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正式喬遷,設宴請全村人慶祝(一)
穿到1988,我有5個兒女要養 作者:三竹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忙碌於新家事宜的同時,張峰和王雪芬也沒有忘記處理舊居的相關事宜。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與劉征叔家的房子退租事宜。
迴想起一年多前的那段艱難時光,張峰和王雪芬心中滿是感激。
當時,他們一家被趕出來,正當一家人為無處安身而焦急萬分時,是劉征叔一家伸出了援手。
劉征叔慷慨地提出讓他們暫時住進自家的空置房子,並且說每個月隻需象征性地支付2元錢房租。
然而,慷慨大方的劉征叔一家,從未真正收過他們一分錢。
這份無私的幫助,對於當時陷入困境的張峰一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讓他們得以度過那段艱難的日子。
如今,隨著新家裝修完畢並準備順利入住,張峰和王雪芬知道是時候與劉征叔家辦理退租手續了。
他們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感激,決定在退租之際,一定要好好表達一下對劉征叔一家的謝意。
張峰特意準備了一份厚禮,裏麵不僅有象征性的房租,還有他們精心挑選的一些土特產和王雪芬給劉征叔一家每人做的幾套夏天衣服。
退租的那天,張峰和王雪芬帶著禮物和鑰匙來到了劉征叔家。
一進門,張峰便滿懷感激地說:“劉征叔,感謝您一年多來的無私幫助,如果不是您,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劉征叔笑著擺擺手:“哎呀,鄉親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你們不用這麽客氣。”
王雪芬接著說:“雖然您從未收過我們的房租,但這份恩情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一定要收下。”
說著,她遞上了準備好的禮物。
劉征叔和張嬸推辭了一番,但最終還是被張峰和王雪芬的真誠所打動,收下了禮物。
他感慨地說:“你們真是有心的孩子,這份情誼我會一直記在心裏。以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盡管來找我。”
張峰和王雪芬連連點頭:“一定的,一定的。以後我們就是您的家人,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也請您不要客氣。”
雖然早些年劉征叔一家早就在南光鎮買地建房,但這次的示範性花園小區,一家人想著環境好些,於是在張峰介紹後,也買了一塊地建房打算搬過去。
這段時間,劉征叔一家也在緊鑼密鼓地建造裝修他們的新房。
雖然兩家的進度有所不同,但每當有空閑時間,他們都會相約到對方的家裏參觀學習,分享裝修的心得和經驗。
除了設計上的交流,兩家人還經常在裝修材料的選擇、施工隊伍的管理等方麵互相提供建議。
“劉征叔,您們今年也搬到新房去是嗎!”張峰興奮地說道,“這樣一來,我們以後不僅能常來常往,還能一起玩。”
劉征家的房子建得要比張峰家慢得多,他們家不急著住,就讓工人們慢慢建。
在張峰的心底裏,其實也害怕房子沒有建好他哪天睡醒就不在這個家了,所以,他結合自己現代建築學習的經驗盡快將房子建好。
所以,才半年多時間,張峰家的房子已經建好,並且裝修好通風準備入住。
劉征叔笑著點了點頭,那雙經曆過歲月風霜卻依舊明亮的眼睛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緩緩說道:“是啊,雪芬、小峰,我和你們張嬸第一眼看到這個示範性花園小區的時候,就覺得這裏的環境真是沒得說。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走在這小區的小道上,就像是在公園裏散步一樣,讓人心曠神怡。”
張嬸在一旁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她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幾分溫柔與感慨:“是啊,雪芬,你記得嗎?我們上次散步時經過的那個小花園,裏麵種了好多花,紅的、白的、黃的,可漂亮了。我當時就想著,要是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致,心情肯定會好上許多。”
劉征叔點頭讚同,繼續補充道:“而且啊,這個小區的位置也是極好的。你看,從那裏出去,走不了多遠就是市場,新鮮的蔬菜、水果,還有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想買什麽都很方便。更重要的是,旁邊還有一家不錯的醫院,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也能及時就醫,多方便。”
張嬸接著說道:“是啊,我和你劉叔年紀都大了,身體也不如年輕時那般硬朗。住在這裏,孩子們也放心。他們慢慢開始工作了,不用老是擔心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問題。以後我們還能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結交一些新朋友,晚年生活也能過得豐富多彩。”
劉征叔笑著拍了拍張嬸的手背,眼裏滿是柔情:“說的是啊,老張。我還聽說,這個小區的管理也很到位,保安24小時巡邏,安全方麵完全不用擔心。這樣,孩子們在外地工作讀書也能安心,不用擔心我們的安全。”
劉征叔的話音剛落,張嬸的臉上便綻放出了安心的笑容,她輕輕拍了拍劉征叔的手,眼神裏滿是感激與依賴。
“老劉啊,你總是想得那麽周到。咱們住在這裏,不光是住得舒服,更是住得安心、舒心。”
劉征叔聽著張嬸的話,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深知,選擇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對於老年人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安心與幸福。
而這個示範性花園小區,無論是從環境、設施、管理還是服務上,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是啊,老張,咱們這次真的是選對了地方。等孩子們放假了迴來,看到咱們在這裏過得這麽好,他們也能更加放心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了。”
王雪芬接過話茬,語氣中充滿了感慨:“真是緣分啊。想當初,如果不是您一家人的慷慨相助,我們還真不知道會流落到哪裏。現在,我們不僅有了自己的新家,還能和您成為鄰居,真是太幸運了。”
劉征叔擺了擺手,謙虛地說道:“哪裏哪裏,這都是你們自己的努力。我隻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沒想到竟然能換來你們這麽深的感激。
其實,我也是很感激你們的。在這樣漂亮的小區裏,有你們這樣的鄰居,我覺得很安心。”
說到這裏,兩家人都笑了起來。他們知道,這份情誼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鄰裏關係,成為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親情。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與劉征叔家的房子退租事宜。
迴想起一年多前的那段艱難時光,張峰和王雪芬心中滿是感激。
當時,他們一家被趕出來,正當一家人為無處安身而焦急萬分時,是劉征叔一家伸出了援手。
劉征叔慷慨地提出讓他們暫時住進自家的空置房子,並且說每個月隻需象征性地支付2元錢房租。
然而,慷慨大方的劉征叔一家,從未真正收過他們一分錢。
這份無私的幫助,對於當時陷入困境的張峰一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讓他們得以度過那段艱難的日子。
如今,隨著新家裝修完畢並準備順利入住,張峰和王雪芬知道是時候與劉征叔家辦理退租手續了。
他們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感激,決定在退租之際,一定要好好表達一下對劉征叔一家的謝意。
張峰特意準備了一份厚禮,裏麵不僅有象征性的房租,還有他們精心挑選的一些土特產和王雪芬給劉征叔一家每人做的幾套夏天衣服。
退租的那天,張峰和王雪芬帶著禮物和鑰匙來到了劉征叔家。
一進門,張峰便滿懷感激地說:“劉征叔,感謝您一年多來的無私幫助,如果不是您,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劉征叔笑著擺擺手:“哎呀,鄉親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你們不用這麽客氣。”
王雪芬接著說:“雖然您從未收過我們的房租,但這份恩情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一定要收下。”
說著,她遞上了準備好的禮物。
劉征叔和張嬸推辭了一番,但最終還是被張峰和王雪芬的真誠所打動,收下了禮物。
他感慨地說:“你們真是有心的孩子,這份情誼我會一直記在心裏。以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盡管來找我。”
張峰和王雪芬連連點頭:“一定的,一定的。以後我們就是您的家人,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也請您不要客氣。”
雖然早些年劉征叔一家早就在南光鎮買地建房,但這次的示範性花園小區,一家人想著環境好些,於是在張峰介紹後,也買了一塊地建房打算搬過去。
這段時間,劉征叔一家也在緊鑼密鼓地建造裝修他們的新房。
雖然兩家的進度有所不同,但每當有空閑時間,他們都會相約到對方的家裏參觀學習,分享裝修的心得和經驗。
除了設計上的交流,兩家人還經常在裝修材料的選擇、施工隊伍的管理等方麵互相提供建議。
“劉征叔,您們今年也搬到新房去是嗎!”張峰興奮地說道,“這樣一來,我們以後不僅能常來常往,還能一起玩。”
劉征家的房子建得要比張峰家慢得多,他們家不急著住,就讓工人們慢慢建。
在張峰的心底裏,其實也害怕房子沒有建好他哪天睡醒就不在這個家了,所以,他結合自己現代建築學習的經驗盡快將房子建好。
所以,才半年多時間,張峰家的房子已經建好,並且裝修好通風準備入住。
劉征叔笑著點了點頭,那雙經曆過歲月風霜卻依舊明亮的眼睛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他緩緩說道:“是啊,雪芬、小峰,我和你們張嬸第一眼看到這個示範性花園小區的時候,就覺得這裏的環境真是沒得說。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走在這小區的小道上,就像是在公園裏散步一樣,讓人心曠神怡。”
張嬸在一旁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她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幾分溫柔與感慨:“是啊,雪芬,你記得嗎?我們上次散步時經過的那個小花園,裏麵種了好多花,紅的、白的、黃的,可漂亮了。我當時就想著,要是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致,心情肯定會好上許多。”
劉征叔點頭讚同,繼續補充道:“而且啊,這個小區的位置也是極好的。你看,從那裏出去,走不了多遠就是市場,新鮮的蔬菜、水果,還有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想買什麽都很方便。更重要的是,旁邊還有一家不錯的醫院,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也能及時就醫,多方便。”
張嬸接著說道:“是啊,我和你劉叔年紀都大了,身體也不如年輕時那般硬朗。住在這裏,孩子們也放心。他們慢慢開始工作了,不用老是擔心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問題。以後我們還能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結交一些新朋友,晚年生活也能過得豐富多彩。”
劉征叔笑著拍了拍張嬸的手背,眼裏滿是柔情:“說的是啊,老張。我還聽說,這個小區的管理也很到位,保安24小時巡邏,安全方麵完全不用擔心。這樣,孩子們在外地工作讀書也能安心,不用擔心我們的安全。”
劉征叔的話音剛落,張嬸的臉上便綻放出了安心的笑容,她輕輕拍了拍劉征叔的手,眼神裏滿是感激與依賴。
“老劉啊,你總是想得那麽周到。咱們住在這裏,不光是住得舒服,更是住得安心、舒心。”
劉征叔聽著張嬸的話,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深知,選擇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對於老年人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安心與幸福。
而這個示範性花園小區,無論是從環境、設施、管理還是服務上,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是啊,老張,咱們這次真的是選對了地方。等孩子們放假了迴來,看到咱們在這裏過得這麽好,他們也能更加放心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了。”
王雪芬接過話茬,語氣中充滿了感慨:“真是緣分啊。想當初,如果不是您一家人的慷慨相助,我們還真不知道會流落到哪裏。現在,我們不僅有了自己的新家,還能和您成為鄰居,真是太幸運了。”
劉征叔擺了擺手,謙虛地說道:“哪裏哪裏,這都是你們自己的努力。我隻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沒想到竟然能換來你們這麽深的感激。
其實,我也是很感激你們的。在這樣漂亮的小區裏,有你們這樣的鄰居,我覺得很安心。”
說到這裏,兩家人都笑了起來。他們知道,這份情誼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鄰裏關係,成為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