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每一次出征,免不了得會損失大量人口財物,這些人口都是財富。


    對於農耕社會來說,損失大量人口,那可以說是要了老命了。


    想當年阿鬥在巴蜀,他爹劉大耳朵好不容易擊敗了一生的宿敵,曹操奪得漢中之地,結果沒想到曹阿滿這老六直接遷走了漢中人口。


    愣是把漢中一塊富庶膏腴之地,變為了單純的軍事堡壘。


    但凡當年漢中人口沒有遷徙,完全可以緩解一下川蜀內部的矛盾。


    若是拿這些優質的勞動力來耕地的話,那絕對是一把好手,隻不過經過朱皇帝30年的努力建設之後,明朝的人口已經恢複,至少已經出現幾萬相對比較閑散的勳貴名門子弟。


    但他們的父輩,在大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拋頭顱灑熱血。到了他們這一輩也應該蔭及子孫。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應該能順利繼位,但阿鬥不願意讓他們這麽順利繼位,直接一股腦的集結,支援北伐。


    “當然,這次北伐也需要朝廷上的各位大臣們努力協調各方資源,每攻下一地,朝廷便會設立官府管製。這空出來的位置嘛,就按功勞由朝廷大臣們分配”阿鬥突然插了一句嘴。


    這話更加讓文臣興奮了。


    他們讀了那麽多年的聖賢書,不就是為了有一個官位方便施展心中抱負,如今皇帝既已許諾了那麽便一錘定音。


    至於能獲得多少編製,那就得看那幫子武夫。


    “陛下,論治理天下咱不會,但攻城略地,咱絕對是一等一的好手”發言的正是平安,一個徹頭徹尾的棱錐,但他說的話也沒錯,單看武力,他絕對是當下大明第1巴圖魯。


    許下了承諾,也算是定下了一個基調。


    這次北伐文武群臣暫時放下芥蒂,打下地盤之後,武將獲得牛羊戰俘文臣獲得官位,治理當地,實現心中抱負。


    迴到宮中,阿鬥也開始頒布政令。


    拜燕王朱棣為大司馬大將軍,統轄王府衛隊出任討北大元帥,出山海關征討殘元。


    命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進駐北平,輔助燕王穩定內政外略草原。


    又令都督宋忠、徐凱、耿瓛率兵駐紮在北平周圍的開平、臨清、山海關,受大將軍朱棣管製。


    又令寧王朱權率朵顏三衛,為副元帥,配合朱棣開辟疆土。


    又拜平安為中軍元帥,朱高煦朱高燧為先鋒朱允熥為先鋒,晉王秦王率領衛隊,出宣府,大同,北上夾擊北元,呈三麵包夾之勢,繼續追擊北援流亡小政府。


    這次調動足足有10萬邊軍精銳。


    “陛下,這樣的命令不好吧,恐怕會讓藩王之間不安寧啊”齊泰看見阿鬥下的一係列命令,瞬間兩眼一抹黑。


    雖然剛才也經曆了熱血上頭,但還是覺得不妥,十萬邊軍,對國庫十分的不友好,簡直是太不友好了。


    “齊大人呢,這又有什麽不好的嗎?”阿鬥淡淡的笑著說道。


    10萬人馬又算得上什麽了?


    “朕允許那些藩王出去開疆拓土,但是如果他們一個個的都和諧共處,那朕真的就睡不著了。”


    “你看像那燕王,如今就是朝廷諸王之長,就藩北平20年,屢立戰功,所帶領的燕王衛隊更是百戰百勝的王者之師”


    有這樣一支精銳邊軍,不管是誰統領,對中央朝廷都是極大的威脅,更何況目前這支軍隊的統帥還是番王宗親之長朱捸。


    阿鬥不得不防。


    “而寧王朱權所轄的朵顏三衛,更是投靠我大明朝的蒙古鐵騎,要是這兩大藩王和諧相處,不出3月,他們便可拿下中原,成為我大明朝最大的威脅。”


    “相反,讓這些家夥去草原殺賊,被禍害的始終是那些異族崛起,對我中原的傷害終究是小的。”


    反正精銳的邊軍,平時除了駐防,也偶爾北上騷擾那些草原部落,不如這次朝天來個大,直接將他們全部派出去撒歡,讓他們一次殺個夠。


    “咱中原不過損失了些許財物,便能讓蠻夷無力南下,足可保北方幾十年的安寧,這是一筆經濟賬,作為輔政大臣需要會計算”阿鬥侃侃而談對於戰爭經濟,當初諸葛亮可是親自教學。


    隻可惜當時阿鬥的心思在圈圈上,對這完全沒有細聽這是在合適的時候,充分發揮了一個捧哏的效果。


    “哦,對,666,啊,是這樣啊,牛逼,去你的吧”


    害得現在想親自羅列,數據都做不到,氣得阿鬥不由的拍了自己一巴掌“為什麽當初上課時不認真聽”


    對於皇帝的行為,齊泰也是迷惑,不過從目前來看,至少是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至少算不上昏君。


    此時阿鬥也來到了工部。


    “參見陛下”工部侍郎張昺連忙跪下。


    “張卿,如今你便是北平布政使去了北平一定要好好處理當地政事,另外,命令公布打造出9把最好的寶劍出來。”


    “不知陛下什麽時候需要這九把寶劍?”


    一旁的鐵匠疑惑問道。難不成皇帝要親自上戰場嗎?


    “這九把寶劍是賞賜給這第1個征戰沙場的皇親,務必給我用心打造,必須要展現我大明朝優秀的技術”


    “遵命”這可是皇帝親自來公布下的命令,工部的大師傅們也都準備完畢,很快,這第1批的寶劍便打造完成。


    這是建文皇帝在位時打造的第1批,卻絕對不是最後一批。


    “來人,將這把寶劍給燕王送去,順帶把朕的囑托也給帶過去”阿鬥把之前寫好的信,順便交到了小太監的手中。


    “另外八柄劍,允熥允熞允熙,朱高煦朱高燧,秦王晉王寧王各一把,希望他們能在開疆擴土之戰中屢建功業,不墮我太祖雄風”


    “遵命”幾名太監領了命便匆匆離去


    當命令被送到北平燕王府的時候,燕王朱棣愣住了。


    “恭喜燕王,這是陛下賜予燕王的建文九劍之一,另外還有避一下給您帶來的囑托,請您收好嘍”


    “好的,不知陛下還有什麽話說?另外臣那三個兔崽子,什麽時候迴來”此時的朱棣是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他這大侄子在搞什麽鬼?


    清算?


    不像啊,如果真的要清算,怎麽可能給他兵權讓他帶兵打仗呢?


    總不可能是真的清楚,他熱衷於打仗就讓他出去吧?


    那樣的話又有誰來為他守衛大明朝的邊疆呢?


    內侍徐徐退下,而朱棣也迴到了後院。此時後院之中一位身著黑衣的和尚也是一頭霧水,不知在盤算著什麽。


    “老和尚,你說我這大侄子到底在搞什麽鬼?”朱棣隨手拿過板凳坐了下來。


    這老和尚神神叨叨的,是當初就藩時自己送上門來說能給他送頂白帽子的瘋和尚,一開始朱棣也把此話當做一個玩笑。


    他是王爺,戴頂白帽子,那不就成皇了嗎?


    當真可笑,他可發誓他要為自己的好大哥出標,開疆拓土戍邊的呢,怎麽可能成為皇帝?


    不曾想,他大哥6年前突然嗝屁,這時候白帽子的諾言也激起了他心中的野心。哪怕是他大侄子被選為皇太孫時,這野心也沒有散去。


    甚至當初傳說老朱快不行的時候,他還擅自離開藩地,加速進京,可最後離應天府不過100多裏時便已經得到消息。朱元璋已經下葬。


    僅僅7天一個皇帝,僅僅是7天就草草下葬,完全不把皇帝放在心中啊。


    “阿彌陀佛”黑衣國師姚廣孝此時也在盤算著皇帝的鬼主意,不過他隱約感覺這個皇帝變了一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平生並收藏阿鬥:我為建文大帝最新章節