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有什麽高見?故妄言之,爾等全當個樂子聽吧”


    楊士奇說著又看了看空了的茶碗。


    一名士子心領神會,連忙吩咐小二添茶,開始吹。


    “自從這小皇帝上位以來,先是指揮那燕王與平安兩路北伐,大獲全勝,不僅擊潰了蒙元主戰派的意誌,在下更是聽聞有一支部落準備西遷”


    “更是鼓勵天下藩王向外征伐,開疆擴土,如此,與周室做法有何異處?”說到這,他又看了看全場,發現全場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當初,周興商滅,那周天子封國八百,欲使中原之名揚威異域……”


    楊士奇侃侃而談,先從周朝大封諸侯國到如今大明藩王外遷,明確指出皇帝的根本想法


    開疆擴土。


    這是一件功績,是深深埋藏於中華民族血脈之中的一件奇功。


    想當初,從黃河中原流域零零散散的幾百個小部落慢慢整合,曆經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秋,再到如今大明朝,中原帝國,實在是太難了。


    隨著楊士奇的講述,在場一眾士子包括阿鬥都感覺置身於浩浩蕩蕩的曆史長河之中。過往的一切均在他們麵前顯現。


    無一不層麵與曆史的浩蕩之中,那是對英雄的悼念,是對列祖列宗爭,斬殺建功立業的向往。


    楊士奇抿了一口茶水。


    又說道。


    “如今我大明自太祖定基,創立江山,大明養士三十年再造中原神器,如今正是朝氣蓬發之時,宜當躍馬揚鞭,弘威異域,讓這朝氣蓬勃的時代延續下去,正是我被讀書人的使命”


    雖然楊士吉已經步入中年,但對於建功立業的向往還是不曾改變,這大概就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裏的浪漫吧?


    “至於朝廷教我等北上,不僅是安置內遷的百萬牧民,更是給了我們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當然最關鍵的是傳我們一家之言,於牧民之中”


    “當此之時,正是我等士子以證三不朽之勢”


    在聽到楊士奇所謂的三不朽時,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匯聚在他的身上。


    所謂三不朽。


    立德立言立功。


    對於每個士子來說,那都是最高標準的追求。


    立功,自然是武將征戰沙場文官治理一方。


    立言,著醒世之言,喚醒愚昧的蒼生,論難度是極高的。


    比如張載的橫渠四句,盡管難以做到,但麻木時吼上那兩嗓子,也是提氣。


    立德,更是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想當初的孔子便是憑借周遊列國,行教化之功,才立德於世。


    換來如今傳承上千年的龐大家族。


    隻不過目前孔家的那些後人好像還配不起祖先的德行。


    “三不朽嗎?”


    科舉當官是現實要求,不朽是他們的精神追求,在還沒有進入官場這大染缸之前,他們多多少少的都希望摸上那麽一兩。


    “各位,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北入牧民之地,不僅是一份謀生手段,更是能給我們換來三年之後的晉升之功”


    “同時,傳所學之言於牧民,又何嚐不是立言?”


    對於楊士奇的說法,在一場的詩人那是相當認可。


    阿鬥在一旁也是點讚,他對於這個小夥十分感到好奇。


    緊接著楊士奇又就朝廷局勢分析天下大勢。


    目前的大明,北方的領居,已經被打殘,正在重新組合,暫時無力,南下便是南下邊境的軍隊也能將其收拾。


    東邊海上的倭寇橫行,目前正由周王領導,在劉家港附近組建海軍,積極備戰,準備掃蕩那些倭寇。


    南邊尤其是西南,猴子那邊剛完成了一次改天換日的政變,原本與大明朱家親上的陳家變了。


    原本的猴子宰相化名胡一元繼承安南的王位。


    隻不過安南的一切政變都已經被大明朝廷得知正在打算對他動手,並且派遣了吳王朱允通為首的大明三代皇族南下剿匪。


    原安南大公陳天平,目前被朝廷任命為,安南布政使。


    中原王朝大明朝北大軍。會幫助安南布政使陳天平複國重立安南政權。


    隻不過目前朱允熥說統領大軍南下的途中順帶手輕帝國南部的土匪豪強,既是恢複朝廷統治也是練兵。


    帶合適機會變,配合西南的沐王府沐晟南下,呈兩麵圍擊之勢,吞並黯然,這個擅自脫離中原正所統治的不爭氣的小老弟,順帶從上至下進行一場換血。


    徹底鏟除掉那卑賤的猴子基因。


    “各位,目前來看,朝廷之後將會從這三個方麵為主進行治理。”


    “在下並不清楚各位的才能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楊士奇神色嚴肅的說道。


    “但老哥哥還是希望哥哥能大膽采血,憑借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當然,目前朝廷隻給了我們北上的一個機會,但諸位可以各自憑借自己的關係”


    “尋找一下征東或者征南的職位”


    “沒準那位士子,便能獲得斬將先登的機會”


    八股文的推廣也是需要時間的,至少在明朝初期的科舉上,對八股這方麵雖然有規定,總體而言是指還是昂揚向上。


    頗有盛唐風範: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對於斬將先登奪旗陷陣的四大軍隊還是有不少憧憬的。


    “彩”阿鬥的發言也引起了楊士奇的注意。


    “這位士子你倒是神通廣大,竟然有能耐,把士子安插到流血犧牲的戰場之上?咋滴?難道是想爭先登”


    對於阿鬥的陰陽怪氣,楊士奇沒有在乎,畢竟他現在隻是一個混子,盡管學問極好,但終究隻是個該溜子。


    “這位官爺,在下隻是一個吹牛逼的家夥,如果衝撞到您了,那還請您見諒,高抬貴手,小子先走一個”


    在看到楊世奇去陪酒,其他士子也各自散去,尋找門路了。


    “哦?你這書生倒是有幾分意思”阿鬥以玩味的眼光審視著麵前這個中年書生。


    “在下妄言國政,罪過”


    楊士奇是真的怕了,更是連連,喝酒道歉。


    做為一個讀書人,他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天資聰穎,文章天成,十多歲中舉,在鄉裏頭當了一個小官。


    原本的意氣風發在當官後沒多久卻發生了一件天大的禍事。


    官印丟了。


    這件事情的危險程度不亞於警察同誌丟失了配槍,甚至更加嚴重,當然這是楊士奇以為的。


    隻不過那時候並沒有現在的天網工程,索性拋下官職麻溜離開,至此流離江湖二十載。到了現在成為了一名成熟老練的該溜子。


    在當該溜子的第1年,為了謀求生機,他到了別人的老家當起了教書先生。


    在當教書先生的這些年中,因為黑,怕縣裏的人來抓他,時不時的換一個地方繼續教書,隻不過他好像並沒有那麽大的價值。


    衙門裏的捕快象征性的搜索幾下就走了。


    所以他的這一波操作真的可以說得上是:自己嚇自己。


    不過,卻沒有把他的腦子嚇壞,反而因為這些年遊走於江湖上的經曆,並且他也趁著空閑時間讀書。


    看在他後爹的麵子上,江南的世家大族也默許了楊士奇的這一座法,並且他這個私塾教師確實教的不錯。


    到了後期,甚至因為這個家族的藏書他已經讀完,沒有新的書讀了,索性就跳槽到另外一個家族去讀他們私藏的那些書籍。


    而在這十幾年流離江湖的時間中,他積累了充足的學識,也積累了海量的人脈,也就是他的學生們。


    隻不過這十幾年他還是被這些達官貴人折磨怕了,對權勢的渴望也達到了高潮,在看到阿鬥這身不俗的氣派,頓時覺得他應該是個高官顯貴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平生並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