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允熥,精神點,別丟份”
“咱們可是太祖血脈,孝康皇帝親子,絕對不能給父祖丟人”
對於朱允熥接受征討安南這個大項目這件事情,阿鬥予以了高度讚賞。
隻不過,他畢竟是沒有經曆過征戰的菜鳥小白,直接調了常家兄弟連同兵馬一萬餘人,由他掌控。
封他為征南大將軍,假節,入朝不鳴,劍履上殿,節製廣西狼兵及楚王,湘王,郢王,潭王四藩。
當然南下途中,順便掃蕩當地匪徒及惡霸士紳,既是練兵,也是鏟除一路上的土豪劣紳世家大族。
畢竟,阿鬥後期,受到蜀漢那些世家大族牽製太深,以至於無人可用,最後鄧艾伐蜀,隻能把蜀漢勳貴全部派上去,他們盡數陣亡後也無人可用。
無奈投降,還背上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的罵名。
一想到這就氣不打一處來必須嚴懲著這些世家大族還不算太強的時候,先打擊了。
朱允堅也十四歲,雖然年輕,但畢竟是皇室子弟,絕對不能失了馬上功夫,也派他隨軍。
隻留下一個朱允熙,因為他還是個孩子。
“大哥,皇兄他”
“允熙,之後皇兄也會派你出征的”
“可是皇兄,我”
“好了允熙,別丟份,皇兄身為大明皇帝,尚需座鎮中央統禦四方,如果不是雄鷹大哥早逝,可能你皇兄現在也領命帶兵出討伐安南。”
阿鬥又摸了摸朱允熙的腦袋,麵露慈愛。
他又迴憶起當初在永安的時光。
父皇辭世,十五歲的他,臨危受命,接下了巴蜀這個孱弱的帝國,雖然說朝廷的大小事都由向負諸葛亮掌控。
但內心深處,想必十分恐懼。
外有強敵行五路伐蜀之策,內有叛亂,諸葛亮忙於政務,下有兩個幼弟,惶恐不安。
如今。
又遇上了相似的場景。
不同的是。
大明朝國力強盛,但危機更甚以往,內有強藩,如今雖然外放,但終究難以安心。
無奈,隻能把自己的弟弟派出去。
他絕對不能再給皇叔們“增添功績”了。
後宮之內的呂氏,在聽見自己的好大,要把自己的老弟派去征討安南頓時就怒了。
“允炇,你之前不鎮壓番王也就罷了,怎麽現在還把你自己的親弟弟派出去正頭那什麽狗屁安南?”
“允熞可是你的親弟弟啊,朱允熥那個常氏生下來的孽種,派出去也就罷了”
“沒想到你連自己的親弟弟都派出去?你到底是要幹什麽?”
自從上次好大兒跟他頂嘴以後,呂氏的神態就有些不正常了,在得知自己的孩子也要出去掙到滿意,更是怒火中燒。
當然內心頂多有些不滿,不過這也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自己兒子終究是當上了皇帝,自己也成為了太後。
但俗話說得好,兒大不由娘。
皇帝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派自己的弟弟去討伐蠻夷,她還是有些不解。
“允炆,為什麽啊”
“母後啊,咱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藩王勢力做大,朕可以化解,但他們的威望卻減少不了”
皇帝,看似高高在上。
但如果無法掌握權勢,那麽它將一文不值,而皇帝如何掌握權勢,必須要有足夠的威望以及錢糧,缺一不可。
錢糧現在已經有了,但是不夠。
威望?
如果不能帶領帝國更加強盛,那將無從談起。
當阿鬥將目前麵臨的局勢全部講述給他母親之後。
“唉,也罷,允炇啊,母後會一直支持你的。”
她算是看出來了,自己這兒子是想當武皇帝,隻不過付出的代價太,唉。
“陛下,不要氣惱了”小馬皇後走了過來,與她姑奶奶一樣,賢惠得嘞。
“愛妃”
享受著原身媳婦兒的按摩,這種近似於人妻又不是人妻的背德感,十分享受,不由的便進入夢鄉之中。
“混蛋,趕緊滾出我的身體”朱允文的靈魂在那裏叫嚷著。
“這是哪裏?”
恍恍惚惚之間,阿鬥來到了一片茫茫之境,這裏什麽都沒有,一片虛無之中,忽然聽見遠方天空飄來四個字
“我上早八”
哦,原來是原主的靈魂飄了過來。
等會?
原主的靈魂?我不就是原主嗎?
穿越這麽久,阿鬥漸漸有些迷失,隻是記得他叫阿鬥,是當年劉備劉皇叔的皇子,但好像也是朱允文本人。
兩人隻打了一照麵,阿鬥並沒有聽清楚那人在罵些什麽,反正罵的是很難聽,想來都是一些十八禁的內容。
“陛下,又做夢了?”看見皇帝頓時懵了,小馬皇後也端著烹製的銀耳蓮子羹送了上來,張開雙腿,直接坐在阿鬥的懷中。
摸著馬皇後柔軟的嬌軀,阿鬥也不再去想之前的那些夢境。
亂七八糟的夢境,影響神智不好不好,還是現實中溫暖的嬌軀更讓人沉迷。
“皇後,休息吧”
“好的陛下”
夾著少女人妻的嬌羞,原本的背德感全都拋之腦後。
這就是當年曹阿蠻的享受嘛,當真是10分暢快。
曹老板,我終於理解你了
以下省略9999字。
目前大明朝內,原本的主要矛盾從大明王朝與蒙元朝廷的決戰轉變為了對內部的治理。
其中的保守派渴望兵入武庫,馬放南山。
但激進派尤其是見證勳貴花天酒地的無數普通軍戶組成的少壯派,他們渴望建立功勳,並且此時的大明朝在擊退了大敵北元之後。
北方將得到十幾年的和平。
對於內遷的牧民,朝廷也開放了互市,除了鐵製武器出口有限製外,像茶葉鐵鍋細鹽這種硬通貨沒有限製。
朝廷還征調了大量舉人秀才北上,深入草原鄉村,大力推進上山下鄉,進入牧民村,興辦教育。
在收到朝廷的調令之後,這些舉人秀才特別是江南出生的那一批,直接不幹。
考試院內。
一眾秀才舉人,對於阿鬥新下的命令唧唧歪歪,肆無忌憚的評價著。
“陛下憑什麽下這樣的亂政?我們是朝廷的主人,將來為朝廷治理百姓的官員,我們憑什麽要北上,去教那些蒙元韃子?”一名舉人不服。
想當初他可是十裏八鄉的俊後生。
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二十四歲連個進士都沒考上。
好不容易明年就是恩科,他準備兩年半了,馬上就能上岸,結果朝廷突然來了,這樣一條亂命,當真是不可理喻。
“哎喲,你好,二十四歲的舉人,怎麽就沒參加洪武30年的科舉?如果那時候你中了,你就用不上參與這一次的活動了”
前來宣講的吏員嘲諷道,當然更多的是羨慕嫉妒。
“按太祖爺定下的製度”
“我等舉人,享受朝廷津貼,那是理所當然。”
“我們現在的努力不都是為了科舉考中進士,將來好好的治理大明王朝嘛,怎麽皇帝就突然下了這樣一道亂命?”
“竟然讓我們去草原教那些蠻夷學問當真是不可理喻”那名舉人依舊氣憤不已。
“大夥看好嘍,這是陛下下的指令,各位都是博學多才之人,自然識得朝廷的命令,這是陛下對各位舉人秀才老爺的一次考試”
“隻需三年時間,通過了這場考試之後,舉人老爺將會得到進士身份,秀才老爺將會得到舉人身份,並且隻有一次機會,這是陛下特意給各位老爺們的福利呀”
“要是各位老爺不願意去的話,那麽朝廷將有權剝奪你們的身份,並且會沒收你們科考的權力”
“咱們可是太祖血脈,孝康皇帝親子,絕對不能給父祖丟人”
對於朱允熥接受征討安南這個大項目這件事情,阿鬥予以了高度讚賞。
隻不過,他畢竟是沒有經曆過征戰的菜鳥小白,直接調了常家兄弟連同兵馬一萬餘人,由他掌控。
封他為征南大將軍,假節,入朝不鳴,劍履上殿,節製廣西狼兵及楚王,湘王,郢王,潭王四藩。
當然南下途中,順便掃蕩當地匪徒及惡霸士紳,既是練兵,也是鏟除一路上的土豪劣紳世家大族。
畢竟,阿鬥後期,受到蜀漢那些世家大族牽製太深,以至於無人可用,最後鄧艾伐蜀,隻能把蜀漢勳貴全部派上去,他們盡數陣亡後也無人可用。
無奈投降,還背上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的罵名。
一想到這就氣不打一處來必須嚴懲著這些世家大族還不算太強的時候,先打擊了。
朱允堅也十四歲,雖然年輕,但畢竟是皇室子弟,絕對不能失了馬上功夫,也派他隨軍。
隻留下一個朱允熙,因為他還是個孩子。
“大哥,皇兄他”
“允熙,之後皇兄也會派你出征的”
“可是皇兄,我”
“好了允熙,別丟份,皇兄身為大明皇帝,尚需座鎮中央統禦四方,如果不是雄鷹大哥早逝,可能你皇兄現在也領命帶兵出討伐安南。”
阿鬥又摸了摸朱允熙的腦袋,麵露慈愛。
他又迴憶起當初在永安的時光。
父皇辭世,十五歲的他,臨危受命,接下了巴蜀這個孱弱的帝國,雖然說朝廷的大小事都由向負諸葛亮掌控。
但內心深處,想必十分恐懼。
外有強敵行五路伐蜀之策,內有叛亂,諸葛亮忙於政務,下有兩個幼弟,惶恐不安。
如今。
又遇上了相似的場景。
不同的是。
大明朝國力強盛,但危機更甚以往,內有強藩,如今雖然外放,但終究難以安心。
無奈,隻能把自己的弟弟派出去。
他絕對不能再給皇叔們“增添功績”了。
後宮之內的呂氏,在聽見自己的好大,要把自己的老弟派去征討安南頓時就怒了。
“允炇,你之前不鎮壓番王也就罷了,怎麽現在還把你自己的親弟弟派出去正頭那什麽狗屁安南?”
“允熞可是你的親弟弟啊,朱允熥那個常氏生下來的孽種,派出去也就罷了”
“沒想到你連自己的親弟弟都派出去?你到底是要幹什麽?”
自從上次好大兒跟他頂嘴以後,呂氏的神態就有些不正常了,在得知自己的孩子也要出去掙到滿意,更是怒火中燒。
當然內心頂多有些不滿,不過這也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自己兒子終究是當上了皇帝,自己也成為了太後。
但俗話說得好,兒大不由娘。
皇帝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派自己的弟弟去討伐蠻夷,她還是有些不解。
“允炆,為什麽啊”
“母後啊,咱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藩王勢力做大,朕可以化解,但他們的威望卻減少不了”
皇帝,看似高高在上。
但如果無法掌握權勢,那麽它將一文不值,而皇帝如何掌握權勢,必須要有足夠的威望以及錢糧,缺一不可。
錢糧現在已經有了,但是不夠。
威望?
如果不能帶領帝國更加強盛,那將無從談起。
當阿鬥將目前麵臨的局勢全部講述給他母親之後。
“唉,也罷,允炇啊,母後會一直支持你的。”
她算是看出來了,自己這兒子是想當武皇帝,隻不過付出的代價太,唉。
“陛下,不要氣惱了”小馬皇後走了過來,與她姑奶奶一樣,賢惠得嘞。
“愛妃”
享受著原身媳婦兒的按摩,這種近似於人妻又不是人妻的背德感,十分享受,不由的便進入夢鄉之中。
“混蛋,趕緊滾出我的身體”朱允文的靈魂在那裏叫嚷著。
“這是哪裏?”
恍恍惚惚之間,阿鬥來到了一片茫茫之境,這裏什麽都沒有,一片虛無之中,忽然聽見遠方天空飄來四個字
“我上早八”
哦,原來是原主的靈魂飄了過來。
等會?
原主的靈魂?我不就是原主嗎?
穿越這麽久,阿鬥漸漸有些迷失,隻是記得他叫阿鬥,是當年劉備劉皇叔的皇子,但好像也是朱允文本人。
兩人隻打了一照麵,阿鬥並沒有聽清楚那人在罵些什麽,反正罵的是很難聽,想來都是一些十八禁的內容。
“陛下,又做夢了?”看見皇帝頓時懵了,小馬皇後也端著烹製的銀耳蓮子羹送了上來,張開雙腿,直接坐在阿鬥的懷中。
摸著馬皇後柔軟的嬌軀,阿鬥也不再去想之前的那些夢境。
亂七八糟的夢境,影響神智不好不好,還是現實中溫暖的嬌軀更讓人沉迷。
“皇後,休息吧”
“好的陛下”
夾著少女人妻的嬌羞,原本的背德感全都拋之腦後。
這就是當年曹阿蠻的享受嘛,當真是10分暢快。
曹老板,我終於理解你了
以下省略9999字。
目前大明朝內,原本的主要矛盾從大明王朝與蒙元朝廷的決戰轉變為了對內部的治理。
其中的保守派渴望兵入武庫,馬放南山。
但激進派尤其是見證勳貴花天酒地的無數普通軍戶組成的少壯派,他們渴望建立功勳,並且此時的大明朝在擊退了大敵北元之後。
北方將得到十幾年的和平。
對於內遷的牧民,朝廷也開放了互市,除了鐵製武器出口有限製外,像茶葉鐵鍋細鹽這種硬通貨沒有限製。
朝廷還征調了大量舉人秀才北上,深入草原鄉村,大力推進上山下鄉,進入牧民村,興辦教育。
在收到朝廷的調令之後,這些舉人秀才特別是江南出生的那一批,直接不幹。
考試院內。
一眾秀才舉人,對於阿鬥新下的命令唧唧歪歪,肆無忌憚的評價著。
“陛下憑什麽下這樣的亂政?我們是朝廷的主人,將來為朝廷治理百姓的官員,我們憑什麽要北上,去教那些蒙元韃子?”一名舉人不服。
想當初他可是十裏八鄉的俊後生。
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二十四歲連個進士都沒考上。
好不容易明年就是恩科,他準備兩年半了,馬上就能上岸,結果朝廷突然來了,這樣一條亂命,當真是不可理喻。
“哎喲,你好,二十四歲的舉人,怎麽就沒參加洪武30年的科舉?如果那時候你中了,你就用不上參與這一次的活動了”
前來宣講的吏員嘲諷道,當然更多的是羨慕嫉妒。
“按太祖爺定下的製度”
“我等舉人,享受朝廷津貼,那是理所當然。”
“我們現在的努力不都是為了科舉考中進士,將來好好的治理大明王朝嘛,怎麽皇帝就突然下了這樣一道亂命?”
“竟然讓我們去草原教那些蠻夷學問當真是不可理喻”那名舉人依舊氣憤不已。
“大夥看好嘍,這是陛下下的指令,各位都是博學多才之人,自然識得朝廷的命令,這是陛下對各位舉人秀才老爺的一次考試”
“隻需三年時間,通過了這場考試之後,舉人老爺將會得到進士身份,秀才老爺將會得到舉人身份,並且隻有一次機會,這是陛下特意給各位老爺們的福利呀”
“要是各位老爺不願意去的話,那麽朝廷將有權剝奪你們的身份,並且會沒收你們科考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