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正式開業,緊急製作衣服(四)
穿到1988,我有5個兒女要養 作者:三竹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峰看到有人停駐感興趣地觀看時,馬上大聲吆喝起來,“路過的不要錯過,‘雪峰’裁縫服務店開業,現場看樣,現場裁量尺寸,幾天可拿貨!”
“貴嗎?多少錢一件?”吆喝大半個小時之後,終於有3個年輕婦女結伴走過來問。
“看需要哪種,是要小孩的還是大人的,價格不一樣,”張峰笑著指著桌子上的衣服迴答道。
“我找小孩的,大概有這個小孩一般高,”其中一個年輕婦女指了一下張峰的二女兒張曉敏。
二女兒張曉敏聽到後,馬上跑到這位年輕婦女的麵前,“阿姨,您看我身上這件外套怎麽樣?”
年輕婦女慢慢端詳了一下那件小孩棉衣外套,又用手輕輕地撫摸著衣服的麵料,感受著它柔軟而細膩的觸感。
她抬頭望向站在不遠處的另外兩個同伴,臉上洋溢著母性的溫柔與滿意,高聲喊道:“你們倆過來看看,這小孩棉衣外套做得真不錯!無論是顏色還是款式。”
聽到她的唿喚,兩個同伴連忙走了過來。其中一個身材高挑、氣質溫婉的女子好奇地問:“真的嗎?讓我看看,是什麽樣的棉衣外套能讓你這麽誇讚?”
年輕婦女笑著把棉衣遞給了同伴,說:“你摸摸看,這麵料真的很舒服,很適合小孩子嬌嫩的肌膚。而且,款式也很可愛,上麵的小熊圖案栩栩如生,孩子穿上它,肯定會很開心的。”
另一個同伴也湊了過來,她低頭仔細端詳著棉衣的每一個細節,特別是那些精致的紐扣和收口設計。
她點了點頭,讚同地說:“確實不錯,這件棉衣無論是從質量還是設計上來看,都很用心。而且,這個尺寸也很適合我們家小寶,他穿上它,這個冬天肯定就不會再怕冷了。”
張峰見狀,心中暗自高興。
於是,他開始趁熱打鐵,向同伴們介紹起這件棉衣的其他優點:“這件棉衣不僅麵料好、做工精細,而且填充物也很講究,保暖效果一流。你們知道嗎?今天店鋪開業正在做活動,買一件還能享受優惠呢。這麽好的機會,可千萬不能錯過啊!”
三個人聽了她的介紹,臉上露出了心動的表情。
她們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似乎都在考慮要不要把這件可愛的棉衣外套買下來給孩子穿。
張峰見狀,馬上從桌子上拿起一件外套:“來來來,你們再試試這件棉衣的尺碼,看看合不合身。我相信,隻要你們的孩子穿上它,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三人拿著衣服低聲嘀咕,“確實不錯”、“這質量好”、“這做工好精細”。
張峰抓住機會,“現在馬上到新年了,你們過來看看,價格都很優惠,一家人的衣服都可以在這裏買,現在確定後,過幾天就可以拿到衣服了。”
三人仔細比較了小孩棉衣外套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發現雖然價格相差無幾,但眼前的棉衣在質量上卻明顯更勝一籌。
無論是麵料的柔軟度、填充量,還是做工的精細程度,都遠遠超出了她們的預期。這讓她們不禁感歎,真是物超所值!
於是,三人紛紛決定留下訂金,約定在下個集市時來店裏拿貨。
看到三人在挑選,很快,他們的攤位被路過的人群團團圍住。
張峰和王雪芬開始忙碌起來,兩人默契配合,一個負責介紹衣服的特色與材質,另一個則細心地為顧客量體裁衣,確保每一件定製的衣服都能完美貼合顧客的身材與氣質。
孩子們也沒有閑著,他們幫忙擦拭桌椅,擺放裝飾品,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為店鋪增添了幾分童趣與溫馨。
每當有顧客圍過來,他們都會熱情地打招唿,用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感染著每一個人,還引導顧客往店鋪裏看更多的樣品,店鋪裏外充滿了歡聲笑語。
店鋪前聚集了不少好奇的村民。
他們圍站在桌子旁,或低頭細看,或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一位大嬸拿起一件繡著淡雅牡丹的外套,眼中閃爍著驚喜:“這衣服真好看,多少錢?”
張峰微笑著迴答:“大嬸,新年新款式,牡丹寓意富貴,特別適合您這樣的氣質。今天開業大吉,算您6塊。”
價格一出,人群中立刻爆發出一陣低語。在那個年代,6塊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雖然不少,但多數人覺得物有所值。
於是,人們紛紛開始挑選,有的想要定製幾套給家裏的孩子過年穿,有的則因為即將參加親戚的婚禮,急於添置新衣,直接詢問能否買走樣品。
“老板,我這兩天就要去參加侄子的婚禮,你這件紅色的外套我看著挺合適,能不能現在就賣給我?”
一位穿著整潔、麵帶急色的中年男子指著樣品問道。
張峰看了一眼那件外套,又望了望男子期待的眼神,爽快地點頭:“行,您真是來得巧,這件外套正適合喜慶場合。不過,樣品就這麽一件,您可得好好愛惜。”
隨著交易的達成,更多村民被這份熱情與誠意所感染,紛紛下訂金定製衣服。
有的想要仿照樣品做,有的則提出了自己的獨特想法,希望老李能幫忙實現。
張峰一一記錄下來,承諾會盡快安排製作,保證讓每位顧客都能穿上心儀的新衣。
另一邊,店鋪的貨架上,擺放著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布料架,從柔軟細膩的棉麻,到光澤熠熠的絲綢,每一種材質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
王雪芬根據顧客的氣質與需求,精心挑選最適合的布料。
村民們圍著王雪芬,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衣服的款式、顏色,甚至是對新衣的奇思妙想。
王雪芬耐心地傾聽,時而點頭微笑,時而拿起一塊布料,在顧客身上輕輕比劃,那專注而溫柔的眼神,笑著告訴他們:“這個想法可以做到。”
在店鋪的角落,一台嶄新縫紉機靜靜地佇立著,它見證了王雪芬多個日夜的辛勤與汗水。
每當夜幕降臨,這台縫紉機便開始了它的“夜曲”,伴隨著王雪芬熟練的手指在踏板上跳躍,一針一線,將一塊塊平凡的布料,編織成一件件衣服。
漸漸地,店鋪湧入更多的人,一些人留下訂單走了,一些人直接買走樣品,又有更多的人進來了。
“貴嗎?多少錢一件?”吆喝大半個小時之後,終於有3個年輕婦女結伴走過來問。
“看需要哪種,是要小孩的還是大人的,價格不一樣,”張峰笑著指著桌子上的衣服迴答道。
“我找小孩的,大概有這個小孩一般高,”其中一個年輕婦女指了一下張峰的二女兒張曉敏。
二女兒張曉敏聽到後,馬上跑到這位年輕婦女的麵前,“阿姨,您看我身上這件外套怎麽樣?”
年輕婦女慢慢端詳了一下那件小孩棉衣外套,又用手輕輕地撫摸著衣服的麵料,感受著它柔軟而細膩的觸感。
她抬頭望向站在不遠處的另外兩個同伴,臉上洋溢著母性的溫柔與滿意,高聲喊道:“你們倆過來看看,這小孩棉衣外套做得真不錯!無論是顏色還是款式。”
聽到她的唿喚,兩個同伴連忙走了過來。其中一個身材高挑、氣質溫婉的女子好奇地問:“真的嗎?讓我看看,是什麽樣的棉衣外套能讓你這麽誇讚?”
年輕婦女笑著把棉衣遞給了同伴,說:“你摸摸看,這麵料真的很舒服,很適合小孩子嬌嫩的肌膚。而且,款式也很可愛,上麵的小熊圖案栩栩如生,孩子穿上它,肯定會很開心的。”
另一個同伴也湊了過來,她低頭仔細端詳著棉衣的每一個細節,特別是那些精致的紐扣和收口設計。
她點了點頭,讚同地說:“確實不錯,這件棉衣無論是從質量還是設計上來看,都很用心。而且,這個尺寸也很適合我們家小寶,他穿上它,這個冬天肯定就不會再怕冷了。”
張峰見狀,心中暗自高興。
於是,他開始趁熱打鐵,向同伴們介紹起這件棉衣的其他優點:“這件棉衣不僅麵料好、做工精細,而且填充物也很講究,保暖效果一流。你們知道嗎?今天店鋪開業正在做活動,買一件還能享受優惠呢。這麽好的機會,可千萬不能錯過啊!”
三個人聽了她的介紹,臉上露出了心動的表情。
她們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似乎都在考慮要不要把這件可愛的棉衣外套買下來給孩子穿。
張峰見狀,馬上從桌子上拿起一件外套:“來來來,你們再試試這件棉衣的尺碼,看看合不合身。我相信,隻要你們的孩子穿上它,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三人拿著衣服低聲嘀咕,“確實不錯”、“這質量好”、“這做工好精細”。
張峰抓住機會,“現在馬上到新年了,你們過來看看,價格都很優惠,一家人的衣服都可以在這裏買,現在確定後,過幾天就可以拿到衣服了。”
三人仔細比較了小孩棉衣外套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發現雖然價格相差無幾,但眼前的棉衣在質量上卻明顯更勝一籌。
無論是麵料的柔軟度、填充量,還是做工的精細程度,都遠遠超出了她們的預期。這讓她們不禁感歎,真是物超所值!
於是,三人紛紛決定留下訂金,約定在下個集市時來店裏拿貨。
看到三人在挑選,很快,他們的攤位被路過的人群團團圍住。
張峰和王雪芬開始忙碌起來,兩人默契配合,一個負責介紹衣服的特色與材質,另一個則細心地為顧客量體裁衣,確保每一件定製的衣服都能完美貼合顧客的身材與氣質。
孩子們也沒有閑著,他們幫忙擦拭桌椅,擺放裝飾品,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為店鋪增添了幾分童趣與溫馨。
每當有顧客圍過來,他們都會熱情地打招唿,用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感染著每一個人,還引導顧客往店鋪裏看更多的樣品,店鋪裏外充滿了歡聲笑語。
店鋪前聚集了不少好奇的村民。
他們圍站在桌子旁,或低頭細看,或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一位大嬸拿起一件繡著淡雅牡丹的外套,眼中閃爍著驚喜:“這衣服真好看,多少錢?”
張峰微笑著迴答:“大嬸,新年新款式,牡丹寓意富貴,特別適合您這樣的氣質。今天開業大吉,算您6塊。”
價格一出,人群中立刻爆發出一陣低語。在那個年代,6塊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雖然不少,但多數人覺得物有所值。
於是,人們紛紛開始挑選,有的想要定製幾套給家裏的孩子過年穿,有的則因為即將參加親戚的婚禮,急於添置新衣,直接詢問能否買走樣品。
“老板,我這兩天就要去參加侄子的婚禮,你這件紅色的外套我看著挺合適,能不能現在就賣給我?”
一位穿著整潔、麵帶急色的中年男子指著樣品問道。
張峰看了一眼那件外套,又望了望男子期待的眼神,爽快地點頭:“行,您真是來得巧,這件外套正適合喜慶場合。不過,樣品就這麽一件,您可得好好愛惜。”
隨著交易的達成,更多村民被這份熱情與誠意所感染,紛紛下訂金定製衣服。
有的想要仿照樣品做,有的則提出了自己的獨特想法,希望老李能幫忙實現。
張峰一一記錄下來,承諾會盡快安排製作,保證讓每位顧客都能穿上心儀的新衣。
另一邊,店鋪的貨架上,擺放著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布料架,從柔軟細膩的棉麻,到光澤熠熠的絲綢,每一種材質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
王雪芬根據顧客的氣質與需求,精心挑選最適合的布料。
村民們圍著王雪芬,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衣服的款式、顏色,甚至是對新衣的奇思妙想。
王雪芬耐心地傾聽,時而點頭微笑,時而拿起一塊布料,在顧客身上輕輕比劃,那專注而溫柔的眼神,笑著告訴他們:“這個想法可以做到。”
在店鋪的角落,一台嶄新縫紉機靜靜地佇立著,它見證了王雪芬多個日夜的辛勤與汗水。
每當夜幕降臨,這台縫紉機便開始了它的“夜曲”,伴隨著王雪芬熟練的手指在踏板上跳躍,一針一線,將一塊塊平凡的布料,編織成一件件衣服。
漸漸地,店鋪湧入更多的人,一些人留下訂單走了,一些人直接買走樣品,又有更多的人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