地落在大妹和二妹的後背上,每一棍都帶來一陣鑽心的疼痛。
二妹緊咬著嘴唇,竭力不讓痛苦的淚水滾落下來,但眼眶中的淚花卻早已開始不停地打轉。
就在這時,鐵蛋兒他高高舉起手中的木棍,狠狠地戳向二妹的後腰。
隻聽二妹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大妹心疼不已,她強忍著心中的憤怒與疼痛,咬著牙關安慰妹妹道:“忍忍,再堅持一下,待會兒他們鬧夠了自然就會走了。”
其實,並非她們不想反抗,曾經她們也嚐試過與這群孩子抗爭,可無奈僅憑她們姐妹二人之力,又怎能敵得過這烏泱泱的一大群孩子呢?
更糟糕的是,每次她們反抗之後,那些欺負人的孩子迴到家便會惡人先告狀。
隨後他們的家長便氣勢洶洶地找上門來,對著媽媽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媽媽生性軟弱,麵對他人的謾罵隻能唯唯諾諾地點頭哈腰,不斷說著賠禮道歉的話,甚至還要強行押著她們姐妹一同向對方認錯。
長此以往,孩子們逐漸不再反抗,怕給媽媽惹麻煩,也知道她們的反抗其實並沒有什麽用。
雖然前兩天媽媽好像變了一點,但長期以來的習慣並沒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正的。
所以孩子們遇到這種事情,習以為常地還是像以前一樣打算忍忍就過去了。
父親在世的時候,村裏的孩子們都很羨慕他們有個當軍官的爹,小夥伴們都很羨慕大妹。
對於孩子們態度的轉變,大妹很難過,但也不怕他們,總是想等自己長大就好了。
而二妹,父親在她一歲多的時候走了,她沒有經曆過大妹被孩子們追捧的生活。
打從能夠記事開始,二妹所經曆的便隻有無盡的嘲諷與打壓,還有同齡孩子們肆無忌憚地欺負。
那些刺耳的話語猶如一根根毒刺,深深地紮進了她幼小的心靈。
而身體上遭受的拳腳相加,則如同一場場噩夢,不斷地折磨著她脆弱的神經。
就這樣,在日複一日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小小二妹漸漸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她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見到他人時,眼神裏都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三分怯懦之意。
每當有人靠近,她就會下意識地低下頭去,仿佛想要將自己隱藏起來一般。
就連日常行走的時候,二妹也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腳步輕得好似生怕驚動了什麽似的,根本不敢抬頭去看別人一眼。
又去了供銷社,家裏的煤油沒了,一到晚上就隻能摸黑,買了煤油,李詩意就往迴走。
她四周觀察了下,沒人,就進空間從冰箱拿了條肉出來,放廚房水槽裏,沒辦法,冰箱的肉都凍上了,她得提前拿著肉化凍。
又嫌提著糧食走太累了,索性把買的東西以及廚房裏拿的白米麵、米和白糖以及調料都堆到飯桌上,閃身出了空間。
而就在李詩意迴家的時候,留在家裏的孩子們見太陽快下山了,見媽媽還沒迴家,三個小家夥就結伴來到村口,想要等媽媽迴家。
不像後世每個小孩都有專人看管,隻要能自己走路,大家都是放養狀態。
村口的平地很寬闊,又有大榕樹遮陰,
便成了大人傍晚乘涼和孩子們聚會玩耍的地方。
三姐弟遠遠走過來,就看見一群孩子在村口玩打鬼子的遊戲。
自從爸爸去世後,村裏的孩子們受大人影響,經常欺負三姐弟,所以大妹和二妹條件反射的就想繞到一邊走。
但那群孩子都注意看到了三人。
為首的孩子高高壯壯,是這群孩子裏的孩子王,因為常年掛著兩條鼻涕,大家都叫他小鼻涕。
隻見小鼻涕一臉蠻橫地攔住了三姐弟的去路。他抬起髒兮兮的手,隨意地用袖子橫著鼻子用力一擦。
然後瞪起眼睛,露出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扯著嗓子大聲叫嚷道:“喲嗬,瞧瞧你們這三個沒爹的小野種,不好好待在家裏,居然還敢跑出來瞎晃悠!”
此時,大妹和二妹已經能夠聽懂別人的話語了,聽到小鼻涕如此難聽的辱罵,她們氣得滿臉通紅,胸膛劇烈起伏著。
然而,盡管心中充滿了憤怒,可理智卻告訴她們,眼前這群孩子人數眾多,憑她們三人根本打不過。
再加上以往每次遇到類似情況時,母親總是教導她們要學會忍讓,不要輕易與人發生爭執。
於是,姐妹倆隻能強忍著怒火,默默地低下了頭,選擇不與對方還嘴爭吵,隻是在心底暗暗祈禱著這群討厭鬼能趕快離去。
跟在小鼻涕身後的那群小夥伴們,見到他如此囂張地辱罵這三姐弟,不僅沒有絲毫勸阻之意,反而一個個樂不可支,捧腹大笑。
其中有個孩子更是變本加厲地嘲笑道:“哈哈,野種也就罷了,你們看那張文玉,連句話都說不利索,簡直就是個小啞巴嘛!”
其他孩子聽後紛紛附和道:“是啊是啊,就是個小啞巴!”
麵對這一群孩子肆無忌憚的嘲諷,大妹二妹被氣得渾身發抖,身體不由自主地戰栗。
尤其是大姐,當她聽到有人竟敢當著麵罵妹妹是小啞巴時,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忍不住迴嘴反駁道:“不許你們胡說八道,我妹妹才不是什麽小啞巴呢!”
而二妹則嚇得緊緊縮著腦袋,整個人都快縮進地裏去了似的,根本不敢張嘴辯解一句。
可惜的是,姐妹倆的一再容忍並沒有換來對方的半分憐憫。
相反,小鼻涕等人看到大姐竟然膽敢還嘴反抗,越發覺得有趣,愈發加大了對她們的羞辱……
其中一個小男孩眼珠子一轉,說道:“小鼻涕,反正你不喜歡當鬼子,那讓他們三個當鬼子,我們是八路,打他們。”
他叫鐵蛋兒,是張啟山大哥張國慶的兒子。
照理說鐵蛋兒是他們三的堂兄,不幫助他們就算了,居然還聯合外人一起欺負他們。
這就不得不提徐蘭花的功勞了,徐蘭花在家偏寵老大老二,虐待老三,所以連帶小孩子也覺得三叔家的孩子被欺負是理所應當。
更何況,三嬸還敢跟奶奶叫板,昨天從玉米地迴來,奶奶說被三嬸氣的胸口痛,他今天就要替奶奶出這一口惡氣。
“好哦!打鬼子咯!”
隻見一群頑皮的小孩子如潮水般洶湧而至,手中緊緊握著各自的小木棍,毫不留情地朝著那可憐的三姐弟猛戳過來。
大妹和二妹見狀,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她們毫不猶豫地迅速蹲下身子,將年幼的弟弟牢牢護在中間。
兩人緊緊地抱住自己的腦袋,生怕那些木棍一不小心就會戳進眼睛裏。
而身處姐姐們庇護之下的小弟,卻渾然不覺危險的逼近,他天真無邪地以為眼前的場景隻是一場有趣的遊戲,竟傻乎乎地蹲著,臉上還露出開心的笑容。
孩子們手中的木棍無情地落在大妹和二妹的後背上,每一棍都帶來一陣鑽心的疼痛。
二妹緊咬著嘴唇,竭力不讓痛苦的淚水滾落下來,但眼眶中的淚花卻早已開始不停地打轉。
就在這時,鐵蛋兒他高高舉起手中的木棍,狠狠地戳向二妹的後腰。
隻聽二妹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大妹心疼不已,她強忍著心中的憤怒與疼痛,咬著牙關安慰妹妹道:“忍忍,再堅持一下,待會兒他們鬧夠了自然就會走了。”
其實,並非她們不想反抗,曾經她們也嚐試過與這群孩子抗爭,可無奈僅憑她們姐妹二人之力,又怎能敵得過這烏泱泱的一大群孩子呢?
更糟糕的是,每次她們反抗之後,那些欺負人的孩子迴到家便會惡人先告狀。
隨後他們的家長便氣勢洶洶地找上門來,對著媽媽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媽媽生性軟弱,麵對他人的謾罵隻能唯唯諾諾地點頭哈腰,不斷說著賠禮道歉的話,甚至還要強行押著她們姐妹一同向對方認錯。
長此以往,孩子們逐漸不再反抗,怕給媽媽惹麻煩,也知道她們的反抗其實並沒有什麽用。
雖然前兩天媽媽好像變了一點,但長期以來的習慣並沒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正的。
所以孩子們遇到這種事情,習以為常地還是像以前一樣打算忍忍就過去了。
父親在世的時候,村裏的孩子們都很羨慕他們有個當軍官的爹,小夥伴們都很羨慕大妹。
對於孩子們態度的轉變,大妹很難過,但也不怕他們,總是想等自己長大就好了。
而二妹,父親在她一歲多的時候走了,她沒有經曆過大妹被孩子們追捧的生活。
打從能夠記事開始,二妹所經曆的便隻有無盡的嘲諷與打壓,還有同齡孩子們肆無忌憚地欺負。
那些刺耳的話語猶如一根根毒刺,深深地紮進了她幼小的心靈。
而身體上遭受的拳腳相加,則如同一場場噩夢,不斷地折磨著她脆弱的神經。
就這樣,在日複一日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小小二妹漸漸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她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見到他人時,眼神裏都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三分怯懦之意。
每當有人靠近,她就會下意識地低下頭去,仿佛想要將自己隱藏起來一般。
就連日常行走的時候,二妹也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腳步輕得好似生怕驚動了什麽似的,根本不敢抬頭去看別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