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應天戍衛部隊,完全可以稱得上精銳一詞。


    隻不過,常年鎮守京師的他們在戰力方麵也實實在在的弱了一些。


    就連當初,從燕王那裏調來的衛隊,肉眼可見的是精氣神也頹廢了一些。


    “這些士兵一般的俸祿是多少?”


    “迴陛下,他們都是足糧足餉,一月有糧一點五石,餉銀也是足額發到將士手中,沒有人敢在近衛軍這裏做手腳。”


    因為做手腳的那些,都沒有火過洪武大逃殺。


    目前苟活下來的尋貴基本上都把貪汙的軍餉加倍退還,他們是真的害怕朱家再出一個朱元璋。


    “如果朕沒記錯的話,當初的大都督朱文正就是死在了這個方麵”


    朱文正,明軍鐵壁,指揮過洪都保衛戰,以三萬大軍鎮守洪都百日,陳友諒60萬,大軍都無法攻破。


    原本以他的戰功當一個公爵是沒有問題的。


    隻不過老朱沒有給他供錢之味,後來他也墮落貪汙腐敗,在軍餉問題上墮落。


    “記住,我可以給你很多錢,讓你去完成一件事情,但有的錢絕對不能動,一動,朕隻能把你的狗爪砍掉”


    “不知應天有多少軍戶?”


    “不過十萬戶”


    “那軍戶的生存條件呢?”


    “這個?”盛庸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說。


    由於明朝保甲製與戶籍製並行,使得原本的軍囤,變得比曹魏版本的更加坑爹。


    船新版本的軍囤。


    對於軍戶而言,你可以不用扶徭役,但是衛所差役的苦可能更甚。


    一旦逃跑拒服差役的話,那麽你所在的家庭以及鄰居都要被抓來服役,相應的還有200多條名為充軍的款項。


    一旦犯事,世代從軍,不管願不願意,你有可能立軍功,但絕大多數都隻能成為軍官的奴才。


    “所以呢”


    “迴陛下,這些軍戶,好歹還是有糧食吃的,哪怕一個月隻有一石半,但終究是有糧食吃啊”


    盛庸摸了摸腦袋。


    “唉,糧食糧食啊”


    “咱變不出更多糧食,但咱隻有一個期望,至少在咱統治時期,你們這些家夥,能不要克扣這微薄的糧餉”


    “遵命”


    想當初的郭桓案2,400萬石糧餉的餘威至今還在。


    一想到這阿鬥還是覺得當年的洪武皇帝太過仁慈,應該將這些貪官全部派上戰場,讓他們戰死,再將他們的屍體製作肥料,哺育大地。


    隨即一道指令發了下去。


    “凡秀才舉人不應朝廷征調者,抄沒家財田產,押送詔獄伺候。”


    隨後劉阿鬥又在京營參觀了一下京軍的演武,慰問了京營官兵,對京營軍戶的生活及其遇到的困境予以專款資助。


    “陛下這錢不能收”


    “這錢不是給你的,十萬兩,不多,對於生活困難的軍戶朝廷應予以幫扶,當然,將士們要進行監督”


    “關係到你們之後的夥食以及養老,種種問題你們自己不做好監督,那麽別人就會來壓榨你們”


    阿鬥在上麵說著,台下的士兵在下麵聽著。


    確實阿鬥的提議很吸引人,明朝這幾十年積累的財富也確實能夠給軍戶進行一個最基本的保障。


    隻不過,推行難度不小。


    並且,相比較科舉,這條更安全的晉升之路,頭盔的性價比真的不怎麽高,甚至不少當初在明朝軍隊效力的軍戶,也通過關係去讀書爭取當官。


    像張居正,他老祖就是軍戶,隻不過後來掛在楚王朱禎的衛隊之下。


    “多謝陛下”


    沒得說的,10萬軍隊標準的行了一個軍禮。


    眼神中的狂熱是壓抑不掉的,誰說這陛下偏袒文官的?


    這陛下簡直是太好了。


    隨後又在京營這裏與京營全體官兵過了一個熱鬧的除夕。


    當然也有一個喜聞樂見的節目:包餃子。


    夥頭軍的漢子今天可忙了,因為得知陛下巡視京營。


    朝廷裏頭的大員如建文三坑這些也都來到了京營,與民同樂,留在京城的藩王權貴勳貴也都來湊熱鬧。


    原本準備10萬人的料理,如今一下多了幾萬人,火頭軍也是忙不過來。


    當然。


    皇帝都在這了,那麽各大官員也吩咐自己家的仆人拿出絕活。


    但人一多的話,就容易進入莫名其妙的對比之中。


    甚至為了做出更好的菜品,讓自己主家有麵子,這些大廚不僅拿出了絕活,甚至在現成絕活上再度創新,色香味俱全。


    直接擺了十幾裏流水席,皇帝大臣與民同樂,依附於皇權臣公的商賈,為了讓自己的品牌更加出名,也是來湊了一波熱鬧。


    有閑人評:普天同慶迎新春,十萬軍民共歡樂。


    那一夜,熱鬧的氛圍籠罩了整座應天城。


    達官貴人,也為了迎合皇帝的期盼,對於下麵的平民施舍了一些殘羹冷炙,單是這些就可以令不少民眾飽腹。


    不管如何,應天城的民眾倒是過了一段好日子。


    十五天的假期,也在這歡樂的氛圍中悄然流逝。


    建文元年十六日,大朝會。


    見聞時代正式降臨,劉阿鬥新的一年的第一板斧也隨之發動。


    “著令”


    “天下士子,凡進士舉人秀才,調往大明各地,審核各地政令及其開展推進之事,若有惡政暴政,令各地錦衣衛配合捉捕緝拿。”


    “令吳王朱允熥為主將,鄭國公常茂為副將,衡王朱允熞為監軍率領京營精銳,南下平安南叛亂。”


    “多謝陛下天恩!”


    作為大明朝的附屬國,安南由陳家掌控是理所應當的。


    隻是那狗日的丞相竟然叛亂,滅了安南陳氏,隻留一陳天平,叔叔可忍,嬸嬸都不忍。


    吳王一行領旨離京。


    “三哥,我們還能迴來嗎?”


    “老四,我想就迴不來了,如今二哥已經成為大明帝國皇帝,他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弟弟還在京城享福的”


    “那五弟?”


    “放心吧,老五遲早也會出來,隻不過還要幾年”


    此時的兄弟,早就不計較之前的那些仇怨。他們終究是朱家兄弟,大明的棟梁,不應該鬧氣而是應當外出展現大明風采


    “再看看吧,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看應天城了”


    此時應天後宮中。


    呂氏含淚洗麵,為什麽?她這是為什麽?


    為了權勢,自己的好大兒舍得讓自己十四歲的弟弟帶兵。


    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


    “母後,別哭了”朱允希為呂氏擦拭淚水眼中卻一臉迷茫。


    但他也明白之後他也像現在一樣離開應天,離開他從小生長的地方,離開他的母親,更有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迴來。


    類似的場景在各家各戶上演。


    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結束之後,民眾為再也迴不了家的孩子感到悲傷,政客們早已握手言和,商人賺得盆滿缽滿,將軍功成名就。


    阿鬥對於離別的場景,也是心有不舍。


    但他,先是大明帝國的皇帝,才是一個人的兒子,一個人的丈夫。


    “陛下”


    小馬皇後雖然不清楚皇帝的傷感有多深,但此時此刻,在後麵抱住他便勝過萬語千言。


    而阿鬥,做為大漢(明)皇帝,為了不讓五胡亂華的場麵,再次顯現於這古老的帝國,隻能不停征戰,有時,他也曾問過自己,他後悔嗎?


    阿鬥的迴答:無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平生並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