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越來越靠近台風到來的日子,倉庫內的氣氛愈發緊張。


    人們開始爭先恐後地搶購最後一袋大米,仿佛誰先拿到,誰就能在這場搶購大戰中取得勝利。


    在這樣的氛圍中,大米仿佛成了一種珍貴的資源,人們為了它而競相爭奪,臉上露出了既疲憊又滿足的神情。


    他們知道,雖然這場搶購大戰結束了,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他們需要用這些搶購到的大米,以及其他物資,共同應對即將到來的特大台風。


    由於劉征、張峰已經和供應商簽好了協議按時送貨上門,於是即使人們將倉庫裏的大米搶購一空,還是有源源不斷的大米送到售賣區,保證人們都能買到大米。


    雖然如此,但是現實也給張峰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一些原本看似可靠的供應商,在市場壓力麵前,開始顯露出逐利的本性。


    他們不再滿足於原有的合同條款,有的開始尋求更高的利潤空間,有的則試圖通過控製貨源來增強自己的議價能力。


    最讓張峰感到棘手的是,一些“不怕”的供應商,直接采取了毀約的策略。


    這些供應商或是看中了市場上其他出價更高的買家,或是自身產能有限,優先滿足了出價更高的訂單,對於張峰他們的訂單,則要麽提出加高價格收購的要求,要麽幹脆就說沒有貨供應了。


    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張峰措手不及,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供應鏈風險的真實與殘酷。


    或許構建一個更加堅韌、靈活的供應鏈體係,才能在未來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贏得更多的主動權和可能性。


    張峰深知,即使現在是1988年,但年代不同,商業世界的風雲變幻莫測,唯有不斷學習、適應與創新,才能在波濤洶湧的商海中穩健前行。


    同時,劉征和張峰的糧倉也麵臨著一個問題:當大多同行都在趁著台風這個自然災害瘋狂抬高價格,謀取高利潤大賺一筆時,自己要不要也跟風加高價格?


    在南方這個風雨交加的季節,一場前所未有的台風即將登陸沿海地區。消息一出,整個市場瞬間沸騰了。


    人們開始擔心台風帶來的破壞會影響糧食的運輸和儲存,導致糧食短缺,進而引發價格飆升。


    一時間,搶購糧食的風潮席卷了整個城市。麵對這樣的市場亂象,許多商人開始蠢蠢欲動,他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


    他們紛紛提高價格,企圖在這場“搶米大潮”中大撈一筆。


    市場上,大米的價格一路飆升,讓許多普通家庭望而卻步。


    麵對豐厚利潤,張峰想到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心動過,他到這個世界兩手空空,身無分文,身上還擔負著養大5個孩子的責任。


    他之前學習的計算機專業在這裏沒有辦法發揮出來,日子一天天流逝,他也不知道自己哪天就突然不在這裏了。


    他迫切地想要賺到一筆錢拿給王雪芬給孩子們存起來用,供孩子們讀書長大成人。


    然而,他看到農村很多老人雙手顫抖地來買米,他們為了這次災害拿出自己所有的錢來買不多的米來維持生存。


    看到他們,張峰良心備受煎熬,他做不出這樣趁著災害去抬高價格獲取高利潤的事。


    於是,張峰心事重重地去找劉征,他想著所有他能想到的話準備來說服劉征,畢竟這個事拍板的還是劉征。


    “小峰,是這樣,你叔我做這麽多年生意都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這個別人抬高價格我們管不到,但我們可以管自己,我們不加,就按原來價格賣!”劉征拍著張峰肩膀道。


    張峰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敬佩的神色,他用力地點了點頭,迴答道:“劉叔,您說得對!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商海裏,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實屬難得。我支持您的決定,我們就按原價賣,用誠信和品質贏得客戶的信任。”說著,張峰挺直了腰板,仿佛在這一刻,他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經商的道路和方向。


    在這場混亂中,劉征和張峰打算選擇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們深知,作為商人,追求利潤是本能,他們更明白,如果此時趁機抬高價格,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更會對整個社會的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我們不能趁火打劫,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做人的底線。”張峰堅定地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然。


    劉征也點頭表示讚同,他說:“我們做的是糧食生意,關乎著千家萬戶的飯碗。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堅守價格公道的原則,為民眾提供穩定、可靠的糧食供應。”


    於是,劉征和張峰決定,他們的大米將按照略高於平時的市場價進行售賣。


    雖然台風帶來了運輸成本的增加,但他們不能將這些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


    他們願意承擔一部分成本,以確保消費者能夠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購買到糧食。


    許多商家在這場風波中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不少商家因為趁機抬高價格而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而劉征和張峰的商鋪,卻因為他們的堅守和抉擇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認可。


    “他們真是良心商家!要不我和老伴都沒米吃了,”一位7旬老人抹著眼淚,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大米價格都高得嚇人,而在這裏卻能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買到質量上乘的大米。


    他的言語中充滿了對劉征和張峰的感激和敬佩。


    不僅如此,劉征和張峰還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一些原本與他們沒有合作關係的學校、超市和糧店等開始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與他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他們大多被原來的供應商毀約,要求大幅提高進貨價格,如果沒有答應提價,這些供應商就以沒有足夠的貨為由拒絕提供。


    這些學校、超市和糧店等被激怒了,他們相信,與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商戶合作,不僅能夠保證商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還能夠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於是,他們轉而去和劉征、張峰的糧倉合作,張嬸拿著本子一邊登記客戶信息,一邊笑不攏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1988,我有5個兒女要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竹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竹竿並收藏穿到1988,我有5個兒女要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